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第五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57935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一第五章教学设计.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必修一第五章教学设计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课程标准要求 能量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细胞需要通过代谢活动来获得能量。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就是因为有了酶这种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因此酶是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了解酶的本质、特性,对理解细胞中复杂的代谢过程能井然有序地进行、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作用。故本节内容为第五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打下了知识基础,在分子与细胞模块知识体系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在高中生物课

2、标中的要求是: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说明”属于理解水平,即用生物术语解释明白有关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新课标强调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节通过实验及相关讨论引领学 生体验并总结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并进行了一些生物学实验。这为理解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供应、酶的作用本质并进行相关实验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方面 1.说出细胞代谢的概念。 2.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3.说明酶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通过“斯帕兰扎尼的实验探讨”及“关于酶本质

3、的探索”,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进行,认同科学家不仅需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能力方面 1.在有关实验探究、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等问题中,运用语言表达想法以及与他人分享信息。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2.教学难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六、教学策略设计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在教学时,酶的作用这部分主要通过与化学催化剂的比较及实验带来的现象指导学生讨论、分析、并辅以教师的点拨讲解进行归纳;酶的本质这部分

4、内容,结合书本的资料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设置问题串,加强学生的思考和体验,最终得出正确结论,以及体验科学探索的精神 七、设计思想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较抽象,在教学时结合实验思考,利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地辅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 自变量、因变量和对照实验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引领学生分析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分阶段分层次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自我知识建构最终明确自变量、因变量和对照实验的含义及在实验中的重要意义。 八、教学资源与准备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前准备PPT. 九、教学流程图 引入播放课件学生活动引领师生互动 十、教学过程设计 顺学习 教

5、师组织与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序 内容 引导学生探讨学生通过讨教材提供的激发学生斯帕兰扎尼研究鹰论明白实验的设问题探讨学习情的好奇心,激的消化作用的实计思路,推测出境是有趣的,并起他们学习本验。设置问题:胃中一定有消化能和学生已有的课的兴趣。 导 这个实验要解决什肉块的物质,从经验对消化入 么问题?实验而说明胃具有化酶的了解结合起一 新 中为什么要把肉块学性消化。科学来。 课 放入金属笼内?家后来知道这就是什么物质使是胃蛋白酶。 肉块消失了?对此,你会作出怎样的推测? 利用资料中酶1.学生阅读利用教材所充分发挥的发现历史帮助学资料分析“关于给的资料,合理学生自主学习生加深对酶本质

6、的酶本质的探设置问题,使学的能力,让学认识。课前指导学索”。 生体验酶本质的生在相互讨论生排演小短剧。 2.学生以小探索历程,并对中理解绝大多设置问题:1.短剧的形式呈现学生进行科学精数酶是蛋白巴斯德、李比希各发酵过程的争神的教育。 质,少数酶是酶 从事什么领域的研论。 RNA。 本 究 ?2.巴斯德和李3.学生根据质 比希的观点各有什教师所提问题对二 的 么积极意义?各有巴斯德、李比希探 什么局限性?3.请的研究及结论进索 分析一下毕希纳的行分析评价。 研究过程,从毕希4.学生讨论纳的实验可以得出回答。分析萨姆什么结论?4.为什纳试验,体会科么毕希纳没能确定学研究的艰辛。 酶的化学本质?5.

7、5.学生阅读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资料知道少数酶质吗? 是RNA。 三 酶 在 细 胞 代 谢 中 的 作 用 1.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什么? 2.酶在细胞代谢中有什么用呢? 3.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4.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认识酶的催化作用以及与无机催化剂的差别。 5.加热为什么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6.加无机催化剂和过氧化氢酶为什么也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呢? 7.加酶为什么反应速度更快? 8.为什么细胞代谢离不开酶? 1.学生回答出是细胞代谢;归纳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每时每刻进行的许多化学反应的统称。 2.学生通过回忆已学化学知识说出

8、加热、加无机催化剂等,教师再提出加酶。 4.学生观看演示实验,明确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 5.学生先明确活化能的概念。 6.学生看书中插图,理解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7.明确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因为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 8.学生通过比较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和普通化1.细胞代谢是标准明确提出的一级主题,学生通过已知归纳出未知。 2.使学生从已有知识切入到新课内容。 3.利用直观手段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向学生展示,以增加学生实验操作和讨论的效率。 4.对活化能的理解是本课题的一个难点,涉及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突破此难点应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充分利用图解的直观性。 1.通过实例基本掌握

