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论)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5922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8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论)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论)主讲:冯铁山(教师教育学院)201403宁波,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朗诵感恩词,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导言】,“千百年来的文化遗产,无论哪个方面,在成堆的糟粕之中,总还有某些精华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在内。把这一部分金拣出来,于我们总有或大或小的用处。”,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导言】,“宜善用教科书而不为教科书所用。教科书,死物也。教授国文,舍而用之固不可,用之不当,其害立见。”(1918年)范祥善国文教授革新之研究,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读懂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案例】青山不老【问题探究】1.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如

2、何理解“只有把课文钻研深透,难点才能明确,重点才会突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些话语的含义呢?2.教材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吗?这三个概念是什么关系?,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现象扫描】,使用教材时最为突出和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仅供参考)一是视角上只见文本,难见理念;二是结构上多见局部,难见整体;三是思想上以旧待新,难见发展;四是模式上剑走偏锋,难见融合;五是探索上孤独牧羊,难见联动;六是主体上多见教师,难见学生;七是资源上只见教材,难见生活;,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理性点拨】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及关系,1.教学内容:就是根据教育目的、方针以及课程标准给学生传授的

3、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2.课程内容:就是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去选择并组合的相关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如教材、工具书、其他图书音像资料、网络等媒体资料等,也包括无形资源如教师的知识、学生的经验智慧等等,可以说是“一系列比较系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3.教材内容:就是教材所承载的信息。,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它们之间的关系:,课程内容主要作用在于语文课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等问题;教材内容起一个载体作用,回答“语文课用什么去教”、“学生用什么来学”等问题;教学内容主要强调“老师干什么”、“学生干什么”等内容。,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语文教材”基本内涵,

4、泛指对别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特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所使用的材料:教科书、习题集、教学挂图、教参、音像资料等。专指教科书(顾黄初、顾振彪),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教材结构的基本内涵,1.教材结构要反映学科的知识结构(布鲁纳),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2.教材结构就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和编写形式(叶立群)教材结构一般由目录、本文、作业、图表与附录构成。3.教材结构应从学科内容和儿童年龄特征两方面综合构建。,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1.为使学生形成特定的知识体系所勾画的事实、

5、概念、法则和理论;2.同知识紧密相关的、有助于各种能力形成并熟练的、系统习得的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各种步骤、方式与技术;3.与知识和能力体系紧密相关的,奠定世界观基础的,表现为信念、政治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认识、观念和规范。,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教材的构成要素和编写体制,1.范文系统经典:代表民族文化的精品文献;例文:可教性、模仿性极强、有规律有模式可寻的作品;读文:可读性强,用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文章。用件:节选。,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2.知识系统听说读写知识语言知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知识文学知识1)陈述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3)策略性知识,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

6、讲座,3.实践活动系统练习题(1)语文活动(2)思考(3)练习4.资源助读系统:助学系统是语文教材中为帮助学生学习而设置的辅助性内容,包括五个类型:注释类:包括注释、作者介绍、选文出处、课文背景介绍等。提示类:包括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自学提示等。评点类:包括旁批、总批、题解等。目标类:包括学习目的、重点或要点等。图表类,包括插图、图表、音像资料等。助学系统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理性点拨】,如何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教材处理的艺术一、文本的内涵与解读思路1.何为“文本”?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广义上则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所有口头的或书

7、面的言语材料,狭义上是指一篇篇的课文。,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西方的文本一词,源于拉丁文的texere,本意是波动、联结、交织、编织。中国”文“的概念:“文”取象人形,指纹身,指花纹。说文解字叙称:“仓颉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曰文。”“文者,物象之本。”物象均具纹路色彩,因以“文”来指称。周易系辞下记伏羲氏“观鸟兽之文”,鸟兽身上的花纹彩羽。该书又载“物相杂故曰文”,物体的形状、线条色彩相互交错,这也是文。“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文解字解释“文”为“错画也。”,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本文”。指“以一种代码或一套代码,通过某种媒介从发话人传递到接受者那里的一套记

