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的中医治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6774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痹症的中医治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痹症的中医治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痹症的中医治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痹症的中医治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痹症的中医治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痹症的中医治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痹症的中医治法痹症的中医治法 痹症症状: “痹”,有闭阻不通之意,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辨证 行痹:风邪偏盛。证见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或在一处作痛,或向远处放射,牵掣麻木,如风行之速,以致患肢曲不敢伸,伸则痛麻难忍。有时兼有寒热,舌苔薄白或淡黄,脉象浮弦。 痛痹:寒邪偏盛。症见肌肉关节疼痛,痛势较剧,痛处有冷感,得热痛减,遇寒则甚,常喜揉按击拍以求缓解,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着痹:湿邪偏盛。症见肢体关节酸重疼痛,肌肤微肿,不红,痛有定处,阴雨寒冷天气每易发作,

2、舌苔白腻,脉濡。 热痹:风湿化热。证见四肢关节酸痛,肿大,痛不可近,活动受限,伴有咽痛,发热,多汗而热不退,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而黄。 针灸治疗 毫针疗法 主穴:肩部:肩髃 肩髎 肘臂:曲池 合谷 天井 外关 尺泽 腕部:外关 阳池 阳溪 腕骨 背脊:水沟 身柱 腰阳关 髀部:环跳 居髂 髀关 股部:承扶 承边 风市 膝部:犊鼻 梁丘 阳陵泉 膝阳关 踝部:丘墟 申脉 昆仑 照海 配穴:行痹:风门 膈俞 肝俞 痛痹:肾俞 关元 着痹:脾俞 足三里 阴陵泉 热痹:大椎 曲池 解释:风邪偏盛为行痹,取风门祛风,膈俞、肝俞养血活血,含祛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寒盛为痛痹,取 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

3、奋阳气而祛寒邪;湿盛为着痹,取脾俞、足三里、阴陵泉,健脾利湿;化热为热痹,大椎清热散风,曲池清热行气消肿。局部取穴,旨在疏调局部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则风寒湿邪无所依附而痹痛遂解。 其他疗法 耳针:选穴耳区相应部位,肾上腺、神门。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4天更换1次。 穴位注射:参照刺灸法穴位。选用当归注射液或威灵仙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1毫升,注意勿注入关节腔,每隔13日1次,每穴注射05毫升。 电针:参照刺灸法穴位。进针得气后,通电针机,先用连续波5分钟,后改疏密波,通电时间为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间歇35日。 皮肤针:常用

4、于以肿胀为主的关节炎。叩刺局部肿胀处,或在患病关节周围叩刺。另在脊椎两侧相应的节段部位,每隔3天叩刺1次,5次为1疗程。 灸法:取病变局部阿是穴、大椎、肩髑、曲池、合谷、风市、足三里、三阴交、悬钟、身柱、腰阳关、肾俞、气海。用艾卷温和灸或针上加灸或隔药膏灸,每次选46穴,每穴每次施灸1020分钟,每日灸12次,10次为1疗程。也可用隔姜巴豆灸,施灸时以手或镊子夹巴豆未去壳端,点燃去壳端迅速置于生姜片上,当接触姜片时,火即熄灭,所灸穴位即感灼热或疼痛。每穴35壮,重者23次日,适用于痹症属虚寒阴证者。 刺络拔罐:取脊两侧疼痛的关节部位等,用皮肤针重叩脊背两侧或关节局部,使叩处出血少许,并加拔火罐

5、,适用于热痹。 割治:取穴病变部位阿是穴或经穴。每次选l穴,用手术刀割破皮肤,长12寸(同身寸),并出极少量血,涂白降丹少许,不用覆盖,3天割治1次,8次为l疗程,疗程间隔23周。 火针:关节肌肉局部红肿痛甚者取临近腧穴为主;属于体虚或多个关节疼痛取夹脊穴为主。以28号细火针先消毒穴位,持笔式握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白亮为度,快而准地点刺穴位,出针后用酒精棉球压之。对于沉疴痼疾可留针待热散尽出针,火针5日内忌洗澡。随证轻重每周施火针13次,巩固疗效长期坚持者1530天针1次。 推拿疗法:关节痹证先在病变关节周围用滚法治疗,若病变关节较小则用一指禅推法治疗,同时配合该关节的功能活动;再按、揉病变关节

6、周围穴位,以酸胀为度;病变关节较大者,则可用搓法,关节较小者,则可用捻法;然后在关节周围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关节活动受阻者,用摇法施于该关节,最后用抖法及搓法结束该治疗。肌肉痹证先按、揉患部及其周围的穴位,再用滚法在患部及其周围治疗,配合按、拿法,然后在患部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肌肤麻木者可用拍击法治疗。热痹先用一指禅推法或滚法在患部周围治疗,逐渐移到病变关节,手法宜轻块而柔和,同时患部周围配合轻快的推拿法,再按、揉患部周围腧穴,以微有酸胀为度,然后搓、揉患部,最后对病变关节作缓慢的小幅度的摇法。 刮痧:背部取大杼、膏肓、膈俞、筋缩、肾俞、关元俞;上肢部取肩井、肩髑、肩贞、肩髂、曲池、尺泽、手三里、阳池、大陵、合谷;下肢部取环跳、委中、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解溪、昆仑、太溪。 中药治疗 行痹:防风汤加减。 防风麻黄当归秦艽肉桂葛根茯苓生姜 大枣甘草 痛痹:乌头汤加减。 乌头麻黄芍药甘草黄芪 着痹:薏苡仁汤加减。 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川乌麻黄桂枝 当归川芎生姜甘草 风湿热痹:白虎桂枝汤加味。 石膏知母粳米桂枝甘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