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4643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态变化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态变化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态变化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态变化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态变化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知识点整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态变化知识点整理第四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 云龙县民建中学 尹建锋 一.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

2、清它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 (3)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5.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分度值是: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 6.物质存在三种状态是

3、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有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为物态变化。 7.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二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 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熔化规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有关晶体熔点知识: 萘的熔点为80.50C。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

4、.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 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熔化吸热的事例: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 “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

5、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塑料等 三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固现象:“滴水成冰” “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凝固规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凝固放热: 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5.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

6、在温度差; 6、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温温温温 D E B C F G A H O 时O 时O 时O 时 甲 乙 丙 丁 物质熔化的温物质凝固的温对曲线甲的分析: 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 BC段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CD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液态。 对曲线丙的分析: EF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液态; FG段放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GH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固态。 四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沸腾: 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沸腾前从下到上起跑由大变小,沸腾后则由小变大。

7、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有关沸点知识: 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 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时,氧为气态。1840C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 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后,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蒸发: 蒸发现象: 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 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

8、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 液体蒸发的表面积大小。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汽化的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它们虽同 蒸发 沸腾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不发生 同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必须达到沸点且继续点 发生 加热 缓慢地汽化 剧烈地汽化 温度降低 温度保持不变 相1. 都是汽化现象 同2. 都使液体变成气体 点 3. 都要吸收热量 属汽化,需要吸热,但其特点是不同的。见表中所列: 说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温度降低并且有致冷作用。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还要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大小而变化。气压高

9、,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其自身的温度保持不变。 五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液化现象: 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 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 (1)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压缩体积:在一定条件下,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降低温度液化: 雾与露的形成 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 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 压缩体积液化: 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10、“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液化放热: 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 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 六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升华现象: 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 用久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 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 七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下雪不冷化雪冷 凝华现象: 霜和雪的形成 冬天看到树上

11、的“雾凇” 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 凝华放热 八.附录: 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_( ) 雪花落到手心后,很快变成水滴_( ) 洗过的湿衣服会变干_( ) 用铁水浇铸铸件_( )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_( ) 夏天,自来水管经常“出汗”_( ) 烧开水时,锅中的水不停

12、的翻滚_( ) 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 云、雨、雪、雹、霜的形成: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水的各种形态 云: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颗粒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云故云的形成既包括了液化又包括了凝华这两个过程放热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浮尘颗粒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附

13、着在植被表面; 雨: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冰晶就熔化形成雨所以雨是冰晶熔化形成的熔化吸热 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冰雹:是雨在下落的过程中遇冷凝固而成冰雹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衣服挂在通风处。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将衣服脱水。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烧水时,壶嘴不断的冒“白气”_( ) 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这是钨丝_( ) 雾的形成_( ),露的形成_( ),霜的形成_( )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_( ) 舞台上常用喷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_( )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_( ) 加热固态的碘,会看见紫色的碘蒸气_( ) 冰雪消融_( ) 冬天,窗户内侧会出现冰花_( )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有暖气的室内,眼镜变得模糊一片_( )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水果,表面很快会出现许多小水珠_( ) 火箭头部涂有一层特殊材料,可避免高速运动时产生高温而被毁坏_( ) 为了防止新鲜蔬菜在运输途中腐败变质,常用干冰放在车厢中_( ) 升华 吸热 熔化 吸热 固 液 汽化 吸热 气 凝固 放热 液化 放热 凝华 放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