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和培养模式定位.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4688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和培养模式定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和培养模式定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和培养模式定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和培养模式定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和培养模式定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和培养模式定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和培养模式定位.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和培养模式定位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定位 一、培养目标 按照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管理系“能力型、创新型、创业型”的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扎实的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财务、金融、法律、信息管理等方面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单位从事物流产业规划、物流管理、物流经营策划等相关物流经营管理工作。 二、培养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为工商管理大类专业下设的专业。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实行“2学

2、年+2学年”的培养模式。 本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将实施“基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两个阶段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课程以及认知实习教学以后,再按照工商管理大类下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完成“高级阶段”的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模块的课程。 三、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现代物流管理方法与工具,了解国际物流产业发展动态和物流企业管理的前沿理论,具有分析和解决物流企业、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 基本素

3、质主要包括: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2、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素质;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4、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品质; 5、具有系统工程意识、成本效益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技术创新及制度创1 新意识。 基本知识包括: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企业管理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较熟练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3、掌握物流学、管理学、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知识和技能; 4、了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方法、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等的最新技术、理论的发展及动态; 5、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

4、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惯例与规则; 6、掌握调研技术、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规划设计、方案制作、论文及研究报告撰写、参与学术交流等能力。 基本能力包括: 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2、具有较强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3、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应用计算机手段来解决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学制 四年,其中第5学期为认知实习,突显“应用型”。 五、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

5、规定时间内学完规定课程,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合格,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授予管理学士学位。 六、教学进程及教学安排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大类培养方案“2 学年+2学年”的培养模式,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基础阶段。本阶段主要通过实施“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课程学习和“认知实习”等实践实习训练,培养学2 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体能素质、外语知识与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专业人才的能力素养、创新意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 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外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

6、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运筹学、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金融管理学、经济法等。 第二阶段,即高级阶段。学生完成基础阶段教学任务后,初步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并通过认知实习等实践训练,形成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再进入专业阶段的学习。 将根据学生专业基础阶段的学习成绩、本人专业意向、就业和深造意愿、学校教学资源等,学生在系和专业指导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高级阶段的专业。高级阶段的学习是按照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并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学科发展动态、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特征以及应用型人才特色要求进行专业教学。 高级阶段主要是按照物

7、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的深入学习,并通过强化专业及科研训练、专项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主干课程有: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工程、仓储与配送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学、物流成本管理、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了实现我校“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管理系“能力型、创新型、创业型”的培养目标要求,安排了一定量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教学实习、社会调查、公益劳动、认知实习、综

8、合性实践与专题研讨、物流专业综合实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鉴定等。 1、教学实习包括参观物流企业、企业物流实习等,以增加学生对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企业的物流流程和管理内容。 2、在相关课程中均有一定学时的实践或课程实验,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第五学期安排认知实习过程,加深学生对企业管理模式和实际运作的3 了解,增强感性认识,并完成认知实习报告的撰写。 4、社会调查:安排学生假期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认知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工作能力。 5、综合性实践与专题研讨:借鉴

9、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学模式,参与企业物流管理项目,加强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突显“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安徽省内具体物流企业或制造企业内部的某一具体物流专题,并兼顾物流理论的学术性、前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调研、分析,制定解决方案,撰写专题研究分析报告。 6、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按照“应用选题、真题真做”的要求,学生安排在第九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并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以进一步适应和胜任物流专业管理工作岗位的需要。 八、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以我校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合作举办的国际物流管理专业为依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以下特

10、色: 1、以创新性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为指导,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2、突出实际能力训练,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学模式,参与企业物流管理项目,加强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加强与地方物流协会、物流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着力培养在企业关键岗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能力型”特色人才。 3、利用我校与德国合作共建国际物流管理专业以及与韩国、日本、美国的合作交流,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特色人才。 4、在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基础上,还非常重视课程的学术性、前瞻性,使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5、以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知识、能力”要素为中心,通过设置必要的课程模块和具体的课程、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的学时和环节,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纲领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6、本专业高级阶段的专业课程是按照社会人才市场和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充分体现具体方向专业要求和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