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防控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猩红热防控知识.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猩红热防控知识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猩红热 猩红热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病学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1.潜伏期一般为25天。起病急骤,早期以发热、咽痛、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 2. 初起即发热,体温为3840不等,伴有咽痛,影响吞咽或伴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咽部发红,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白色渗出物,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隆起,如同杨梅,故有“杨梅舌”之称。出疹期间继续发热,皮疹遍及全身后体温逐渐下降。 3.在起
2、病12小时内出疹。皮疹先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处,很快全身都出疹,为细小猩红色丘疹,呈鸡皮样,皮疹密集,皮疹间呈一片红晕,用手指按压,可使红晕暂褪呈苍白色,松手后很快恢复原状;面部皮肤见红晕但不见皮疹,口唇四周皮肤苍白,肘、腹股沟等地方皮疹密集形成横纹线。皮疹消退后皮肤呈鳞片状脱皮,先由面部开始,依次为躯干、四肢。 猩红热的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 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传播过程:病原体附在空气中灰尘或者飞沫上浮游一段时间,再经呼吸道进入身体。 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猩
3、红热皮疹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染。 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保护易感者 1.幼儿物品消毒:配比1:200的84消毒液。 2.不与其他班级串班。 3.与本病有接触史的儿童,可服预防药,如大青叶或板蓝根,煎汤代茶饮,连服1周。 猩红热患儿护理 1.在本病流行期间,勿带患儿出入公共场所。 2.对病人进行严格隔离。 3.被褥要干燥洁净。 4.保持口腔清洁,咽部及时上药。 5.如为儿童,要将其指甲剪短,以防因搔痒而抓破皮肤。 6.病人卧室,保持安静。室内温度应在18-20为宜,湿度应在50%-60%之间。 7.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8.饮食
4、要清淡,多饮开水。 9.病人衣服及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应加以消毒。 10.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咽痛时可给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高热时应及时退热。患儿应隔离34周,以防传染其他儿童。 若发生传染病后 保健教师: 1.加强晨检。 2.指导消毒。 3.及时了解情况。 4.反馈信息 。 5.及时上报 。 班级教师 1.及时上报班级幼儿情况。 2.掌握患病幼儿情况。 3.密切关注缺勤、隔离幼儿情况。 4.加强晨检、午检。 5.组织好本班全托不夜宿幼儿活动。 6.做好家长工作及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 7.加强儿童、保教人员手的清洗消毒。 保育老师 1.教师加强通风,多
5、功能灭菌灯消毒。 2.做好终末消毒。班级、包干区等所有物品。 3.加强手的清洗消毒。 幼儿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玩耍过后用肥皂洗手。 2.不到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避免与传染病源接触。 3.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勤剪指甲。 4.不吃不干净食物、拒绝生吃任何食物。 5.每天室内注意开窗通风,时常将幼儿常用的物品放在太阳下暴晒。 若家长或者教师发现幼儿为疑似传染病后或者确诊是传染病后应该怎么办 1.当晨检若发现孩子为疑似传染病时,不要惊慌。要及时带患儿到乡儿童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2.若医院确诊孩子为疑似传染病时,家长要立即和班级
6、教师联系做到早报告。 3.按照医生要求对患儿进行隔离治疗,患儿痊愈后须持医生证明入园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未愈儿童严禁入园,避免其它儿童感染。 4.在观察和治疗期间,班级教师和家长要密切保持联系,可以通过电话或者家访对孩子的病情转归进行了解。 家长应该配合我们做哪些工作 1.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相关预防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积极配合班级教师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做好幼儿的个人卫生。 3.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按照季节变化及时给幼儿增减衣物。 4.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到人口聚集、空气污浊的场所游玩。 5.家长应坚持入园前和回家后给幼儿自查,发现异常及时与班级教师联系。 6.加强幼儿体格锻炼,坚持上幼儿园,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要加强幼儿在家的饮食卫生的管理,少吃生冷食品,不吃不洁饮食。 7.加强家、园沟通,及时交流幼儿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