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2816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包袱重,在发展中仍遇到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

2、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

3、重要举措,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以青石镇澄潭村为例,目前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不要说搞公益性事业,就是基本的办公经费也无法维持,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3、现行土地政策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土地流转问题成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运行质量迅速提高的当务之急。机制不完善、流转行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二是土地承包关系难稳定,土地流转障碍多。一些地方农田水利设施陈旧,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信心不足,土地承包关系难以稳定,土地流转不畅。三是短期式承包

4、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土地流转问题明显存在,不利于农业生产上规模,影响土地使用效率。 4、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 (1)从农村整体经济结构看,农业产业比较单一。就青石镇澄潭村来说,主要以胡柚种植为主。许多农民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由于胡柚产品竞争力底、附加值不高,产品效益低下,难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2)市场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作用不明显。从农业内部结构看,部分镇、村由于市场对农业资源配置作用没有明显发挥,

5、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相当突出,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农村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说明市场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作用没有得到较好发挥,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农村市场经济建设。 5、农村人才缺乏,制约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特别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但又缺少人才。主要体现在: (1)劳动力素质较低。 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造成大批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特别是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或是在城市中缺乏竞争能力的人。农村中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同时,他们接收外界信息能力较弱,不善于利用农业科技。 (2)

6、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在基层干部中,还有许多是在农村成长起来的老干部,他们文化偏低,不善于开展农村经济工作,缺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有些基层干部,整天忙于应付日常事务,精力难以集中到沟通、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上来;部分镇、村干部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不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目前农村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入不足,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存在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二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与市场和农民的要求存在诸多

7、不协调的地方;三是推广方式不合理,成效不明显;四是农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农业科研停留在基础理论研究上,转化为实用新型成果较少。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长期在山区乡镇工作的经历,提出如下六个方面的对策。 1、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地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公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加大对这些设施的后续管理工作力度,每一项投入都应做好可行性研究和合理的勘察设计工作,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并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8、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重要保障。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有力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1)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一是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强民主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增强发展活力。二是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打破区域和所有制界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引导村集体与基层农技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展。 (2)完善政策和措施,扶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级*要高度重视

9、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对村级经济发展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帮、方法上教。要从政策上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帮扶力度。鼓励建立和发展“名、优、稀、特”产品基地,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尤其要对那些发展前景好但缺乏资金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县直、乡镇各涉农部门要深入开展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对口帮扶活动,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帮助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3)要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扶持集体经济综合开发,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 3、实行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

10、基础。只有用足用活土地使用权,才能使土地等资源增值。只有搞好土地流转工作,才能更好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应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的新路子,采取土地租赁、有偿转让等形式,既挖掘了土地资源的潜力,又增加了农民和集体的收入。一要将土地承包的稳定与土地有序流转有机统一起来;二要出台一些政策和制定一套管理办法,对土地流转程序、手续进行规范,使土地流转有章可循;三要结合农村城镇化,鼓励农民放弃土地经营,转移到小城镇,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4、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就是要发展优势产业,调整劣势产业。我们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多层次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的优

11、质化和多样化,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动农业经济的整体提高。 农业的出路是实现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关键是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这样才能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5、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1)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经济管理能力。 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提高,就要加强培训。具体方式可采取集中培训、定期培训、个别培训等多种形式。同时,干部自身要加强自觉学习,学习经济和管理相关知识,结合工作实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自觉

12、性和本领。 (2)重视培养农业专业人才。 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就是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的中青年农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到经济技术发达的地区去工作学习,在学习中用新知识、新思维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应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使这些农民具有一技之长,为“走出去”打下扎实的基础。“请进来”就是引进农业专业人才。我们在一方面把农村人口引入城镇或城市,一方面鼓励那些大中专毕业生走入农村,鼓励那些曾经“走出去”、现在学有所成、有一定资金积累的人回乡创业。银行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信用贷款,*再对他们的农业项目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符合要求的就要向他们承包一定的土地,让他们

13、自主经营。由于这些年轻人思想开放并对市场有一定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依靠他们可以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解决农业的结构性问题。 6、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我们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应着力做到以下几点: (1)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一方面加大财政对农技研究推广的转移支出,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科研究推广,特别是农业产业企业要加大投入,促进自主创新。提高农技研究推广人员的待遇。 (2)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体系。 (3)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基层农技所的设备、技术投入,配备更多更好的农技推广人员,重点做好对农户、农业企业的实地指导工作。同时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