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28214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浅谈初中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几点策略 作者姓名:李梅 单位名称:青龙中学 详细地址:建水县青龙中学 邮编:654317 联系电话:13988023815 浅谈初中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几点策略 李梅 :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习惯,既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学生通过预习主要达到的三个目的,并在培养策略方面进行了探讨。 :数学 预习 预习习惯 培养 预习法 正文: 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途径。预习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拥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预习并不是简单的翻翻课本,它是一种按照既定的计划预习新教材的活动。预习是学生学习起点,学生通过预习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首先通过预习,使学生对教材在认识上有所准备。通过预习,学生明确要学什么,为什么而学,从而在思想上端正学习的态度。 其次通过预习,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学生通过预习,掌握教材中哪些地方是主要内容,要重点掌握。哪些地方是不容易懂的难点,在听课时要引起重视,为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打基础。 最后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知道上课要带什么教材和学习工具,使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时有充分的准备。 对学生的预习行为规范的培养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反映了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

3、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因此,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一开始就“抢跑”领先,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变为主动,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本人认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就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进行探讨。 1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 课标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预习这项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它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1.1在预习活动中引入

4、“竞争意识”。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谁说的大家能听懂,谁能回答大家在预习中的疑问,他就是今天的小老师。这样,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会反思自己的预习方法,取长补短,提高预习能力;另外,学生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预习兴趣。 1.2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发现学生进步,就及时表扬。如: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就说:“我看哪位同学预习得最好!”。检查预习效果时发现预习得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并让其把方法讲给同学听。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1.3适当的物质奖励。对于预习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如:发几本本子,几只铅笔等。 2指导

5、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2.1教师布置预习内容。即教师布置预习内容,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因为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设计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这对教师要求比较高,除了要分析自己学生的学情,还要结合教材特点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价值,又有吸引力,并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预习兴趣的预习内容。最重要的是所布置的内容要有层次性,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思考,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学困生只要通过仔细阅读知道下一课我们学习什么,大概是怎样的就可以了;大多数中等生就应该在这个层次上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学优生应在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思考还可以怎么样,有

6、没有更好的办法。 2.2数学预习可以有“一划、二批、三试、四分”的预习方法。 以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第一节为例来说明这种预习方法。 “一划”就是圈划知识要点, 如 二次根式的概念,以及例1中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要圈画出来。 “二批”就是把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对是不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和以前学习的整式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时我们可以把疑问批在此书上。 “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一般只做书上的随堂练习就可以了,如果你手头上有什么好的资料,可以做一下,可以买带例题分析的,也培养自己的阅读和自学能力。 “四分”

7、就是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了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了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 2.3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新授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这样可以省时间,预习效率高,特别是成绩较好的学生适合这种方法。 2.4动手操作预习法。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这主要针对公式推导、空间图形的认识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

8、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学生只要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能知其所以然。 2.5合作式预习法。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可小组分工、合作,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及能力。 3强调预习结果的评价 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程度的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以学生预习作出评价。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了解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及时检查

9、学生预习情况,不仅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活动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式有:课前提问,课内提问,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等。无论采用何种检查方式,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以推动下次预习。 总之,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虽然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是只要通过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教师耐心的指导与监督,学生的预习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重视预习;其次要认真备课,挖掘教材的新意与深度,提出有创意的、有思想价值的、能引起学生预习兴趣的思考预习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而且还要制订出适合班级学生的相应的检查、落实这些思考预习题的方法;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他们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良好的氛围。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真正把数学学懂、学活。 字数:2877 参考文献: 1、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初探 高吉勤 2、重视课前预习 搞好数学教学 张晓华 3、教会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范莲芳 4、 浅谈农村中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 5、 论初中数学预习习惯的初期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