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诗词赏析解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诗词赏析解题技巧.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诗词赏析解题技巧罗平永原成中整学理贵备战中考秘籍 现代文阅读&诗词赏析解题技巧 目 录 一、解题方法技巧归类1 二、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4 三、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7 四、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9 五、病句辨析题解题技巧13 六、古诗词鉴赏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19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
2、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六、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七、某个词换成另一个
3、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八、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不一 一、解题方法技巧归类 - 1 - 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九、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点 十、开头的作用 1交代
4、事情的起因、地点、时间,引出下文; 2.设置悬念,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3统领全文,点明中心;4.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十一、结尾的作用 1总结全文,揭示事件意义,点明中心; 2.照应开头; 3.抒发感情; 4.首尾个别语句重复,起强调作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十二、景物描写的作用 1与上文相呼应,为下文做铺垫; 2反衬事物的某种特点;衬托心情,反衬中心,反衬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某种事物周边的事物进行描写,深化和拓展文章的中心 十三、人物描写的作用: 1衬托人物的心情及品质; 2.使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化 十四、埋下伏笔的作用 1说明原因,使文章更加清晰; 2.推动情节的发展; 3.与下
5、文相呼应; 4.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十五、人称转换的作用 从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更加亲切,进一步拉近与某人、某事或某物的距离,使自己对他们的珍惜、敬佩、思念、崇敬等之情更加深挚和真切。 十六、语序、记叙事例顺序的互换 1是否存在上下文呼应关系;2.是否符合客观的规律;3.是否层层递进或拓展,体现事 - 2 - 物的发展过程;4.是否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例: 十七、写作顺序 1顺叙: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 2倒叙:开头先“文”夺人,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无尽遐思; 3插叙:使情节紧凑;使人眼前一亮,焕然一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两个或两个以上资
6、料互插叙式:更好地突出主要描述对象的特征,使他的特点被读者给予肯定,更具有说服力。 十八、插说的作用: 1.拉近距离,让人倍感亲切; 2.引导人们,引入特定情境。 十九、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1总结全文; 2.引起下文; 3.承上启下; 4.前后照应; 5.推动情节发展或作铺垫; 6.埋下伏笔 二十、开头结尾是否重复 规律:这类问题,答案通常是否定的,主要求是原因。原因就是这两句话这样写的特点,通常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等;再写上作者写的用意。可以这样回答:开头结尾不重复,因为这样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强调了什么事物的什么品质或作用等。 二十一、一个词或一句话反复出现的作用:1.贯穿全文,强调2
7、.加强语气表现作者感情 二十二、夸张的作用:1.形象地表明了作者的某种感情;2.突出事物的特点 二十三、对比的作用:1.反衬事物特点;2.突出中心 二十四、贬词褒用的作用:1.形象写出事物的特点;2.使文章富有情趣 - 3 - 二、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
8、力。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9、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明确论据类型;、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
10、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 4 -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提出中心论点;
11、、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补充论证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
12、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语言特点;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 5 - 、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
13、的就是:、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引出下文;、总结前文;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 、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提出中心论点,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 6 - 三、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分类 1、从说
14、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
15、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作比较:把A和B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打比方:将A比作B,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 B、引用具体的
16、数据;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 7 -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17、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使说明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
18、有,如,就是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使说明。 - 8 - 四、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19、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按时间划分 按地点划分 按事情发展过程 总分总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核心人物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核心人物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顺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 作
20、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 9 -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
21、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
