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4805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 生:没听过。 师:这是一首经典的歌曲,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谁来读一读?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生: 师:读得不错!谁来体会一下,诗中有一个词叫“无眠”,什么意思? 生1:无眠就是睡不着觉。 师:对,就是睡不着觉。为“无眠”找一个近义词。 生2:失眠。 师:无眠就是失眠,就是睡不着觉,就是难眠的意思。 师:看看,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生1:留连的钟声。 生2:留连的钟声。 生3:留连的钟声。 生4:钟声 师:没错,是钟声,是

2、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 师:钟声是从哪儿传过来的呢?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有一位诗人叫王士祯,他在一首诗中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生: 师:有点味道,谁再来读一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 生: 师:请坐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生:寒山寺的钟声。 师:没错,这是寒山寺的钟声。大家看,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等啊盼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生:十年。 师:十年,整整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这种经历。 生: 师: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什么会

3、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高启泊枫桥 师:其实,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在一首诗中也写过这样的钟声,谁再来读一读? 生: 师:好一个“月落乌啼又钟声”,听一听这是哪的钟声? 生:还是寒山寺的钟声。 师:他没说是寒山寺的钟声,你怎么知道是寒山寺的钟声? 生:高启说过“几度经过忆张继”,张继写过一首枫桥夜泊,所以知道是寒山寺的钟声。 师:没错这就是寒山寺的钟声。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诗人就会想起一个人,谁? 生1:张继。 师:谁? 生2:张继 师:我们来读一读。 生: 师:奇怪呀,这是人为什么会几度经过都要忆张继呢?这张继和寒山

4、寺的钟声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大家看 西风只在寒山寺, 长送钟声扰客眠。 顾瑛泊阊门 师:其实还有比这更早的,早在六百多年前,元朝有位诗人,谁? 生:顾瑛 师:对,顾瑛,他写过一首诗,在他的诗中又写到了寒山寺的钟声。谁读一读? 生: 师:你看,又是寒山寺的钟声,这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有多少客人在寒山寺的钟声中无眠呢?使人难以入眠呢?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陆游宿枫桥 师: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也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来,我们一起读! 生: 师:从诗中看,七年之前的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生1:寒山寺。 师: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生1:钟声。 师: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

5、了哪儿? 生2:又到了寒山寺。 师:又听到了什么? 生2:钟声。 师:枫桥寺就是寒山寺,寒山寺就是枫桥寺。 师: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其实“七年”还可以变,如果把它变成“十年”,想一想,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又会怎样写呢? 生1:十年不到枫桥寺,夜半钟声扰客眠。 师:自己编了一首诗,其实没有这个必要。我读上半句,你读下半句,你试试看。十年不到枫桥寺 生1: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为什么可用这一句? 生1:因为许多人到过枫桥寺,可是半夜的钟声是不会变的。 师:你注意到没有诗句中有一个关键的字眼,谁读出来了? 生1:依然。 师:没错,十年不到

6、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再变一变“十年”变成 “百年”,百年不到枫桥寺 生2: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千年不到枫桥寺 生3: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没错,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所以陈小奇写到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师:所以两百多年前的诗人王士祯写到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所以六百多年前的诗人顾瑛写到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高启泊枫桥 师:所以八百年前的诗人陆游写到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陆游宿枫桥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有什么样的问题? 生1:

7、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不管几百年几千年,喝多时人来到这儿都非常留恋这的钟声,到了寒山寺都会写诗? 师:问得好啊,她把钟声和那么长的时间联系起来了。她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诗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写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她的问题。你们的呢? 生2:为什么他们提到的钟声都是他们在晚上听到的钟声? 师:对呀,你对钟声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所有的钟声都是在夜半呢? 生3: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敲钟的时候诗人会失眠呢? 师:为什么钟声总是跟失眠,跟难以入眠连在一起呢?好,太好了! 生4:我想问寒山寺的钟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吸引这么多的诗人来写诗? 师:太好了,她把钟声和那么多诗人联系在一起,发现了她自己的问题。 二

