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30000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浅谈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 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站在讲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把维护稳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强化措施,深入开展各项严打整治斗争,不断加大综合治理的工作力度,确保了社会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但是,也存在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有的甚至会变成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因此,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通过近段时间的调查分析,综观社会背景,笔者认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侵财犯罪居高不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暴力犯罪和团伙犯罪,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截止到目前,我院共受理刑事案件25起,

2、其中涉及财产案件 12 起,占刑事案件的48% 。侵犯财产案件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群众的财产得不到保障,就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侵财犯罪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甚至上升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群众的防范意识相当淡薄,对违法犯罪行为缺乏应有的警惕性;二是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管理存在某种程度的失控,有一部分流动人员、外来人员没有职业,没有生活来源,主要是靠偷、抢来维持生活;三是有些作案分子有犯罪职业化倾向,有特别的工具,作案手段科技含量高,防范和抓捕难度大。 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等暴力犯罪仍占较大比重。 有些犯罪嫌疑人胆大妄为,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在公交车上持刀抢

3、劫,并将乘客捅伤。暴力犯罪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社会影响恶劣,严重破坏了群众的安全感,甚至造成心理恐惧。探究暴力犯罪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们价值取向的转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价值观念逐步向以个人为本位转变,出现了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倾向,为了满足个人的利益和私欲而不择手段。二是不良文化的传播和泛滥,在一些文化传播领域存在凶杀、色情等文化垃圾,对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催化作用。 特别是团伙犯罪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些团伙主要以暴力犯罪和侵财犯罪为主,进行抢劫、抢夺、盗窃。犯罪嫌疑人胆大妄为,不计后果,对群众进行威胁

4、恐吓,并有外来人员与本地人员互相勾结,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并且团伙成员之间有组织有纪律,同时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原因,一般来说,他们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基础,以满足其非法需要为动力,对社会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二、某些方面的治安问题突出,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 近年来,打架斗殴、流氓滋事等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方、村庄、单位和场所治安秩序混乱,干扰了群众的正常工作、生产和生活。在农村,由于有些地方连续受灾欠收,部分农民生活无保障,加上由于在征地、集资、承包等方面执法不当,以及部分基层干部作风简单粗暴,引发群众性闹事的苗头不断出现。在沿海,由于人财物流动性大,收购站点多而分散

5、,强卖强买在个别地方还存在,海上乱收费、重复收费等人为造成混乱;海域承包地域不清,重复承包,承包者因界限不清等利益纠纷引发的治安问题还不少;少数管理部门重收费、轻管理现象仍然存在,给海上治安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在城区,部分建筑市场仍存在吃地盘和强装强卸现象。在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地区,制黄贩黄、卖淫嫖娼、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所有这些都易引发刑事犯罪,毒化社会空气,损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在油区,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在输油管线上打孔放油现象又有所抬头。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一些人文化素质不高,道德水准低下,法制观念淡薄;二是受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

6、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抬头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为犯罪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三是因为利益之争而引发纠纷;四是受利益驱动,使一些见利忘义的人违法犯罪。 三、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治安案件不断增多,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群众性事件时有发生,有的长时间、多次到法院、公安、县委、县*上访,出现了规模扩大、人数增多、对抗性强、持续时间长、处置难度大、危害严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全县的社会稳定:造成群体性治安案件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引发群众性事件的主要根源。有的地方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搞形式主义,片面追求超出群众承受能力的所谓政绩,加

7、重了农民的负担;二是一些干部贪污挥霍,以权谋私或作风简单粗暴,政务不公开,造成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对立,诱发群众对党委、*的不满;三是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工作不力,不能及时地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最后引发群众性事件的发生。 四、在一定条件下某些隐患可能引发重大社会矛盾,危及社会治安 (一)企业改革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可能诱发社会矛盾。企业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但企业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情况:一是借企业改制之际,强令职式入股或投资,引起职工的不满,一旦经营不善使职工遭受损失,极易激化矛盾;二是以下岗、待岗相威胁,收取保证金,向职工强行借款、拖欠工资或违反劳动法规定,延长工作时间,造

8、成在岗职工对企业改革有抵触情绪,甚至导致对社会的不满;三是长时间拖欠下岗职工的工资和生活保障金,极易使下岗职工对社会形成敌对情绪。 (二)农村民主选举暴露出一些问题,提醒我们必须依法规范选举活动,防止诱发、激化新的社会矛盾。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活动最重要的环节,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前提和基础。民主选举活动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进行。由于某些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在政治、思想及重大事项、重要环节上领导不力,群众民主意识淡薄,暴露出一些问题:某些地方出现贿选现象,影响恶劣,贿选形成了帮派、宗族之争,影响大局、影响团结,增加了不安定因素;某些当选者不作长远计划,不再积累,对集体经济造成危害;有

9、些当选的村干部素质不高,甚至有违法犯罪记录;有些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关系不协调,影响工作,甚至有些地方工作处于瘫痪状态,有正不压邪和无*主义的倾向。 此外,在安全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隐患,一些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驱动,忽视安全生产,超装超载、强装强卸、酒后驾车、疲劳开车,不注重交通安全的现象极为普遍,事故隐患大量存在。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忽视消防安全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隐患一旦发生,也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上述问题,是社会发展中已出现或潜在的问题,不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但是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是继续深入开

10、展严打整治斗争,确保社会稳定。 公安部门加大对案件的侦破力度,对发生的现案,集中警力,快侦快破;对未破积案进行梳理排查,选择有侦破条件的上马攻坚,力争再攻克一批隐积案。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针对薄弱环节,打、防、管、治建相结合,对落后地区全部整治一遍,并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社会治安的持续好转。不断开展规范各类市场秩序和建筑市场秩序等专项斗争,确保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二是加强治安管理工作。搞好情报信息工作,把握社会治安动态,做到信息灵、反应快;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调查排处工作,化解矛盾,消除隐患;加大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减少漏管失

11、控;加强重点人口的控制和管理及青少年的帮助、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加大对公共复杂场所的巡逻、守候工作,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加强对出租车和公共场所及从业人员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加大安全生产力度,及时发现、整改隐患,确保不发生问题;采取得力措施,严厉打击建筑市场出现吃地盘和强装强卸等不法行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外来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三是进一步提高群众性治安事件的预防、处置能力。 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把问题解决在内部、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草鞋萌芽状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慎用警力、慎用枪支警械、慎用强制性措施原则。健全和完善群众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

12、作预案,随时做好启动准备,一旦发生群众性事件,果断做好处置工作。 四是加大信访力度,提高信访质量。我们认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信访工作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对法律认识的不段提高,需要求助法律解决问题的人民群众就会越来越多,上访群众就会出现有增无减,这就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加强信访工作,加强法律的宣传工作,让群众知道出现的问题,出在那里就在那里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上级汇报。法院接访工作是人民群众立案的第一道环节,也是法院各项审判的第一个窗口,在法院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对领导及每一个法官都是一件好事,对我院严肃执法,树立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保障社会稳定,密切法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