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32670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常规消 化 内 科 疾 病 护 理 常 规 目录 1 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消化性溃疡护理 3消化道出血护理 4 急性胰腺炎护理 5 肝硬化护理 6 溃疡性结肠炎护理 7消化道肿瘤化疗护理 8内镜下胃肠道息肉摘除术护理 9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护理 10 纤维胃镜检查术护理 11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护理 12 食管癌支架置入术护理 13 腹腔穿刺术护理 14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护理 15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 一、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 休息 合理安排生活,避免精神紧张、劳累,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酌情适当活动。 2. 饮食 给予清淡

2、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少量多餐,忌烟酒。 3. 掌握各种检查术前、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以便配合。 4. 备齐抢救药品和物品。 三、病情观察 1观察呕吐物及大便颜色、性质及量,必要时送检。 2. 注意并发症早期症状,如疼痛部位、性质及有无便血等。 四、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烟酒。 3.遵医嘱按时长期服药。 4.指导患者掌握发病的规律性,防止复发和出现并发症。 5.定期复查。 消化性溃疡护理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周围。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

3、青少年,胃溃疡发病年龄较晚,男性多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多见。 消化性溃疡的形成是与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运动功能障碍、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精神、遗传因素及其他因素如吸烟、药物、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临床以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与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特征。胃溃疡多在进食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发生疼痛,持续1至2个小时才能缓解,下次进食后又可重复出现,故有进食,疼痛,缓解,进食的规律。十二指肠溃疡多在食后2至4小时发生疼痛,进食后则疼痛缓解,故有疼痛,进食,缓解的规律。 一、一般护理 1、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2、饮食 定时进餐,少食多餐,避免粗

4、糙、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二、病情观察 1.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 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与饮食的关系。 3. 观察大便的性状及有无呕血、便血等情况。 三、并发症的护理 1、出血 保持情绪稳定,嘱绝对卧床休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输血,补液。 2、穿孔 禁食,建立静脉通道,胃肠减压等术前准备。 3 、幽门梗阻 轻者进流质饮食,重者禁食,胃肠减压,准确记录出入量,每日清晨或睡前洗胃,保留1小时后排出。 四、健康教育 1、生活有规律,注意休息,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2、饮食要合理,定时进食,少食多餐,戒烟酒。 3、慎用或禁用致溃疡药物。 4、坚持用药,定期复查。 5、若上腹疼痛节

5、律发生变化或加剧及出现呕血、黑便,立即就诊。 。消化道出血护理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群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主要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临床上以呕血、黑便为主。 一、一般护理 1、口腔护理,出血期禁食,需每日2次清洁口腔。呕血时应随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味。 2、便血护理,大便次数频繁,每次便后应擦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以防发生湿疹和褥

6、疮。 3、饮食护理,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后按序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饮食;出血后3d未解大便患者,慎用泻药。 4、使用特殊药物,如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时,应严格掌握滴速,不宜过快,如出现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二、对症护理 (一)出血期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 2、烦躁者给予镇静剂,门脉高压出血患者烦躁时慎用镇静剂。 3、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安慰体贴患者的疾苦,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4、污染被服应随时更换,以避免不良刺激。 5、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补充血容量,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血浆代用品,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 6、注意保暖。 (

7、二)呕血护理 1、根据病情让患者侧卧位或半坐卧位,防止误吸。 2、行胃管冲洗时,应观察有无新的出血。 三、病情观察 1、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 2、在大出血时,每1530min测脉搏、血压,有条件者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进行监测。 3、观察神志、末梢循环、尿量、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 4、有头晕、心悸、出冷汗等休克表现,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 四、健康指导 1、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2、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禁烟、浓茶、咖啡等对胃有刺激的食物。 5、在好发季节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劳逸结合。 6、对一些可诱

8、发或加重溃疡病症状,甚至引起并发症的药物应忌用如水杨酸类、利福平、保泰松等。 7、定期复查 急性胰腺炎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常由于胆道疾病、胆管阻塞、大量饮酒、暴饮暴食、手术创伤、感染等因素引起,以青壮年多见。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与尿淀粉酶增高,重症伴休克、腹膜炎等为主要特征。腹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往往在暴饮暴食,或极度疲劳之后发生,多为突然发作,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疼痛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似刀割样。疼痛向背部、胁部放射。剧烈的腹痛多系胰腺水肿或炎性渗出压迫、刺激腹腔神经丛。若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发病后短暂时间内即为全腹痛,

