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妇科按摩学.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70035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妇科按摩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妇科按摩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妇科按摩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妇科按摩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妇科按摩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妇科按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妇科按摩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妇科按摩学第一单元 概述 细目一:女性生理特点 要点一、胞宫 要点解析 1、位置:胞宫位于小腹正中,居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连接阴道。 2、功能:主月经和孕育胎儿。 要点二、 月经的生理现象 要点解析:妇女一生中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初潮。初潮年龄一般为13-15岁,平均14岁,可早至11-12岁,迟至16岁;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左右,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不超过一周也属于正常范围;经期一般为3-7天;每次经量大约50-80毫升;经色为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气味。此外,还因个体差异而有并月,季经、避年、暗经、激经等,这些均为生理上的个别现象。 要点三、

2、 月经产生的机理 要点解析: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到一定年龄阶段后,脏腑、气血、天癸、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正常生理现象行。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而血为脏腑所化生,由经脉的输注到达胞宫,所以月经的产生与调节,受着脏腑、气血、天癸的盛衰,经络通畅与否的直接影响,因此认识月经产生的机理,就必须从如下方面来阐述:天癸与月经的关系气血与月经的关系脏腑与月经的关系经络与月经的关系。 要点四 、 妊娠与产育 要点解析 1、早孕反应:受孕初期常有头晕、厌食、择食、嗜酸、恶心欲吐、倦怠嗜睡等现象。 2、恶露:新产之后,常有余血浊液从阴道流出,称为恶露,大约在20天左右排净。 细目二、 妇科病病因病机 要点一、 病

3、因 要点解析 1、寒热湿邪:六淫中以寒邪、热邪、湿邪为多见。 2、情志内伤:以怒、思、恐为多见。 3、生活失度:多产房劳、饮食失节、劳逸失常、跌仆损伤等。 4、体质因素:体质因素主要决定于先天禀赋,而后天条件对体制的强弱也会产生相应影响。体质的阴阳、正气的盛衰,决定着致病因素能否损伤机体导致疾病,决定着疾病的性质、程度、转归和预后。 要点二、 病机 要点解析 1、脏腑功能失常:妇人以血为主,在脏腑中,脾主生血同血,肾主藏精,精血互化;肝藏血,主疏泄,所以在妇科病中常以肾、肝、脾功能失常为多。 2、气血失调:气血失调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因病机,因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都是以血为用,以致机体相

4、对处于血分不足、气分有余的状态气血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资生又相互影响,但在病理变化上,仍要区别血病和气病的不同机理。一般说,寒、湿、热邪容易引起血分病,情志的变化,常引起气分病而涉及血分。 3、冲任督带损伤:引起冲、任、督、带损伤的原因有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损伤有邪毒感染、多产房劳等,间接损伤是由于气血失调和脏腑功能失常所致。 细目三、 四诊概要 要点一、 望诊 要点解析 1、望月经:主要了解月经量、色、质的变化,以辨其寒、热、虚、实。 2、望带下:主要了解带下量、色、质的变化。 3、望恶露:主要了解恶露量、色、质的变化。 要点二、 闻诊 要点解析 1、听声音:包括患者的语言、嗳气、呼吸、

5、叹息声等。 2、听胎心音:妊娠20周以后,一般可用听诊器在孕妇的腹壁听到胎心音。 3、闻气味:主要了解月经、带下、恶露等有无特殊的气味。 要点三、 问诊 要点解析 1、问年龄:青春期女子肾气初盛,天癸始至,冲任功能尚未稳定,常易致月经病;中年妇女因经、孕、产、乳耗伤气血易使肝肾失养,而出现经、带、胎、产诸疾;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肾气渐衰,天癸竭,冲任虚衰,容易导致阴阳失调,而出现绝经前后诸症、肿瘤等。 2、问主诉:询问患者的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 3、问现病史:主要询问发病诱因,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是否经过治疗,以及治疗效果等。 4、问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气味、末次月

6、经的时间,以及伴随月经周期而出现的症状等。 5、问带下:主要了解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异常等。 6、问婚产史:对于已婚妇女,需了解结婚年龄、妊娠胎次、分娩次数,有无堕胎、小产、人工流产等。 7、问既往史:了解与疾病有关的病史。 8、问家族史:了解家属有无传染性或遗传性疾病,家族有无肿瘤病史等。 9、问个人史:包括工作、生活、嗜好、居住环境等。 要点四 切诊 要点解析 1、切脉:包括月经脉、妊娠脉、带下脉。 2、按肌肤:了解肌肤局部冷热、有无浮肿等情况。 3、扪腹部:主要了解腹壁之冷热、软硬、胀满、压痛以及有无包块及包块之部位、大小、性质等情况。 第二单元 、月经病 细目一、 概述 要点一、

7、月经病的定义 要点解析:月经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异常,并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要点二 、 月经病的范围 要点解析: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量过多、月经量过少、痛经、闭经、经间期出血、崩漏、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吐衄、经行情志异常。等。 要点三、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要点解析:重在调经以治本,还应当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常用调经方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细目二、 月经先期 要点一 、定义 要点解析: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多天,并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统称为月经先期。

8、要点二 、 病因病机 要点解析:主要由血热、气虚所致。血热则迫血妄行以致血海不宁;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均可使月经提前而至。 要点三、 临床表现 要点解析 1、血热 阳盛血热:预警周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伴面赤,心烦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阴虚血热:月经周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或两颧潮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肝淤血热:月经周期提前,量多或量少,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少腹胀痛,或乳房胀痛,或胸闷胁胀,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薄,脉弦数。 2、气虚:月经周期提前,经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

