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病人的护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6709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疼痛病人的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疼痛病人的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疼痛病人的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疼痛病人的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疼痛病人的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疼痛病人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疼痛病人的护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疼痛病人的护理患者的疼痛及护理 疼痛的定义 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 疼痛的含义 痛觉:一种意识现象,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会受到人的心理、性格、经验、情绪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患者表现为痛苦、焦虑。 痛反应:指机体对疼痛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如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骨骼肌收缩等。是机体的重要保护机能。 三个特征: 1. 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 2. 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 3. 疼痛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疼痛是个体在身、心两方面同时经历的感受 身体疼痛:身体某一部位感觉不舒适。如手指切割伤。 心

2、理疼痛:精神方面的防御功能被破坏,个体的情绪完整性受到伤害。如失去亲人引起忧郁和伤心。 疼痛发生机制 疼痛由能使机体组织受损伤的伤害性刺激所引起,是一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性适应方式。其形成机制包括周围神经机制和中枢神经机制两个方面。 疼痛的分类:程度、性质、原因、发生的急缓。 1.按程度分 微痛:似痛非痛,常与其他感觉复合出现,如痒、酸麻、沉重,不适感等。 轻痛:疼痛局限,轻微。 甚痛:疼痛较重,出现疼痛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 剧痛:疼痛较重,痛反应强烈 2.按性质分 刺痛:锐痛或快痛位于体表或粘膜 定位明确,痛觉产生迅速,消失也快,无明显情绪反应。 灼痛:慢痛或钝痛描述评定法 4.面部

3、表情测量图 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语言描述评分法) 疼痛的分级 0级 :无痛 1级(轻度疼痛) :有疼痛感,不严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 2级(中度疼痛)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 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疼痛对生理的影响 1.胃肠道及泌尿系 统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反射性地抑制胃肠道的功能,平滑肌张力降低,而括约肌张力增高,临床上患者表现为术后胃肠绞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膀胱平滑肌张力下降导致术后患者尿潴留,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2.心血管系统 术后疼痛可使心电图出现T波及ST段的变化,尤以冠心病患

4、者更应予以注意。脉搏增快常见于浅表疼痛,深部疼痛则脉搏徐缓,高血压患者因疼痛而使血压骤升,脉搏增快,反之,强烈的深部疼痛可使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 3.呼吸系统 一般通气量无变化,疼痛强时呼吸快而浅。在胸腹部手术的患者,疼痛引起的肌张力增加可造成患者总肺顺应性下降,通气功能下降,这些改变又可能引起患者术后发生肺不张,导致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在大手术或高危患者,术后疼痛可能导致功能残气量的明显减少(仅为术前的25%50%),早期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可刺激每分钟通气量代偿性增加,但长时间的呼吸作功增加可导致呼吸衰竭。由此可见,术后疼痛可延缓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某些患者由于低通气状态而发生肺实

5、变和肺炎等呼吸系统并发症。 4.内分泌系统 术后急性疼痛引起机体释放内源性物质包括:自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从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和皮质醇;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和高血糖素也增加。 5.中枢神经系统 术后急性疼痛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或抑制,长期慢性疼痛可致精神抑郁。 6.免疫功能 疼痛的应激反应可使机体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和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此外,麻醉恢复期患者体内的中性白细胞的趋化性减弱,从而抑制了单核细胞的活性。这些因素使得术后患者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术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肿

6、瘤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反应的结果可使体内杀伤性T细胞功能减弱、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应激引起的内源性儿茶酚胺、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前列腺素的增加都可造成机体免疫机制的改变,甚至导致残余的肿瘤细胞术后扩散。 7.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疼痛的应激反应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包括使血小板粘附功能增强,纤溶活性降低,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这对临床上已有心、脑血管疾患或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极为不利,甚至可能引起术后致命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所致的心、脑血管意外。在行血管手术的患者,凝血机制的改变可能造成手术部位血管床的血栓形成,从而影响手术效果。 8.对其他的影响 疼痛尚可使手术部位的肌张力增加,不利于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因而