22、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 10 -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承上启下为后文作铺垫、打
23、伏笔照应前文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 场景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突出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情 21.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25
2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 11 - 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 12 - 五、病句辨析题解题技巧 一、病句的类型: 1.用词不当 感情色彩不当。 例:大家对他的批评虽然十分尖刻,但完全是出于对他的爱护。 这家伙相当顽强,死也不肯坦白。 词义轻重不分。 例:每个教师日常从事的事业,是平凡而伟大的。 我们反对上课打闹逗笑等违
25、法乱纪的行为。 词性误用。 例:少年宫的俱乐部这时真正娱乐起来了。 从大量统计资料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的。 这是一篇充沛着革命激情的好文章。 错用近义词,不符合搭配习惯。 例:我们非常热爱家乡无比漂亮的山河。 生造词语。 例:开展优教活动后,王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用词重复。 例: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否则不这样,就辜负了祖国人民的期望。 在上海国际汽车展上,国产新车不断层出不穷,其中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有十多种,是历届车展中最多的。 杨家溪山青水秀,虽然开发不久,但已经远近闻名,闻名遐迩。 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 2.成
26、分残缺 缺主语。 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令人鼓舞的新气象。 通过学习,使找提高了认识。 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缺谓语。 例:我决心具有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的新人。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强国。 缺宾语或宾语中心语。 例:这时舞台上传来“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 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 13 - 我们要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 缺一个与主语相应的中心语。 例:他是一个中等身材。 3.搭配不当 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例:他那
27、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这篇文章中的内容和见解很丰富。(主语所述两者,其一不能与谓语搭配) 临近毕业,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学则代的那些同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我的身体、业务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主语与宾语不能搭配。 例:王老师的个性是十分豪爽坦率的人。 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只靠关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青年从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植物的主要产区。 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28、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大家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张市长的报告。(谓语中两个动词之一不能和宾语搭配) 在班主任的教育下,李强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动词和宾语两词之一搭配不当) 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水平。 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校园里,读书声、歌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动人的乐曲。(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李兰总是积极地听取同学们对她的批评。(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我们把教室布置得干干净净。(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
29、万名欢送的人群 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他打量着闯王带着谦逊微笑的英明面孔。 4.语序不当 例:李小勤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该作状语的却放到定语位置上) 红星化工厂大量生产出了优质产品。(该作定语的却放到了状语的位置上了) 那里有名贵的各种花草。(代词应放在偏下短语前) - 14 - 他把这幅画用绳子挂在钉子上。(用“以”或“用”组成的介宾短语同其他介宾短语连用时,要放在前面) 这篇好文章对他是很感兴趣的。(主客颠倒) 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谓语由动词性并列 短语充当,两个动词有承接关系,前后颠倒) 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
30、生习惯。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近两年来,不少出版社都推出了许多四大古典名著的新版本供读者选择。 5.不合事理 例:菜场向居民供应青菜、包菜、山芋、苹果等蔬菜。(分类不当) 在假期里,我读了小说、文学作品和诗歌。(概念间关系不清) 这篇文章里的病句,有的是要改正的。(判断不当) 赵勇很聪明,学习成绩好,这次评三好生,他肯定能评上。(以偏概全,推理不正确) 今天的作业全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道化学题还未算出答案。(自相矛盾) 全班没有一个人不认为我班成为先进集体不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三重否定,与本意相反) 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
31、关键。 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 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嘀嘀嗒嗒地响着。 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 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 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鼓舞着画家和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他的书籍里装满了书。有文艺书、历史书、政治书、画片、杂志等。 6.句式杂糅 例:反动派宣扬唯心论,是出于他们的反动本性所决定的。(两种句式混杂在一起) 学校门口有一个小商店商品非常丰富。(前句的宾语与后句的主语杂糅) 他把别人的作业本被撕破了。(把、被字
32、句混杂在一起) “勇气号”发回的图片显示火星上有水的证据。 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7.歧义句 例:48个九(6)班的同学都到电脑室上课了。(表数量的定语应放在表领属的定语后) 3个报社的记者昨天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 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 15 -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8.错用关联词 例:只有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管理员因为外出开会,图书馆暂停借书业务。(主语相同时主语应放在关联词的前面。) 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 只要刻苦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只
