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37740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湘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湘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湘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湘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湘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课 时 教 案 课题:隔窗看雀 第 1 课时 总序第 36 个教案 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 批 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品读麻雀飞行时的不知疲倦和样子的可爱,感受它生活的平凡、忙碌与快乐。 难点: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隔窗

2、看雀”是什么意思吗? 2、出示麻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麻雀的外形特点,感受麻雀的平凡。 3、麻雀是这样平凡,而本文作者却热情地歌颂它。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感受麻雀平凡中的非凡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识字。 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 拼读生字,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认字方法)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把课文读通顺,感知文本内容。 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顺。 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多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

3、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大家默读课文以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本文先描写麻雀的行动、样子,再写“我”隔窗看雀后的思索。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展示麻雀的特写,学生自读课文。 2、思考:隔窗看雀,作者看到了什么? 学生勾画出有关语句。 同桌交流,朗读感悟。 全班交流。 3、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麻雀的行动、样子。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感受麻雀的可爱。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36 课 时 教 案 课题:隔窗看雀 第 2 课时 总序第 37 个教案 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4、1、学习课文611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麻雀“不羞愧,不自卑”的品批 注 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2、通过细腻的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品读麻雀飞行时的不知疲倦和样子的可爱,感受它生活的平凡、忙碌与快乐。 难点: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5自然段的内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概括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读了这部分内容后,眼前出现的画面。 3、老师总结: 总是不停地低飞,不停地跳跃,不停地啄食,唧唧喳喳的叫声总在我们耳边回响,

5、它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线,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然而,这样熟悉的小鸟,又的确从来没有引起过我们的注意。为什么? 相机板书: 忙碌 平庸 二、读悟结合,审视麻雀。 1品味文字,体会麻雀的“不羞愧”和“不自卑”。 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让你读出麻雀的“不羞愧”与“不自卑”呢?请你读读课文,在相关的句子下面做记号。 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体会麻雀的不羞愧; 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体会麻雀的不自卑。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深刻感受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体会麻雀对平

6、凡生活热爱的形象。 三、品读涵咏,赏析语段 学习第9自然段,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和新妙的比喻。 1作者把麻雀比喻成什么?标点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把麻雀比喻成标点的妙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3鼓励学生用最美的声音读好这一段。 四、拓展延伸,直面主题。 1小结学习的内容。 2课件出示大雁与麻雀并存画面。庄子在逍遥游里说了两种鸟,一种是大鹏,一种是小雀,这就是扶摇直上的大鹏,这就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如果你是鸟,愿意做哪一种呢? 学生自由谈:如果我是一只鸟,我愿意做_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总结全文,直面主题:不管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够做成什么,如果能以理解、欣赏、热爱的目光去对待周围的事物,那么,这个

7、世界,即便是一只平庸的麻雀,也会变得非常可爱。祝愿亲爱的同学,用你们乐于的生活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真正快乐的生活! 37 课 时 教 案 课题:神奇的丝瓜 第 1 课时 总序第 38 个教案 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茁壮”、“瓜藤”、“凸出”、“杞人忧批 注 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丝瓜的神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及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重点: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丝瓜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及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8、。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及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到课题,你有了什么想法? 2课件出示丝瓜的图片,说一说丝瓜的外形特点,介绍一下丝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2交流学习效果,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义。 3把课文读通读顺,感知课文内容。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想一想丝瓜的神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三、细读课文,感悟丝瓜的神奇 1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丝瓜的神奇的。请大家默读课文以后找出描写丝瓜的语句。 2指名读,感受丝瓜的神奇。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抓重点汇报体

9、现丝瓜的神奇的语句。 A随意种上却茁壮成长。 B生长神速,让人难以相信。 C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 D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 E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 4美读课文,体会丝瓜的神奇。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谈学习的收获,主要从理解课文方面谈。 38 课 时 教 案 课题:神奇的丝瓜 第 2 课时 总序第 39 个教案 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 注 1、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感悟丝瓜的神奇。 2、使学生知道文章写得生动具体的原因。 重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相关

10、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丝瓜的神奇之处。 2说一说:课文是用怎样的方法写出丝瓜的神奇的。 二、品读词句,进一步感悟与交流“神奇”。 1课件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讨论交流。 A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 B丝瓜藤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 C这样细的藤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给土墙增添了活力与生机。 2全班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A“竟然”的“竟”是什么意思。 B丝瓜为什么会出乎作者的意料? C“竟然”的“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