8、、承:张继独听寒山钟 师:问得好!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连在一起,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息息相关。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读一读枫桥夜泊这首诗。要求:自由读,反复读,把它读清爽了、读顺口了。 生: 师:读得很投入,看到这里就是一种享受!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 师:读得好!字字有诗意。比如,“愁眠”的“愁”是翘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读得一丝不苟!谁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生: 师:好一个“夜半钟声到客船”啊!味道读出来了,大家一定听出了这

9、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师生: 师:我们反过来,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师生: 师:好极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整首诗。 生: 师:这首诗反反复复,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我想提问一下,你有什么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形容自己的感觉。 生1:我感到诗人的烦闷和凄凉。 师:说了两个,选一个。 生1:凄凉 生2:忧愁。 师:忧愁。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生3:凄凉。 生4:幽静。 生5:思乡。 生6:忧愁。 生7:我感到了夜晚的宁静。 师:来,把自己的感觉带进去,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 师:大家不妨对比着想一想,比如:读李白

10、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生:不会。 师:肯定不会!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生:不会。 师:还有,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凄凉的感觉吗? 生:不会。 师:也不会!那么,为什么你读枫桥夜泊却有这样的感觉呢? 生: 师:把手放下,请大家静静地读枫桥夜泊,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诗中的哪些地方哪些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请大家静读枫桥夜泊。 生: 师:有的同学开始动笔划了,这说明他的感觉已经找到了落脚点。 师:有的同学不但划了,开始在诗的旁边写上了些批注。很好,

11、这说明他的感受正在转化为他的理解。 生: 师:好!我看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读诗心得了。是吧?心得如何呢这样,我提一个问题考考大家,好吗?就一个。注意听!我们知道,枫桥夜泊的时候,应该是息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对吧? 生:对。 师:但是,这个晚上,张继睡着了吗? 生:没有睡着。 师:没有?你怎么知道的?哪个词语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张继没睡,根本就睡不着? 生1:愁眠。 生2:愁眠。 生3:愁眠。 生4:愁眠。 师:都是愁眠。是吗?来,把“愁眠”这个词语圈出来。 生: 师:一起读。 生:愁眠。 师:再读。 生:愁眠。 师:再读。 生:愁眠。 师:“愁眠”是什么意思? 生1:“愁眠”就是因为忧愁而不能入睡的

12、人。 生2:忧愁而睡不着。 师:给“愁眠”找个近义词。 生1:忧愁。 师:不对,给“愁眠”找个近义词,“愁眠”。 生2:忧眠。 师:你自个发明的词,其实现实有啊。 生3:失眠。 生4:无眠。 师:“愁眠”就是失眠,就是无眠。那是因为忧愁而失眠,因为忧愁而无眠,因为忧愁而难以入眠。愁眠的人是谁?一起说。生:张继。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生:张继看到了一轮残月。 师:用诗中的一个词说,看到了 生:月落。 师:愁眠啊愁眠,就这样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生1:渔

13、火。 师: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生:枫树。 师:谁能形容一下,怎样的江枫? 生:火红的江枫。 师:那是秋天被霜打过的时候,枫叶是火红的。江边的枫树像一团火,在黑暗中摇曳,瑟瑟地颤抖,是吗?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在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之间,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1:他看到了江中闪烁的渔火。 师:那是怎样的渔火? 生1:渔火想在黑暗中发光的星星一样,就在江面上。 师:像星星一样闪烁,对不对?再思考一下。 生2:像萤火虫似的,忽明忽暗,忽闪忽现。 师:大家看,在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之间,诗人看到了凋零的、瑟瑟的江枫,看到了点点的渔火。你想一想,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感到什么呢? 生1:我认为诗人此

14、时心里非常的孤单。 生2:我感到诗人此时心里非常的忧愁,因为他睡不着觉。 生3:我认为此时诗人有点伤感。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又听到了什么? 生:乌鸦的啼叫。 师:一声凄厉的叫声,划破了这个沉寂的秋夜,但是,当叫声过去之后,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 生:寒山寺钟声。 师:什么时候的钟声? 生:是在午夜,半夜的时候。 师:是哪里的钟声? 生:是寒山寺的钟声。 师:寒山寺在哪里? 生:在姑苏城外。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还感到了什么? 生:满天的霜华。 师: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 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就这样仿佛出现了问题,大家知道,秋霜是覆盖在地