8、号。这样的一套记号的接受者,把它们作为一个本文来领会,并根据这种或这套可以获得的和适合的代码,着手解释它们。”(罗伯特司格勒斯符号学与文学)所有传达意义的客体都可以称之为“文本”,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现实世界也就是一个由各种文本形式组合而成的一个大的“文本”。,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2.文本内涵1、文本是一个包含意义且向解释开放的代码或代码系统。2、文本既可以由语言符号构成,也可以由非语言符号构成。前者我们称之为语言文本,如文学作品;后者我们称之为非语言文本,如舞蹈、音乐、建筑,均属于非语言文本,也可称之为舞蹈文本、音乐文本、建筑文本等。3、任何文本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冯铁山

9、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3.文本分类 王荣生博士独具慧眼地将语文教材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他认为,这四种选文作为学生在语文课里的“学件”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定篇是为了传承文化,学生学习的是经典的丰厚蕴涵,掌握选文本身。定篇的经典性,使它本身便成为了课程目标之一。在进入教材时,“是直接地、原汁原味地搬进,并且成为该部分的教材其他内容的环绕中心。”例文“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它给知识的学习添补进经验性的感知。但是,感知教具并不是教与学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要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样本即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例子”,凭

10、这个例子,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却是提供信息和背景资料的文章。,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4.文本意义,语文文本,对于语文文本来说,其意义分四个层面:一是作者意义,既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主要意图;二是文本意义,既在具体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语词意义(包括结构);三是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到的实际意义;四是语文意义,即在语文学科性质下的学生学习的意义。四个层次既有差别,又互相依存。,文本的意义(语词方面),读者的实际意义(阅读阐析),语文意义(学科性质、学生考量),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文本解读的基本视角,(一)文本意义:整体观照

11、内容与表达形式形式内容:主要是文本提供的信息形式:主要指出谋篇布局的结构特征 蒋成瑀读解学引论:“读,是文本理解的起点,侧重于文字、结构以及作者写作背景等的研究,尽量读出文本愿意;解,是以文本释义为起点,侧重于文本意义的辨析、评判以及潜在意义的发掘,要求读者有创造性发挥。”,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青山不老,教材解读青山不老这篇课文的主旨就体现在课题“青山不老”这四个字上,含蕴深刻,理解抽象的意蕴断少不了形象的感受。阅读理解的一般规律如此,本文的行文思路也是如此。作者从青山着笔,“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非常壮美的景色

12、;然后,笔锋一转,插入历史上晋西北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描写,在两者的对比中引出老人植树造林那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最后,作者自然而然地进行感受抒发,礼赞老人又点明题旨,有了前面的形象描述,读者把握题旨便水到渠成了。综上所述,本课教学遵循由形入情、从象入理的顺序,不仅符合阅读理解规律,而且符合课文的文路和作者的思路。那么,理解了课文主旨是不是就意味着阅读教学完成了呢?我们认为没有。语文教学不能“得意忘言”,在“得意”之后,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反观“来时路”,梳理那些指引我们走向文意的言语,最终达成“言意兼得”,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回归整体”。(慈溪市周巷镇第二小学 许金苗),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

13、,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篇课文的学习之后,我们应该留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但很多时候,学生仅仅获得了一些言语或意蕴的碎片,缺少整合,缺少整体思维。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语文思维的低下。这个问题,使用随文练笔可以有效解决。我们设想,通过一个具有覆盖性的随文练笔,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课文言语、情意感悟进行综合表达,在表达中获得更深地整体感悟,从而实现对整体的回归。本课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阅读课文感受老人形象,使之活在学生心中。2、难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教学流程:1、领略一段景,一会“青山不老”:直接导入,初释课题从字面上看“青山不老