11、么作用。 3你们知道作者每一次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吗?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三、配乐朗读,体会情感。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2美读课文,体会丝瓜的神奇以及作者对丝瓜的喜爱之情。 四、探究提高,课堂小结 1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概括全文内容。 2让学生自己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主要从体会词句方面谈。 板书设计: 14神奇的丝瓜 瓜籽神奇 瓜秧 丝瓜 39 课 时 教 案 课题:蜜蜂 第 1 课时 总序第 40 个教案 课型:自学阅读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内容。 批 注 2.默读课文,说说受伤的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3.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锲而不舍精神的赞美。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难点: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2.说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说实话,其实我不太喜欢蜜蜂,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被它蜇过一回,但是后来听老人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就原谅它了。可是从此看到它,总觉得心里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才知道自己对它了解得太少,相信大家在读完课文后,必定会对它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3、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习 2-5自然段 你是从哪看出作者的厌烦?重点:理解词语锲而不舍,指导读出我的不耐烦、厌恶之情,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一只怎样的蜜蜂? 小结: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先是赶它,然后拍它,接着踏它,最后还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可这只蜜蜂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它两次从土里钻出来。 3.学习6-11自然段 我再也不想去伤害它,我心中充满疑问,我开始静静地观察它,我看到了什么?蜜蜂做了什么令我感动? 默读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补充板书。 指

14、名回答。 它是怎样修补自己的翅膀的? 划记修补过程中的动词,完成填一填。 被修补的翅膀伤得怎样?从哪看出很严重? 尽管伤得这么严重,但它仍然 师引读9-11自然段。 读完了蜜蜂振翅起飞的经过,你想对蜜蜂说什么? 这可爱的小生灵折服了我们,同时也折服了作者,从哪可以看出?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入原名翅与祷 三、总结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次钻出来 不怕困难 蜜蜂 一次又一次修补翅膀 坚持不懈 三次试飞 40 课 时 教 案 课题:我是 第 1 课时 总序第 41 个教案 课型:作文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试着把自己大胆想象为一种动物或植

15、物,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描述自己批 注 的所见所闻所想,写出独特经历。 2、通过写作实践,培养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明确习作要求,并和同学说一说。 4、了解写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拟写草稿。 重点: 想象合理,按一定顺序写。 难点: 文章有一定的中心。 教学准备:小黑板 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忙碌的麻雀,神奇的丝瓜,不屈的蜜蜂,它们虽然渺小,但它们用自己小小的生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那么,动植物又是怎样看待人类与这个世界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展开大胆想象,把自己设想为一种动物或植物,然后把你的独特经历写下来,好吗? 二、大胆想象,小组合作。 1、自

16、主选择。可以把自己设想为一种动物,也可以把自己设想为一种植物。 2、汇报选择的内容。请一小组同学说说打算把自己设想为哪一种动物或植物,准备怎么写,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小组合作。请学生分组说说自己习作的内容,互相评议一下,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要求尽量把内容说具体。 2、师生评议。 要点:想象是否丰富合理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 中心是否明确。 四、明确习作要求,自主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 这次习作要求我们把自己想象为一种动物或植物,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描述出所见所闻所想,写出你的独特经历。想象要大胆,又要注意结合这种动物或植物的特点。 2、学生自主习

17、作,教师巡视指导。 41 课 时 教 案 课题:我是 第 2 课时 总序第 42 个教案 课型:作文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写作实践,培养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批 注 2、继续完成初稿,赏评佳作,修改誊写。 重点:想象合理,按一定顺序写。 难点:文章有一定的中心。 教学准备: 投影仪 范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个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段。师生共同评议,向学生推荐范文。 “小伞兵”的遭遇 深秋的一天,蒲公英妈妈正在给孩子们整理行装,可不是吗?孩子们都长大了,个个成了身强力壮的小伞兵。“孩子们” 蒲公英妈妈深情

