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及说课稿.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55281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教案及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琵琶行教案及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琵琶行教案及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琵琶行教案及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琵琶行教案及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琵琶行教案及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教案及说课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琵琶行教案及说课稿语文备课大师 琵琶行教案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1、人物情感变化及诗歌主旨 2、成功的音乐描写 学习音乐描写的高超技术。音乐是抽象的,而诗歌却使人如闻其声,学习的艺术就要紧密结合教材,并在教学中适当引申,寻找相关的材料。有助于课文的学习。 鉴赏课 一课时 琵琶行是一篇自读课文,且教学的重点在于整体领悟。因此,教学中不必过分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教学感

2、受诗人的情感,通过结构分析把握诗歌的整体美,通过语言品味领悟形象美。最后设计一个课后练习,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一、导入新课: 琵琶行七言叙事诗,初唐以来七言歌行体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本诗在诗人生前就已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千百年过去了,时至今日,仍感人肺腑。 二、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3、。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三、分析课文,了解诗人及琵琶女的情感变化线索 1、诗歌若以人物为线索,那么这人物是谁? 2、第一段主要写的是诗人的行动和心情。我们用原文回答可用哪几个字? 惨将别) 如何理解

4、表达诗人情感的“惨”的含义呢? 自然环境:秋的寒意,又值夜晚。著一“秋”字便境界全出。秋风、秋声、秋色与夜联系起来,自然出现了一个秋夜阴冷凄凉的境界。 官场境况:直言被贬,失意谪居,又送别好友,更是冷落寂寞,心情压抑。与自然环境一起奠定全诗的基调。再加上喝酒没有音乐作伴助兴,于是心情很不愉快,怀着凄凉的心情同朋友道别,见到的只有寒江冷月,即“惨将别” 3、就在“惨将别”之际,是什么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呢? 可见琵琶声魅力之大,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音乐呢?是否可以推测? 虽然没有明写是什么声音,但可以从二人当前的心境中可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使主客听到后,更加重了凄惨的心情。 4、于是诗人情不自

5、禁的开始了什么行动? 琵琶女的反应是什么?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为什么会这样,体现了琵琶女什么样的心情? 从出场可看出琵琶女:举止端庄,神态含羞,矛盾心情。 不出来:千呼万唤,盛情邀请,难以拒绝。 出来:古代女子在众人面前抛头露面是羞耻的事。 5、在盛邀之下琵琶女弹奏起来,通过琴声可以表现其怎样的思想情绪? 调弦定音,声中含情,声声含悲,心事无限,似有满腹辛酸往事。 6、诗人听此音乐的感受是什么? 7、琵琶女弹奏完毕,接下来又有什么言行?她的身世、遭遇、心境如何? 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 封建社会才女的悲剧: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

6、乐。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8、诗人听了琵琶女自叙身世后的情感如何? 为什么会这样? 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及被贬后的心情: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身居京城、才高位显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贬出京城、怀才不遇 9、诗人为什么道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 诗人与琵琶女有诸多的相似之处: 都是从京城长安来到偏僻的江州 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都有从荣至衰的不幸遭遇 都怀有满腹的“幽愁暗恨”。 10、琵琶女听诗人自叙遭遇后的感受如何? 11、最后两个人又有怎样的情感表现?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呢?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

7、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遇,所以乐声更凄悲,于是“弦转急”。 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壮志难酬,所以“青衫湿”。 两人至此情感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全诗的情感到这里达到了高潮,也照应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2、本诗人物线索有两条: 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 一条以诗人感受为线索 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两条线索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句子上。 双线结构,虚实相生,对比衬托,结构严谨,景、情、事结合在一起,深化主题。 13、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表达了对琵琶女不幸身世的同

8、情;强烈倾诉了自己被贬官、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 四、分析音乐描写: 1、问题切入。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的? 琵琶声: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秋江有酒无乐。 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千古传唱的知音故事,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泪 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 2、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描写了几次有关琵琶女的演奏?作用何在?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只听见琵琶声 “寻声暗问弹者谁”,见人听琴的急迫心情 第二次:邀见琵琶女,琵琶女再弹琵琶 琵

9、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感情相通 第三次:成知音三弹琵琶 却坐促弦弦转急”“江州司马青衫湿” 只说调子悲凄与前两首不同,又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的内涵,突出主题。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3、怎样理解诗人描写音乐的特点? 这首诗对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堪称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用一系列艺术手段描写音乐,不仅以声喻声,而且声中有形,声中有情。 调弦表情: 诗人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奏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语文备课大

