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心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心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理解心学1 心学四句之我解 大家好,这个事我以前在别的地方发过的,放在这里拜山。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学四句说的其实是同一件事情。 我们试想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将军率领大军进攻敌国,敌国原本斗志不强,但是人人讲究信义,这个将军也明白这个事情,但是从小书上就告诉他为将就是杀人杀出来的,结果为了实践这个理论,他故意杀死俘虏,证明自己的凶狠,结果反而加剧了敌人抵抗的决心。 这个就是有恶了。 反之如果敌人都是欺软怕硬,狡猾无比,而将军为了讲究仁义,敌人一投降就不再进攻,那么只能被敌人玩弄。 这个就是有善了。 有善有恶就是以善恶作为借口。 同理,一个女孩
2、子,因为所有人都在追,我明明不喜欢她,但是也去追。或者一个女孩子没人追,我明明很喜欢她,却觉着没人追我去追的话会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所以也疏远她。 这个便是有善,有恶。 一个人,明明我很痛恨他,人很坏,但是很强大,所以我处处退让,告诉自己是在行善。 一个人,明明我觉着他不错,和我关系也凑合,但是好像和我没什么利益关系,人微言轻,结果我就故意排挤他,好凸显自己的了不起。 这个也是有善,有恶。 那么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的意思也很清楚了,就是因为自己的欲望或意念,而看不清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看不清外界事物的真实规律,为意动蒙蔽双眼,蒙蔽内心。 当我们不为自己的意识蒙蔽自己的内心和洞察事物的双眼的时候,当
3、我们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们做的事情就必然是真正的“善”。人在成长之中,必然会学习,必然会受到外界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内心自然会成长,思维必然会成长,在此之上去掉了“意动”,不去故意为善或者故意为恶,我们仍然知道真正的,相对于我们的善,和恶,这就是人心本身就有的良知。 用将军的例子来说,如果我们去除掉“意动”,自然可以看到真实规律,每个人都有认识事物的能力,有认识事物所需要的相对的条件和信息。这就是人本身的“知”,人本身有“知”的能力,这种“知”是本心的,是至善的,因此成为良知。 同样,女孩子的例子,我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女孩子,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必然可以“知”的,可以找到自己的“良知
4、”的。 但是为了得到“良知”,我们要分析事物,思考规律,思考世界的“理”。心学认为,只有“事”,而没有“物”,或者说“物“就是“事”。和心之理,其中物之理也就是客观规律,比如将军那个例子就可以看作是物之理,女孩子那个例子就可以看作是心之理。理便是”事“。但是由于唯心主义中,物是在心中的,所以本质上都是心之理。存在即是被感知,就也是感知之理)。 所谓格物,其实是“格事”,也就是分析事物,从而去掉自己的”意动“,做出相对正确的决定。从而达到至善。为善去恶是格物。 而找到了我们内心存在的”良知“,找到了我们头脑清醒,不为蒙蔽的知。就是找到了我们真正的”心“,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心“。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5、 作者: 哈佛洛克 2008-12-4 19:11 回复此发言 -2 回复:心学四句之我解 唯心主义基本世界观图解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哈佛洛克 2008-12-4 19:12 回复此发言 -3 回复:心学四句之我解 下面是唯物主义的基本世界观,变形的。 我们中学学过的唯物主义是无视心之理的,虽然有提到反作用,但是其反作用是完全不能和”物之理“相提并论的,甚至不少唯物主义者认为,心之理就是犯了唯心主义错误,是意动。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哈佛洛克 2008-12-4 19:12 回复此发言 -4 回复:心学四句之我解 唯心主义者否认物。 而唯物主义者认为”理“是由物产生的,没有了物就没有
6、了理,因此他们认为唯心主义者是否认理的。 再送上一张变形图。 可以说课本的唯物主义基本上是反人类的,为了弥补完全忽略了”人“,而不得不加上一个可有可无的反作用。 真正被我们教育出来的,有一小部分都是完全忽略这个反作用的。 反作用于物又能说明什么呢,反作用于物的多少?这也许推波助澜了拜金主义。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哈佛洛克 2008-12-4 19:13 回复此发言 -5 回复:心学四句之我解 唯心主义者的大世界观。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哈佛洛克 2008-12-4 19:13 回复此发言 -6 回复:心学四句之我解 唯物主义者的大世界观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哈佛洛克 2008-12
