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重点考点.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3277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重点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消化系统重点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消化系统重点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消化系统重点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消化系统重点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重点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重点考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消化系统重点考点第一节 概述 掌握消化系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划分;? 了解胸腹部标志线及腹部分区。? 第二节 消化管 一、口腔 掌握咽峡的组成;舌的形态结构;腮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牙的形态和构造。 二、咽 掌握咽形态及分部;了解腭扁桃体的位置。 三、食管 掌握食管3个生理性狭窄的部位即离中切牙的距离。 四、胃 掌握胃的形态、分部、位置及胃壁的构造。 五、小肠 掌握小肠的起止、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主要结构 六、大肠 掌握大肠的起止和分部;盲肠和结肠的三个特征性结构;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和肛管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特点。 第三节 消化腺 一、肝 掌握肝的位置、形态及肝的体表投影

2、。 二、胆囊和胆道 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道的组成及开口部位。 三、胰 熟悉胰的位置、形态及胰管的开口。 第四节 腹膜 掌握壁腹膜、脏腹膜、腹膜腔的概念及男女盆腔腹膜重要陷凹的名称和位置。 1上消化道指的是从口腔至十二指肠的一段消化管,十二指肠包括在内。 2腹部分区“九分法”的下水平线为通过两侧髂结节的连线。有人采用两侧髂前上棘之间的连线作下水平线。参考书籍时应加以注意。 3咽峡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而不是腭咽弓。 4腭扁桃体、腭咽弓均位于咽峡后方,而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所以腭扁桃体、腭咽弓均属于咽腔内的器官或结构。 5当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之

3、间并没有完全分开,两者可借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 6腮腺管开口于平上颌第2磨牙的颊粘膜处。 7胃的位置可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但胃的贲门、幽门的位置相对而言比较固定。 8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内后侧壁上,亦即是左后壁上。 9大肠的三个特征性结构: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并不是大肠各部均具有,只有盲肠和结肠具有上述三种结构。 10直肠并不是直的,在矢状面上有二个弯曲:骶曲和会阴曲。 11内、外痔的分界线是齿状线,而不是痔环(即肛梳)。 12在成人腹上区,右肋弓下缘一般不应触及肝。但不是只要在右肋弓下触及肝,就一定有病理性肿大。如果肝上界因其他器官病变(如右膈下脓肿)而下降,此时在

4、右肋弓下可触及肝,但肝本身并无病变。所以,只有在肝上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在右肋弓下触及肝,才能认为有病理性肝肿大。13腹膜腔在男性是完全封闭的;在女性则可以借一个潜在通道与外界相交通。上述通道是输卵管、子宫、阴道的内部腔道。 运动系统第一节 概 述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并了解其功能。第二节 骨 学一、总论掌握骨的基本形态和构造。二、各伦躯干骨掌握躯干骨的名称、数目、位置以及下列主要结构:锥体、椎弓、椎孔、椎管、椎间孔、棘突、横突孔、骶管、骶角、骶管裂孔、胸骨角、剑突、肋沟、颈静脉切迹等。上肢骨掌握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以及下列主要结构:肩胛骨关节盂、肩峰和肩胛下角;肱骨的肱骨头、外科颈、三角肌

5、粗隆、桡神经沟、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外上髁、内上髁和尺神经沟;桡骨的桡骨茎突;尺骨的滑车切迹、鹰嘴、尺骨头和尺骨茎突。 下肢骨 掌握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以及下列主要形态结构:髋骨的髋臼、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坐骨结节和耻骨结节;股骨的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内侧髁和外侧髁;胫骨的内侧髁、外侧髁、胫骨粗隆和内踝;腓骨头和外踝。 颅骨 掌握脑颅骨和面颅骨的名称、数目及下列孔道和主要结构: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枕骨大孔、颈静脉孔、下颌角、筛孔、垂体窝、乳突、颧弓、翼点,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其开口。 骨性标志 掌握全身各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躯干骨:第7颈椎棘突、骶角、胸骨角、颈静脉切迹

6、和剑突; 上肢骨:锁骨、肩胛冈、肩峰、喙突、肩胛骨下角、肱骨内,外上髁、尺骨茎突和桡骨茎突。 下肢骨:髂嵴、髂前上棘、坐骨结节、大转子、股骨内、外侧髁、髌骨、胫骨粗隆、内踝、腓骨头和外踝。 颅骨:乳突、颧弓、下颌角、枕外隆凸、舌骨。 第三节 关节学 一、总论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熟悉关节的辅助结构和运动 二、各论 躯干骨的连结 掌握椎间盘的位置、构成及生理功能;主要韧带的位置;掌握脊柱的组成、生理弯曲和胸廓的组成。 上肢骨的连结 掌握肩、肘关节的组成、主要特点和运动方式。 下肢骨的连结 掌握髋、膝关节的组成、主要特点和运动方式。 颅骨的连结 熟悉下颌关节的组成、主要特点和运动方式。 第四节 肌

