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师科技创新教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2955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教师科技创新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教师科技创新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教师科技创新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教师科技创新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教师科技创新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教师科技创新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教师科技创新教育.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教师科技创新教育浅谈小学教师科技创新教育 作者:杨敏 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创新的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小学阶段的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作为小学老师要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之路,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所以,培养世纪所需要的,具有民族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劳动者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要求。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应该做好下面的几点工作: 一、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兴趣是鼓舞人获取知识和技能

2、的力量,是启发学生认知积极性的一种积极心理,是发挥学生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欲望的动力。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能技巧,还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注意发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他们创造活动的根本源泉。例如:在科学实验课上,同学们对一些实验感到很新奇,我记得特别清楚,学生对做磁铁实验很感兴趣,特别对隔着木板都能把铁吸住很感兴趣。于是就让学生去想:这个特性 可以应用到那些方面 ?经过引导和辅导,学生就发明了加装在玻璃黑板上方便挂图的黑板挂图磁块导轨。学

3、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二、掌握原有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质疑。 真理的相对性,知识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前人思维的结果受当时历史环境的束缚而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求。让学生以审察的态度去认识前人总结的知识,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发现不足,去大胆质疑,这是成功地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基础。但是这种质疑不是对前人的思维结果简单的粗暴的否认,而是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科学方法,现代的眼光,现代的认识,更深更广地认识前人发现的真理,前人总结的知识。能做到这一点的学生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有进一步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的需求。就能塑造出敢于探索真理、勇于献身真理的品格。就容易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

4、,发挥自己的创新性行动。就能进而达到发挥自己创新能力的结果。 例如:教材中神奇的水这课书里学生知道了水会沿着有空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想象,叫毛细现象。课上曾指导学生做了有关毛细现象的实验。实验后就有学生对用粉笔吸墨水及潮湿的墙根感到好奇,同时对此实验的做法表示怀疑。于是老师就引导学生多观察,反复对比试验。激发学生写了一篇科技小论文这篇论文不仅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也改变了人们对水的一些传统认识。 三、结合实际,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周围的生产实际,引导学生凭借他们的好奇心和直觉,发现生活中、生产中的不够合理的部分,通过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训练,从多层次、多

5、角度思考,借助学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各种发明创造的技法,提出合理的建议、创造出创新的作品。 学生的积极思维常常是从遇到问题而引起的,要结合实际,还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范围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提出难易适度、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挖掘学生的潜力。老师创设的问题不应局限在教材内容,而应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扩散思维,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长。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 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有一位女同学,经常帮助家里做家务,通过对自己亲自干的活儿中,她发现用布包着锅的把柄就不烫手了。学生亲自实践,大胆

6、思考。 四、创设和谐气氛,师生共同协作。 创设和谐气氛,就是要求老师抛弃师道尊严,客观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是活动的主体。创设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使学生愿意思考,乐于参与,积极动手。师生共同协作就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中,老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活动中起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里,通过积极、自觉的思维去接受、理解、消化和运用。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老师则要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启发诱导和适当的帮助,但决不能包办代替,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否则就容易扼杀学生的智慧和创新才能。 老师和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

7、活动氛围中协作,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参与,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有利于学生探索、创新、创造。例如:有一位学生的家长是经营鱼苗场的,他经常到鱼苗场参加劳动,对水产养殖有一定的了解。他就曾经提出根据薄膜育秧的道理给要冬眠的鳖保温,缩短鳖的冬眠时间使鳖的生长期缩短的建议。对于水产养殖了解很少的我,没有扼杀这个建议,反过来向他了解这个建议的可行性,提出在学校的生物园里进行这项试验,并由他来主持。老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后来在老师的辅导下把这次试验的做法和结果写成科技作文,参加了全县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获得了二等奖。 五让每个小学教师都成为科技创新的带头人 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忽视了

8、创造性和实践性的重要性,制约了学科课程的发展性功能。许多教师都习惯于准备一套娴熟而不容置疑的知识向学生传授,提出的问题大多在教师的脑子里已有现成答案,教师问题意识淡薄、思维定势,导致学生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淡漠,学生的创造力也随之被扼杀。科技创新教育不单在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上生辉溢彩,还与多种学科交相渗透,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实践,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科技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如何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科技创新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落实在课堂上,我们学校对大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师充分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中科技创新教育的素材,选择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的视点,确定渗透科技创新

9、教育的目标,放大设计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教学干预和课后延伸。同时,把科技创新教育生成的自主、探索、创新学习方式和学习品质运用到学科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校以创新教育思想为引领,建立教师全员激励机制,转变全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各学科课堂教学方式,引导每位师生都成为科技创新人才,让科技创新教育的自觉行为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品质。 六、根据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各有不同,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在自己的环境中受到的熏陶不同。因此每个人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气质等方面独特品质和风格,形成自己的特长。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

10、特点、爱好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某一方面的创新才能。 因材施教,首先要求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 和个性特点,要註意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材施教,还要求老师在学生发表自己的创新方案时,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要让学生把话讲完。然后根据学生的方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辅导。既让学生有充分的表现的机会,又使学生的方案得到完善。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创新才能。 总之,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只要我们按照创新发明的客观规律,发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和创新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利用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创造发明,使他们都能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和生力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