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第3章答案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6823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制图第3章答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工程制图第3章答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工程制图第3章答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工程制图第3章答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工程制图第3章答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制图第3章答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制图第3章答案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投影基础,3-1 投影法概述,3-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关系,3-3 点的投影,3-4 直线的投影,3-5 平面的投影,3-6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 的相对位置,3-7 变换投影面法,结束放映,3-1 投影法概述,一、投影法基本知识,1.分类,中心投影法,正投影法,斜投影法,平行投影法,二、投影法分类及应用,投影法,中心投影法:,所有的投射线都交于一个点,平行投影法:,所有的投射线都互相平行,(1)斜投影法:投射线倾斜于投影面,所有的投射线都互相平行,(2)正投影法: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投 影 特

2、性,物体位置改变,投影大小也改变。,中心投影法,2.特性,度量性较差。,用于建筑图样中的透视图绘制。,平行投影法,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度量性较好。,投 影 特 性,物体位置改变,投影大小不改变。,三、正投影的基本性质,1.实形性,2积聚性,三、正投影的基本性质,3.类似性,4平行性,三、正投影的基本性质,5定比性,6从属性,3-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关系,一、三视图的形成,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物体的一个投影不能确定空间物体的形状。,怎吗办?,建立三面投影体系,2三视图的形成,3三视图之间的关系,(1)三视图的位置关系,(2)三视图之间的

3、投影关系,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3)视图与物体的方位关系,以主视图为准,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主视图:反映上、下和左、右位置关系;俯视图:反映前、后和左、右位置关系;左视图:反映上、下和前、后位置关系。,二、三视图的画法,例3-1 画图3-15所示立体的三视图。,构成分析,作图:,(a)画底板的三视图,(b)画切槽的三视图,(c)画立板的三视图,(d)加深后的三视图,3-3 点的投影,一、点的投影规律,点的正面投影与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即 OX;,点的正面投影与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即 OZ;,例3-3 根据点A和B

4、的两个投影求第三个投影。,(二求三),求法:,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宽相等,a:,二、点的投影与空间直角坐标的关系,空间点A到V面的距离,等于点A的y坐标;即:,空间点A到H面的距离,等于点A的z坐标;即:,空间点A到W面的距离,等于点A的x坐标;即:,例3-4 已知点A(15,10,12),求作点A的三面投影图。,作图步骤如下:,3.根据点的投影规律,可由点的两个投影作出第三投影 a。,1.自原点O沿OX轴向左量取x=15,得点 ax,2.过ax作OX轴的垂线,在垂线上自ax向下量取y=10,得点A的水平投影a向上量取z=12,得点A的正面投影a,三、两点的相对位置,两点的相对位置指两点在

5、空间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例3-5 已知点A的三面投影,又知另一点B对点A的相对坐标X=-10,Y=5,Z=5,求点B的三面投影。,无轴投影,四、重影点的投影,如果空间两点处于某一投影面的同一条投射线上时,就有两个坐标相等,一个坐标不相等,则两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就重合为一点,此两点称为对该投影面的重影点。,3-4 直线的投影,直线的投影一般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积聚为点。,求作直线的投影,实际上就是求作直线两端点的投影,然后连接同面投影即可。,一、直线的表示法,二、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某一投影面而与其余两投影面倾斜,投影面垂直线,正平线(平行于面),侧平线(平

6、行于面),水平线(平行于面),正垂线(垂直于面),侧垂线(垂直于面),铅垂线(垂直于面),一般位置直线,统称特殊位置直线,垂直于某一投影面,1投影面平行线,投影特性:在与线段平行的投影面上,该线段的投影为倾斜的线段,且反映实长,其余两个投影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且都小于实长。,2 投影面垂直线,投影特性:直线在与其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一点,在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且反映该线段的实长。,3一般位置直线,三、直线上的点,从属性,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各个投影必定在该直线的同面投影上,反之,点的各个投影在直线的同面投影上,则该点一定在直线上。,已知直线AB的点C的水平投影

7、c,求另两投影。,例36 已知侧平线AB的两投影和直线上点S 的正面投影,求水平投影。,方法一,方法二,定比性,点分割线段成定比,则分割线段的各个同面投影之比等于其线段之比。,四、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两直线,相交两直线,交叉两直线,1.两直线平行,若空间两直线相互平行,它们的各同面投影也一定互相平行。,反之,若两直线的三面投影都互相平行,则空间两直线也互相平行。,2.两直线相交,若空间两直线相交,则它们的各同面投影必定相交,且交点符合点的投影规律;,反之,如果两直线的同面投影相交,且交点符合点的投影规律,则该两直线在空间也一定相交。,3两直线交叉,交叉两直线各组同面投影不会都平行,特殊情况下