7、学 一、总论 掌握肌的形态和构造。 二、各论 躯干肌 1背肌:熟悉斜方肌、背阔肌及竖脊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2胸肌:掌握胸大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3膈:掌握膈的位置、作用和主要的裂孔及通过结构。 4腹肌:熟悉腹前外侧群肌的层次及肌纤维方向。掌握腹直肌鞘的构成。 头颈肌 1头肌:熟悉颞肌、咬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 2颈肌: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上肢肌 1肩肌:掌握三角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2臂肌:熟悉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3前臂肌:熟悉前、后肌群的功能 下肢肌 1髋肌:掌握臀大肌的起止、作用和梨状肌位置的重要性。 2大腿肌:掌握股四头肌的起止和

8、作用。 3小腿肌:掌握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疑点、难点1关节软骨不仅覆盖于长骨两端的关节面,其他各型骨的关节面上都有关节软骨覆盖。 2骨膜只覆盖在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表面,关节面覆盖的是软骨,而不是骨膜。 3肋是指肋骨和肋软骨的合称,肋骨虽然细长,但它属扁骨。 4“翼点”并不是一个点状结构,而是由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等四块骨的边缘交汇成的“H”形骨缝区域。 5外耳门和内耳门之间是互不连通的。 6关节内软骨与关节软骨不是一回事。 7椎间盘连结于上、下两相邻椎骨的椎体之间。 8因为第一、二颈椎间没有椎间盘,骶、尾骨之间也没有椎间盘,所以椎间盘总数是23块而不是25块。 9骨盆上口是指小骨盆

9、的上口,其上方的大骨盆为腹腔的下部而不属于盆腔。 10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但其关节囊大而不完整,因为其前壁由髌骨和髌韧带所代替。11平滑肌和心肌都属于不随意肌,是指其收缩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并非不受神经支配。呼吸系统第一节 概 述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第二节 肺外呼吸道 一 、鼻 掌握上、中、下鼻道;鼻中隔的位置以及上颌窦的位置与开口。了解鼻粘 膜的分部。 二、咽(见消化系统)三、喉 掌握喉的位置及主要喉软骨名称、位置和形态;喉粘膜的形态结构(声襞、声带、前庭襞,声门裂) 四、气管与主支气管 掌握气管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 第三节 肺 掌握肺的位

10、置、形态、结构及分叶。 第四节 胸膜和纵隔 掌握胸膜的分部、壁胸膜的配布,脏胸膜、壁胸膜、胸膜腔的概念;肋膈隐 窝的位置;肺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1喉、气管,主支气管及其分支共同组成的呼吸道,仅作为气体进出的通道,并不直接参与气体交换。只有肺泡是气体交换的部位。 2鼻中隔一般居于中线稍偏左,居正中位者较少。 3鼻腔外侧壁上有上、中、下鼻甲三个弯曲的骨片,其中只有下鼻甲为独立骨片,而上、中鼻甲属于筛骨的一部份。 4.鼻既是呼吸器官,亦是嗅觉器官。但是只有嗅部才具有嗅觉功能。 5.环状软骨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呈环形的软骨,也是呼吸道中唯一的完整软骨环。 6气管软骨环只是一个习惯称呼,并不意味气管软

11、骨真正呈完整环形。气管软骨呈“C”字形,其缺口朝后,由结缔组织膜封闭。 7气管和支气管的软骨不完整,但气管和支气管本身是完整的。? 8肺是呼吸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但肺内的各级支气管至细支气管只作为气体进出肺泡的通道,不直接参与气体交换 9左、右侧胸膜腔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密封腔隙,两者并不相通。 10、声襞、声带、声门等名词的区别:声襞系指喉腔中上、下两对粘膜皱襞中的下面的一对;声带则包括声襞及其内部的声带肌、声韧带等。因此,声襞是声带的一部分;有些书中将二者等同是不恰当的。声门则是声带和声门裂的总称。 泌尿系统第一节 概述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肾 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内部结