7、-4 19:14 回复此发言 -7 回复:心学四句之我解 唯心主义者的大世界观。 由于在唯心主义中,心产生物,物产生理,所以实际上理也可以看作是根本由心产生的。 理,是连接”心“,也就是主观世界,也就是相对世界的桥梁。 贴子相关图片: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哈佛洛克 2008-12-4 19:14 回复此发言 -8 回复:心学四句之我解 ,楼名字写错了,图片是正确的 作者: 哈佛洛克 2008-12-4 19:15 回复此发言 -9 回复:心学四句之我解 根据道德进化论,自私的道德或使整体灭亡,或被整体抹杀。 我们每个人既然存在至今,那么都是有一定道德的。 至少王明阳是认为人心有善 大人者,
8、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 王的对于无善无恶的好处的说明,至少包含了无善无恶便可以推己及人,心里自然生出对错这个道理。 由于世界是由你的心生成的,所以世界就必然带着你的心,为”一体“。可以说是推己及人。 所谓心之理,除了自己不愿意吃亏以外,问心无愧等道德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9、再看王对”事物“的分析。 昨闻先生之教。亦影影见得功夫须是如此。今闻此说,益无可疑。爱昨晓 思,格物的物字,即是事字。皆从心上说。先生曰,然。身之主宰便 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 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 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中庸言不诚无物,大学明明德之功,只是个诚意。诚意之功,只是个格物。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第一句,第二句的善恶,都是指”意动“的善恶。 第三句的善恶,是真正的善恶,本心的善恶,
10、可以统称为”良知“知道了这个善恶就是达到了至善。 第四句的善恶,善是指至善,本心。恶是指意动,蒙蔽你的欲望。 作者: 哈佛洛克 2008-12-4 19:15 回复此发言 -10 回复:心学四句之我解 不错,不错,LZ辛苦了 作者: p3* 2008-12-4 19:28 回复此发言 -11 回复:心学四句之我解 诚意就是要让你的意念忠实的表达你的本心 可腐儒们则把忠实于其所习得的善当作诚意 而把自己的本心当作人欲之恶来防闲 于是活泼泼的心性之学就成了奴性之学 作者: 鸣蛩侍讲 2008-12-4 22:45 回复此发言 -12 回复:心学四句之我解 前两句的善恶不是真正的善恶,而是意动。 因
11、为别人的看法影响了自己的看法是意动。 因为着急而不适当的打断别人的话是意动。 因为心里太多顾虑讲话结结巴巴也是意动。 去掉意动,提高修养,随时随地的看清事物的真相为格物。 换句话说,意动,就是心思动了。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老虎来了,因为心里面有被老虎抓住的种种影响,不敢逃跑。是因为意动。 讨论的时候,因为某种心理原因不能了解对方在说什么,也是意动。字面上讲就是心意动了。 没有意动,则利益受损也不对人加以辞色。面对上级也会去掉无意义的阿谀。 而真相是在自己心里,每个人都有“知”的能力。 格物就能获得良知。 追女孩子的例子就是想说这个,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明白自己真的想要什么,怎么做是对的。 只不过
12、因为意动,而不能做出正确的事情。 - 哈佛洛克 作者: 61.197.218.* 2008-12-5 09:54 回复此发言 -13 回复:心学四句之我解 善恶是将意动的两个极端。 比如来了一个美女,心里自卑不敢大大方方去看是意动,一个劲儿盯着人家看也是意动。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的意思就在于此,善恶是两个极端。 最后一句的为善去恶是格物,中的恶,就是意动。 善就是良知,本心。 去掉意动则能处乱不惊,大方自然。也是提高修养之途。 - 哈佛洛克 作者:61.197.218.* 2008-12-5 09:59 回复此发言 -14 回复:心学四句之我解 LZ真是下了功夫 作者: 76.200.151.*
13、 2008-12-17 09:44 回复此发言 -15 回复:心学四句之我解 辛苦 作者: 嗳J 2008-12-17 21:33 回复此发言 -16 回复:心学四句之我解 LZ 太过支离,其实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论最讲究的是经世致用,这四句主要是体现的是后面二句,前面二句只是树根,后二句才是他要的果实;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心存良知,存有存善去恶的念头,体会“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的含义,才能领悟王学真正的精神。 至于“唯心、唯物”本是外来名词,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我国传统文化中没有这个区分,儒学既不唯心也不唯物,讲的是一个混沌的概念,就像易经,诠释的是道,怎么分唯心、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