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抓好官兵体能训练.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2906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抓好官兵体能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抓好官兵体能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抓好官兵体能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抓好官兵体能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抓好官兵体能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抓好官兵体能训练.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如何抓好官兵体能训练浅谈如何抓好官兵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是消防部队各项军事训练的立身之本,一个中队的体能状况直接决定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因此抓好体能训练刻不容缓,特别是在当前全国消防部队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的铁军中队创建活动中,体能训练是一项重要训练内容,如何开展好体能训练,下面笔者将结合组织开展岗位练兵工作的心得体会,分析制约体能训练质量提高的因素,并对提高体能训练质量的方法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体能训练具有显著的特点 一是基础性。组织开展队列、体能、业务等训练,都要求参训人员具备良好身体素质,抓好体能训练是开展好其他类型训练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长期性。参训人员体能的增强不是一日之功,没

2、有捷径可走,必须坚持每日训,长期训,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改变。 三是科学性。部队体能训练和一般的体育运动训练存在许多共同之处,训练过程中经常涉及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只有科学、系统组织训练,才能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四是危险性。如果体能训练量超过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将造成受训者身体受损,甚至伤亡,相比起他训练课目,体能训练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最为严重。正是由于体能训练具备上述特点,部队训练工作的组织者必须将其摆在重要的位臵抓好,实践证明体能训练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带动其他课目训练水平的提升,反之将对整体训练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二、制约体能训练质量提高的因素 客观因素。受历史原因

3、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中队的训练场地狭小、设施简陋,无法满足部队体能训练的需要。训练条件艰苦给体能训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一是影响训练安全。譬如有些中队组织跑步练习只能到营区外的公路上进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二是影响训练积极性的提高。体能训练相对枯燥,加上有些中队训练器材只有几副单、双杠以及简单的装备器材,训练手段和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官兵的参训热情。 能力因素。组训人员缺乏对体能训练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训练中只满足于完成训练量,不能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随意性较大。一是训练计划容易改变。一些组训人员虽然制订了详细的体能训练计划,但由于勤务任务繁重,作息不规律,落实起来难度很大,导致“计划不如变

4、化快”,训练频繁中断,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二是训练时间分散。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组训人员将体能训练安排在早上或晚间,体能训练的时间比其他科目训练时间要短,而且训练手段比较单一。三是训练针对性不强。组训人员往往根据部队的一般情况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没有充分考虑到官兵的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盲目一刀切,致使部分体能好的同志没能达到训练效果。 主观因素。一是消极思想。由于官兵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部队中的“尚武”思想弱化,一些官兵只想在工作上出成绩,不想在训练上下功夫,参训积极性不高,存在消极应付思想。二是恐惧心理。现役官兵中90后独生子女占了较大比例,由于从小很少接触体力劳动、体能训练,他们吃苦耐劳

5、精神较差,一旦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肌肉酸痛等现象,容易出现恐训、厌训心理。三是畏难情绪。一些组训人员不能正确处理从严要求与预防训练事故的辩证关系,为了防止发生训练事故,随意降低训练强度、难度,影响和制约了体能训练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体能训练质量的方法途径 遵循规律,科学训练,提高训练效益。由于部队体能训练和一般的体育运动训练是相通的,所以体能训练必须尊重运动训练学的一般原理,实践证明训练中遵循客观规律往往能增进效益,事半功倍,违背客观规律盲目施训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不论是组训者或受训者都应该加强对运动训练学知识的学习,并用以指导训练实践,克服训练的盲目性。 规范内容,创新形式

6、,强化训练效果。规范体能训练内容必须从每一堂训练课抓起,一堂规范的体能训练课应当具备三个要素。一是科学合理的训练顺序。具体来说,要做到“四先四后”,即:先训练比较容易的练习,后训练难度较大的练习;先进行负荷较小的练习,后进行负荷较大的练习;先进行灵敏柔韧的训练,后进行速度、力量、耐力的训练;先进行心理负荷较小的训练,后进行心理负荷较大的训练。二是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活动是训练课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使身体进入运动状态,刺激身体的兴奋程度,缓解紧张情绪,减少训练伤病,提高运动成绩。课后的整理放松活动有助于身体快速恢复,减轻疲劳程度。三是适当的练习密度。

7、练习密度指的是一次训练课实际练习的时间占训练课总时间的百分比。组训者要避免频繁地讲解、示范、纠正动作、做思想工作、调整队形,以免减少有效练习的时间,影响训练效果。 创新训练形式不仅能调动官兵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而且能有效地增强体能训练的效果,结合当前训练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创新训练形式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分层次施训。组训者应详细了解和掌握受训者的体能基础、训练能力和身体状况,按身高、体重、文化程度及心理适应能力进行分组,分为高、中、低三种水平或更多层次,因人施教、分层施训。二是拓展训练空间。可以将训练场地延伸到营区外的体育场、健身房,训练场地的改变能够使官兵的身心处于兴奋状态,激发官兵的

8、积极性,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三是分解训练难点。在训练中遇到较难的训练项目时,应采取分解训练、辅助训练的方式予以解决,否则不仅影响正常的训练进度,而且会挫伤受训者的积极性。如,单杠卷身上是体能训练的一个难点项目,可以通过加强引体向上、悬垂举腿、仰卧起坐等训练,提高该项目所需的身体素质,逐步达到该项目要求的水平。 科学预防,加强保护,确保训练安全。训练事故是组训者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目前基层中队普遍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的现象,一旦发生训练事故,出现训练伤病,导致部队非战斗减员,不仅影响官兵的健康,而且影响部队训练、战备、执勤等任务的完成。组训者完全没有必要过于担心“训练事故”,被其束缚住手

9、脚,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训练事故一定可以避免。一是提高安全意识。不论是组训人员还是参训人员都应该掌握一定的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知识,部队应加强与地方体育类院校的交流合作,积极邀请专家来部队举办相关讲座。另外,组训人员要在训练前反复强调动作要领、注意事项、训练纪律,坚决杜绝官兵在未采取保护措施,保护人员尚未到位的情况下,进入训练场地,自行开始训练。二是逐步适度加量。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力量、耐力练习,随着身体机能的提高逐步加大运动量,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系统的协调能力,切忌急于求成,超负荷训练,疲劳训练和带伤训练。三是完善保护措施。训前,要根据体能训练科目的具体内容,制定安全措施,认真检查训练器材和场地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训练中,要安排专人对参训人员进行保护和帮助;训练结束后,要及时了解参训人员的身体状况,发现身体不适等现象,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必要时到医院诊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