12、构;了解肾的被膜 第三节 输尿管 掌握输尿管的3个狭窄的部位及其意义。 第四节 膀胱 掌握膀胱的位置,形态及膀胱三角的特点;了解膀胱壁的结构。 第五节 尿道 掌握女性尿道的位置,特点及开口部位。 1泌尿系统各组成器官中只有肾能将机体内的代谢产物形成尿液;其余器官只是将肾所产生的尿液输送排出体外。 2左、右肾的高度并不一致,因为右肾上方有肝,故右肾比左肾约低半个椎体的高度。 3输尿管为肌性管状器官,其平滑肌可作自上而下的有规律的蠕动,从而使尿液不断地流入膀胱,不论膀胱空虚抑或充盈,均是如此。 4由于男、女性盆腔内的器官有所不同,故膀胱底的毗邻在男,女性有所区别。5男、女性尿道在功能上有所差别,女

13、尿道仅有排尿功能,而男尿道兼具排尿和排精的功能。 生殖系统第一节 概述 掌握男、女生殖器的组成。 第二节 男性生殖器 一、男性内生殖器 熟悉睾丸、附睾、前列腺的位置、形态;输精管的分段。 了解精索的组成。 二、男性外生殖器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 第三节 女性生殖器 一、女性内生殖器 掌握子宫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熟悉子宫的固定装置;卵巢的位置和形态;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了解阴道的位置、形态、构造。 二、女性外生殖器 了解尿道口和阴道口的位置关系。 (附):女性乳房 了解女性乳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1睾丸在胚胎早期位于腹腔内;在胚胎后期,逐渐下降至阴囊内。 2精索位于睾丸上端至腹股沟管

14、深环之间,其中介于睾丸上端至腹股沟管浅环之间的部分位置表浅,体表可扪及。故输精管结扎术常选择此段进行。 3前列腺由腺组织、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老年性前列腺增生肥大是由腺内结缔组织增生所致,并非腺组织增生所致;此时腺组织退化萎缩。 4男尿道的耻骨前弯易改变,而耻骨下弯较固定,不易改变,但并非不能改变。 5卵巢排卵时,卵细胞突破腹膜排入腹膜腔,然后再由输卵管吸入。 6卵巢上端卵巢悬韧带内有卵巢的血管、神经、淋巴管等行走。上述结构至卵巢上端以后继续下行至卵巢前缘中部,再进入卵巢。 7子宫的内腔包括子宫腔(位于宫底体内)和子宫颈管(位于子宫颈内)两部分。 8乳腺叶和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循

15、环系统第一节 概述 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和血液循环的经路,了解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 一、心 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结构、传导系、血管分布及体表投影。了解心壁的 构造和心包的组成。二、肺循环的血管 熟悉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的起止、位置。熟悉肺静脉的位置及汇入。 三、体循环的血管 体循环的动脉 1.主动脉 掌握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的起止,走行位置及其重要一级分支。 2头颈部的动脉 熟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起止、走行位置及其分布范围;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 熟悉锁骨下动脉的起止、走行位置及其分布范围;椎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胸廓内动脉起始及

16、分布范围。 3.上肢的动脉 熟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起止、走行位置及分布范围。4胸部的动脉 熟悉主动脉胸部的起止和位置及分支。 5腹盆部的动脉 掌握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的起止及走行位置;熟悉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肾动脉、髂内动脉、阴部内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 6下肢的动脉 熟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始、走行位置和分布范围。 体循环的静脉 1上腔静脉系 掌握上腔静脉、头臂静脉(无名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组成、收纳范围及汇入;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起始、走行位置、收纳范围及汇入 2下腔静脉系 掌握下腔静脉的组成、收纳范围及汇入;门静

17、脉的组成、位置、收纳范围及侧支循环;大、小隐静脉起始、走行位置及汇入。熟悉髂外静脉、肾静脉的组成及汇入。 第三节? 淋巴系统 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 一、淋巴管道 掌握淋巴干的名称及收纳范围;胸导管的起始、走行位置、收纳范围及汇入; 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收纳范围及汇八。 二、淋巴结 熟悉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浅、深淋巴结、腋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的位置、收纳范围及其回流。? 了解乳房淋巴回流。 三、脾 掌握脾的位置、形态。 1心是循环系统中的重点内容,亦是复习和考试的重点。其中有许多概念性名词需要理解和掌握。 2.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的顺序是:? 由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3颈总

18、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外动脉。此处有两个重要结构: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前者为压力感受器,后者为化学感受器。 4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分支,颈内动脉在颈部则没有任何分支。 5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上穿上六位颈椎的横突孔,并非穿行于所有颈椎的横突孔(第7颈椎的横突孔内无椎动脉,只有椎静脉)。 6腹腔内成对脏器由腹主动脉的成对脏支供血;不成对脏器官则由腹主动脉不成对脏支供血。7.直肠和肛管的动脉来源较复杂,计有三个来源;? (1)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之分支)供给直肠中、上部;? (2)直肠下动脉(髂内动脉之分支)供给直肠下部;(3)肛动脉(髂内动脉发出的阴部内动脉之分文)供给肛管。 8.