9、细胞代谢的概念。 2.通过分析实验,理解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3.充分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且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 四 酶 的 概 念 五 小 结 及 反 馈 练 习 学反应条件的差别,得到结论。 通过前面的学学生讨论总强化对酶的习,让学生给酶下结酶的概念。 认识,培养学生个定义。并且对酶归纳总结的能的概念进行详细的力。 分析讲清来源、作用和本质。 1.小结:酶1.明确本节1.师生的作用降低化课学习的主要内共同讨论,进一学反应活化能;容。 步掌握知识要酶的本质大多2.完成练习。 点。 数酶是蛋白质,少2.了解学习数是RNA;酶情况,及

10、时调整的定义活细胞教学。 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课堂练习。 3.课后练习。 让学生对酶有更明确的理解。 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十一、教学反思 经过课前准备和课堂实践,对于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一、公开课前的准备 这节课作为公开课来开设,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所以可利用的资源很多,于是我搜寻看了不少案例,不过看完之后觉得思路更乱,反而对怎么上这节课感到了迷茫。有一天,我正在结合教参及课程标准,阅读书上这一段的内容,突然理解到这样一种想法,我之所以思维混乱,是因为只顾赞赏地接受他人的想法而没有真正进入自己的思考。所以看起来简单,而实践时困难。这是我作为教师在特定情况下学习时遇到的困惑

11、。同样作为学生,在以学习为主的过程中,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遇到类似情况的机会更多。你讲给他听,他被动接受,但如果不融入自己的思考,习得的大量知识很难纳入他自己的认知结构,终会陷入混乱或遗忘的状态。所以最终我把这节公开课设计得很基础,围绕着三个原则进行,一是直观性,二是思考性,三是活动性。我要在这节课上把要学的知识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一看就明白,然后在明白的基础上引导其思考,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对表面的知识进行深入加工,进而完成自我知识的构建。 二、这节课的优点 1、直观性 这节课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酶的作用和本质:二是进行实验的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

12、实验。本节课很好的处理了各个知识点的连贯性。在研究酶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时,用分组实验的方法给了学生直观的体验。实验通过在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尤其是无机催化剂与酶的比较,引出了酶的催化功能,其次通过动画展现了不同条件反应加快的本质,突破本节的难点,酶的作用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在研究酶的本质这部分内容时,直接利用了书上的资料阅读,通过阅读给酶下定义的方式明确了酶的本质。 2、思考性 在本节课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些思考讨论,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刺激了学生知识的内部转化和深入。例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讨论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途径。以化学实验中提高反应速率的方法,以及细胞内的环境作提

13、示引出学生对于细胞内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对实验加深思考,通过问题串驱动学生真正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实验的真正含义,得出进行生物实验的原则。阅读关于酶本质探索的资料分析过程,也是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拓展对酶定义的理解。 3、活动性 在这节课上,以实验和问题讨论两个方面作为了活动的载体。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学生活动。由于在实验前和实验中及时给学生做好指导,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得到了预期的实验结果。还有同学大胆尝试,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设计了新的实验,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下面讲解设计生物实验的原则做了铺垫。在活动中为了不被现代教学技术困住手脚,我在制作课件时省略了许多冗长的内容,这样课堂

14、上有较多的时间能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过大,没有突出重点 本节课的内容在课标规定的标准课时是一节半课。为了使学生能充分理解酶的作用,所以设计时加入了实验。整节课的节奏很快,各个知识点均匀用力,使一些需要强化的部分没有凸现。建议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将一些学生能够自己学习的内容,例如探索酶本质的小故事,布置给学生课前或课后自学,教师不要大包大揽。 2、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本节课有激发学生思考的目的,因此设置了不少问题和学生共同探讨。但有些问题设置的比较零碎,有的问题学生弄不清答题意图,有些问题教师有自问自答之嫌,没有给

15、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老师讲的多而学生想的少,没有充分起到训练学生思维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今后要加强提问的技术含量,与学生共同思考,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以及培养自己倾听的艺术。 3、活动设计与课堂驾驭能力的矛盾没有解决 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一对矛盾,如果预先设计好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并严格执行,课堂就过于按部就班按部,缺乏一些活力;而如果把活动放宽,又很难收口,容易偏离目标。受公开课时间和考虑讲课效果的限制,我在活动的设计上过分狭隘,仿佛事先给学生画好了圈子,使课堂的活动性显得有点僵化。例如在把握生物的实验原则那部分,开始我想让学生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体验不同变量对实验的影响,但在课堂中

