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大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5783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大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大题1促进扩散是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酌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 过程。其特点有: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需要载体参与,载 体物质通常与药物有高度的选择性;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 代谢抑制剂的影响;转运有饱和现象;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有结构 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与被动转运相同的是:促进扩散服从顺浓度梯度扩散原则,不消 耗能量。与被动转运不同的是:由于载体参与,促进扩散的速度要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 得多。 2类药物是低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一类药物,因药物在胃肠道溶出缓慢而限制了 药物的吸收。影响类药物吸收的理化因

2、素有药物的溶解度、晶型、溶媒化物、粒子大小 等。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均可有效地提高该类药物的口服吸 收,主要方法有:制成可溶性盐类;选择合适的晶型和溶媒化物;加入适量表面活 性剂;用亲水性包合材料制成包合物;增加药物的表面积;增加药物在胃肠道内的 滞目时间;抑制外排转运及药物肠壁代谢。 3可以通过改变给药途径尽量避免首过效应,尤其是肝首过效应。主要途径有:(1)静脉、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直接进入体循环,因此不存在首过效应;肌内注射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不经门肝系统,因此不存在首过效应。(2)口腔黏膜吸收:口腔黏膜下有大量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心脏,可绕过肝

3、脏的首过作用。一般可制成口腔贴片给药。(3)经皮吸收:药物应用到皮肤后,首先从制剂中释放到皮肤表面,溶解的药物分配进入角质层,扩散通过角质层到达活性表皮的界面,再分配进入水性的活性表皮,继续扩散到达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可避开门肝系统。(4)经鼻给药:鼻黏膜血管丰富,鼻黏膜渗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无首过效应。(5)经肺吸收:肺泡表面积大,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极小的转运距离,因此肺部给药吸收迅速,而且吸收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受肝首过效应的影响。(6)直肠给药:栓剂距肛门2cm处,可使大部分药物避开肝首过效应,给药生物利用度远高于距肛门4cm处给药。当

4、栓剂距肛门6cm处给药时,大部分药物经直肠上静脉进入门静脉-肝脏系统。淋巴循环也有助于直肠药物吸收,经淋巴吸收的药物可避开肝脏代谢作用。 1决定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 织器官的亲和力。而药物与组织和器官的亲和力主要和药物的结构、解离度、脂溶性以 及蛋白结合率有关。通常血流丰富的组织摄取药物较快。 2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 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它不是药物体内分布的真实容积,而是通过实验,根据体内药量 和血药浓度的比值计算得到的容积,它是真实容积在实际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特征值,所 以称为表观分布容积。通过表观分

5、布容积与血药浓度可以计算体内药量及进行相关的药 物动力学计算。表观分布容积与药物的蛋白结合及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密切相关,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特点。 7在血浆pH 7.4时,弱酸性药物主要以解离型存在,而弱碱性药物主要以非解离型 存在。一般说来,弱碱性药物容易向脑脊液转运。如水杨酸和奎宁在血浆pH 7.4时,非离子型分别为0.004%0.01%和g.Og%,向脑脊液透过系数分别为0.00260.006min-l和0.078min-l。 10. (1)细胞和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内吞作用、吸附作用、融合作用、膜间作用等(2)微粒本身的理化性质,包括粒径、电荷、表面性质的影响。(3)微粒的生物降

6、解。(4)机体的病理生理状况。 2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反应是一个很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通常可以分为I相反应和相反应两大类。I相反应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参与各种不同反应的药物代谢酶依次为氧化酶、还原酶和水解酶,通常是脂溶性较强的药物通过反应生成极性基团。相反应即结合反应,参与该反应的药物代谢酶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转移酶,通常是药物或I相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结构中的极性基团与机体内源性物质反应生成结合物。 3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很多,主要为生理因素与剂型因素。生理因素包括种属、种 族、年龄、性别、妊娠、疾病等;剂型因素包括给药途径、剂量、剂型、手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等,此外,还有食物、环境等因素

7、也会对药物的代谢产生一定影响。 1主要有如下三个因素:(1)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当通透性改变或面积减少时,可使滤过聋尿液的成分改变和尿量减少。(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改变:当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显著降低或囊压升高时,可使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如果血渗透压降低,则有效滤过压升高,滤过率增多。(3)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大时,滤过率高;反之,滤过率低。 2均会引起尿量增多。主要原因是血浆蛋白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最后导致尿量增加。 3大量出汗或大量失血,都会引起尿量减少。主要原因如下:(1)大量出汗时,水的丢失多

8、于电解质的丢失,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元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2)循环血量减少时,对容量感受器的刺激减弱,感受器沿迷走神经传人冲动减少,对视上核、室旁核的抑制减弱,使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2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它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一般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亲脂性药

9、物在血液中浓度较低,表观分布容积通常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体积。因此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直接的生理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只是“表观”的。 3.二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曲线先较快地下降,布相, 之后较慢地下降,此为消除相。以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为由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 相交而成的二次曲线。这是因为在给药后初期药物除了向体外消除,还有向周边室的分 布,所以血药浓度在分布相下降较快;而在给药后末期,药物分布基本完成,体内过程以 消除为主,所以在消除相血药浓度下降较慢。 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药物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图分为三个时相:吸收相,给药后药物浓度持续上升,达到峰值浓度,在这

10、一阶段,药物吸收为主要过程;分布相,吸收至一定程度后,以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的分布为主要过程,同时还有药物的消除,药物浓度下降较快:消除相,吸收过程基本完成,中央室与周边室的分布趋于平衡,体内过程以消除为主,药物浓度下降较慢。 4.影响稳态峰浓度的因素有: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k,吸收系数F,给药剂量Xo,药物 的表观分布容积以稳态达峰时间tmax,给药间隔时间。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药物的消除不遵循一级动力学,消除动力学是非线性的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不成正比药物的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其他药物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其动力学过程可能受合并用药的影响药物代谢的组成和比例可能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

11、 药物的相互作用:在长期用药时,许多在肝中停留时间长,脂溶性好的药物,能够使某些药物代谢酶过量生成,从而促进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这种现象称为酶诱导作用,这些药物称为酶诱导剂;一些药物相反对代谢酶产生抑制作用,使得其他药物代谢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导致药理作用或毒副作用增加。酶抑制作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可逆的,另一种是可逆的 血药浓度法 缺点:1缺乏高灵敏度、高精密度的药物定量检测方法2某些毒性猛烈的药物用量甚微,或是由于药物体内表观分布容积太大,从而血药浓度过低,难以准确测定3血液中存在干扰血药浓度检测的物质4缺乏严格的医护条件,不便对用药者进行多次采血 优点 :直观,准确 尿药浓度法 缺点:方法比较间接,数据杂乱整理困难,结果准确度不高 优点:大多数情况下尿药浓度大于血药浓度,定量分析精密度好,测定方法较易建立,而且取样方便,可免除受试者多次抽血的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