19、人体的静脉有两种:浅静脉和深静脉。浅静脉浅居皮下,不与动脉伴行,相互之间存在广泛吻合,与深静脉之间亦存在较多交通,且最终必注入一定的深静脉。深静脉则多与同名动脉伴行,且收纳范围多与同名动脉供给范围一致。 9门静脉系为较特殊的静脉系。其最大特点是:它是介于两个毛细血管网之间的静脉(而一般的静脉起于毛细血管只进行汇合,而不再进行分支);另外,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有广泛的吻合即侧支循环,且其组成静脉的管腔无静脉瓣,这是门静脉高压时血液向上、下腔静脉系分流的解剖学基础。 10.胸导管与右淋巴导管的收集范围并不一致。胸导管收集人体的大部分淋巴;而右淋巴导管仅收集右颈干、右锁骨下于和右支气管纵隔干的淋

20、巴。11循环系统与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的横向联系是考试中经常涉及的问题。例如:临床治疗中口服或静脉给药,药物如何吸收?如何到达患处?如何经泌尿、呼吸、消化系统排出?要回答这一类型的题目有如下要点:口服给药时,药物必须经消化管道吸收,经门静脉入肝代谢后进入下腔静脉。静脉给药时,根据给药部位的不同,药物分别进入上腔或者下腔静脉。2药物由腔静脉到达主动脉中间有重要的肺循环环节。3。到达肺动脉或肾动脉后,方可经呼吸系或泌尿系排出。内分泌系统掌握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的位置及形态。了解内分泌腺的特点。 1.神经垂体内无分泌腺细胞,其内的激素为下丘脑所产生。 2.从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可以知道:在女性体内存在有

21、少量雄激素;在男性体内有少量雌激素。 3.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随血液循环运送至全身,调节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故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一样同为机体内的重要调节系统。感觉器第一节 概 述 掌握感觉器的组成。 第二节 视 器 一、眼球 掌握眼球壁各层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晶状体的位置及形态。 熟悉眼底的形态结构;房水的产生部位及循环途径。 二、眼副器 了解上、下脸、结膜和泪器的名称、位置及分部;眼外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眼的血管。 第三节 前庭蜗器(位听器)掌握前庭蜗器的分部;熟悉耳廓的形态;鼓膜的位置、形态;中耳的位置、鼓室内、外侧壁的重要结构及咽鼓管的位置和通向;3块听小骨的名称。 了解内

22、耳的组成、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掌握前庭器和螺旋器的位置和作用。 1眼在强光、弱光环境下的结构变化,主要是瞳孔发生变化。强光时,在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下,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从而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弱光环境下,在交感神经的支配下,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开大,从而增加进入眼内的光线。2眼在视近物、远物时的结构变化,主要是睫状肌和晶状体发生变化。视近物时,睫状肌在副交感神经调节下收缩,睫状小带松驰,晶状体依自身弹性回缩,曲度变大,屈光能力增强,使物成像于视网膜上。视远物时,睫状肌舒张,睫状小带紧张,晶状体受牵拉,曲度变小,屈光能力减弱,使物正好成像于视网膜上。 3眼球血管膜除含有丰富的血管外,还含有

23、丰富的色素细胞,呈棕黑色,所以有些书又称此层膜为色素膜或葡萄膜。4膜迷路套于骨迷路之内,为封闭的膜性囊和管,故膜迷路内含的内淋巴与骨迷路、膜迷路之间的间隙内含的外淋巴不相交通。 神经系统第一节 概述 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神经系统中的常用术语:白质、灰质、神经节、神经核、纤维束和神经的概念;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第二节 脊髓和脊神经 一、脊髓 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脊髓灰质的分部及形态结构特点;熟悉白质分部及重要传导束。 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位置关系。 二、脊神经 掌握脊神经的数目、组成及纤维成分;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膈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肋间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

24、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行程要点和主要分布范围。 第三节 脑和脑神经 一、脑 脑干 掌握脑干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熟悉脑神经核的分类及性质;脑干内重要传导束的名称和性质,第四脑室的位置。 了解脑干的网状结构的一般概念。 小脑 掌握小脑的位置及主要形态和结构。 间脑 掌握间脑的位置和主要分部;了解内、外侧膝状体的位置;第三脑室的位置。 大脑 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形态、分叶及其主要的沟、回;重要皮质中枢,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过的主要传导束。 二、脑神经 掌握12对脑神经的名称和纤维成分;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的主要分布;了解其他脑神经的分布。 第四节 传导通路 掌握浅感觉传导路和锥体