10、师 语文备课大师 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演奏姿态: 低眉信手续续弹”可看到技艺的娴熟,为下文作铺垫,淡淡几笔,却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演奏内容: 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六幺。 动作指法: 轻拢慢捻抹复挑”技艺高超、熟练多变、炉火纯青 描写音乐: 这原是一件难事,但诗人写得很巧妙:他只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运用生动的比喻,诉诸读者的视觉、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旋律变得轻快流畅,接着又逐

11、渐慢下来,仿佛进入半终止状态,这无声音乐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第三乐段:果然,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接着出现“铁骑突出刀枪鸣”热烈紧张的场面。通过比喻,写出了乐音的激越雄伟。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通过写演奏结束时的动作和声音,收到了显著的艺术效果,“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使听众继续沉浸在美妙的境界里,有余音绕梁之感。 听众反应: 不仅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突出了琵琶声感人的艺术效果。在这里,诗人没有对琵琶女的弹奏作出评价,而是侧面写听众的反应:乐曲已经结束了,大家却仍然陶醉在对音乐的艺术

12、享受之中,似乎还在回味琵琶妙语的余韵,谁也不愿破坏这“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同时由于大家都完全听入了神,达到了忘我的地步,无心顾盼周围环境,曲终如梦初醒,看到江山皎洁的月光,诗人以“悄无言”之宁静来反衬人们思想感情的不平静,以听众的强烈反应来衬托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小结:描写音乐手法精妙,不愧为唐代诗歌大家。 五、诵读指导: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诗歌的内容、作者的情感及音乐的描写,那么应该如何朗读琵琶行这首诗呢? 第一段:开头几句应读得沉重舒缓,“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 第二段:“寻声”一句可轻声读出,以示情节由此开端。“移船”句至“未成曲调

13、先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有情”应读得轻缓诚恳。“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三段:琵琶女自叙身世部分语气中速,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当前心境分层读出相应情感,每层后稍作停顿。 第四段:诗人倾诉内心部分,“同是”二句点明全诗主旨,宜用叹惋之声慢读;“我 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其间”以下六句写心情,也要用叹惋之声;“今夜”以下四句表请求,应读得恳切。 第五段:结尾两句余味无穷,读完上句宜稍稍延长,再缓缓读出下句。 六、拓展延伸:

14、 回顾其他描写音乐的文学作品如明湖居听书、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比较其中的音乐描写,分别指出其描写音乐的技巧。 琵琶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苏教版第四册的讲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古典诗歌理解。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宪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 教学内容安排 本文拟用三课时完成。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三课时小结课,前两课时在学生整体感知和局部研读的基础上,本课时对本诗进

15、行综合领悟:包括分析诗歌的结构,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并通过比较阅读进行诗歌鉴赏能力的迁移提高。 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的感情。 三、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

16、特别是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 2、教学难点: 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悲剧造成的原因及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1、教法:拟采用“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通读:要求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感情,初步了解全文。 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精度:重点阅读第二诗段,思考:这一节作者是怎样把无形的琵琶声用文字描绘出来的?琵琶乐曲是怎样变化的? 解读:通过板书结构分析及学生的讨论分析,掌握本诗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情景激趣,导入课文。 教师充满激情的吟颂唐宪宗的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并简要介绍本诗的写作背

17、景,让学生重新认识本诗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板书小结课文结构。 通过学生对前两节课的回顾复习,在整体阅读、局部研读的基础上,分析本诗的明暗线交织的双线式结构,要求学生顺着本诗“诗眼”: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梳理全文,搞清本诗明暗对照式的类比式结构写法。 、概括分析写作特点 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本诗的写作特点,并请学生找出例句加以说明,以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板书归纳: 结构严谨。全诗以人物为线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明线从现象反映主题,暗线则从本质上揭示主题。一明一暗,一虚一实,明暗相寸虚实相生。情绪表现波澜起伏,过渡自然。 情景交融。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 音乐描写出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 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对比阅读,迁移提高。 让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另一首五言古诗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分小组讨论它和琵琶行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布置作业,拓展训练,综合领悟。 作业:1、熟读本诗,背诵第二段。 2、完成思考练习和同步训练。 3、自读白居易的另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语文备课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