15、上的,所以,李白有诗曰:床前明月光 生:疑是地上霜。 师:没错!怎么会是霜满天呢?写错了?感觉错了? 生1:因为霜把月亮光反到了天上。 师:你认为是一种视觉的错觉?谁还说说? 生2:我认为是这时的天空已经微微发白了,所以说是霜满天。 师:霜满天写得是天空微微泛白的色彩?尽管你的解释我是第一次听到,但是还得打一个问号。再想。 生3:我觉得月色朦胧感觉像霜满天。 师:秋霜落在这大地之上,又是在午夜时分,看到霜你感到的是什么呢? 生1:就是有思乡之情。 生2:我感到十分凄凉。 师:很冷很凉很寒,所以是霜满天。哪里是霜满天,而是寒气满天,霜气漫天。 师:看黑板。因为愁眠,诗人看月落、看江枫、看渔火,却

16、是愁上加愁;因为愁眠,诗人听乌啼、听钟声、感霜气,那是冷上加冷。而所有的这一切的景物,诗人却用了一个字来形容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个字就是 生:对。 师: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你怎么理解? 生1:因为作者写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为了衬托出他的愁眠。 生2:我觉得如果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一种“因为所以”的句式。因为他看到许多景物,所以他愁眠。 师:有人说“对”就是“伴”的意思,陪伴的伴。不信你把“对”换成“伴”,再读一读。读整首诗。 生: 师:通吗?行吗? 生:有点不一样。 师:体会什么味道不一样? 生:我认为“对”字更能显现他的愁。 师:为什么“对”字更能显现

17、他的愁呢? 师:把手放下,我们这样死抠字眼,是读不好书的。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张继背井离乡、浪迹天涯。这个晚上,月落乌啼霜气满天,面对着江枫,面对着渔火,此时此刻张继却睡不着觉。睡不着觉,他最希望谁能来陪伴他? 生1:他的亲人,他的朋友。 师:说具体点,比如说 生2:比如说,他的父亲或者母亲。 生3:还比如说,他的哥哥姐姐。 生4:他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 生5:他的妻子。 师:他的妻子在吗?他的父母在吗?他的朋友在吗?有人陪伴吗? 生:没有。 师:只有“对”这个凄清的夜晚,这个愁闷的夜晚,和张继相对的只有 生1:愁眠。 生2:江边的枫树和闪烁的渔火。 生3:已落下的月亮和乌鸦。 生4:只有满天

18、的霜华。 生5:只有寒山寺的钟声。 师:这样对呀, “对出”了诗人心中的无限 生1:忧愁。 生2:伤感。 生3:思乡。 生4:苦闷。 师:因为无限凄凉,因为无限伤感,因为无限苦闷,这时候诞生了 生: 师:月亮西沉,乌鸦声声,霜气布满天地之间;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划破了沉寂的秋夜,来到了张继的客船之上。睡不着觉啊,睡不着觉,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张继不禁在自己心中轻轻的吟唱 生: 师:姑苏城外寒山寺 生: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姑苏城外寒山寺 生: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姑苏城外寒山寺 生: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诗就这样诞生了。 三、升:夜半钟声化愁眠 师:大家请看,愁眠啊愁眠,因为愁

19、眠看见月亮升起又看见月亮落下去。月亮落了,还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了。 师:乌鸦凄厉的叫声过去了,还有鸦啼的声音吗? 生:没有。 师:那霜气满天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 瑟瑟的江枫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看得清吗? 生:看不清。 师:还有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的夜半钟声,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还有那点点渔火,忽明忽暗,忽闪忽灭这天地之间还有什么可以对的呢? 生:没有啥。 师: 天地之间只剩下了什么? 生:愁眠。 愁眠 师:突然,就在这个时候,你听 师:钟声啊,寒山寺的钟声,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声声敲在张继的心坎上。想一想那钟声好像在对张继说些什么?拿起笔,在空白的地方用上“张继啊张继