25、系运动传导路;熟悉躯干和四肢意识性的本体感觉传导路;了解视觉传导路。第五节 内脏神经系统 掌握内脏神经的划分、分布;交感和副交感低级中枢的位置。交感干的组成和位置。 熟悉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了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分布范围。 第六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掌握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名称及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和蛛网膜粒的位置。 第七节 脑脊液和脑室 掌握脑脊液的循环途径;脉络丛的位置和功能。 第八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掌握大脑动脉环的位置、组成和功能意义;大脑中动脉的分布范围。 1.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神经系和周围神经系的区分是依据它们所在部位;躯体神经与内脏神经的区分是依据它们所支配的对象

26、。但不管是在中枢神经系还是在周围神经系,都同时具有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成分。 2.神经系统常用术语中,由神经元胞体构成的有:灰质、神经核、神经节;由神经纤维构成的有:白质、纤维束、神经。上述结构中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有:灰质、神经核、纤维束、白质;位于周围神经系统内的有:神经节、神经。 3.成人脊髓下端平第1腰椎体下缘,在此平面以下已无脊髓,只有马尾,故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4、5腰椎之间的间隙进针,可以避免损伤脊髓。 4.每一个脊髓节段发出的一对前根和一对后根,汇合成一对脊神经。 5.触觉可分为精细触觉和粗触觉。精细触觉由同侧脊髓后索内的薄束、楔束传导,而粗触觉由对侧脊髓前索内的脊髓丘脑前束传

27、导。故当脊髓半横断性损伤后,触觉并无明显障碍。 6.由于进化发展的原因,脊髓的许多功能都受脑的各级中枢控制和调节。当脊髓与脑分离后,它仍可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如腱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 7.脊神经的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但其分支,前、后支均为混合性。 8.臂丛在锁骨中点后方比较集中,位置表浅,故此点常作为臂丛阻滞麻醉的部位。 9.脊神经的皮支既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又含有内脏运动交感纤维,所以皮支是混合性的,肌支既有躯体运动纤维,又含有躯体感觉纤维,故肌支也是混合性的。不能望文生义地认为皮支感觉性的,而肌支则为运动性的。 10.桡神经除支配前臂后面的所有伸肌外,还分支支配前臂前面的肱桡肌。

28、11.第12胸神经前支走行于第12肋下方,故得名肋下神经。 12.脑干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有些书中把间脑也归纳入脑干。 13.大脑皮质的语言中枢是人类所特有的,且通常在左侧大脑半球上,而右侧大脑半球则无。 14.脑神经、脊神经在基本方面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具体差别:每一对脊神经均是混合性的,但脑神经有感觉性、运动性、混合性三种。在进化过程中头部分化特殊的感觉器,随之也出现了与之相联系的第、对脑神经。来源于脑神经内脏运动核的内脏运动纤维均属于副交感纤维成分,且仅在第III、四对脑神经中含有;而脊神经含有的主要是交感纤维成分,且每对脊神经中都有,仅在第24骶神经中含有副交感成分。某些脑神经

29、中含有内脏运动交感神经纤维,如动眼神经中支配瞳孔开大肌的交感神经纤维;但是这些交感神经纤维并不是由脑神经核所发出,而是由脊髓内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发出并经过中继后而来的。 15.动眼神经虽然为运动性神经,但其内有两种纤维成分:躯体运动纤维和内脏运动副交感纤维。 16.迷走神经在腹腔内分支管理肝、胰、脾以及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和肾等。 17.头面部与躯干四肢部的浅、深感觉传导通路基本都是由三级神经元所构成,第一级神经元均为假单极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可位于脑干内,也可位于脊髓内,但他们发出纤维都要交叉至对侧,在对侧脑、脊髓内上升至背侧丘脑,第三级神经元均位于背侧丘脑之内。 18.由于正常情况下,上运

30、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所以当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被解除,患者相应出现下运动神经元兴奋征象,如肌痉挛、肌张力升高、腱反射亢进。临床上称之为“痉挛性瘫痪”或“硬瘫”或“中枢性瘫痪”。 19.当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由于所有反射弧都中断,故患者一切反射均消失,且由于肌肉失去神经营养作用而逐渐萎缩.临床上称之为“弛缓性瘫痪”或“软瘫”或“周围性瘫痪”。 20.由于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仅位于胸1至腰3脊髓节段内的侧角,故白交通支只见于胸1至腰3 共15对脊神经中。 21.由于白交通支内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进入交感干后可以终于相应的椎旁节,也可以在交感干上升或下降,然后终止于

