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生产工艺研究.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44691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片剂生产工艺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片剂生产工艺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片剂生产工艺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片剂生产工艺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片剂生产工艺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片剂生产工艺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片剂生产工艺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片剂生产工艺研究片剂生产工艺研究 1:片剂的定义 片剂是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也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阴道片、速释或缓释或控释片与肠溶片等。 2:片剂的生产工艺流程 2.1 制备工艺流程 1根据配方原料特性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或进行必要的实验研究工作。 2 采购原料、来料验收。 3 所制备剂型、工艺的选择。 4 领料、挑选、过筛、粉碎、称量。 5 提取、干燥、纯化浓缩。 6 混合制粒。 7 整粒、总混。 8 压片。 9 挑选、包衣。 10包装。 11入库。 2.2 剂型的选择 1药物必须制成适宜的剂型,才能用于临床。若剂型选择不

2、当,处方工艺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产品的理化特性,而且可能降低生物利用度与临床疗效。因此,正确选择剂型,设计合理的处方与工艺,满足不同给药途径的需要,提高产品质量,此项工作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剂型选择的依据:根据临床需要;根据用药对象;根据药材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根据口服用量选择。 3剂型选择的重要性:关系临床疗效;关系有效成分的吸收多少与快慢;关系药物本身的稳定性;关系生产成本、经济效益。 2.3 制备工艺的确定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复杂,对某一组方新药制备工艺的要求主求是尽量多地提取有效成分,同时又最大限度地除去杂质,尽可能使制剂内的有效部分含量高、生物利用度好、治疗剂量小

3、、质量稳定和可控性强、安全度高及使用方便等。 2.4 配料 1 将所需配料的药材分别将粉碎用料、提取用料,进行称量混合装入洁净的容器内,并标明品名、用途、批号、数量、日期、配料人,按批码放整齐备用。 2 配料操作工艺条件:计量器具必须在检验合格期内,误差符合标准。配料准确,质量符合标准。 2.5 粉碎 1 考察粉碎本品药物最适宜的粉碎方法和粉碎度,并用三批样品考察其收粉率。 2 计算粉碎前后的收得率,收得率不少于96%。 计算公式: 注: 粉碎后重量包括粗渣。 3 操作者填料时不得用手,应用木棒或其它工具操作,防止事故发生。 4 粉碎操作工艺条件:粉碎时粉碎机电流不超过设备要求;加料时轻重料应

4、混合均匀;接料口应系紧,不得漏药粉;电机温度不得超过设备要求。 粉碎前重量 粉碎后重量 100% 2.6 提取 1 溶媒选择 1.1 选择依据 被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性质 过去用药经验:一般生物碱、苷、黄酮之类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宜用乙醇提取,但若以前作医院药剂时一直用水煎临床疗效好,质检时鉴别、含量都要符合要求,研究时尽量考虑选择水或烯醇。 生产可行性: 可操作性:如提取松萝酸用苯作溶媒其提取物纯度及收率皆高;但苯有毒,易燃,需特殊的厂房、设备和特别劳保方可投产,一般中成药厂皆无此条件。成本核算:用有机溶媒不仅溶剂本身价昂,而特殊生产条件其设备税、设备折旧费用皆高,劳保费开支也大,这些问题都

5、必须综合考虑。 2.7 纯化工艺 中药的纯化工艺直接关系到有效物质的分离,是中药颗粒制剂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水提醇沉法,中药水提取物剂量大、易吸潮、较不稳定,是中药制剂成型工艺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同时药物成分如生物碱、甙类、有机酸等活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多糖和微量元素的损失尤为明显。近年来出现了絮凝沉淀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微滤、超滤法等。 絮凝沉淀法又称吸附澄清法。是指将絮凝剂加至中药的水提液中,以电中和及吸附方式,沉淀带负电的粒子,如蛋白质、粘液质、树胶、鞣质等亲水胶体粒子,通过滤过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按澄清剂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明胶鞣酸类澄清剂、101果汁澄清

6、剂、壳聚糖、ZTC1+1天然澄清剂等。大孔吸附树脂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状,粒度多为2060目.近年来,广泛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和纯化,为纯化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水溶性化合物的有效手段。 2.8 浓缩工艺 中药提取、纯化后,如何浓缩成生产需要的流浸膏或者浸膏,是关系到颗粒的制粒工艺的关键技术之一。稠浸膏相对密度越小,制粒时所加辅料越多,即意味每副药材所对应的成品颗粒量越大,服用剂量越大,反之,稠浸膏相对密度越大,则服用剂量越小,生产中应用较多的稠浸膏相对密度为1.301.35。要根据具体的生产设备浓缩能力确定稠浸膏相对密度上限。对不同的品种应根据药材成分的性质确定合适的稠浸膏相对密度,以保证服用剂量的稳

7、定性。含黏性成分较多的药材,稠浸膏相对密度可适当降低,一般药材的稠浸膏相对密度则可增大。黏性较大的稠浸膏制软材时,可加一定浓度的乙醇调湿,稠浸膏越黏,所加乙醇浓度越高,黏性降低,有利于稠浸膏与辅料搅拌均匀,有利于制粒,所得颗粒也较均匀美观。 2.9 混和、制粒、干燥 全部药材制浸膏,再制粒。当浸膏粘性较强时,可将干浸膏磨成细粉,再用乙醇制粒。现常将水煎液浓缩到一定密度后,用喷雾干燥制备干浸膏,再制粒压片、干燥。干燥是指利用热能使物料中的水分汽化,并利用气流或真空带走汽化水分,获得干燥产品的操作过程。湿颗粒制好后,应立即干燥,以免结块或受压变形。干燥温度应视药物性质而定,干燥时温度应逐渐升高,否

8、则颗粒表面干燥后形成硬膜而影响内部水分的蒸发。 2.10 包衣 1 包衣:在片剂表面均匀包裹上适宜材料的衣层称作包衣。 2 包衣的目的:遮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增加患者的顺应性;避光、防潮、隔绝空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2.3 控制药物的释放部位及速度,如胃溶、肠溶、缓控释等;隔离配伍禁忌成分;采用不同颜色包衣,改善外观,便于识别;包衣后表面光洁,提高流动性。 3 种类:根据包衣材料的不同,包衣片可分为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三类。 2.11 处方和依据 片剂生产工艺处方是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的有关规定,参照物料的理化性质设计而来。一般依据药品标准各品种项下的处方和制法由生产技术部制订出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经车间小量试验,经检验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后,开机正式生产,进一步积累有关数据和经验,完善处方和工艺,最终成为正式的生产处方和相应的工艺。片剂生产工艺处方是由主药和赋形剂组成。要求使用的赋形剂符合药用要求。 2.12 质检储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