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细流润心田《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34073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涓涓细流润心田《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涓涓细流润心田《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涓涓细流润心田《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涓涓细流润心田《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涓涓细流润心田《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涓涓细流润心田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涓涓细流润心田 -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 读了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之后,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仿佛自己又回到了没踏入社会之前的学生时代,想起了因为一个小知识点和同学争的面红耳赤的情景,想起了和同学一块批判某一历史人物时的愤慨那时的自己是多么纯真啊!十几年过去,当再一次审视自己时,发现自己身上多了太多世俗的东西,让自己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随波逐流。自己是一名教师,很多时候自己也迷茫: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是适合学生的?站在讲台上,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读了此书后豁然开朗,如果说,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是一部解决老师问题的百科全书的话,吴非老师的课堂上

2、究竟发生了什么则是一根针,每一个字,每句话都扎到了我们的神经上,让我们或顿悟,或惊醒,或兴奋,或疼痛他让我们麻木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认识到了课堂可以是简约的,可以停下来打岔,可以一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也可以不上课,和学生们聊天,上课可以不看教参,课堂也不要特色吴老师的字字句句告诉我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如何在平淡的教学时间里让孩子们学到对他们一生有用的知识,让我们明白了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一滴水,但是,每一滴都是重要的,对于生命。 在课堂上,最重要的是思维品质培养。毕业十几年,除了教两三年政治之外,其他的都是在教语文。在我的心里面,我根深蒂固的认为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而吴非老师却说最重要的是“想

3、”,会想,敢想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拔尖,但在参加工作后,他的实际能力和创造精神远远超过那些循规蹈矩的同学。也是,如果没有想,那么听说读写必然处在低水平,其他诸如数学等学科更是如此。其实“想”就是学生们的主动思考,是一种很好的思维品质。爱因斯坦说过:只有个人才能思考。反映在阅读上,也许只有个体生命体验才能产生阅读价值。这种体验是独一无二的,是学生通过思考而感悟出来的,所以新课标中也提倡: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并尊重学生的思考,给学生充分的“想”的时间,让学生们在课上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慢慢地,他的好的思维品质就会形成。如果我们一个劲的向学生灌输知识,时间长了

4、,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就会胆小如鼠,像奴才跪听圣旨,把学生当成了容器,那么,学生也会变成漏斗,随灌随淌,带着这样的懒思维进入到工作岗位,能适应就已经不错了,哪来的创新? 课堂应简约。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认为课堂应该是精细的,读了吴非老师的这一章节后,我发现课堂简约些会更好,尤其是对于低年级而言。华丽的课堂就像装修过的豪华宾馆,虽然装潢考究但是总很多地方让人觉得多余。课堂应该遵循简约的原则,简约并非简单,不是一个低要求,能做到很不容易,可以是举一两个例子,讲授一个概念或技巧,启发学生关注一种学习方法。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可能会比较轻松,但能留给学生深刻的回忆,这样的课堂虽说简约却是高效的。 作业

5、格式要规范。才读了题目时,我就想,这么小的问题也值得在这儿高谈阔论,读完之后,我又想,教育没有小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其实,作业规范的作用不至于作业本身,它是在培育一种态度,培养一种规则,而这种规范将影响一生。社会文明需要规范,经济发展需要规范,而诸多的规范意识,可能都源于童年时代的作业规范。而成人世界法制意识的淡漠,往往和少年时代“马马虎虎过得去”“这也行,那也不错”有密切联系。有人认为,“一是一、二是二”的规范限制了人的灵活性,可是那些灵活性会让一个民族丧失社会意识,变成一盘散沙。有关德国人“规范”的传说很多,有些被夸大,说成是谨慎、刻板,可是近几个世纪,他们在哲学和科学技

6、术方面的巨大成就,让流行“大概、也许、差不多”的社会难望其项背。所以,让学生养成规范意识,就先从做作业,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入手吧,如果学生连做作业都马马虎虎,以后什么事也认真不起来。 学生要有属于自己的“课外”。在应试教育的形势下,老师们关心的是学生们的成绩,很少关心孩子们的“课外”。殊不知,其实还是课外决定了孩子们的人生。有的孩子读书多,思维敏捷,而有的孩子不看一本课外书,反应迟钝。朱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他在课上插了两句幽默,有人立刻笑起来,有人三秒后笑起来,有人十秒后才恍然大悟,也有人一直木讷的看着大家,这种差异就是课外形成的。而有些寒门学子,靠着高分考入名牌大学,却发现自己除了会考试以外,

7、其他的竟然一无是处,究其原因,就是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老师教的知识以外,“课外”不知道去干什么,把自己培养成了考试机器,造成了自己性格,心理上难以弥补的缺陷。作为教师,教会学生“课外”如何度过,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课外”,长大之后,他就会知道“业余”如何度过,就会知道如何去拓展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比教给他们如何去考试要重要的多。 除了以上几点印象深刻外,吴非老师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如涓涓细流流入我们的心田,如果我们认真的读一遍,我们的很多困惑会迎刃而解,也会慢慢沉静下来,回归教育的本质,在简约的课堂中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宣泄,一起阅读,一起成长,把学生当成正常的人来看待,在和学生平等的相处中,微笑地看着他们健康成长,也许,这就是为人师者的追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