7、,可能影响机体的恢复过程。同时疼痛刺激能使患者出现失眠、焦虑,甚至产生一种无援的感觉,这种心理因素再加之上述疼痛的种种不利影响,无疑延缓患者术后的康复过程。有些患者可能发生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常用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解热消炎镇痛药 常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栓、布洛芬、双氯氛酸钠等。 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等。 催眠镇静药 地西泮 、硝西泮、艾司唑仑等。 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 抗忧郁药 丙咪嗪、阿米替林等。 2、神经阻滞 3、椎管内注药 4、痛点注射 5、针灸疗法 6、推拿疗法 7、物理疗法 8、经皮神经点刺激疗法 9、心理疗法 术后镇痛 术后疼痛是

8、人体对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它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能影响术后恢复,导致呼吸、泌尿及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术后镇痛最常用的药物有 1.第一阶段 轻度疼痛时,选用非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可选用胃肠道反应轻的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2.第二阶段 在轻、中度疼痛时,单用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控制疼痛,应加用弱阿片类药以提高镇痛效果,代表药物为可待因。 3.第三阶段 选用强阿片类药,代表药物是吗啡。其选用应根据疼痛的强度而不是根据癌症的预后或生命的时限。 常 用缓释或控释剂型。 4.辅助用药 在癌痛治疗中,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即加用一些辅助药以减少主药的用量和副

9、作用。辅助药有:弱安定药,如地西泮和艾司唑仑等。强安定药,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等。抗忧郁药,如阿米替林。 止痛方法有哪些 1.药物止痛 三阶梯止痛方法:第一步-非麻醉性:芬必得、诺福丁、达宁、曲马多。 第二步-弱麻醉性:可待因、强痛定。 第三步-强麻醉性:度冷丁、吗啡。 给药时间:疼痛发作前给药。 及时评估:给药2030分钟后。 疼痛原因未明确禁止使用,护理活动安排在药物显效时间内。 2.物理止痛:冷、热、按摩、推拿等。 3.针灸止痛-神经性疼痛。 4.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慢性疼痛。 镇痛方法 1.硬膜外镇痛:通过留置的硬膜外导管单次或持续给药。常用吗啡,吗啡可透过硬膜外腔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

10、脊髓后角的受体。 不良反应:常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储溜和呼吸抑制。 2.病人自控镇痛:这项技术是近十年提出的按需镇痛概念与微电脑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即在病人感到疼痛时,可自行按压PCA装置的给药键,按设定的剂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PCA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镇痛效果不佳,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尿储留,睡眠障碍和镇静,双下肢麻木,皮肤受损。 PCA的护理 1.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 2.认真交接班 3.掌握PCA的使用、参数设定、药物特性 4.指导患者正确使用PCA 5.确保PCA正常运行 6.PCIA(静脉PCA)使用单独的静脉通道 7.定时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镇痛方

11、案、镇痛效果 8.防止感染 9.防止并发症 10.PCEA分散注意力、参加活动、选听音乐、有节律的按摩、深呼吸、想象、松驰法。 放松疗法 1.4个基本成份:安静环境;舒适位置;淘空一切杂念;精神劝说。 2.进行性放松具体步骤 1在安静的环境中确保位置舒适; 2闭上眼睛作深和慢的呼吸; 3呼吸逐渐减慢; 4吸气时紧张肌肉,呼气时放松,交替进行; 3放松:集中于呼吸,每次呼气时重复一个词。 健康教育的内容 1.疼痛是一种意识现象,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会受到人的心理、性格、经验、情绪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患者表现为痛苦、焦虑;是机体对疼痛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如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骨骼肌收缩等。是机体的重要保护机能。 2.手术后疼痛会对机体带来胃肠道及泌尿系、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 3.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疼痛,患者有权享受术后无痛的经历。 4.如何表达自己的疼痛程度、性质、持续时间和部位。 5.告知病人或家属镇痛泵的作用,教会病人如何使用镇痛泵。 6.自我缓解疼痛的方法:放松、想象、听音乐、看书等。 7.家属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心理安慰,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