18、地看了伞兵们一眼,“ 你们长大了要自己独立生活,记住:咱们蒲公英一定要落到泥土里才能生长!”正在说着,风爷爷来了,他鼓足力气猛吹一下,霎时间,小伞兵们的降落伞都一下子张开了,纷纷跳出妈妈的怀里,随风往远处飘去,开始了各自的旅程。 一个饱满的蒲公英种子被北风爷爷吹上了半空,他没经过大风大浪,被吹得头昏脑胀,好半天才定下心来,他想听说妈妈的妈妈曾经在大城市的花园生活过,那里有无穷的乐趣,我就去那扎根吧。 小伞兵随风来到车水马龙的大城市里,“咦?怎么没土地呢?”他自言自语地说,的确,城市里几乎看不见土地,只有公园的花圃里还可以看见几块可怜巴巴的粘土。他刚想落下,花圃里的花就向小伞兵喊“我们姐妹在这的

19、地方不大,不要在这”小伞兵只好摇摇头无奈地撇了撇大建筑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向郊外进军了。小伞兵游荡了半天,还没到河边,听见小河阿姨伤心地哭,不禁问“小河阿姨?你为什么哭啊?” 小河阿姨抬起头,叹口气“小伞兵,是你妈妈介绍你来这的吧,你看你脚下是什么?”小伞兵这才注意到脚下是人类倾倒的恶臭的垃圾,有垃圾漂浮组成的一条条小沟。小河阿姨原来是那清澈明净的身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小河阿姨那浑身乌黑,污臭难闻的身躯。“阿姨你这是怎么了?”小伞兵见状惊讶地问道。“好孩子,阿姨现在被垃圾和工业废水污染了,不能再为你寻找驻地了,你还是快离开吧!”小河阿姨伤心地说着。“那好,阿姨再见!您多保重”小伞兵哽咽了,

20、擦擦眼泪,又飞上了天空。 “再往哪儿飞啊?”小伞兵迷惑了,她决定仍回到生他养他的妈妈身边。主意打定,他就朝家飘去,刚到家上空,他惊呆了,妈妈呢?怎么原来的大草地变成了建筑工地?“妈妈?妈妈”小伞兵焦急的呼唤着。然而回答他的是机器无情的轰鸣声,是汽车喇叭的笛声。 “弟弟,弟弟!”天空中有人在呼唤,小伞兵知道他的几个哥哥回来了,不用说,他们肯定和小伞兵遭遇一样,“天啊!这怎么办啊!”小伞兵急的用脚跺地。“孩子!你怎么了?”一个苍老的声音亲切地响起。“你是谁?”小伞兵惊奇地问。“我是大地爷爷!”苍老的声音一字一顿。“大地爷爷,这是怎么回事啊?”小伞兵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就像碰到亲人一样,泪水像决了堤

21、的河水一样流了出来。大地爷爷叹息道:“现在人类滥用土地,土地面积大量减少,他们有大量建造工厂、楼房。我都快被压得喘不过气了,我的肺病又犯了!”说完又重重咳嗽起来。 “这叫我们怎么生存啊?”小伞兵绝望地呼喊着“人类啊!请给我们一寸立足之地吧!”声音久久地在空中回荡. 二、师生共同评议。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最后,誊写到作文本。 42 课 时 教 案 课题:我是 第 3 课时 总序第 43 个教案 课型:作文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试着把自己大胆想象为一种动物或植物,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描述自批 注 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出独特经历。 2、通过写作实践,培养想象能力与语

22、言表达能力。 3、进行作文讲评,学生学会评议自己或别人的作文。 重点:想象合理,按一定顺序写。 难点:文章有一定的中心。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小结习作情况。总结本次习作情况,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这次习作的重点是: 想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这种动物或植物的特点。 内容是否丰富、具体。 语言是否通顺流畅。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蚂蚁奇遇记 我是一只小小的蚂蚁,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快乐的王国里。每天,我们都辛勤地劳动,努力地建造着幸福的家园。 一天,我率领着第一小队出去寻食。突然,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位巨人,他是一个小男孩。也许他想显示一下

23、他的伟大,于是恶作剧般地拿樟脑丸在我们周围画了一个圈。妈妈曾经教育过我,遇到这种情况,与其在这里等死,还不如努力地闯一闯。于是我勇敢地带队冲过去,可刚走几步,便被那强烈的刺鼻气味熏晕过去。当我睁开朦胧的眼睛,感觉头晕沉沉的,也嗅不出自己的家在何方,因为樟脑丸早已使我的嗅觉系统混乱,迷失了方向。再环顾四周,只见兄弟们四仰八叉、昏昏沉沉地躺在地上。看着我们的狼狈样,小男孩哈哈大笑起来。我们趁小男孩得意忘形的时机,把食物搭在樟脑丸上,瞄准一个方向终于突出重围。 小男孩看了很生气,连忙跑去端了一满盆清水,看准我们,把水一下子泼到我们身上。兄弟们都被冲散了,我奋力地爬到一粒瓜子壳上,才算化险为夷。再看看