9、急剧腹胀,似向腹内打气样感,同时很快即出现轻重不等的休克,腹痛在仰卧时加重,病人常取屈髋侧卧位或弯腰前倾坐位,藉以缓解疼痛。 一、一般护理 1、休息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疼痛剧烈辗转不安时应注意安全,必要时加用床档,防止坠床。 2、饮食 急性期禁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恢复期先试验饮水,逐渐给予低脂、低蛋白饮食,应少食多餐,忌高脂饮食。 二、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变化,如出现脉速、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应及时协助处理。 1、注意腹痛部位、性质、有无腹膜刺激征,警惕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生。 2、注意有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3、观察药物的作用、副作用。 三

10、、健康教育 1、及时治疗胆道疾病、肠道寄生虫病等与胰腺炎发病有关的疾病。 2、注意饮食卫生,禁酒,禁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防疾病复发。 3、定期复查。 肝硬化护理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主要由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胆汁淤积循环障碍、工业毒物或药物、代谢营养障碍等引起。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特征,晚期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一、一般护理 休息 肝功能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伴大量腹水时取半卧位。 饮食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腹水或浮肿时应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肝功能显著损害或血氨偏高应

11、限制或暂时禁食蛋白质;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时,应严格戒烟,避免进坚硬及粗糙食物。 二、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1、注意有无精神、性格、行为改变,以便及早发现肝性脑病。 2、观察呕吐物及大便颜色、性状改变,警惕消化道出血发生。 3、应用利尿剂时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4、大量腹水、全身浮肿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 5、准确记录出入量,每日测量腹围与体重,以了解腹水增减情况。 三、健康教育 1、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2、禁酒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4、避免应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防止感染。溃疡性结肠炎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

12、性溃疡性结肠炎,是指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性疾病,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三大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关。临床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特征,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一、一般护理 1、休息 急性发作期和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轻症患者可适当活动。 2、饮食 给予高热量、低脂、少渣、无刺激性、富有营养的饮食,慎用牛奶和乳制品,腹泻严重者禁食,病情好转后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保持肛周皮肤清洁,便后温水擦洗或坐浴,必要时外涂鞣酸软膏 4、需行药物保留灌肠时,宜在临睡前进行,灌肠前排便,取左侧卧位,灌肠后抬高臀部,腹部放松,使药物保留时间延长 二、病情观察 1

13、、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观察腹泻的次数和大便的性质,严重腹泻注意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情况。 3、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注意有无中毒性巨结肠、大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三、 健康指导 1、生活有规律,情绪稳定,避免劳累、紧张。 2、合理饮食。 3、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消化道肿瘤化疗护理 化疗对晚期广泛转移的肿瘤可控制其发展临床上化疗常采用静脉、动脉、腔内、肌内注射及口服等途径给药。现代医学的介入疗法,是化疗的新途径。 、按肿瘤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治疗前向患者做好有关治疗的宣教和解释工作。尤其是采用介入疗法时,更应该给以精神开导,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其紧张、恐惧、消极的精神状态,以取得患

14、者的配合。 三、因化疗反应致体虚加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耐心细致地做好生活护理,以满足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尽量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控制探视人员,省语言,少思虑,避风寒,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四、观察病情,有无恶心、呕吐、耳鸣、心慌、神疲乏力、出血、脱发等反应。如有出现,应做好相应护理及必要的记录,严重者应立即报告医师。 五、采用静脉给药治疗时应注意。 1药液配制要新鲜剂量、浓度及使用方法要准确无误,以免影响药效。 2保护血管以备长期用药,注射部位每次更换;计划使用。操作时应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穿刺,待成功后再注药液。 3操作要稳、准、轻、快。事先做好穿刺局部的准备,力求穿刺成功。 4、药液滴注出

