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符号趣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40343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符号趣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点符号趣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点符号趣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符号趣谈.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点符号趣谈标点符号趣谈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个个标点符号。那么,你对标点符号了解多少呢?你又是否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起的重要作用呢? 在我国古代,最早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那时候,一篇文章,字与字之间没有停顿,读起来很吃力,还往往容易造成歧义。到了汉代,人们才发明了“句”和“读”相当于今天的句号和逗号。五四运动后,标点符号达到14种。解放后,经过数次修订,逐渐演变成了现今通用的16种标点符号。 有人会说,标点不就是几个点、几条线吗?有什么重要的?不然。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了一位书法家为其题扇面。书法家题的是王之涣的那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

2、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时书法家竟漏写了“间”字。慈禧看后大怒,以为书法家戏弄她没有学问,欲问其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说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诗意填的词。”他当场重新吟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只好作罢,赏给书法家一百两银子 小小标点,竟有如此意想不到的作用。 正如没有标点容易造成歧义一样,同样的文字,如果使用不同的标点,语气甚至语义都会产生差别。明朝有一个叫徐文长的人,去友人家拜访。因阴雨天气在友人家小住了几日。友人有点看不过去,便在徐的床头留下了一张字条,上书:“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长见此,知道友人下了逐客令,但如

3、果立刻走人面子上又过不去,于是他便在卧室内高声朗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又说:“既然友人盛情难却,那我就再多留几日吧!”于是又住了几日。 看来,如果不小心用错标点,不知要造成多大的麻烦。 标点不只是断句的一种工具,同时如果运用得当,还会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法国作家雨果写完悲惨世界之后,把书稿寄给了一位出版商。过了很长时间,雨果不见回信。于是他就给出版商写了一封信,上面只有一个大大的“?”。出版商当即回一信,上面也只有一个“!”。那么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其实雨果的潜台词是:“我的文稿怎么样?”而出版商是想说:“太好了,精彩至极!”这两封信可谓是世界上最短的信之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见滥用、错用标点符号的情况。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对语言文字不重视的表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重视标点符号,那么我们也就更容易做到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