20、”开头,那钟声仿佛在对张继说 生: 师:好!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 生1:张继啊张继,一次的失意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一次的落考并不代表一辈子的前途。你的路还很长,回家吧,你的妻子,你的儿女,你的亲人都在思念着你呢!继续努力吧!明天的阳光正在向你招手。不要再忧虑了,忘了它们吧,你的路还很长! 师:好一个善解人意的钟声啊!钟声仿佛还在对张继说 生2:张继啊张继,没有父母、妻儿和朋友陪在身边,一定有很难以言表的孤独、伤感吧?就让这轮残月、乌鸦的啼叫、满天的霜华、瑟瑟的枫树、像一团跳动火焰的渔火,交相辉映。你独自

21、一人乘舟停泊在岸边,虽然你这次考试落败了,可并不代表会一直这样。努力吧!加油吧!你一定会成功的!回去和你的父母、妻儿团聚吧! 师:听到了这样的钟声,我仿佛好受多了。那钟声好像还在对张继说 生3:张继啊张继,一次落榜不算什么,下次你要在努力,再考一次。这次落榜了,你要先回家与家人团聚,然后再努力,在考试。我相信你一定会考上的。 师:这善解人意的钟声,这温馨提示的钟声,陪伴着愁眠之人,温暖着愁眠之人,也因此深深化解了张继的愁眠。 四、转:月落时分听钟声 师:孩子们,人人会有愁眠的时候,比如我自己。我想你们也会有愁眠的时候吧?谁来说一说? 生1:今天考试我有几道题不会做,晚上睡觉时,我还一直想着这几

22、道题。 生2:看到恐怖的场面,晚上下的睡不着觉。 生3:又一次我妈妈又出差一个月,当她走半个月的时候,我因为担心她而“愁眠”。 师:孩子们,愁眠是人人固有的情感,从古到今人人都有过愁眠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尤其是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因为愁眠,李白曾经这样写道 生: 师:因为愁眠,杜甫曾经这样写道

23、生: 师:因为愁眠,张九龄曾经这样写道 生: 师:还是因为愁眠,王安石曾经这样写道 生: 师:也是因为愁眠,苏轼苏东坡曾经这样写道 生: 师:明眼人一定看出来了,所有的愁眠都跟一种景物连在了一起,这个景物就是 生1:月亮。 生2:月亮。 生3:明月。 生4:圆圆的月亮。 师:是的,这所有的愁眠都和明月连在了一起。皓月当空,寂静的夜,睡不着觉。于是,把所有的愁思,把所有的情怀,都遥寄给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了。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但是,要在没有明月的夜晚呢?月亮已经落下去了呢?要是月亮看不见了呢?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

24、寄托给了谁呢? 生1:钟声。 生2:夜半钟声。 师:寄托给了钟声。我们再一次走进张继枫桥夜泊,再来感受感受在钟声中的那一份愁眠之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生: 师:和明月相衬,这钟声真是太奇特了。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之后也没有人写得超过张继的钟声。寄托着这一份愁眠之情的钟声,让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生: 五、合:钟声悠悠情满天 师:于是,从张继开始,从枫桥夜泊开始,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当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中国诗人当中一代

25、又一代悠悠回荡。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陆游宿枫桥 师: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 西风只在寒山寺, 长送钟声扰客眠。 顾瑛泊阊门 师:听,六百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顾瑛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高启泊枫桥 师:听,七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 师: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 师: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师:听,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陈小奇的笔下悠悠回荡

26、 生: 师:孩子们,这就叫经典!这就叫文化! 我想,学了枫桥夜泊,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 生:枫桥。 师:在枫桥之上,你扶着桥的栏杆,会很自然地想到一个人,谁? 生:张继。 师:想到张继,你会轻轻吟诵一首诗 生:枫桥夜泊。 师:来,轻轻地吟。 生: 师:来,我们一起轻轻地吟 生: 师:孩子们,有了这首诗作为精神的底子,我想,你以后再去看枫桥,再去听寒山寺的钟声,你心里将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1:我想我心里一定会很思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生2:我的心里很孤独,觉得很忧伤。 生3:听到钟声会有些心里的安慰。 师:有了这首诗作为精神的底子,面对枫桥,面对寒山寺,面对自己的愁眠,你的心里就会有一种深深的、深深地感动。孩子们,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