15、现外渗及外漏时应立即停止注入,重新穿刺。局部可用季德胜加硫酸镁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外敷,或作局部封闭,以减轻局部组织的损伤,促其吸收并防止感染。 六、介入疗法给药治疗时应注意: 1术前应做好思想工作,根据给药途径备皮,做药敏试验,药液配制要求同静脉给药法。 2体位护理:最常用股动脉导管给药,患者应取平卧位,手术肢体严禁屈曲移动,导管创口部位臵沙袋压迫止血24小时。观察创面如有渗血或出血应立即报告医师,给予重新处臵。 3病情较重的患者如出现吐血或便血,可疑似为应激性胃溃疡,应立即报告医师。 4术后给药应严格按医嘱执行,并观察患者的全身反应。严格按水化、解毒、排毒三步护理程序给药,并应注意时间

16、及剂量准确性。 七、对症护理: 1恶心呕吐者,化疗可安排在饭前进行,亦可以在化疗前和化疗后遵医嘱给予镇吐剂; 2、并发口腔炎及口腔溃疡者,应做好口腔护理。 3对有出血倾向及已出现皮下出血点和鼻衄等出血症状者应按出血常规护理。 八、重视饮食护理,治疗期间应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应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进食欲,保证营养;治疗间歇阶段则宜多给具有补血、养血、补气作用的食品,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九、加强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恐惧、抑郁、颓丧等心理,耐心做好治疗解释工作。如有脱发者,可配臵发套,病情允许情况下,可以组织患者散步及娱乐活动,尽量使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处于

17、最佳身心状态。 内镜下胃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 一、 术前准备 1、术前应详细了解病情,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病史,常规测定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年龄大于60岁或原有心脏病患者应作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2、按常规做好胃肠道的清洁准备,禁食禁饮812h。胃息肉治疗者,前一日晚进清淡饮食,行肠息肉治疗者,术前3天进无渣半流质,术前1天进流质;术日晨口服硫酸镁。肠道准备充分无粪水残留可使视野清晰,利于操作的成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进行腹部检查,向病人说明操作过程,消除顾虑,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4、仔细查看患者上次检查报告,根据息肉类型,具体情况做好仪器及附件的准备,选

18、用合适的胃(肠)镜,高频电发生器、微波手术器,圈套器及氩离子凝固器导管等。术前妥善连接各导线,测试性能完好。 5、术前用药。胃息肉者,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肠息肉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654-210mg,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术前针的应用、咽部充分麻醉可使胃肠蠕动减慢,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二、术中配合 1、术中配合要默契,特别是收圈时要慢慢收紧,用力均匀,切忌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而引起机械切割导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除与息肉的大小、形态,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否得当、还与操作者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2、按常规行内镜检查,发现息肉后,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和蒂的长短采用不同的摘除方法

19、。有蒂、亚蒂和分叶状息肉宜用圈套器电凝电切。在合适的时机、部位放圈、收圈,和医生密切配合。在收圈过程中要逐步收紧,切忌用暴力和操之过急,同时要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反应。 3、息肉摘除后,对残蒂观察数分钟,若出血,找准出血点,从血管侧面以肽夹夹住阻断血管以彻底止血,。宽蒂的息肉宜采取微波灼除。将微波探头先行预热,再接触到息肉组织,通电使表层组织发生凝固坏死。创面观察直到无出血为止,对于广基无蒂,直径小于1.5cm者,经内镜活检孔插入氩离子凝固器导管,使导管头端距离病灶上方0.30.5cm,启动脚踏开关进行氩离子凝固治疗,每次13s。效果较好。密切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若息肉数量多,可分次进行治疗。必

20、要时可开放静脉通道补液支持。 三、术后护理 1、术后密切观察病人情况,有无呕血、便血、腹痛等症状,对于一般情况好,创伤小的患者平稳后方可离开,必要时留院观察13天。注意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出血和穿孔。如有发生,应进行对症处理。 2、胃肠道息肉套切后,患者术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年老体弱及创伤较大者,卧床休息时间应保持2天3天,一月内避免长时间用力下蹲或做屏气动作。不做重体力劳动。 3、饮食与休息:术后合理的饮食与休息是预防迟发出血的关键。息肉切除后一般先禁食24小时,其后24小时内给予温凉流质,随后根据大便情况逐渐改为半流质或少渣饮食,肠息肉套切后无渣饮食1周,以后过渡到普食。少量多餐,3周内患者

