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实验.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6532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电路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电路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电路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电路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路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实验.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路实验受控源VCCS、VCVS、CCVS、CCCS的特性曲线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受控源的理解。 2 熟悉由运算放大器组成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3 掌握受控源特性的测量方法。 二 实验原理与说明 1 受控源是双口元件,一个为控制端口,另一个为受控端口。受控端口的电流或电压受到控制端口的电流或电压的控制。根据控制变量与受控变量的不同组合,受控源可分为四类: 图6-1 受控源 电压控制电压源,如图6-1所示,其特性为: us=aucic=0 电压控制电流源,如图6-1所示,其特性为: is=gmuc ic=0 电流控制电压源,如图6-1所示,其特性为: us=gic

2、uc=0 电流控制电流源,如图6-1所示,其特性为: is=bic uc=0 2 运算放大器与电阻元件组成不同的电路,可以实现上述四种类型的受控源。各电路特性分析如下。 电压控制电压源: 运算放大器电路如图6-2所示。由运算放大器输入端“虚短”特性可知: u+=u-=u1 iR=2u1R2由运算放大器的“虚断”特性,可知: iR1=iR2 u1R2 u2=iRR1+iRR2=12(R1+R2) R1u1=au1 =1+R2 式 即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2受输入电压u1控制。其电路模型如图6-1所示。转移电压比: a=1+R1R2该电路是一个同相比例放大器,其输入与输出有公共接地端,这种连接方式

3、称为共地连接。 电压控制电流源: 运算放大器电路如图6-3所示。根据理想运放“虚短”、“虚断”特性,输出电流为:i2=iR=u1R 式 该电路输入,输出无公共接地点,这种连接方式称为浮地连接。 电流控制电压源: 运算放大器电路如图6-4所示。根据理想运放“虚短”,“虚断”特性,可推得: u2=-iRR=-i1R 式 即输出电压u2受输入电流i1的控制。其电路模型如图6-1所示。转移电阻为: g=u2i1=-R 式 电流控制电流源 运算放大器电路如图6-5所示。由于正相输入端“+”接地,根据“虚短”、“虚断”特性可知,“”端为虚地,电路中a点的电压为: ua=-iR1R1=-i1R1=-iR2R

4、2 所以, iR=i12R1R2输出电流: i2=iR1+iR2=i1+i1R1R2R1i1 式 =1+R2即输出电流i2只受输入电流i1的控制,与负载RL无关。它的电路模型如图6-1所示。转移电流比: b=i2i1=1+R1R2 式 三 实验设备 名称 数量 型号 1 直流稳压电源 1台 030V可调 1台 15V电源 2 万用表 2台 3 电阻 19只 1kW*3 1.5kW*1 2kW*2 3kW*1 4.7kW*1 10kW*2 4 集成运算放大器 1块 5 电位器 1只 6 短接桥和连接导线 若干 7 实验用9孔插件方板 1块 四 实验步骤 1 测试电压控制电压源特性 实验电路如图6

5、-6所示。 根据表6-1中内容和参数,自行给定U1值,测试VCVS的转移特性U2=f (U1),计算值,并与理论值比较。 15kW*1 33kW*1 LM741 100kW/0.25W P8-1和50148 297mm 300mm 表6-1 VCVS的转移特性 R1=R2=1kW RL=10kW 给定值 测试值 计算值 U1 (V) U2 (V)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根据表6-2中内容和参数,自行给定RL值,测试VCVS的负载特性U2=f (RL),计算值,并与理论值比较。 表6-2 VCVS的负载特性U2=f (RL) R1= 1kW R2=2kW U1=

6、1V 给定值 测试值 计算值 RL(kW) U2 (V) 3.0 4.7 10 15 33 根据表6-3中内容和参数,自行选择R1值,设计出不同电压转移比的受控电压源,计算值,并与理论值比较。 表6-3 VCVS的不同电压转移比 R2= 1kW RL=2kW U1=1V 给定值 测试值 计算值 2 测试电压控制电流源特性 R1(kW) U2(V) 1 1.5 2.0 3.0 4.7 实验电路如图6-7所示。 根据表6-4中内容,测试VCCS的转移特性I2=f (U1),并计算gm值,并与理论值比较。 表6-4 VCCS的转移特性I2=f (U1) R1= 1kW RL=2kW 给定值 测试值

7、计算值 根据表6-5中内容,测试VCCS输出特性I2=f (RL),并计算gm值。 表6-5 VCCS输出特性I2=f (RL) R1= 2kW U 1=1V 给定值 测试值 计算值 RL(kW) I2(mA) gm U1(V) I2(mA) gm 0.5 1 1.5 2 2.5 3 3.5 4 4.5 3 4.7 10 15 33 3 测试电流控制电压源特性 实验电路如图6-8所示。 根据表6-6中内容,测试CCVS的转移特性U2=f (I1),并计算g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表6-6 CCVS的转移特性U2=f (I1) R1= 1kW RL=2kW 给定值 测试值 计算值 I1(mA)