24、我的弟兄们,都死的死,亡的亡,所剩无几了。小男孩再次大笑起来,显然,他在用我们的生命取乐。无奈之下,我们顾不上埋葬我们的弟兄,只好抹干眼泪和几位幸存下来的弟兄快速逃跑。小男孩发怒了,他追过来,抬起巨大无比的脚,使劲地用脚踩。几位兄弟不幸遇难,幸亏我从缝隙中逃了出来,可是最终我还是没有逃出他的魔掌,他伸出一根手指轻轻一捻,我便昏死过去了 当我从浑浑噩噩中醒来时,看到周围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明白我终于又被亲人救回到了自己温馨的家中。我使劲挤出一丝笑容,在奄奄一息之时,深情地对亲人们讲:“你们见了人类一定要躲远点因为他们太残忍” 我永远地离开了我的亲人,离开了我那温馨幸福的家园。但我那颗小小的心却永

25、远牵挂着我的兄弟姐妹和我的子孙后代们。也不知他们如今的命运怎样? 三、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1、各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要从字、词、句、标点等方面进行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四、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把自己的习作粘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 43 课 时 教 案 课题:语文活动4 第 1 课时 总序第 44 个教案 课型:积累运用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批 注 1积累形容做事认真刻苦的成语。 2品味本单元课文神奇的丝瓜、蜜蜂的结尾,学习写作的技巧。 3认读并识记部分繁体字,激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26、。 4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绘制成卡片,感悟动物的有情。 重点: 体会本组课文结尾的精妙。 难点: 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恰当地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 课件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会写”。 1、出示词语“全神贯注”“锲而不舍”“专心致志”。 2、指名学生说说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在书中横线上写出像这样形容做事认真刻苦的成语。 4、全班交流。 5、出示收集到得形容做事认真刻苦的成语,学生认读积累。 二、学习“我会评”。 1、出示神奇的丝瓜蜜蜂两课的结尾。 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 我继续跪了一段时间。 2、引导学生品味这两课的结尾,体会这样结尾的妙处。 (1

27、)句:意味深长 句:短小精悍而又出人意料,让人回味无穷。 3、引导学生思考:你最喜欢哪一篇课文的结尾?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4、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 三、学习“百宝箱”。 1、投影出示课本中的三组词语。 2、比较左右两边的汉字,认读并识记这些繁体字。 3、出示课本中出现的繁体字,叙述认读。 4、全班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繁体字。 四、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44 课 时 教 案 课题:语文活动4 第 2 课时 总序第 45 个教案 课型:实践活动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绘制成卡片,感悟动物的有情。 批 注 2、感受

28、动物的有情,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3、学习“大舞台”中的内容。 重点: 掌握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难点:感受动物的有情,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到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吗?动物也有情。大象是育儿的模范,乌鸦有反哺的美德,犀牛与犀牛鸟和睦相处。动物世界有知恩图报的行为,也有互惠互助的现象。 2、出示乌鸦反哺、犀牛与犀牛鸟和睦相处的图片,学生欣赏,感受动物的有情。 乌鸦反哺 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

29、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羊羔跪乳 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 一次,羊妈妈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鸡走过来

30、说:“羊妈妈,近来你瘦了很多。吃上的东西都让小羊咂了去。你看我,从来不管小鸡们的吃喝,全由它们自己去扑闹哩。”羊妈妈讨厌母鸡的话,就不客气地说:“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头来犯下拧脖子的死罪,还得挨一刀,对你有啥好处?”气走母鸡后,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下泪,“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 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羊羔跪乳”。 二、开展活动。 1、通过图书、网络、视听媒体等多种渠道,查阅有关动物的奇闻趣事。 2、将收集到得资料绘制成小卡片,和同学交流。 3、评比。比一比,看谁的卡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把大家的卡片装订成册,给它取个名字。 三、活动总结。 同学们通过活动,知道了许多动物的奇闻趣事。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