8、可能有一两组平行;其各组同面投影交点的连线与相应的投影轴不垂直,即不符合点的投影规律。,反之,如果两直线的投影既不符合平行两直线的投影特性,也不符合相交两直线的投影特性,则该两直线空间为交叉两直线。,重影点,4两直线垂直,一般情况下,在投影图中不能确定空间两直线是否垂直,但当直线处于特殊位置时可以直接从投影图中判断:,ABBC(垂直相交),ABCD(垂直交叉),直角投影定理:,证明:,Q,ABCD,如果两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某一投影面平行线时,两直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垂直。,3-5 平面的投影,一、平面的表示法,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直线及线外一点,两平行直线,两相交直线,平面图形,二、各

9、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平面对于三投影面的位置可分为三类:,垂直于某一投影面,倾斜于另两个投影面,平行于某一投影面,垂直于另两个投影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1投影面垂直面,2 投影面平行面,3一般位置平面,例3-8 分析图所示立体各平面的位置。,(a)立体图,(b)三视图,(1)ABC是水平面。,(2)DEF是侧垂面。,(3)侧面ACDE是一般位置平面。,三、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1.平面上的点,点在平面内的条件是:点在该平面内的一条线上。,2平面上的直线,直线在平面内的条件是:通过平面内的两点或通过平面内一点并平行于平面内的另一直线。,(a)通过平面内的两点,(b)过平面内一点且平行于平面内

10、的一直线,例3-9 如图3-39a所示,已知平面ABC上点M的正面投影m,求点M的水平投影m。,分析:,作图:,利用点、线从属关系求出M的水平投影m。,例3-10 已知平面五边形ABCDE的正面投影和AB、AE边的水平投影,试完成五边形的水平投影。,分析:,作图,利用在上取点的方法完成水平投影。,3-6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相对位置包括平行、相交和垂直三种情况:,一、平行问题,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几何条件是: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线面平行问题就归结为:面上取线和线线平行的两问题.,2.平面与平面平行,若一平面上的两相交直线对应平

11、行于另一平面上的两相交直线,则这两平面相互平行。,若两投影面垂直面相互平行,则它们具有积聚性的那组投影必相互平行。,二、相交问题,直线与平面相交,平面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相交,其交点是直线与平面的共有点。,要讨论的问题:,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判别两者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即判别可见性。,当直线或平面与某一投影面垂直时,其投影有积聚性,交点的投影必定在有积聚性的投影上,由此直接求得交点的一个投影,再根据点在直线或平面上的投影特性,求出另外的投影。,我们只讨论直线与平面中至少有一个处于特殊位置的情况。,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作图:,判可见性:,例3-11 求一般位置直线MN与

12、铅垂面ABC的交点,例3-12 求铅垂线MN与一般位置平面ABC的交点,分析:,作图:,判可见性:,两平面相交,两平面相交其交线为直线,交线是两平面的共有线,同时交线上的点都是两平面的共有点。,要讨论的问题:,求两平面的交线。,若相交两平面之一为投影面垂直面或投影面平行面时,则可利用该平面有积聚性的投影,在有积聚性的投影图上直接求得交线,再根据交线是两平面的共有线,求出另外的投影。,判别两平面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即:判别可见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只讨论两平面中至少有一个处于特殊位置的情况。,例3-13 求铅垂面和一般位置平面的交线,分析:,作图:,判可见性:,例3-14 求两正垂面ABC

13、和DEF的交线,分析:,作图:,判可见性:,交线应在两三角形的公共部分。,三、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1.直线与平面垂直,一直线如果垂直于一平面上任意两相交直线,则直线垂直于该平面,且直线垂直于平面上的所有直线。,对于垂直于特殊位置平面的直线一定为特殊位置直线。当直线垂直于投影面垂直面时,该直线平行于平面所垂直的投影面。,我们只讨论直线或平面中至少有一个处于特殊位置的情况。,2.平面与平面垂直,如果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包含此垂线所作的任意平面必垂直于该平面。,当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同垂直于一个投影面时,两平面有积聚性的同面投影垂直,交线是该投影面的垂直线。,我们只讨论平面都处于特殊位置的情况。

14、,当空间几何元素相对投影面处于特殊位置时,可在投影图中直接反映出实形、距离、交点、位置等关系。,3-7 变换投影面法,一、问题的提出,如何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如何求一般位置平面的真实大小?如何求一般位置,解决方法:更换投影面。,换面法:物体本身在空间的位置不动,而用某一新投影面(辅助投影面)代替原有投影面,使物体相对新的投影面处于解题所需要的有利位置,然后将物体向新投影面进行投射,得到新投影图。,二、新投影面的选择原则,1.新投影面必须对空间物体处于最有利的解 题位置。,平行于新的投影面 垂直于新的投影面,2.新投影面必须垂直于某一保留的原投影面,以构成一个相互垂直的两投影面的新体系。,(一