31、上方或下方的椎旁节,所以灰交通支可以见于交感干与所有脊神经之间。 2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内脏运动神经,且常共同支配同一个器官,但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又各自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在它们的中枢部位、神经节的位置、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数目比例、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长度比例、分布范围、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等方面有不同之处。 23.在椎管内,硬脊膜与椎管内骨膜之间形成硬膜外隙。但在颅腔内,硬脑膜由紧密结合的两层构成,其外层实为颅骨骨膜,所以颅腔内没有硬膜外隙存在。 24.脊髓表面的三层被膜与脑表面的三层同名被膜在枕骨大孔处相互延续。 25.大脑中动脉为颈内动脉最大最主要的分支。其皮质支的分布区域内有

32、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和语言中枢等重要中枢。其中央支的分布区域内有基底核、内囊、丘脑前半部等重要结构。所以该动脉一旦发生栓塞或痉挛,对机体功能的影响极为严重。 26.大脑动脉环为脑底部的一个动脉环,它使两侧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得以沟通。但在正常情况下,来自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液各有其供血区,互不相混以保持正常平衡。只有当此环的某一环节受阻时,血液才通过此环进行重新分配,建立新的平衡,保证脑的血供。 27.脑的静脉不与动脉相伴行。 28.脑脊液由各脑室内的脉络丛所产生,但绝大部分都是由左、右侧脑室内的脉络丛所产生。 29.脑脊液由第四脑室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以后,既

33、向脑表面流动,同时也向脊髓表面流动,最后都流向大脑背面上矢状窦处,经蛛网膜粒归入静脉。 30.蛛网膜下隙在脑、脊髓表面都存在,并且相互沟通。解剖小知识您现在的位置 >>> 解剖小知识概述 长骨 主要存在于四肢,呈长管状。可分为一体两端。体又叫骨干,其外周部骨质致密,中央为容纳骨髓的骨髓腔。两端较膨大,称为骺。骺的表面有关节软骨附着,形成关节面,与相邻骨的关节面构成运动灵活的关节,以完成较大范围的运动。 由股骨所代表的那种长大的骨。两端称骨端,位于二者之间的主要部分为骨干,骨干中空,呈管状,所以也把长骨称管状骨。骨端的表面由骨密质,内部由骨松质形成,骨干壁则只由骨密质形成,骨端的骨松

34、质,由于负重发展成与力轴一致的构造,显示了对支持功能的适应。骨端和骨干来源于不同的骨化中心。达到一定发育阶段以后的长骨,在骨端与骨干之间残存有板状的骨端软骨,它向两侧沿长轴方向伸长即继续骨化,伸长完了时,骨端软骨也骨化,最后只留有痕迹即骨端线。长骨内的腔称为髓腔,中有骨髓。长骨的外表面与其他长骨同样,有骨膜被覆,腔壁则被覆以称为骨内膜的薄膜。 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等。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密质质密而坚硬,大部分集中在骨干部分;骨松质则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结构疏松,呈蜂窝状。 大隐静脉 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

35、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为隐股点。有5条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它们汇入大隐静脉的形式多样,相互间吻合丰富。大隐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时,须分别结扎、切断各属支,以防复发。 大隐静脉全长的官腔内,有910对静脉瓣。通常两瓣相对,呈袋状,可保证血液向心回流。什么是大隐静脉曲张? 正常人站立时,下肢的血管是看不到的或能看到直的表皮血管,大多不突出皮肤表面。但当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站立时,病肢浅静脉隆起于皮肤表

36、面、扩张、纡曲、甚至卷曲成团,看起来象青紫色的蚯蚓一样四处伸展,一般小腿和足踝部明显,病肢有酸胀、麻木、酸乏、沉重感,容易疲劳,合并血栓性静脉炎会导致剧烈疼痛。静脉曲张较重者,小腿下部和足部(足靴区)皮肤可出现萎缩、脱屑、色素沉着、湿疹及慢性溃疡等。严重的会出现急性出血。 大隐静脉的病因是什么? 哪些人容易得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先天性静脉瓣膜发育不良或无瓣膜,瓣膜变性蜕化,瓣膜损伤以及静脉血管壁的结构破坏等因素。这些因素与遗传、年龄、职业、生活工作环境等有关。 父母中有静脉曲张患者的人应警惕静脉曲张的发生。老年人容易得该病。一些需要长时间站立的职业如纺织工、理发

