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54181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 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班级教学常规管理、行为常规管理、安全教育、偶发事件的处理等等。 一、 班级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 1 班级教学常规管理 班级教学常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安排学生的座位,抓好自习课纪律、考试纪律等等。 1) 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包括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做好课前预习、抓好课堂纪律、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有效地完成各项作业等。 首先,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有效、合理地安排时间。既有每天的学习计划:早读课的安排,自习课的安排,自习的安排;又有周末的学习计划:安排对一周学习内容的系统复习;

2、还有阶段性复习计划:为迎接阶段考试,安排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学习计划的制订应注意有效性、可行性,体现各课学习的平衡。对较薄弱的方面可适当多给点时间,并安排在学习效率较高的时段。若制订的计划不能按时完成,可在第二天补上,同时可考虑适当修正学习计划。 其次,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各学科下节课学习的内容,尽量安排对一些学科的预习,最好能写预习笔记。在上课前,要做好思想准备,并准备好课本、讲义、笔记本等。 第三,要加强课堂管理,因为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通常的课堂规则是:上课预备铃响后,学生应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保持教室安静,遵守课堂的教学秩序;任课

3、教师进入教室后,全体学生起立,待老师还礼后坐下,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时应起立;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迟到时应在教室外报告,获得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上课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按要求做好笔记。 第四,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各项作业。 2) 抓好自习课纪律、考试纪律 2 班级行为常规管理 班级行为常规管理包括:考勤、请假制度、升旗、校服、课间行为、广播操、自行车摆放、爱护公物、学生交通管理、学生值周等内容。 1) 考勤、请假制度 2) 学生值周制度 3) 卫生保健 3 班级总结评比 班级总结评比包括:学期操行评定,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等。 4 偶发事件处理 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

4、的过程中遇到的事先难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偶发事件的成因有:天灾人祸、外来干扰、人际关系冲突、恶作剧、违法行为、感情障碍、性格异常等。偶发事件的特点:一是偶然性。事情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出现的频率要比常规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低得多。二是突发性。是一种特殊的遭遇,常常和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学生家庭的重大变故或学生本人的意外境遇联系在一起。三是爆炸性。偶发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在班集体和学生个体中造成爆炸性效应。四是紧迫性。发生偶发事件,要求班主任当机立断,抓住时机,妥善解决。偶发事件因为有其特殊性,往往不能依靠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而需要班主任运用高度的教育机智加以

5、特殊处理。 处理偶发事件应注意:第一,要控制感情,沉着冷静。偶发事件一般都是在学生情绪波动,头脑发胀的情况下发生的。班主任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必须控制感情,做到沉着冷静。第二,要了解情况,掌握分寸。在偶发事件发生之后,班主任要注意调查研究,了解事件发生原因,然后再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第三,要依靠集体,尊重学生。班主任要善于依靠集体的力量,运用集体的舆论来处理偶发事件,使全班同学从偶发事件中受到教育。 工作策略可以分为“当前”和“事后”两个阶段。“当前”,即事件刚刚发生,老师赶往现场或就在现场,一般来说,需要班主任冷静而果断。首先要“制怒”,驾驭自己的感情,然后“灭火”解决问题。这时候,一般

6、不适宜“深入细致”,往往只要“平息事件,控制事态”,“留待以后解决”。“事后”,即指正式处理事件,双方作出回应和交待的时候。这强调调查研究,弄清事实真相,然后根据事件性质和情节的轻重,对当事人作出处理。 对班主任来说,班级里发生失窃事件是极为头疼的。 二、 班级日常管理的实施 1. 明确要求 第一, 新组织班级时,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的“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 第二,第一周内,利用班会指导学生制订各项工作计划及班级奋斗目标,班级目标要切实可行。 第三,做好阶段工作。 2. 机制保障 班级日常管理必须有机制的保障,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1) 明确班干部的职责 2) 实行值

7、日班长制 班级值日情况记录 关于班级值日值日情况记录的说明: 所有班级记录请值日班长通知到当事人。 值日生到班为7:20,清卫生委员做好督查工作。 早上7:30时,请值日班长到讲台前,督促同学检查作业,记录迟到同学名单。 第一节课后,请所有课代表将作业未交同学名单交学习委员及值日班长。如作业收不上来,请立即通知班主任。 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时间,请值日班长站到讲台前,及时提醒同学做眼保健操。 中午请值日班长到讲台前,提醒同学午休,并对班级情况进行记录。 做操情况请体育委员安排,并将情况及时登记。 附值日情况记录表格: _年_月_日 第_周 星期_ 值日班干部_ 早上迟到情况 未穿校服的情况 自行

8、车摆放情况 语文 数学 作业情况 英语 物理 化学 做操情况 做眼保健操情况 不做眼保健操 做眼保健操情况 不做眼保健操 中午 12:40-13:15 迟到 不在班 早上 中午 卫生值日情况 晚上 课间讲台 个人保洁 保洁员保洁 课堂情况 上午 下午 做操不认真、讲话等 无故缺席等 人走灯熄,人走关门 值日班干部情况 班级整体情况 3. 及时反馈,适当处罚 三、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 1. 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1) 日常行为规范的涵义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是国家和社会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 2)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中学生所要遵

9、循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全面、准确的概括,包括五大项四十条,涉及对学生品德、仪表、生活方式的要求,人际交往中的要求,学校学习和集体生活的要求,家庭生活要求,公共场所和社会生活的行为要求等各个方面。 1) 通过榜样示范行为规范 为学生提供学习榜样,以良好的典型去感染学生,影响其行为。 2) 通过活动养成行为规范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活动、团队活动以及其他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 3) 通过考核强化行为规范 班主任根据行为规范的要求,对中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考核,并将其纳入品德考核中。 4) 通过环境陶冶行为规范 这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有利于日常行为规范化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

10、熏陶和感化。 5) 通过教学渗透行为规范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各科的教学内容中也都包含了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班主任要善于调动任课老师的积极性,请任课老师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行为规范教育,对课堂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批评,对好的行为表现及时表扬。 此外,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可联合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要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职业体验,和先进人物、精英人物见面。还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利用家长会、一线通、电话等机会,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争取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从学生入校到毕业,我们要通过几年的训练,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班主任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有关制度,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依靠检查、督促、评比、表彰等手段,保证行为规范训练长期有效地进行。 四、 健全班级规范 1. 班级的日常规范 班级的日常规范有班级公约、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等内容。 1) 班级公约 2) 一日常规 3) 一周常规 4) 一月常规 2. 班级规范的作用 3. 班规的制订与执行 1) 如何制订班规 第一,制订班规不能忽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因为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和谐发展的直接责任人。 第二,制订班规应体现民主性、规范性和发展性。 2) 如何执行班规 解读班规 重视检查和评比 运用奖励和惩罚 协调班级教育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