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养成教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2821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学生养成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学生养成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学生养成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学生养成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学生养成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学生养成教育.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初中学生养成教育中学生教育论文:关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中学时代是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它不仅是中学生许多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也是人生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更是将来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打基础阶段。因此,抓好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恤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切都是从少年儿童开始,不同的童年造就出杰出的青年与犯罪的青年,而这不同的基本点之一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我们分别通过班会课和思想品德课,让学生收集有关表达良好行为习惯重要性的名人名言,并让他们交流讨

2、论,选择其中的一条或几条作为自己习惯养成的座右铭;同时让学生了解成功人士获得成功的秘诀有哪些,特别要关注是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起了促进作用。 其次,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的不良习惯不能与道德败坏等同起来。因为学生的不礼貌、打架、骂人、爱撒谎等行为劣性是在后天形成的,它也受家庭(父母)、社会的影响,不能上纲上线与品德挂钩。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拥有一颗天使般的爱心与耐心。 第三,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起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它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初中学生

3、的一个心理特点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要求学生参考好的班级的礼貌表现、组织纪律、集会、排队、升旗和课间活动等。直观形象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比较快、比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这

4、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重视音乐熏陶作用。欣赏音乐可以消除大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分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出现,同时可以宣泄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对于长期进行紧张学习状态的中学生来说,适当地欣赏音乐可以打开大脑的潜意识,增强想象力、提高记忆效果,而且能屏蔽大脑的杂念,缓解大脑疲劳,安抚躁动不安的心灵,有助于培养人的气质和风度,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人格。因此,我们经常在自习时间放上一段旋律优美、轻松舒缓的音乐:古典音乐或轻音乐,最好是纯器乐的,如钢琴曲、古筝曲、琵琶曲、胡芦丝等。但要注意尽量不用流行的有歌词的音乐,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同时播放的音量应作为

5、一种背景音乐的音量,不宜太大,不然会起干扰作用。这样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注意以下几点: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必须与快乐联系起来。比如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要让他们尽可能地获得快乐。上课时要求用眼睛盯着老师,从中你获得什么?倾听别人说话,从中你又获得了什么?及时认真完成作业,得到了什么?自己从查找、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这样慢慢地,学生觉得在学习的过程中乐趣也不少,从而喜欢学习,自主地学习。 2.纠正不良习惯要与痛苦联系起来:如:有学生不做作业或抄袭作业的,我们就要让他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做作业、抄袭作业是要付出代价的,自己要负全责。但千万不能用惩罚劳动

6、如打扫卫生(因为劳动是光荣的,否则会让学生对劳动产生误解,价值观产生扭曲)、罚抄作业多少遍(学习是快乐的事,罚抄只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痛苦,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等形式。 3.纠正学生不良的习惯要讲科学。纠正不良习惯,切忌简单粗暴,要讲究科学。有些不良习惯学生自己也想改掉,可就是左右不了,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就是集中不了,喜欢动,那我们就要了解学生:是不是剖腹产的(剖腹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是不是家庭出现了问题,或者是饮食方面存在问题(有专家说每天大鱼大肉的吃,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是铅过量或其他什么的找到了问题产生的症结,就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4.不同的不良习惯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良的

7、习惯有多种,有的不良习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如有的学生在初一时说话比较冲,不注意分寸,随着不断长大懂事,会慢慢地改正。因此,老师对这类习惯不要太刻意地去纠正。有些不良习惯由来已久,如作业潦草、做事粗心,对这些“老顽固”,教师应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坚信学生的不良习惯可以克服,但不能操之过急,这是需要时间、需要耐心地寻找相应的对策的。还有的不良习惯学生纠正了,又复发了,这都是正常的,教师要牢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墩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抓反复,反复抓”是我们纠正学生不良习惯中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而对学生的爱”则是我们教师必须格守的永远不变的法则。 5.发挥家庭在学生养成教育中主阵地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家庭,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了孩子,父母首先应该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习惯养成融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劳动、学习和家人共同活动之中。学校教育说教多,训练少;家庭教育实践性强,说教结合,好的行为经过反复训练,可以成为习惯。因此,养成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把家庭的无意影响,纳入教育轨道,并使之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