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3075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园丁,有责任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含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

2、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二、 任务设疑,训练学生的探索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以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平衡。我们在教学时,不妨在触题时就布置

3、任务,激起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如何完成任务,训练探索性思维。如教“打电话“这一话题时,我出示了课题A telephone call 以后,就引发激疑: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在电话里谈了些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思维很活跃;我又因势利导:听了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你能学会用英语打电话吗?又如,教“购物”这一话题时,我一上来就出示了一张Shopping List,布置学生学会用英语完成“购物”的任务通过任务设疑,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语言知识,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性地训练,学生思维会更活跃,设疑和释疑会更积极。 三、 插图求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生长于形象思

4、维,充分让学生再现表象,发挥想象,并用语言描绘出来,可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我们的英语教材都配有插图,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仅将这些图作为一个创设情景的辅助手段,很少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我在使用教学挂图时,常常要求学生看图提问,对图中的疑点主动发问,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o can you see? How many? Where are they? Whose等。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当学生通过观察提问“谁?什么?在哪里?”等问题时,他们对课文的难点、疑点也就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学习。坚持巧用插图,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形

5、象思维,又能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四、 想象解疑,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在教学中充分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从学生到学生的固有角色,往往摆脱不了被教授、被接纳的习惯地位的羁绊。这种角色的消极状态,也会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的,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活动中学生担当、扮演角色的新鲜感与情感体验,使学生兴奋不已。学生在情感趋动下,主动投入的那种力,几乎是无法遏制,我们现有教材的课文都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我常常根据大部分课文语言材料言

6、尽而意未尽的特点,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说对话的多种结果,借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比如第三册第一课课文的最后一句是:Go and get him please.即高老师让林涛去办公室找李磊。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疑问:林涛和李磊会说些什么?他们一起回教室时,高老师又会说些什么?通过这些想象性质的疑问,扩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按各自的理解去续编对话,通过让学生充分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他们似乎发现了自己,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五、 变序释疑,训练学生的跳跃思维 教材中有些课文较长,如果按对话序逐

7、句教学,费时较多,且不易突出重难点。我们可以采用变序教学,打破对话的顺序、框架,把话题中的重点部分提前,形成悬念,引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解决疑问。如教第六册第13课时,可先提问:Who can you see in the photo?通过这样设疑,帮助学生抓住对话的中心话题,去枝留干,变序学习。第三课,内容繁杂,生词较多。我设计了一张“周培”的个人资料卡,要求学生在自学时填写卡中的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学校、班级、家庭住址等栏目,通过这个设计,引导学生变序阅读,一发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可以训练他们的跳跃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六、重视学法指导,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8、“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有创造性的成果。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这就像雏鹰的翅膀是在飞翔的活动中练硬的。爱动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在生活与学习中,学生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摸一摸、试一试。我们的教学理应顺应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规律。因此,新课标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的学习。我们应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活化我们的英语教材,通过扩展教

9、材内容或活动步骤,充分激发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向、新颖独特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倡一题多议,敢破常规,使教学向纵深发展。如第三册教材中有这样一组对话:A:I like(我喜欢)B:Me too.(我也是。)在教学中,我故意对一位男生说:I like skirts.(我喜欢裙子。)使其无法按课文套路说出Me too.激发学生根据对话的实际情况去思考不同于课文的新的回答方式:I dont like等等。又如在和学生进行“问路”对话时,按课文内容,当学生给我指去电影院的路时会问:Do you know Zhongshan Park?(你认识钟山公园吗?)我该回答:Ye

10、s.学生会告诉我:The cinema is beside the park.(电影院就在公园旁边。)在实际对话时,当学生问我时,我却打破课文的框架,回答:No.使学生无法按原有思路完成这一对话,情急之下,他们说出了许多课文中没有的句子:Sorry, I cant help you.(对不起,我没法帮你了。)You can go and ask the policeman. Follow me. Taxi!等等。有时,对教材的扩展会超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但却因此激起了他们的疑问,引发他们在课外、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活化教材,多启

11、发,多引导,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大胆创新。教师应巧设问题,善设疑点,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提供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 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园丁,有责任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大胆创新。下面就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二、 任务设疑,训练学生的探索思维 三、 插图求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四、 想象解疑,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 变序释疑,训练学生的跳跃思维 六、重视学法指导,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师应巧设问题,善设疑点,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提供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