37、员、农民、售货员,交通警及军人等,以及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怀孕、肥胖等容易得该病。 大隐静脉曲张是怎样发病的呢? 静脉曲张是长期淤血的结果。静脉曲张的病因,是因为静脉的瓣膜出了毛病导致的血液返流。正常情况下,负责运送血液返回心脏的静脉内有个像活塞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当瓣膜漏缝了,活塞没法阻止血液倒流,如负责支撑双腿的静脉瓣膜坏了,血液便积压在静脉内,血液长期淤滞导致静脉受压引起肿胀。 贵要静脉 位置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上行逐渐转至前臂的掌侧面,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贵要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内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在前臂尺侧、尺骨头背侧缘处用手指

38、仔细触摸有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即可找到贵要静脉。 应用解剖目的为临床上行贵要静脉穿刺术,提高穿刺成功率提供贵要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经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标本33例共66侧。逐层解剖上肢,暴露贵要静脉。用游标卡尺来测量贵要静脉的长度和外径。并观察贵要静脉的起始情况,贵要静脉与相关神经及动脉之间的关系。 结果贵要静脉长度,男性约335.01 mm,女性约331.50 mm;贵要静脉在前臂中部管径,男性约1.90 mm,女性约1.85 mm;贵要静脉接肘正中静脉处管径,男性约2.35 mm,女性约2.26 mm;贵要静脉末端管径,男性约2.90 mm,女性约2.60 mm。贵要静脉多数起于

39、手背尺侧缘,少数起于第1手背静脉汇合处,后沿前臂尺侧上行,在肘窝下方转向前面,接收肘正中静脉后,经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至臂中部,穿深筋膜汇入肱静脉。贵要静脉深面是肱二头肌腱膜,此腱膜将贵要静脉与肱动脉、正中神经隔开,贵要静脉可跨过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亦可跨过贵要静脉。结论?在肘部抽血时,如遇肘正中静脉缺如,以穿刺贵要静脉为宜;穿刺置管时如遇头静脉插管困难,以选择贵要静脉为宜。 颅骨颅骨(skull)由23块组成,其中脑颅8块,面颅15块。另外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脑颅位后上方,略呈卵圆形,内为颅腔,容纳脑。面位于前下方,形成面部的基本轮廓,并参与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颅的整体观1、颅

40、的顶面观呈卵圆形,前窄后宽,各骨之间借缝紧密相连。在额骨与 顶骨之间有冠状缝,左右顶骨之间有矢状缝,顶骨与枕骨之间有人字缝。 2、颅的侧面观颅的侧面在乳突的前上方可见外耳门,向内通外耳道。外耳门前上方的弓形骨梁称颧弓。颧弓的内上方有一浅而大的窝,称颞窝。在颞窝,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为翼点。此处骨质较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若发生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颞窝下方的窝称颞下窝,颞下窝向内通翼腭窝。翼腭窝向下、向内侧、向前、向后及向外分别与口腔、鼻腔、眶、颅腔及颞下窝相交通,是许多血管神经的通道。 3、颅的前面观由额骨和面颅骨构成,并围成眶、骨性鼻腔和骨

41、性口腔 (1)眶(orbits):为四面锥体形,容纳眼球及其附属结构。眶分为眶尖、眶口和四壁。眶尖斜向后内侧,经视神经管与颅中窝相通。眶口向前,其上、下缘分别称眶上缘和眶下缘。眶上缘中、内13交接处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下缘的中间下方有眶下孔。眶有四个壁:上壁薄而光滑,为分隔颅前窝与眶腔的薄板;下壁与上颌窦相邻,中部有眶下沟,此沟向前经眶下管与眶下孔相通;内侧壁前下部有泪囊窝,此窝向下经鼻泪管通鼻腔;外侧壁最厚,外侧壁与上壁之间的后方为眶上裂,外侧壁与下壁之间的后方为眶下裂。 (2)骨性鼻腔(bonynasalcavity):位于面部中部,前方经梨状孔通外界,后方借成对的鼻后孔通咽腔。骨性

42、鼻腔的顶为筛板,经筛孔通颅前窝。底为骨腭,与骨性口腔相隔。筛骨垂直板和梨骨构成的骨性鼻中隔将鼻腔分为左右两半。鼻腔外侧壁自上而下有三个向下卷曲的骨片,分别称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每一鼻甲下方的腔隙,分别称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在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体之间的浅窝称蝶筛隐窝。下鼻道的前部有鼻泪管的开口。在鼻腔周围的颅骨内有一些与鼻腔相通的含气腔,总称鼻窦,包括4对: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 4、颅底可分为颅底内面和颅底外面。 (1)颅底内面:颅底内面承托脑,与脑底面的形态相适应,形成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1)颅前窝(anteriorcranialfossa):位置最高,正中有一向上突起称鸡