16、受时间限制,最终还是用了比较传统的方式。提问活动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不敢让学生多说,老师给了太多的限制,学生心中存在的疑问得不到挖掘,被动接受了所讲的内容。综上所提到的一些问题都充分体现了我们新教师在课堂上驾驭能力不足的缺陷。在这一点上专家杜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纵观她的整节课,都是围绕学生进行交流,循循善诱,将学生活动进行的很充分。 4、基本功的锻炼不容忽视 在这节课上也出现了一些小瑕疵,如语言不够精炼,注意语速的控制,上课的声调过于平缓,缺乏感情色彩等。这提醒了我,平时还是要注意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一些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要多与学生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 本

17、次教学活动给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让我在准备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等各方面收获颇丰。同行间的交流和讨论,专家的点评和指导,更令我看到了在教学工作中要深入学习,做研究型教师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戒骄戒躁,不断进取,努力让教学工作能力更上一层楼。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案 一、课程标准要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2节。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主要介绍ATP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个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在本模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

18、作用: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只有在能量的供应下,细胞膜才能行使主动运输的功能;并有助于理解线粒体作为“动力车间”,叶绿体作为“能量转换站”。学习好本节内容,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后面包括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知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储备情况:之前对细胞的能源物质、产生能量的细胞器有一定了解,但对具体提供能量的机制不太了解。 学生课前准备:完成学案,对本节课有初步的了解 四、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ATP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简式 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运用新旧知识迁移、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方法进行学习,在模式的摆放中

19、增强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在合作交流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树立热爱科学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1) ATP的结构特点;(2)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的形成途径。 难点: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来源和去路。 六、教学策略设计 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六人一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例如在ATP结构这部分内容中,设计了两个活动:1.学生自学教材并以小组为

20、单位合作试拼ATP分子结构模型,加深对分子结构的理解。2.讨论ATP分子的结构简式及ATP分子的化学特点,最后由学生举例说出ATP的使用途径,从而使学生明确结构决定功能。 七、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本教学设计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运用探究法、总结法、讲授法。 八、教学资源与准备 应用多媒体教学,借助互联网提供形象直观的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加课堂的鲜活性 九、教学流程图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课堂总结课堂练习课堂作业。 十、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课件展示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复习与本节课1.主要能源物质和储能

21、物1、糖类 脂肪 相关的知识,质分别是? 2、糖类 脂肪 蛋白质 以促进学生对2.哪些物质能为生命活动3、不确定 本节课的学提供能量? 习,并完成知3.这些物质能为生命活动识的建构 直接供能吗? 导入 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对媒根据原理思考能量的直培养学生的探体提供图片并一起分析萤接来源 究精神,并让火虫发光的原理 作出假设 大家自己进行 假设及其证明 新课 萤火虫发光的能量从分析实验并解答前面的加强学生自主何而来?在这个问题的驱问题 探究并根据实动下,开始探究学习。 验现象归纳结多媒体提供实验 论的能力 提出问题: 阅读教材,通过多媒体培养学生自己ATP的全称是什么?投影ATP的结构简图,阅读并

22、提取信 A、T、P、各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 息的能力,通代表什么? 过自己的学习如何书写结构简式? 能对知识有更能量储存在哪里? 深刻地了解 一、ATP的结构 用课件展示ATP的结构并认真听讲并思考、记好加深学生对AT讲解:ATP的结构简式为A课堂笔记 P的理解,将之PPP,其中A代表腺 前的知识进行苷,P代表磷酸基团,T 整理,方便记代表三,代表特殊的化 忆 学键,即高能磷酸键,储 存有大量的能量,水解时 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KJ /mol。ATP与ADP的相互 转化。课件展示小资料:一个正常人体中ATP和ADP总量很少,基本保持不变,但是一个成年人静止状态下一天将有40kg的ATP发生

23、水解,人体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细胞中的ATP进行分解的同时也在合成。 二、ATP与ADP的转化 课件展示ATP的合成及水解反应。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教材中图56, 做出总结: 能量来源:动物、人、真菌和绝大多数细菌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总结:反应式 三、ATP的利用 ATP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都提供那些生命活动能量? 教师提出关于细胞内吸能反应、放能反应与ATP的关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实现能量的循环。 课堂总结 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 ATP的结构简