14、”是什么意思?关注青山,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努力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并划出描写青山绿树的语句。对比阅读,想象感悟:,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3、品味几句话,三会“青山不老”:自主研读,理解含义:默读课文,划出你感到意蕴深刻的句子,反复读读,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在旁边

15、写些批注或者与同桌说说自己的理解。重点交流:,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教学反思,一、“部分”与“整体”互为依存。阅读教学中,虽说局部的解读必须在整体的语境下进行,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只有一个个局部,才能还原成整体,没有局部也就没有整体。这启示我们,在回归整体之前必须做好、做足对局部的细读,没有深入细致地对局部的读解,那么整体的理解也必定是肤浅的。在本案例,为了完成“描绘一张像,定格老人形象”这一回归整体的教学任务,我们前期做了不少铺垫工作:首先,领略一段景,找寻描写青山绿水的语句,想象绿洲壮美风光与历史上晋西北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进行对比阅读,这不仅仅是为了感悟主旨,更

16、是对老人生存环境的领略。接着,认识一个人,搜寻关于老人的所有信息,进行言语实践,由老人外在的行为事迹进入其内心世界。最后,品味几句话,通过对几个含义深刻句子的品味,画龙点睛,深化人物形象的理解。这样三个环节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有背景有主体,只需要整合之功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了。,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二、“思维”和“言语”相得益彰。回归整体,需要对文本局部进行整合,需要更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的加入,当然这个思维活动以言语加工作为显性因素。以一个具有覆盖性地随文练笔作为阅读教学回归整体的载体,有如下优势:第一,它为思维活动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空间。就像本案例中“描绘一张像”中,选择一个怎样的特

17、写镜头呢?是老人植树造林的情景?是老人衔着烟斗凝望青山的情景?还是老人在绿风荡漾的小院规划的情景?有诸多选择。选择一个怎样的背景呢?是风沙漫天的恶劣景象?是绿树成林、绿波荡漾的壮美风光?还是那间低矮的小瓦房?同样有很多选择。思维可以在文本之中进行驰骋,当然也可跳出文本在生活中获得启发。第二,它为言语提供整合的契机。一个画像描写,将原本貌似松散的言语整合在了一起,比如画像要有背景,那些描写环境的言语有了用武之地;画像要有像赞,那些含蕴深刻的作者随机穿插的感受,也可“为我所用”;那些原本是简要叙述的老人的事迹,在画像中可能会拥有细节描写成为特写镜头,而更有生命力。这一切的一切都整合在一幅画像里,这

18、幅画像相当于是课文的浓缩,是思想情感的形象表达。在这样一个随文练笔中,思维和言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是任何总结拓展、引读全文等环节所不能比拟的。,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案例】长城,远看长城,它象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

19、以互相呼应。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从文本结构的角度分析。王老师分析出本文一共4个自然段,一、二两段写见闻,三、四两段写联想。通篇先写见闻后写联想,这是文本的结构特点。从文本语言特点分析。王老师认为概括为两个关键词,第一是“平实”,第二是“精确”。比如“站在长城上”,很平

20、实。如果把它改成“走在长城上”?“走”不庄重,不敬畏。再看“踏着脚下的方砖”的“踏”字与“踩”比较,不难看出,“踩”轻浮,“踏”庄严,“平实”中见“精确”。从长城内容特点分析。长城之长即是空间的又是时间的。从作者的感情基调分析。他仔细统计过全文的标点符号,全是逗号、句号、逗号、句号,不曾出现一个叹号。就句式的角度看,文本只有陈述句,没有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这说明全文的情感基调是高度内敛和凝重的。这反映作者对长城的情感态度问题。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就这样默默矗立了数千年,坚强、刚毅、庄重,它不需要任何人激情“吆喝”。长城的静默,才能显出它的雄伟和恢弘。从作者写文的意旨看。该文的“主题”就是张扬“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冯铁山本科生课程系列讲座,作业,任选一篇语文教材,根据语文教学言语实践观念进行教材解读,要求文本细读和总评相结合并小组讨论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