43、冠,在其两侧有许多筛孔通鼻腔。两侧的骨板较薄,构成眶的上壁。 2)颅中窝(middlecranialfossa):较颅前窝低,中央是蝶骨体,体上面的窝为垂体窝,窝的前外侧有视神经管,管口的外侧有眶上裂,两者均通眶。垂体窝后方的横位骨隆起是鞍背,垂体窝和鞍背等统称为蝶鞍。垂体窝两侧由前向后依次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自棘孔起有脑膜中动脉沟行向外上方,并分为前、后两支。在颞骨岩部尖与蝶骨体之间有破裂孔。在岩部尖端有一浅窝,称三叉神经压迹。 3)颅后窝(posteriorcranialfossa):最深,中央有枕骨大孔,孔前方的斜面称斜坡,孔的后上方有一隆起,称枕内隆凸,此凸向两侧有横窦沟,该沟向前外

44、至颞骨岩部后方移行为乙状窦沟,其末端终于颈静脉孔。颈静脉孔与枕骨大孔之间有舌下神经管。颞骨岩部后面中央有内耳门,由此续为内耳道。 (2)颅底外面:颅底外面高低不平,枕骨大孔约位于中央部,孔的后上方有枕外隆凸,孔的前外侧是一对枕骨髁。髁的前外方有一不规则的孔即颈静脉孔。颈静脉孔的内侧有舌下神经管的外口。在颞骨岩部下面中央有一圆形孔,称颈动脉管外口,向内延续为颈动脉管及颈动脉管内口,内口与破裂孔相通。颈动脉外口的后外方,有一细长的茎突,茎突与乳突之间有茎乳孔。 人体骨骼人体骨骼 1. 人体骨骼的形态分类 成年人的全身骨骼共有 206 块,每块骨头都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形态和功能是相互制约的,功能不

45、同,形态也就各异。通常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四种形态: 长骨 形体较长而坚硬,分布于人体四肢,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长骨多呈管状,内含空腔,有骨髓,如股骨、胫骨、肱骨、尺骨、挠骨、指骨等。 短骨 形似立方体,富于而压性,往往集群地连在一起,多位于承受压力而运动的复杂部位,如手腕的腕骨和脚腕的跗骨等。 扁骨 多呈板状,富于弹性与坚固性,主要构成骨性腔的壁,对腔内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如颅骨部位的顶骨、枕骨和胸部的肋骨等。 不规则骨 形态很不规则,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的骨骼。如髋骨、椎骨、颞骨等。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 人体骨骼依据结构、功能、位置又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

46、四个部分: 颅骨 共29块,除下颌骨和舌骨外,都借助于骨缝或软骨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依据功能和位置,又可细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 共 14 块,位于颅骨后上方,构成颅腔,起容纳和保护脑子的作用。 额骨 1 位于颅的上前方,由额部和眼眶上部构成。 顶骨 2 位于颅顶中部线两侧、额骨和枕骨之间。 枕骨 1 位于颅骨的后下部,形成颅后和颅底的一部分。 蝶骨 1 位于颅底中部、枕骨的前方,因其形似蝴蝶,故名。 颞骨 2 位于颅骨两侧、参于颅底和颅腔侧壁的构成。 筛骨 1 位于额骨之下、蝶骨前方及左右眼眶之间。 听小骨 6 位于左右耳室之内,可分为锤骨、砧骨、镫骨。 面颅: 共 15 块,位于颅骨

47、的前下方,构成口腔,并与脑颅共同构成鼻腔和眼眶,以维持面部形态。 上颌骨 2 位于面颅中央,上方与额骨、颧骨等围成眼眶,与鼻骨围成鼻腔。 鼻骨 2 位于两眼眶之间,构成鼻梁上部。 下鼻甲 2 位于鼻腔的外侧壁,为一对卷曲的薄骨片。 泪骨 2 位于两眼眶内侧壁的前部,为一对薄而不规则的小骨片。 颧骨 2 位于上颌骨的外上方,构成面颊及眼眶底和外侧壁的一部分。 腭骨 2 位于上颌骨的后方。 犁骨 1 位于鼻腔内及颅下部,为一斜方形骨板,构成鼻中隔的后下部。 下颌骨 1 位于面颅的前下部、上颌骨的下方。 舌骨 1 位于下颌骨和喉之间,借助肌肉和韧带悬于颈的前正中。 躯干骨 共 51 块,构成躯干支柱和胸腔,有以下几类骨骼: 椎骨26 计有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骨1、尾椎1 。 肋骨24 是细而长呈弓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