24、式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的利用 分组讨论并分析教材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图解,并根据知识储备归纳在此过程中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记忆并整理笔记 学生思考并回答:主动运输、生物发电发光、肌肉收缩、大脑思考、细胞吸收反应等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理解并分析能量释放及储存的含义 分组讨论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量接起来,完成新旧知识的结合 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学会知识的应用 思考并总结自己学到的能容 巩固并整理本节课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 课堂练习 布置学案后的习题 做题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课下完成 十一、教学反思 本

25、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效果很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探究式学习理念。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及表达的机会,展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本节课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实验的观察,图片的共享。以后我将更多利用网上有利资源来教学。 通过做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巩固知识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要求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 进行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探究。 探讨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细

26、胞呼吸是发生在每一个活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合成ATP的过程。细胞呼吸是否全都需要氧的参与呢?笔者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获得细胞呼吸两种方式的知识。但是探究实验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对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这两个步骤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关于有氧呼吸的原理和大致过程,对学生是个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又是教学重点,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同时,组织学生用剪贴图在黑板上演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和用准确而简明的科学术语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

27、放能量。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让学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3)、理解有氧呼吸中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

28、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 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 2)、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提问思考、归纳总结反应式来突出,并用课堂练习巩固、反馈。 2、 难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产物。可通过引

29、导、思考,写相关反应式来突破,使学生清楚的知道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的来源,并可通过列表比较,启发学生思考联系点和区别点。 2)、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是本节书的另一个难点。 六、教学策略设计 结合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活动,教会学生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实验过程中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能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检测实验结果?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这样就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了基础。然后从酵母菌转向其他生物,介绍高等动植物

30、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有氧呼吸。 七、设计思想 通过对上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ATP作为能量的通货有了一定的认识,笔者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笔者结合演示实验,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呼吸作用必须有氧的参与吗?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然后让学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八、教学资源与准备 1、文字资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2、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细胞呼吸有关

31、的各种信息如图片等,并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流程图 多媒体演示上一节课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 的方式这一实验的结果,并让学生归纳出细胞呼吸的 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教师讲授细胞呼吸的概念 介绍细胞呼吸的类型 多媒体演示有氧呼吸的过程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回答问题,并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 多媒体演示无氧呼吸的过程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回答问题,并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多媒体演示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 中学生分析细,老师总结应用的例子 小结 学生:练习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答疑 课后作业 十、教学过程设计 程 序 教 学 活 动 教

32、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1、通过上一节课的探究实验,我们知道了细胞的呼吸在有氧和无氧的情况下都能进行,但是产物不一回顾上一节的探样,有氧的情况下讨论方法、原理 究实验,导入新课 产生那些产物回答提问 呢?无氧的情况下又产生那些产物呢? 2、提问:细胞的呼吸作用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呼吸由学生熟悉的话题切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运动一样吗? 3、引入课题 一、细胞呼吸的概解释说明细胞呼念 吸的概念 根据细胞内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是否有氧参加,细胞二、细胞呼吸的类呼吸可分为有氧型 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两种类型。 1、场所 提问: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儿?过程怎样

33、的? 1、多媒体课件演示有氧呼吸的过程 2、过程 2、多媒体演示三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并标明场所 1、让学生归纳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提示学生:找出反应物、产物、反应条件、能量变化。 3、反应式 2、提问:产物二氧化碳中的碳和氧来自哪些反应物?产物中的水中的氢和氧来自哪些反应物? 请学生讨论后自己总结出有氧呼吸的概念。 创设情境,生物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能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呢? 指导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教材 熟悉概念 使学生对细胞呼吸有总体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好奇讨论场所,猜测过心,主动地参与获程 取新知识。 观察三个阶段中物突出重点,突破难质和能量的变化 点 讲述三个阶段中物进一步加深

34、对有氧质和能量的变化 呼吸的理解 归纳、总结反应式 进一步加深对有氧讨论问题,并获取呼吸的理解 知识 在细胞呼吸这一概培养学生的知识的念的基础上讨论概迁移能力,突出了括出有氧呼吸的概概念建构的过程 念 探讨 阅读课文 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场所 2、过程 3、反应式 4、概念 多媒体课件演示无氧呼吸的场所观察归纳总结 过程 总结,并分析不同式书写反应式 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 1、引导学生参考有氧呼吸的概念归纳叙述无氧呼吸进行归纳。 的概念。 2、创设情境:无氧呼吸对生物是有利的还是有害学生讨论 的? 3、提出农家自酿酒的技术让学生讨论 探究讨论其中的原理。 讨论,完成

