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4425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怎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父母怎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父母怎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父母怎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父母怎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父母怎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怎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父母怎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父母怎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关键词:自理 能力 孩子 收拾 爸爸 父母 培养 事务 妈妈 可以 个人事务的自理能力是学前儿童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它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但是,在重智育的今天,个人事务的自理能力常常被忽略。不知道爸爸妈妈们都是怎么做的呢?下面这些建议可以供你们参考: 让孩子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 自己处理自己的事,不光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让孩子掌握几种技能就可以了,它需要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天天坚持。因此,爸爸妈妈除了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快乐,愿意坚持以外,更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不是帮爸爸妈妈做。如果孩子自

2、己收拾了房间,不妨说:“真棒,能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了”,而尽量少说:“真棒,能帮妈妈做家务了”。如果孩子撒娇,不愿意自己做的时候,也要坚持到底,让他明白他长大了,以前爸爸妈妈帮他做的事情现在该他自己做了。 提供机会,让孩子尽情体验 能力是在过程中得到发展。孩子只有更多的参与到个人事务的处理过程中,才能发展他们的个人事务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让36岁的孩子自己去决策,自己去做了,比如进餐、选衣服、分配看电视和玩玩具的时间、收拾房间等等。在做中,孩子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成长。爸爸妈妈可以成为幕后的把关者。 营造宽松的氛围,学会耐心等待 成长需要时间。孩子们可能拿着筷子却夹不起饭菜;可

3、能想穿衣服却找不到衣袖的入口;可能想亲近某个伙伴,却被别人讨厌;再或者想下棋,却乱走一气。不要要求孩子第一次就做得好,他们需要的时间。当他尝试的时候,等着他,鼓励他。如果遇到早上赶着上班,那么请早点叫孩子起床,给他充足的时间。当他苦恼的时候安慰他,帮助他。当他进步的时候,表扬他,激励他。相信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会成长得很好。 要求积少成多,让孩子逐步独立 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难度也不一样。爸爸妈妈可以帮他们安排一个进度表,一样一样地学,逐渐增多。比如可以先学自己用勺吃饭,做到不洒出来;再学自己端饭、添饭,让孩子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合

4、适的量;接着是端汤、使用筷子这样,孩子就渐渐能独立完成进餐的所有活动。 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 个人事务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穿裤子就需要先看裤子的前后,坐下来,把腿伸进裤腿里;想玩小朋友的玩具,就需要和别人协商,想办法征得同意,而不能抢;玩玩具就得知道玩具的特性和相应的规则。因此,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方法引导是必要的。 自理能力是指幼儿运用各种方法解决所遇问题的能力,既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能力,也包括在游戏、学习和交往过程中自我决策、自我调整和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它是一项综合能力。个人事务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5、 0-1 我会表达我的需要 谁说小婴儿只会被动地依赖妈妈,瞧,他们在用哭声、用面部表情和舞动的手脚述说饥饿、满足、痛苦和快乐,吸引妈妈为他们服务。这就是宝宝管理个人事务的最初手段。 发展特征 初生宝宝一切要靠父母,但他们是一个主动的人。他们想尽办法认识和控制这个世界及他们自己。他把脚放进嘴里,尝尝这是啥;更会用各种手段吸引父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慢慢长大后,他们开始不满足让父母包办代替了。饿的时候,他会自己把奶瓶往上抬,让牛奶流快一点;吃饱了,他会把奶瓶推开。因为他觉得自己最明白自己的需要,他要自己做主。 妈妈手记 最初,只要听到宁宁哭,我就情不自禁将他抱起来喂奶。有一次,他不肯吃奶,检查尿布也

6、没湿,可宁宁却越哭越厉害,小脸胀得通红,我急得抱起他准备送医院。后来细心的奶奶发现是席子扎到宁宁。 哭是宝宝表达需要的重要方式,他们用哭声引导父母关注和满足他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宝宝需要不同时,他们的哭声也不一样呢。 我女儿平平,作息时间没规律,饭不好好吃,入睡也非常困难,常常要哭闹半天,才能将她哄睡着。更让人烦恼的是她一哭就停不下来。 遵守生活规律,在该吃饭的时候饿了,该睡觉时能睡着,这对小宝宝来说,并不简单。尤其是一些爱哭闹的宝宝,特别需要父母多费心,帮助他们形成生活规律感,这对自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13岁的孩子已逐渐会用语言表达需要,更重要的是他们将经历人生第一个独立关键期,孩子渴

