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66844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培训目的: 1.为了弥补留守儿童家长长期不再造成的父爱母爱的缺失感,使孩子们能够在一直感受到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让留守儿童与班级甚至学校内不是留守儿童的孩子结成对子,让他们的家长作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照顾留守儿童。 2为了给孩子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照顾、教育与鼓励,使孩子们能够在正确的心理状态下成长,并且弥补有的孩子因为内向等其他原因不愿意主动与外人交流而造成的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大手牵小手”的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对子,通过与孩子们交流沟通,在每一天都对他们进行照顾。 3.通过对代理家长的培训,使代理家长在工作中能系统地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安

2、全、学习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使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健康成长。 4通过上课讲解、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受训人员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方面面了解的更多,更深刻。. 培训方式:集体培训 培训对象:志愿参加“大手拉小手”活动,并愿与留守儿童结对的老师、其他家长等。 培训地点:庾岭初级中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或托付给亲戚或雇佣“保姆”来照管孩子,这些人便成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这些人中,老人本身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反过来,还要关照小孩生活,对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过问。亲戚、“保姆”都是本着不同的目的来看管孩子。

3、能像自己的亲身父母吗?这样一来“留守儿童”日益成为社会,学校的难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上缺乏照顾,主动上缺乏约束。然而导至性格孤僻,纪律散漫等问题。那么又有谁能担负起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从社会,家庭方面着手,更需要我们学校的教育,作为教师怎样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呢? 二、活动准备 1、了解身边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 1 2、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爱的奉献多媒体视频。 三、活动过程: 认识留守儿童 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凸现 父母外出把子女交给了年长的爷爷奶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发展趋势。诚然,这样可以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一些学生因父母长时间

4、不在身边变得越来越懂事,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深深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他们勤奋拚搏,争取走进高级学府的大门来改变其生活轨迹。但不可否认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造成的很多教育缺陷更加重了学校尤其是班主任的责任。 了解留守儿童 首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缺乏父母亲情之爱。 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有效监管。 2、学校教育不到位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校过分地追求“升学率”,老师与班主任对学生更注重“优生”、“尖子生”,而忽视了这些在情感上缺失的弱势群体的问题学生。普通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更是微弱,而教育本身应该是一个全方位交叉式的作用力合

5、成的结果,这样就显得学校教育苍白无力。 3、自身原因 自我控制能力差。身心发展不协调。 4、社会不良现象影响。 其次,“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很多留守儿童长期处在亲情缺失的状态中,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2 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极易出现心理异常。留守儿童一般容易出现两种典型的性格倾向: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同时,由于很多父母只重视物质照顾,缺乏心理沟通,很多留守儿童

6、还出现价值观扭曲,目标模糊等心理问题。 帮助“留守儿童”需要我们集体的智慧。 众所周知,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老师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我们工作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我们应该多关心学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借此机会呼吁我们广大教师同仁多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校园。 1、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 、耐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

7、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我们学校留守儿童的比例也高,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我们作为教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用爱心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园。“心有人爱,难有人帮”。只要我们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2、关心“留守儿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留守儿童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是可怜的,他们没有父母的疼爱。因此,我们关心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

8、,要用老师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这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不在感到孤独无助。 虽然我们不能给他们很多物质上的帮助,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真诚去感动每个留守儿童那颗幼小的心灵,从而激发他们好好学习,热爱生活。 3、关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谋远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

9、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利用主题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片段,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填补了学生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另外,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 4、 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3 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

10、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可利用每周的法制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5、 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或给他们开小灶,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 6、学校领导、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形成管理合力 多一份责任

11、,少一分放任;多一分鼓励,少一分训斥;多一份关心,少一分随意;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赏识,少一分自弃。每天面对这些特殊群体,我们总是带着一份微笑,把阳光洒进每一名“留守儿童”的心田。 7、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全民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 可学习“石泉模式”-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配合、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六位一体”工作机制。 小结 总之,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又要知道学生家里的电话号码。“一沟通”就是定期、不定期和他们取得联系,共同教育孩子,使他们能茁壮成长。 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爱的奉献中。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爱心去关爱留守儿童,让我们共同拥有快乐与幸福的童年。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