8、 U2(V) g(W) 0.1 0.2 0.4 0.8 1 1.5 2 2.5 4 根据表6-7中内容,测试CCVS输出特性U2=f (RL),并计算r值。 表6-7 CCVS输出特性U2=f (RL) R1= 2kW I1=1.5mA 给定值 测试值 计算值 4 测试电流控制电流源特性 RL(kW) U2(V) g(W) 3 4.7 10 15 33 实验电路如图6-9所示 根据表6-8中内容,测试CCCS的转移特性I2=f (I1),并计算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表6-8 CCCS的转移特性I2=f (I1) R1= 1kW R2= 1kW RL=2kW 给定值 测试值 计算值 根据表6-9

9、中内容,测试CCCS输出特性I2=f (RL),并计算b值。 表6-9 CCCS输出特性I2=f (RL) R1= 2kW R2= 1kW I1=0.5mA 给定值 RL(kW) 3.0 4.7 10 15 33 测试值 计算值 I2(mA) R1R2I1(mA) I2(mA) 0.1 R1R20.2 0.4 0.8 1 1.5 2 2.5 4 b=1+ b=1+五 注意事项 1 运算放大器输出端不能与地短路,输入高电压不宜过高,输入电流不能过大,应在几十微安至几毫安之间。 2 运算放大器应有电源供电,其正负极性和管脚不能接错。 3 运算放大器的接地点与恒压源的地接在一起。 4 实验步骤3、步

10、骤4,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流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得到可调的且量程数值较小的电流,可用可调直流稳压源和100kW可调电阻,串联1kW电阻完成,具体连接可参考下图6-10。 六 分析和讨论 1 用所测数据计算各受控源系统,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2 总结运算放大器的特点,以及你对此实验的体会。 RC一阶电路响应与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理解RC电路过渡过程的规律及电路参数对过渡过程的理解。 2 学会测定RC电路的时间常数的方法。 3 观测RC充放电电路中电流和电容电压的波形图。 4 阅读附录三,学习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与说明 1 RC电路的充电过程 在图

11、7-1电路中,设电容器上的初始电压为零,当开关S向“2”闭合瞬间,由于电容电压uc不能跃变,电路中的电流为最大,i=usR,此后,电容电压随时间逐渐升高,直至uc= Us;电流随时间逐渐减小,最后i=0;充电过程结束,充电过程中的电压uc和电流i均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变化。uc和i的数学表达式为: uc(t)=Us1-e(-tRC) 式 i=UsRe-tRC式7-1为其电路方程,是一微分方程。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电路,为一阶电路。 上述的暂态过程为电容充电过程,充电曲线如图7-2所示。 理论上要无限长的时间电容器充电才能完成,实际上当t = 5RC时,uc已达到99.3% Us,充电过程已近似结束

12、。 2 RC电路的放电过程 在图7-1电路中,若电容C已充有电压Us,将开关S向“1”闭合,电容器立即对电阻R进行放电,放电开始时的电流为USR,放电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充电时相反,放电时的电流i与电容电压uc随时间均按指数规律衰减为零,电流和电压的数学表达式为: uc(t)=Use-tRC 式 tRC i=-UsRe-式中,Us为电容器的初始电压。这一暂态过程为电容放电过程,放电曲线如图7-3所示。 3 RC电路的时间常数 RC电路的时间常数用表示,=RC,的大小决定了电路充放电时间的快慢。对充电而言,时间常数是电容电压uc从零增长到63.2% Us所需的时间;对放电而言,是电容电压uc从Us下

13、降到36.8%Us所需的时间。如图7-2,图7-3所示。 4 RC充放电电路中电流和电容电压的波形图 在图7-4中,将周期性方波电压加于RC电路,当方波电压的幅度上升为U时,相当于一个直流电压源U对电容C充电,当方波电压下降为零时,相当于电容C通过电阻R放电,图7-5(a)和(b)示出方波电压与电容电压的波形图,图7-5(c)示出电流i的波形图,它与电阻电压uR的波形相似。 5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图7-4的RC充放电电路中,当电源方波电压的周期T 时,电容器充放电速很快,若ucRCdudt uR,ucu,在电阻两端的电压uR=Ri RCducdt,这就是说电阻两端的输出电压uR与输入电压u的

14、微分近似成正比,此电路即称为微分电路,uR波形如图7-5(d)所示。 当电源方波电压的周期T时,电容器充放电速度很慢,又若uc 0,在1-1中产生的感应电压u1=M0,2-2线圈的2端与1-1线圈中的1端均为感应电压的正极性端,1端与2端为同名端。 同理,如果在开关S打开时,di1dt0,同样可用以上的原理来确定互感线圈内感应电压的极性,以此确定同名端。 上述同名端,也可以这样来解释,就是当开关S打开或闭合瞬间,电位同时升高或降低的端钮即为同名端。如图11-1中,开关S合上瞬间,电压表若正偏转,则1、2端的电位都升高,所以,1、2端是同名端。这是若将开关S再打开,电压表必反偏转,1、2端的电位