35、表格 加深理解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知识与生活、生疾的联系。 培养学运用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有氧呼吸与出示相应表格 无氧呼吸的比较 多媒体列举课本上所举的六个细让学生生结合细胞培养学生分析问三、细胞呼吸原理胞呼吸原理在实呼吸的原理,分析题,解决问题的能的应用 际生活中的应用这六个例子。 力 的例子。 通过对学生练习结果的评价,了解学1、小结本节内容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四、小结 并评价学生的学学生做练习 况,以便确定下一习结果 步的补偿性学习的安排。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提问:有人说细 力 五、为下一节课做胞呼吸和光合作让学生带着这

36、个问铺垫 用是两个相反的题回去预习光合作过程,你认为呢? 用的原理 培养学生课后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层层设问,在学生答问、质疑、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建构新概念和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能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预测能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本节课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可把抽象内容具体化、

37、复杂过程简单化、枯燥内容形象化、隐形内容显形化。可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信息传送量,化解教学难点,优化教学效果。1.有利于展示微观世界。对于微观世界中神秘复杂,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利用口头表述、模型、挂图或投影、幻灯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讲解清楚的,而多媒体课件具有“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的特点,可以将这些内容生动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本节课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个阶段的反应,如果单凭语言和文字很难表达清楚。即便能讲清,学生也未必能正确理解。多媒体技术可把这一难题轻松化解。 但由于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并且师生互动场合较多,在教学时间上可能略为紧迫,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

38、教学能力。 果单凭语言和文字很难表达清楚。即便能讲清,学生也未必能正确理解。多媒体技术可把这一难题轻松化解。 但由于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并且师生互动场合较多,在教学时间上可能略为紧迫,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课程标准要求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光合作用的发现,是建立在初中教材中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上,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 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索,教材通过实验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

39、、分离,使学生自己动手,亲自看到从上到下依次的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的出现。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首先,教材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入手,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从而引出根据是否需要光,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之后教材对这两个阶段分别从反应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得出两个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辨证结论。紧接着讲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最后还补充了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意在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学内容分析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课,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和

40、应用等知识。教材介绍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几个经典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光合作用的过程介绍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强度,引导学生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生物学,但对本节知识的支撑较弱,加上学生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生物的知识层次有差别,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学生很熟悉的贴近生活的知识、图片、动画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和探究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方面: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

41、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能力方面: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探究影响光作

42、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六、教学策略设计 探究式教学,结合问题、讨论、比较、归纳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再现科学发现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七、设计思想 通过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带,色带的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思考其原因及作用。让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光合作用的过程,明确每一个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能量转化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通过由浅入深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通

43、过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八、教学资源与准备 1.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2)准备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温室中二氧化碳的调控示意图 2.学生准备 (1)阅读本节课的内容。联系前面学习的光合作用探究历程本节课内容作一了解。 (2)调查当前农村生产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与光合作用的生产实际例子 九、教学流程图 分3学时 一)引入 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 光合色素 实验:探究光合色

44、素的的种类 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 叶绿体的结构 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 对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进行讨论,并进行表达交流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 归纳光合作用的本质:以表格的形式再次巩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各种变化。以及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化能作用 十、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问题探讨结合教材P97图讨论: 1、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用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 2、为什么不使用发绿色光的灯管作补充光源? 导言: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

45、物来说,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要靠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首先要能够捕获光能,那么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呢?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如P9798的实验。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做实验: 1、加入SiO2、CaCO3的作用是什么? 2、研磨时为什么要迅速而充分? 3、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后,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4、滤纸条一端为什么要剪去两角? 5、画滤液细线时应注意什么? 6、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7、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 叶绿素a 叶绿素 叶绿色b 绿叶中的色素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 教师演示相关实验让学生得知: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并结合P99吸收光谱图讲解。 XX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但当时并不清楚叶绿素分布于何处?XX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研究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时,发现叶绿素并非普遍分布在植物的整个细胞中,而是集中在一个个更小的结构里,后来人们称之为叶绿体。 二、叶绿体的结构 结合P99图示讲解叶绿体的结构,教师归纳: 外膜 叶绿体 内膜 基粒:由两个以上的类囊体组成,含色素和酶 基质:含酶 资料分析叶绿体的功能。结合P100 恩格尔曼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