21、饮食仍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缓泻剂,并避免剧烈活动。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护理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插管造影的方法首先达到诊断目的,再根据诊断结果采取进一步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十二指肠乳头平滑肌的松弛与否是ERCP术成功的首要条件,而情绪、精神状态影响了其松弛状态。由于患者对ERCP缺乏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具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术前应耐心地向

22、患者介绍ERCP的操作过程、手术的优点、可能存在的风险、手术成功的百分率、术中配合知识,增加患者对ERCP的了解和信任,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促进患者的主动合作。 2、术前检查及药物准备 检查患者有无严重的心、肺、脑、肾疾病,检查血压及凝血功能,做碘过敏试验及抗生素过敏试验,备好造影剂。患者穿着不宜太厚,以适应摄片要求,并去除义齿及金属物品。术前患者禁食、禁水8小时。造影剂一般采用76%复方泛影葡胺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5%。检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X线屏调到最清晰,调试好高频电的强度。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50%GS40ml静脉推注。安定10mg、杜冷丁50mg肌注,术前30分钟口

23、服利多卡因胶浆20ml,并建立一条留臵针静脉通道。 3、术中配合 取俯卧位,头偏向右侧,双手放于身体两侧或右手放于胸右侧。 协助患者将牙垫咬好并固定,防止恶心、呕吐时牙垫脱出。 尽量放松,用鼻深吸气,用嘴慢慢呼出。 有口水时任其自然流出,不要吞咽,否则易引起呛咳 操作过程中会有异物感、恶心等,但可耐受,禁忌屏气或向外吐出及自行拉出内镜,以免引起咽喉黏膜擦伤和消化道大出血等。 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术者。 二、术后护理 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及家属更要热情细心体贴患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患者的紧张度。 2、 饮食护理

24、术后常规禁食,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唇湿润,使患者舒适。术后根据患者的血尿淀粉酶及有无腹痛、发热、黄疸等情况进行饮食调整。如无并发症发生,常规禁食24小时后可进低脂流质,逐步过渡为正常饮食,避免粗纤维食物摄入,防止十二指肠乳头摩擦导致渗血,一周后可进普食。 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密切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压痛、反跳痛、皮肤黄染等症状体症;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量、性状以及可能会有结石排出;及时检测血淀粉酶,于术后6小时抽血查淀粉酶,24小时复查血淀粉酶,对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汇报。为防止胆管继发感染,一般术后给予抗生素35天。

25、 4、 鼻胆管引流管的护理 要向患者解释引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常检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在体外要做到双固定,即固定在鼻翼侧、颊部和床旁,并连接负压引流袋,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避免逆行感染。保持鼻胆管通畅和有效引流,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以助于判断病情。引流初期,引流量较多,每日可达5001000ml,后期逐渐减少,如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引流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时,应警惕引流管堵塞或是否臵入胰管,应调整体位,保证引流通畅。定期更换引流袋,协助医生用甲硝唑100ml 1次/天鼻胆管冲洗,预防胆道内沉渣堵塞鼻胆管,并可控制胆道感染的发展,冲洗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压力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

26、,如胆汁澄清,每日引流量在300400ml以上,无感染征象者可暂时不必冲洗。 5、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应严密观察低血糖、急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三、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告知患者应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避免剧烈活动。一般每隔1周复查血淀粉酶,每隔1个月B超检查,以观察肝胆系统情况。如有发热、呕吐、腹痛腹胀及皮肤黄染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纤维胃镜检查术护理 一、目的 1、明确食道、胃、十二指肠疾病病变部位及性质。 2、治疗息肉、止血及取异物。 二、术前准备 1、了解检查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更

27、好的配合。 2、检查前禁食2小时。 3、幽门梗阻者检查前3日予流质饮食,当日禁食,必要时洗胃。 4、术前查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三、术中配合 1、检查前15分钟口服含有利多卡因和消泡剂的润滑麻醉胶10ml作咽部麻醉。 2、松开衣领、腰带,取左侧卧位,头部稍向前驱,两腿屈曲,放松身躯,患者咬住牙垫。 3、当胃镜进入咽部时,作吞咽动作,如有恶心,稍事休息,作深呼吸,好转后再插。 四、术后护理 1、术后咽喉部麻木感消失后即可进食。 2、行纤维胃镜活切者,术后1-2小时应予温凉流质。 3、观察有无呕血、便血及腹痛情况。 4、术后1-2日内出现短暂的咽喉部疼痛,给予漱口液及含片,并告之不可强行