7、望自我服务并从中体会快乐。 发展特征 独立的需要和不断增强的能力使他们希望脱离成人的控制和调节,喜欢自己决定和做一些事。这个阶段的幼儿会用“我”这个词来代表自己,随着使用工具、语言交际、想象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他们不再对成人惟命是从,“不”字开始挂在他们口中,这就是最初的自我决策。此时,劳动是快乐。他们喜欢用毛巾使劲地擦脸、把豆子倒出来又收回去、喜欢看着牙膏被自己挤出来劳动的意义他们并不明白,他们只是体验着动作的快乐。以至于他们在学习时很有兴趣,而掌握之后却不愿坚持。 妈妈手记 轩轩1岁半时就不肯要我们喂饭,自己拿勺子,一勺一勺地往嘴里塞。开始我们很高兴,觉得宝宝长大了,可她掉的饭粒比吃的还多

8、,弄得一片狼藉,收拾起来很麻烦。 13岁的孩子喜欢通过自己做事,来增强对自我、对世界的控制感。不过想归想,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对成人来说一个简单的用勺的动作,孩子却需要反复练习。教给他们并给予充分的练习机会,鼓励和等待都是必要的。 我们想利用佳佳喜欢玩具的特点,培养她收拾的习惯。刚开始佳佳很愉快地学着把玩具送“回家”,可不久,她就没兴趣了,留下满地的玩具等我们收拾。 利用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自我服务的习惯是非常好的方法。但孩子的兴趣点变化很快,需要父母多提醒,帮助他们坚持下去。 36岁的孩子会做的自我服务型劳动越来越多。而且,他们开始学习管理游戏、同伴交往。他并能够提出任务,在一定的要求和过程完成

9、任务,也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特征 生活自理能力是3-6岁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自己吃饭已不是困难的事了,一些更难的活动成为他们“挑战目标”,比如自己穿衣、叠被、系穿鞋等。这些活动是一系列动作的组合,需要孩子双手协调活动,随着双手的灵活性增强,这些任务也难不倒他们。 而自己安排活动对孩子来说比较困难。3岁幼儿能根据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规律,知道一天活动的顺序,并按此顺序活动,但在生活和游戏中他们还不会自己安排活动,一般是看到什么做什么,或成人要求做。在父母的帮助下,5岁幼儿就已经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做事了。 3岁宝宝的生活已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同伴交往,解决生活、游戏和学习中的问题成为他们需要处理

10、的个人事务。孩子最初采用的方法简单而“粗暴”,拒绝、抢夺、哭闹、求助、尝试错误是他们最常用的但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这些方法并不有效,于是他们开始学习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比如改拒绝为提出新的建议,改抢夺为轮流使用,改盲目的尝试为有计划的尝试。 妈妈手记 乐乐上幼儿园了,自己穿鞋是的难题。不是左右弄反,就是鞋带系不好。我只好事先把鞋按左右放好并帮他系好鞋带。 孩子处理个人事务的能力是和认知、动作技能等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比如,穿鞋不仅需要手部肌肉的灵活性,还需要孩子能分清左右。父母可通过在鞋子上做记号等方法帮助他们学习。 我家小静喜欢自己拿主意。带她去买衣服,她都自己挑。她挑的衣服件件漂亮,她自己也美滋滋的。 3岁幼儿有了初步的决策能力。对父母提供的饭菜、衣物和玩具,他们开始挑挑拣拣。此时,若给予他们选择和安排的机会,不仅使他们学会自我决策,也能使他们的兴趣和风格逐步形成。 瑶瑶快6岁了,她想邀请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家玩。她还告诉我这些都是她的好朋友的。她和阿良玩跷跷板,合作得可好了;玩玩具的时候,菲菲总有好点子;小燕每次带吃的总分给她一点可她不愿意请隔壁的彤彤,因为彤彤不愿意分玩具给她玩,又老爱哭。 在交往过程中,孩子开始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玩伴,并在交往过程中主动地使用各种办法,处理交往中的问题,以争取同伴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