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鹳雀楼(1).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鹳雀楼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1-2 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3 登鹳雀楼气
2、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4 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该诗还几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5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登鹳雀楼 创作年代 唐 文学体裁 五言绝句 作 者 王之涣 作品原文 登鹳雀楼 赵院士楷书刻石拓片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注释译文 编辑 注释 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意画 州府志记载:“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1白日:太阳。 依:依傍
3、。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再。 译文 现代文译文之一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现代文译文之二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7英文译文 译者 北京大学教授、翻译理论家、实践家许渊冲 On the Stork Tower Wang Zhihuan 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 glows;The
4、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8格律 这首诗格律属于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王之涣登鹳雀楼草书帖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 创作背景 编辑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9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3鉴赏评价 编辑 诗词意境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
5、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10书法家崔国伟行书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11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
6、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周复纲说,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