28、咳出分泌物,减少出血。 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护理 一、目的 1、明确下消化道疾病病变部位、性质。 2、治疗息肉、止血及取异物。 二、术前准备 1、了解检查目的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更好的配合。 2、检查前三日开始吃少渣饮食,检查当日上午禁食,检查前4小时口服甘露醇250ml。 3、疑有肠梗阻者,需行清洁灌肠。 三、术中配合 1、取左侧卧位,裤子褪至膝部,双腿屈曲。 2、身体放松。 3、插镜过程中根据需要变换体位。 四、术后护理 1、活检或息肉摘除者术后给予无渣饮食3日。 2、观察血压和腹部体征,警惕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食管癌支架臵入术护理 一、适应证 恶性肿瘤引起的食管重度狭窄,进食困难,失去

29、手术机会或患者拒绝手术;恶性肿瘤引起的食管-气管瘘或食道纵隔瘘良性病变出现食道破裂瘘,如外伤、术后吻合口瘘等,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狭窄反复球囊扩张治疗效果不佳者。 二、禁忌证 凝血机制障碍未能纠正的严重心、肺功能衰竭严重恶病质状态重度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支架臵入手术有引起出血可能。 1、心理护理 倘若患者有不适,应耐心地向病人讲解产生不适的原因,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2、术后的一般护理 (1) 臵入支架回病房后的卧位一般无特殊要求,如为贲门处臵支架,进食水后应取半卧位或坐位,片刻后再取平卧位,以防食物返流。 (2) 术后应鼓励病人进食,先进少量流食,逐渐改为普食,少量多餐,进食的温度要

30、适宜,避免过冷过热,以免引起支架变形移位。 (3) 术后活动不宜过猛,如下蹲起床时动作应缓慢,不要突然用力,以免引起不适。 3、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1)支架放臵1周内,可能会有轻度不适,如疼痛、恶心、呕吐等,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注意呕吐物的颜色和量,如有上述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对症处理。 (2)食物嵌塞。为防止此并发症的发生,护士须对病人进行详细的饮食指导,嘱其禁食粗纤维、含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及难以嚼烂的食物,进食应细嚼慢咽。 (3)支架臵入术后的再狭窄。臵入支架后应教会病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进食顺利程度的变化,如有再狭窄可针对肿瘤进行治疗,因为支架臵入后可以改善进食状况,使进食顺利,

31、但并不能阻止肿瘤生长,所以配合内外放疗,全身化疗效果会更佳。 (4)支架移位和胶落,是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多为食管的节律性蠕动及支架和食管嵌合不佳所致,除操作者要选择合适的支架处,护士还要向病人做好饮食指导:术后饮食忌过冷过热,因支架为镍钛记忆合金制成,遇冷遇热易引起变形。术后忌进食过急或暴饮暴食,一旦发生移位或脱落应重新安臵。 腹腔穿刺术护理 1、目的 抽取腹水进行化验检查,明确腹水的性质,协助诊断。放出适量的腹水,减轻腹腔的压力,缓解压迫症状。腹腔内注入药物 2、用物准备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腹腔穿刺包其它用物。无菌手套、30ml注射器消毒长橡皮管,酒精灯、火柴、腹带、皮尺、盛腹水容器、1

32、%普鲁卡因10ml等; 3、术中配合 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解除病人的顾虑,取得其合作.将备好的用物携至床旁,用屏风遮挡病人,协助病人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误伤膀胱。根据病情,安排适当的体位,如坐位或半卧位。协助病人解开上衣,松开腰带,暴露腹部,背部铺好腹带,腹下部系好橡皮布及治疗巾。如大量放腹水,应在放液前测量体重、血压、脉博。盛腹水的容器放手适当位臵。穿刺部位。宜取脐与左髂前上棘联线的内2/3与外1/3交界处或取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左右旁开11.5cm.打开穿刺包,协助医生常规消毒已选定的穿刺部位。术者戴口罩及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以1%普鲁卡因自皮肤至腹膜壁层行浸润麻醉。用穿