15、都为降低。 图11-1 直流法测同名端 图11-2 交流法测同名端 交流法 如图11-2所示,将两线圈的1-2串联,在1-1加交流电源。分别测量的有效值,若U12=U1-U2,则1端和2端为同名端;若U12=U1+U2,则1端与2端为同名端。 2互感系数M的测定 测量互感系数的方法较多,这里介绍两种方法。 如图11-3表示的两个互感耦合线圈的电路,当线圈1-1接正弦交流电压,线圈2-2开路时,则=jM ,而互感其中w为电源的角频率,I差,电压表应选用内阻较大的。为线圈1-1中的电流。为了减少测量误如果选用晶体管毫伏表,则线圈1-1中的电流可以采用间接测量法。 图11-3 测量开路互感电压 图1

16、1-4 互感耦合电路的入端阻抗 利用两个互感耦合线圈串联的方法,也可以测量它们之间的互感系数。当两线圈顺向串联时,其等值电感:L顺=L1+L2+2M。当两线圈反向串联时,等值电感为:L反=L1+L2-2M。只要分别测出L顺、L反,则M=/4。 实验中要测量线圈的自感时,可以用相位法测量,测量出线圈的端电压U,电流I和相角,则可以计算出线圈的自感L: L=XL=UsinFIww利用两互感线圈顺向串联时等效电感大,反向串联时等效电感小的特点,在相同电压下,电流的大小将不相同,这样也能判断两线圈的同名端 3在互感耦合电路中,如图11-4所示,若在线圈1-1上施加电压,在线圈2-2端接入阻抗: Z1=

17、U1I122wM=R1+R2+X2R222222+22wMjX1-R2+X2X222222=(R1+R1f)+j(X1+X1f) 其中,X1=wL1,R22=R2+RL,X22=wL2+XL。R1+X1j是原边的复阻抗,R2+L2j是副边的复阻抗,RL+XLj是引入副边的复阻抗。副边电路对原边电路的反射电阻R1f和反射电抗X1f分别为: R1f=XM22222R22+XR22, X1f=-XM22222R22+XX22 由此可见,当线圈2-2接入感性负载时,将使入端电阻增大,入端感抗减少;若线圈2-2接入容性负载时,且X22=L2+XL为容性,X1f为感性,将使入端电阻和入端感抗增大。 三 实

18、验设备 名称 数量 型号 1 调压器 1台 交流0-24V 2 相位表/电量仪 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 1台 4 万用表 1台 5 互感耦合线圈 2组 500圈 6 U型铁芯 1副 7 电阻 1只 1*1 8 电容 1只 235F*1 9 短接桥和连接导线 若干 P8-1和50148 10 实验用9孔插件方板 1块 297mm300mm 四 实验步骤 1 测定两互感耦合线圈的同名端 分别用图11-1,图11-2所示的直流法US取5V,和交流法US取5V,测定两端耦合线圈的同名端,注意两种方法测定的同名端是否相同。在测量时,必须在两线圈内插入一个公共U型铁芯以增强耦合的程度。记下两线圈的同名端编

19、号。 (b) 图11-5 测量开路互感电压 2 测定两互感耦合线圈的互感系数M 用开路互感电压法 首先,用万用表测量两线圈的电阻R1、R2,然后分别按图11-5 (b)接线,测得U1、I1、1、U20和U2、I2、2、U10,记入表11-1中,取I1=I2=0.5A,并计算L1、L2、MA、MB的值。 表11-1 测互感系数实验数据 U1 I1 1 测 量 值 U20 U2 I2 2 U10 L1 计 算 值 L2 MA MB 用等效电感法 按图11-6接线,分别测量L1与L2顺向串联和反向串联式的电压U、电流I及相角,I=0.5A,记入表11-2中,计算L顺、L反及M。 表11-2 测互感系

20、数实验数据 顺向串联 U I U反向串联 I 计算值 L顺 L反 M 图11-6 互感耦合线圈的顺串和反串 图11-7 互感耦合电路 3 互感耦合电路的反射阻抗 按图11-7接线,分别测量副边为空载及电阻和电容负载下的电压电流U1、I1、1,记入表11-3。计算不同负载下的入端阻抗,同时计算反射电阻,反射电抗。 表11-3 测反射阻抗,反射电抗实验数据 测 量 值 U1 I1 1 复阻抗 计算值 R1fX1f空载 RL=_ C=_ 五 讨论与分析 根据实验步骤3的实验结果,讨论互感对入端阻抗的影响。 日光灯cos的提高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相量关系 2学习感性负载电路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进一步熟悉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二预习要求 1熟悉R、L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2在R、L串联与C并联的电路中,你准备如何求cos值 3预习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启动过程 4. 阅读附录一,学习多功能智能仪表的使用方法与操作。 三原理说明 本实验中RL串联电路用日光灯代替,日光灯原理电路如图12-1所示。 图12-1 灯管工作时,可以认为是一电阻负载。镇流器是一个铁心线圈,可以认为是一个电感量较大的感性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