15、)换面法的基本投影规律,1点的一次变换,A点的两个投影:a,a,A点的两个投影:a,a1,新投影体系的建立,新旧投影之间的关系,aa1 X1,a1 ax1=aax,点的新投影到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被代替的投影到原投影轴的距离。,一般规律:,点的新投影和与它有关的原投影的连线,必垂直于新投影轴。,求新投影的作图方法,更换H面,V,H,X,确定新的投影轴;由点的不变投影向新投影轴作垂线;在垂线上量取一段距离,使这段距离等于被代替的投影到原投影轴的距离。,a,a,ax,ax1,ax1,更换V面,作图规律:,2点的二次变换,新投影体系的建立,按次序更换,A,a,V,H,a,ax,X,求新投影的作图方法,

16、a,X,V,H,作图规律:依次序更换,ax,a,二、换面法的四个基本问题,1将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平行线,例:求一般位置直线AB 的实长,用V1面代替V面,在V1/H投影体系中,AB/V1。,空间分析:,新投影轴的位置?,X1轴/ab,求,换H面行吗?,不行!,作图方法:,2将投影面平行线变换成投影面垂直线,X1轴ab,例:将水平线AB变换为投影面垂直线,空间分析:,用V1面代替V面,在V1/H投影体系中,ABV1。,换H面行吗?,不行!,新投影轴的位置?,作图方法:,3将一般位置平面变换成投影面垂直面,如果把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变换成新投影面的垂直线,那么该平面则变换成新投影面的垂直面。,空

17、间分析:,在平面内取一条投影面平行线,经一次换面后变换成新投影面的垂直线,则该平面变成新投影面的垂直面。,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垂直线,需经几次变换?,两次!,作图方法:,思考:若变换H面,需在面内取什么位置直线?,正平线!,新投影轴的位置?,X1轴 cd,例:将一般位置面ABC变为投影面垂直面,4将投影面垂直面变换成投影面平行面,例:将铅垂面ABC变为投影面平行面,换V面,使新投影面V1 ABC。,X1轴abc,空间分析:,作图方法:,新投影轴的位置?,三、换面法的应用举例,例3-15 试求所示立体上的正垂面P的实形。,空间分析:,作图步骤:,(1)建立投影轴。,(2)画出新投影。,例3-

18、16 求点C到正平线AB的距离,并作出其垂线的投影。,空间分析:,作图步骤:,cd X1,2.在新投影面H上直接求作距离的投影即反映实长。,1.将直线变换为投影面垂直线。,例3-17 已知交叉二直线AB、CD,求其最短连线的位置及其最短连线的长度。,解题思路:,2.在新投影面H2上直接求作距离的投影即反映实长。,1.将两直线之一变换为投影面垂直线。,空间分析:,作图步骤:,4.将返回原体系。,ST 的投影s2t2。,2.在投影面H2 中作公垂线,(s1t1 2),例3-18 求一般位置平面ABC的真实大小。,空间分析:,作图步骤:,只有当投影面平行于ABC时,ABC在其上的投影才反映真形。,两

19、次变换!,小 结,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尤其是特殊位置直线 与平面的投影特性。,重点掌握:,点、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的判断方法及投影特性。,一、直线上的点,点的投影在直线的同名投影上。,点的投影必分线段的投影成定比定比定理。,判断方法:,二、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同名投影互相平行。,对于一般位置直线,只要有两个同名投影互相平行,空间两直线就平行。,对于特殊位置直线,只有两个同名投影互相平行,空间直线不一定平行。,相交,交叉(异面),同名投影相交,交点是两直线的共有点,且符合空间一个点的投影规律。,同名投影可能相交,但“交点”不符合空间一个点的投影规律。“交点”是两直线上一对重影点的投影。

20、,三、点与平面的相对位置,面上取点的方法:,利用平面的积聚性求解,通过在面内作辅助线求解,四、直线与平面的相对位置,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直线与平面相交,投影面垂直线与一般位置 平面求交点,利用交点的 共有性和直线的积聚性,采取平面上取点的方法求 解。,一般位置直线与特殊位置 平面求交点,利用交点的 共有性和平面的积聚性,采用直线上取点的方法求 解。,五、两平面的相对位置,两平面平行,若一平面上的两相交 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 平面上的两相交直线,则这两平面相互平行。,若两投影面垂直面相 互平行,则它们具有 积聚性的那组投影必 相互平行。,两平面相交,两特殊位置平面相交,分 析交线的空间位置,有时 可找出两平面的一个共有 点,根据交线的投影特性 画出交线的投影。,一般位置平面与特殊位置 平面相交,可利用特殊位 置平面的积聚性找出两平 面的两个共有点,求出交 线。,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