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过度关心,让孩子很受伤.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4457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的过度关心,让孩子很受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父母的过度关心,让孩子很受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父母的过度关心,让孩子很受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父母的过度关心,让孩子很受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父母的过度关心,让孩子很受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的过度关心,让孩子很受伤.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父母的过度关心,让孩子很受伤 父母的过度关心,让孩子“很受伤” 别紧张,加油考! 每年6月份,对中国千千万万个考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月。初三的学生面临着中考,考上好考中,便离名牌大学更近了一步;高三的学生面临着高考,考上好大学,便离好工作更近了一步。做父母的关心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过度的关心真的可以督促孩子学习蒸蒸日上吗? 因妈妈辞职陪考,初三女儿要罢考离家 今年刚过完年,初三学生小娜就和妈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原来,小娜是沈阳一家重点初中的学生。上初三后,妈妈考虑学校距离家比较远,便在学校对面租房,与小娜同住。坚持了一周后,妈妈甚至把工作辞掉,专心陪女儿备战中考。妈妈给女儿制定了满

2、满的学习计划,在妈妈的监督下,小娜夜里两点睡觉,早上六点起床,连寒假的时候,妈妈也不允许女儿放松。终于有一天,小娜情绪大爆发,和妈妈产生了激烈的政治,并大喊道“不考了,再让我学我就出家!” 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较大的心理偏差 作为家长,其主观愿望上总是能够关心、重视子女的教育,希望他们健康成长的。但当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实际却并不理想。原因之一就在于家长与青少年子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教育上的心理偏差。首先,家长不能正确地了解子女的心理特点,不够正确评估他们的思想面貌的现状。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许多家长往往无视或觉察不到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特点所产生的变化,对自己的子女缺乏新的认识和了解,他们所见

3、到的只是自己主观现象上的子女形象,却很少知道其子女的实际面貌。许多家长习惯于沿用过去的家庭教育态度和方法,这就使得他们与子女在思想情绪上产生出隔阂来,子女则在自己的心田里留出愈益增大的独自耕作的 “自留地”,这经常导致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常使家庭教育陷于僵直状态,家庭采访告诉我们,这类情况即使在知识分子双亲的家庭中也并未减少。 其次,家长的教育期望与自身素质失调也引起亲子心理偏差;在调查中,我们发观当前青少年学生家长,尤其是城市、乡镇的家长们,对其于女抱有极高的教育期望,在中学,家长希望子女能考上大学或成为专业人才的人次比高达92%。但双亲自身的教育素质却尚有较欠缺;据调查材料反映,即使在城市

4、家庭,仍有 42%的家长不具备指导子女学习的能力。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与自身素质欠缺的失调引起青少年在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环境下的种种烦恼。不少家长把自己的心愿、自己的价值观、得失观强加给子女,他们通常采取刺激或压抑子女积极性的办法,企图引导青少年的学习兴趣,确定他们的发展方向,使他们走上父母为其设定的生活道路,但恰恰在其同时家长们又缺乏如何促使实观这期望的教育素质和能力,这也成为家庭教育中亲子冲突的根源。 自由最可贵,关心孩子一定要把握好“度” “陪读”的现象在初三甚至高三阶段的学生中不在少数,最极端的是,连孩子的上下学接送家长都不敢放松,怕孩子在放学的路上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别的地方玩了。

5、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过度的关注,会产生不少负面的影响。一方面,家长这种做法太过于限制孩子的自由空间,而孩子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家长的行为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他们往往可能会反其道而行之,出现烦躁、厌学的情况。另一方面,家长辞职专门陪考,会给孩子造成莫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可能会认为,家长为了自己放弃了工作,1 如果考试发挥失常,自己就辜负了家长的殷切希望,心中的愧疚感会增强,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溺爱不是真正的“爱”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特点与家长的一般教育态度之间有着较大的相关性。由于:文化历史传统小家庭观念的延续,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在亲子关系上普遍存在着 “子女偏重”、“子代优先”等特点。它表现

6、为家长在感情上过度依恋子女,在生活上过分优先子女,在教育上过多地溺爱子女。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教育条件已发生变化,主要表现缺乏由兄弟姐妹组成的集体生活气氛,缺少年龄相近地位平等的同伴互相交往互相帮助的实际锻炼,独生子女对于家长的感情、教育和照顾,对于家庭物质生活条件,都带有独占性,因此极易成为家庭生活的核心,成为家庭成员的“小皇帝、小公主“这使得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容易丧失理智感,产生溺爱子女的教养态度。全国优秀班主任无锡市梨庄中学的钱德仁老师认为,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及家长,在今后时期内还将普遍增多。我们赞同这种意见,原因有二:从客观看,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将全面普及,家庭条件将普

7、遍改善,从主观看,“子女偏重的情绪还将蔓延,家长自身文化道德水平及教育素质仍居低不上。教育部门应该清醒的认识、预见这一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家长增强教育理智感,实现家庭教育的科学化,这将是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要相信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每位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父母的引导和启发能够使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和创造性地探索,主动地进行自我潜能的开发。想要真正把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在家里学习的课堂,所以在线教育越来越受欢迎,然而很多父母都会担心孩子只顾着玩电脑,不努力学习。其实,在家课堂,很多的孩子选择我们的线上课程的原因,正是因为这种教学形式新颖,老师不像线下教学形式那么死板,在线即时互动,即时答疑,更好地帮助知识点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课程能够反复学,不怕跟不上老师的授课进度。 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学好,接收到父母的这种心理暗示,孩子会受到鼓舞。 所以,对孩子的关注一定要适度。对于成绩不太理想、自控力比较差的学生,家长需要约束管教。但对于大多数学习成绩中等,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来说,家长的过度严苛要求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此时,最好的方式便是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和考试,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不要过多干涉。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