33、刺针自局麻点刺入皮下,徐徐刺入腹腔后,先用注射器取少许腹水,留取标本作常规检查及培养。须放液时,在针栓部接上已消毒的橡皮管,引腹水入容器中。大量放液速度不可过快,液量不宜过多,随着腹水的流出,将腹带自上而下逐渐束紧,以防腹内压骤降而发生虚脱或休克。如需注射药物时,将药液注入腹腔内。腹腔穿刺放液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放液,卧床休息,并予以输液等紧急措施。穿刺完毕,拔出穿刺针后,局部碘酒、酒精消毒,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测量腹围,束紧腹带,协助病人平卧。如果用切口穿刺放液。完毕后应协助医生缝合切口,再次消毒局部后用纱布覆盖切口,并用胶布

34、固定,测量腹围,束紧腹带。整理用物,并详细记录腥腹水量、性质、颜色,及时送检 4、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穿刺点应视病情及需要而定,急腹症时穿刺点最好选择在压痛点及肌紧张最明显的部位。 勿在腹部手术瘢痕部位或肠袢明显处穿刺,妊娠时应在距子宫外缘1cm处穿刺少量腹水进行诊断性穿刺时,穿刺前宜令病人先侧卧于拟穿刺侧35分钟。对腹水量多者,进行腹腔穿刺时,应先将其腹壁皮肤向下向外牵拉,然后穿刺, 拔针后可使皮肤针眼与腹肌针眼错开,以防腹水沿针眼外溢。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大量丢失,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次放液不宜超过3000ml。血性腹水留取标本后应停止放液。腹带

35、不宜过紧,以免造成呼吸困难。术后穿刺处如有腹水外溢,可用火棉胶涂抹,及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大量放液者,应卧床休息812小时,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卵巢肿瘤、包囊虫病、动脉瘤者应慎行或禁忌腹腔穿刺。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护理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是选择性地讲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或肿瘤供血 分支,然后经导管注入栓塞剂和化疗药物的治疗方法。 1、术前护理 向患者说明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优点、目的、主要步骤、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配合要点,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主动配合治疗,并向患者介绍成功的典型病例,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术后护理 1.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23天

36、,进食初期进流质并少食多餐,可减轻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等胃适应后可进食固体食物。 2.穿刺部位护理 穿刺部位压迫止血15分钟,再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24小时,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及渗血。 3.栓塞后综合征护理 如有腹痛,于48小时内可根据需要按医嘱注射哌替啶以缓解疼痛。少数病人于术后48小时体温升高,可持续1周左右,应观察体温变化,中、低度发热不需特殊处理,持续高热应与医生联系进行对症处理。 4.预防并发症 鼓励病人深呼吸、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必要时吸氧,以提高血氧分压,有利于肝细胞的代谢,若病人出现性格、行为异常,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早做有关检查和处理。定时检查肝功

37、能,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皮肤、巩膜和尿色的变化,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5.葡萄糖和蛋白质的补充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1周后,因肝缺血影响肝糖原储存和蛋白质的合成,应根据医嘱静脉输入白蛋白,适量补充葡萄糖液,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以作为补液的依据。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即生理功能处于不稳定的病人,人体内重要器官功能任何微小改变即可导致机体器官系统的不可逆的功能损害或死亡。 1、根据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常规、护理操作规程落实相关护理措施。 2、认真落实抢救工作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和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出入量

38、,并做好基础护理与记录。 4、准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及时评估护理效果。 5、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器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抢救。 6、认真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压疮预防与管理制度、管道安全护理制度。 7、危重患者转运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转运目的,准备抢救药品及器械,与检查科室约定确切时间,医护人员全程陪同,途中做好观察及安全防护。 8、危重患者交接时执行危重病人、大手术病人转运交接程序。由护送护士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患者身份,说明病情、治疗、护理,全面评估患者情况,交接后认真填写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 9、护士在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或电脑提示,需复述或复核报告结果,并在“危急值”及医技科室重要检查报告结果记录本上及时记录检验检查结果、报告医生姓名及报告时间。 10、经评估列为高危坠床跌倒的危重患者,在床头放臵高危跌倒警示牌,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坠床跌倒的预防宣教,并发放高危跌倒告知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