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常见病虫及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5568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蔗常见病虫及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甘蔗常见病虫及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甘蔗常见病虫及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甘蔗常见病虫及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甘蔗常见病虫及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蔗常见病虫及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蔗常见病虫及防治措施.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甘蔗常见病虫及防治措施甘蔗常见病虫及防治措施 甘蔗虎斑病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鞘上。近地面处先发病,病斑形状不规则,红色,中央渐变为灰黄色,边缘颜色较深,呈赤褐色。有时向叶片扩展,出现赤褐色宽横条纹虎皮斑纹状,故称虎斑病。 发生条件 高温多湿的天气和通透不良的蔗田环境易诱发本病。偏施、过施氮肥,植株体内氮素水平过高会加重发病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加强肥水管理,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整治排灌系统,雨后清沟排渍降湿;适时剥叶,改善蔗田通透性,剥下的鞘叶及时带出田外烧毁。 2、药剂防治:及时喷药预防控病。常发病田结合剥叶后随即喷施5%井冈霉素水剂 1500倍液,着重喷施近地面的叶鞘

2、部,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甘蔗白叶病 症状 主要表现在蔗叶上,叶片上有单条或数条白色或乳黄色或浅绿色条纹,条纹宽窄不一。有时全叶变成白色,叶质柔软,病蔗株长出的侧枝或分蘖全为白色,严重的叶鞘也变白,有时在白叶片上出现绿色小斑块,斑驳状且大小不等。病株矮缩,茎细,节间短缩,顶部叶片聚在一起。 发病条件 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叶蝉大发生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措施1、进行检疫,严禁从病区引进病蔗苗。定期检查,发现病株,马上拔除。2、发病株率达10%以上的蔗园,不宜宿根。重病蔗园,不得采苗。病区蔗苗,不准移至区外的无病区。 甘蔗梢腐病 症状 叶部染病,幼叶基部缺绿黄化,较正常叶狭窄,叶片显著

3、皱褶、扭缠或短缩。病叶老化后,病部现不规则红点或红条,叶缘、叶端也形成暗红褐色至黑色不规则形病斑,有的叶片展开受阻顶端出现打结状。叶鞘染病,生有红色坏死斑或梯形病斑。梢头染病纵剖后具很多深红色条斑,节部条斑呈细线状,有的节间形成具横隔的长形凹陷斑似梯状。病部发生在茎的一侧时,造成蔗茎弯曲。发病最严重时形成梢腐,生长点周围组织变软、变褐,心叶坏死,使整株甘蔗枯死。 发病条件 氮肥不足、植株生长瘦弱或偏施、过施氮肥,植株组织柔嫩,生长过快发病重。 防治措施 1、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2、选用桂抗病品种。 3、修整好排灌系统,及时排除

4、积水。 4、加强管理,及时剥去老叶,清除无效分蘖,挖除病株。 5、重病区在发病初期喷洒药剂防治,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甘蔗叶灼病 症状 有慢性型和急性型两种。慢性型: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产生白色至乳黄色的条纹,大小、数目不一。有的向下延伸至叶鞘,呈紫色。天气干旱时,病叶从叶尖至叶缘逐渐干枯至全叶枯萎。病株节间变短,茎基长出侧枝和细小分蘖,分蘖的叶片上也生有白条。纵剖茎基部,维管束变红。急性型:整丛或全株枯萎或全田叶片卷缩萎凋枯死,在甘蔗的生长旺季突然遇有干旱时,易发生急性型病斑。 发病条件 土壤湿度大或雨水过多利于病菌侵入和发病。宿根蔗发病率较高。 防治措施 1、蔗田施足基肥

5、,及时追肥,科学排灌可减轻该病发生。2、选用无病蔗种。3、种植无病种苗,必要时对种苗进行50热水处理2-3小时,连续进行2-3代,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甘蔗环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老叶,也可为害叶鞘和蔗茎。叶上病斑初墨绿色至褐色,长卵圆形,具狭窄的淡黄色边缘,在不同蔗种上病斑的大小不同。病斑扩大后形状不规则,病斑合并,成为更大的红褐色斑块。老病斑中央变为黄色,一般具明显的淡红色边缘,有时整个病斑保持红褐色。 发病条件 高温多湿的年份有利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整治蔗田排灌系统,注意雨后清沟排渍降湿。及时剥除蔗株中