33、有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能提高群众的觉悟,实行责任制。 我厂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所以产品质量下降了。 9.虚词用错 例:我们要把双增双节运动推向更高潮。(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 物候观测的数据往往能反映气候条件关于生物的影响。(介词误用) 为了另有任务,我马上要离开这里去上海。(“为了”表目的,这里是表原因) 我们应当努力学习教育方针和在学校工作中积极贯彻。(错用连词,“和”改为“并”) 。 10.数量词用错 例:东风织布厂棉布产量增加了两倍,时间却缩短了一倍。(提高用 倍数,缩短应该用分数) 11.不合习惯 例:这个问题可以从二个方面来分析。(不合习惯) 我做完功课,旋即回家。(用文言词不
34、合口语) 12.指代不明 例:李兵和王刚在课间散步时,他对他说“上课要全神贯注听讲”。 二病句修改应考技巧 1、看到介词不放过 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例如: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银行。 此例中“和”可作介词,也可作连词,它们分别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此例中介词短语“在中”应改为“从中”。 2、看到动词不放过 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
35、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例如: - 16 - 、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此例中动词“输送”和主语“发电量”就不搭配。 、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 此例中的动词“拖延”和宾语“质量”在意思上不能搭配,可改为“拖延时间”或“影响质量”。 、说到这儿,她又向我们哭泣起自己的往事来。 此例中的“哭泣”为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可改为“哭诉”。 3、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审读否定词时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如: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等。例如: 、在激烈的市场竞
36、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余否定。 、近几年,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资料。 此例中“无时无刻不”表示双重否定,而“无时无刻不忘”即为误用了否定词。 4、看到两面词不放过 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例如: 、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上述两例病因相同,都是两面与一面不搭配。
37、 5、看到关联词语不放过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层次颠倒或强加关联词等毛病。 、无论干部和群众,毫不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此例中“无论”后面不能接并列短语,只能带由选择性的连词“还是”或“或”组成的短语。 、不但他喜欢京剧脸谱,而且喜欢京剧的各种服饰。 此例两分句主语相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不但”应放在主语之后。 、未来世界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更是顶尖人才的竞争。 此例递进层次颠倒,应将“科学技术”和“顶尖人才”调换位置。 6、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 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现毛病。例如: 、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38、 此例中的并列谓语“注视和倾听”和宾语“报告”只能部分搭配。 、人类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和进展。 此例的并列宾语“发现和进展”中只有“进展”能和谓语“取得”搭配。 - 17 - 、引进新技术后,某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此例的并列主语“质量和数量”中,只有“质量”一词能和动词“提高”搭配。 7、看到有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 句中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常易与其他词语相矛盾。例如: 、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句中的“都”是指前面提到的各项,但前面的“平均”只能有一个数,故“都”与“平均”矛盾。句末的“90分以上”是约数,也与“平均”矛盾。
39、 、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1倍。 “减少”“下降”“贬值”都不能超过一倍,减少1倍就意味着把原数减完了。 8、语感审读法 辨析病句,可以借助语感。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的能力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为一接触语言文字,即产生正确的全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语感能力差的,接触语言文字时,在运用惯常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仅能领略其所承载内
40、涵的一鳞半爪,甚或曲解其意。虽然语感的发生十分迅速,有时几乎与视觉、听觉同步,即一听到、看到就能对语言文字产生多层次的感受,但总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比如读到一个写景的妙句,总须先感知字面信息,看到字、组成词、连成句,知其所言;再由独有的词的组合,追溯内在联系,发觉潜藏的信息;然后由词的音韵、节律体味句子的气势,有词句表达的意象,在心理描摹出其形色状态,领悟其意境情感,如睹形色、如闻声音、如知味滋,方得窥其妙也。通过语感来判断句子的语病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作出选择的第一步。 、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是不太熟悉的。 此例读起来很别扭,就是因为主语和宾语位置颠倒了。 、广大青
41、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借助语感来审读,就发现此例误将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了,可将“无比的”调至“热情”之前。 9、主干分析法 对句子作语法分析,可先提取句子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若主干无毛病,再检查它的附加成分,看修饰语和中心语有无毛病。例如: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此句主干为“生产不能自给”,很容易看出主语“生产”和谓语“自给”不能搭配。 、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船。 此例主干为“博物馆展出古船”没有任何毛病,再看修饰语,“宋朝时期” 和“新出土”均为“古船”的定语,检查一下,就发现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新出土的宋朝时期的古船。 - 18 - 六、古诗词鉴赏五
42、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
43、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9 - 问题: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最好,历来被人称道。请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解析:“割”字写出了高发的泰山将南山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风景。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