6、下老叶,改善株间通透性。 3、适时喷药控病:甘蔗进入封行后,结合防治甘蔗黄斑病、褐斑病和眼斑病等叶部病害进行喷药预防控病。即喷施5%井岗霉素水剂800-1000倍液,或井岗霉素悬浮剂1000倍液喷2-3次,着重喷施近地面的叶鞘部。药剂应交替施用,喷匀喷足。 甘蔗眼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嫩叶上出现水渍状小点,4-5天后纵向扩展形成长圆形病斑,病部中央红褐色,四周出现草黄色狭条晕圈,形状似眼睛,故称眼斑病。接着病斑顶端出现一条与叶脉平行的坏死条纹,这些条纹都向叶尖处扩展,初为草黄色,后变为红褐色。多个眼斑及条纹融合,造成大片叶组织枯死。不抗病的品种心叶及梢部发病,全田出现一片黄枯,损失严重

7、。 发病条件 1、寄主抗性: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2、环境:高湿持续时间长或连阴天多,晨雾重,易暴发流行。3、栽培:偏施、重施氮肥的蔗田发病重。秋冬植甘蔗比春植甘蔗发病重。靠近水沟边的蔗株发病也重。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不种秋植蔗,推广种植春植蔗。 2、该病流行前或流行期间避免重施氮肥,适当增施钾肥,防止田间积水,减少湿气滞留。 3、发病初期开始施用春雷霉素。 4、在该病流行的蔗区暂停留宿根蔗。 甘蔗蓟马 症状:成、若虫隐蔽在甘蔗心叶中用锉吸式口器挫吸叶片汁液,致受害叶片呈黄白色褪绿斑痕,严重时叶片变成黄褐色、叶尖卷缩干枯,甚者顶端几个叶片卷在一起不能展开,植株矮黄,受害株率100,影响

8、甘蔗产量。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214mm,体暗褐色至黑褐色,翅狭长、透明,四周生有长缨毛。头部长和宽几乎相等,复眼前端附近具1对长刚毛,复眼突出,触角7节,第2节大,第六节最长,。12节暗褐色,35节色浅,67节褐色。前胸背面近长方形。卵长035mm,长椭圆形,稍弯曲,白色。若虫与成虫相似,黄白色,34龄时具翅芽。 病源 每年春暖后开始出现,56月进入盛发期,秋后虫口锐减。该虫10多天即可完成1代,世代重叠,把卵产在心叶组织里。成、若虫喜干旱及背光环境,多潜藏在未展开心叶里为害。成虫常随气流传播。夏季干旱,甘蔗生长缓慢或蔗田低洼积水、缺肥严重,蓟马发生重。华南5612、粤糖57413、新台糖

9、2号受害重。 防治方法 (1)选用前期生长快的品种。(2)深耕施足基肥,适期灌溉,注意排除积水及降低水位,在蓟马发生盛期增施速效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甘蔗生长,心叶开展快,可减轻为害。 甘蔗长蝽 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7585mm,雄6573mm,体黑色,扁筒形,全身被黄色细毛,头尖,复眼棕黑色,单眼细小。触角4节。前胸背板宽176mm,较扁平。前翅短小,土黄色,具黑斑,膜片上生纵脉4条。足棕红色。卵长约12mm,鲜红色,少数黄白色,棒状。末龄若虫长约64mm,前小后宽长棒形,浅棕色。头、前胸背板、前翅芽黑色,触角4节,复眼红色。体背具白斑3个,位于后胸节中央及3、4腹节交界处,3、4腹节中央生

10、小黑斑1个。第6腹节至腹末漆黑色。虫体腹面第5腹节中央具一个三角形黑斑,第6腹节至腹末黑斑联在一起。 发生规律 福建、浙江、台湾年生3代,以成虫和零星末龄若虫隐蔽在靠近蔗茎基部的枯鞘或蔗茎中部半裂开的青叶鞘、心叶中越冬。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越冬成虫开始在宿根蔗苗上产卵,3月底以后成虫出现,此后田间虫口逐渐增多,进入8月田间虫量达到高峰,此后至年底虫口渐下降。秋季温暖干燥易发生。成、若虫平时隐匿在蔗苗心叶或叶鞘、枯鞘里取食或活动,常35头或20一30头聚集在一个叶鞘里。成虫喜爬行,受惊扰迅速奔逃,一生可交配多次,把卵产在甘蔗绿色叶鞘内侧,成排并列,少则23粒,多者89粒或20多粒排,雌虫一生产卵5010o多粒。成虫寿命3030天,雄虫稍短。日均温194卵期约45天,24123天。若虫共5龄,日均温24时,若虫期50天。 防治方法 1、应经常剥除枯鞘和败叶。 2、56月蔗苗高lm左右时,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2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