9、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要点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点解析 1、诊断 病史:有血热病史,或有情志内伤史、慢性疾病的病史。 症状: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且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经期基本正常,可伴有经量过多。 检查:妇科检查. 排除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必要时B超检查。 2. 鉴别诊断:应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 按摩治疗 1. 治疗原则:清热、益气、固冲。 2. 施术部位:背腰骶部、腹部等。 3. 主要穴位:关元、气海、气冲、肓俞、肝俞、大肠俞、三焦俞、肾俞、次髎。 4. 施术手法:推、揉、按、拨等。 5. 手法操作:揉按小腹法、按压腧穴法拿揉颈肩法。 细目三:

10、月经后期 要点一 、 定义 月经周期延后 7 日以上,甚至延后4050 日者,称为月经后期。 、病因病机 本病发病机理有虚、实之别。虚者多因营养不足或阳气虚衰,以致血海空虚,不能按时满溢;实者多因气滞血瘀或寒凝血瘀,以致经脉不通,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盈,因而导致月经后期。 要点三、 临床表现 要点解析 1.血寒 (1)实寒:周期延后,量少,经色紫暗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病减,畏寒肢冷,面包苍白;舌质暗,苔白,脉沉紧。 (2)虚寒: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暖喜按,腰酸无力,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溏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2. 血虚: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

11、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苔簿,脉细弱。 3. 气滞:月经周期延后,量少,经色暗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胸胁乳房胀痛;舌苔正常,脉弦。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 1)病史:禀赋不足,或感寒饮冷,或有情志不遂史。 2)症状:月经周期延后 7 日以上,甚至3到5个月,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可伴有经量及经期的异常。 检查:B超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卵巢的发育和病变,必要时做妊娠试验以排除妊娠。 2、鉴别诊断:应注意早孕、妊娠出血等相鉴别。 要点五 按摩治疗 要点解析 1、施术部位:背腰部、腹部及下肢部等。 2、主要穴位:肝俞、脾俞、肾俞、带脉、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12、3、施术手法:推、摩、按、揉、擦。 4、手法操作:揉擦腰骶法、揉拿下肢法、揉颤小腹法、按揉下肢法。 细目四 月经先后无定期 要点一 定义 要点解析:月经周期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 要点二 病因病机 要点解析: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肝肾功能失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 要点三 临床表现 要点解析 1. 肝郁:经来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暧气食少;苔簿白或薄簧,脉弦。 2. 肾虚: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黯,质清稀;或腰骶酸痛, 或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13、 诊断 (1)病史:有七情内伤或慢性疾病等病史。 (2)症状:月经不接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 7 日以上,并连续出现 3 个周期以上。 (3)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或偏小。必要时做卵巢功能测定及内分泌激素测定有助于诊断。 2.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崩漏相鉴别。 按摩治疗 I. 施术部位:背腰骶部、腹部、胁部及下肢。 2. 主要穴位:肝俞、脾俞、三焦俞、肾俞、,关元、,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 3,施术手法: 推、揉、拨、按、擦等。 4. 手法操作:揉拨背腰法、滚搽腰骶法、揉压涌泉法揉按小腹法、揉压下肢法。 细目五:痛经 定义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14、,称为痛经。 病因病机 痛经发病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不通则痛”;虚者多因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致使精亏血少. 冲任胞宫失养,“不荣则痛”,遂致痛经。 临床表现 要点解析 1、气滞血瘀: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瘀块下后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 2、寒湿凝滞: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行量少,经色暗有血块;畏寒便溏,舌质暗苔白,脉沉紧。 3、气血虚弱: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有空坠感,喜揉喜按,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弱。 4、肝肾亏损:经

15、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量少,色淡质稀;腰底酸痛,头晕耳鸣,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要点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点解析 1、诊断 病史:注意了解情志因素、生活因素、手术史等。 症状:痛经者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两天,行经第1天达到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现象。 检查:妇科检查;辅助检查 2、鉴别诊断:应与急性阑尾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卵巢恶性肿瘤等相鉴别。 要点五 按摩治疗 要点解析 1、治疗原则: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为通调气血。 2. 施术部位:腰背部、腹部及四肢。 3. 主要穴位:肝

16、俞、脾俞、次髎、气海、血海、三阴交等。 4. 施术手法:推、揉、按、摩等。 5. 手法操作:揉按俞穴法、摩揉腹部法、揉擦腰骶法、揉压下肢法。 第三单元 带下病 带下和带下病的定义 1. 带下: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带下指经、带、胎、产等多种妇科疾病;狭义的带下又有生理和病理之分,生理性带下是指女性发育成熟后,阴道内分泌的少量无色透明的黏液。在月经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可稍有增多。 2. 带下病: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病因病机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 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 要点三 临床表现 (要点解析】 1

17、. 脾虚:带下色自或淡黄,质稀簿,如涕如唾,绵绵不 断,无臭气;面色萎黄或发白,四肢倦怠,纳少便溏,或四肢浮肿;舌淡胖,苔白腻,脉细缓。 2. 肾虚: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色晦黯,小便清长,或夜尿增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3. 肝经湿热: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相杂:,质黏稠,味臭秽,阴中瘙瘁;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滑。 4. 热毒: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骶酸痛,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按摩治疗 1. 施术部位:腰背部、腹部、胁部及下肢。 2. 主

18、要穴位:脾俞、肝俞、肾俞、次髎、中脘、带脉、归来、三阴交、足三里。 3. 施术手法:推、揉、按、擦、摩等。 4. 手法操作:揉拿背腰法、揉擦腰骶法、推揉腰骶法、推揉小腹法、揉拨下肢法、揉叩足弓法、揉拿肩并法。 第四单元 产后病 细目一 概述 要点一 产后病的定义 要点解析:产妇在新产后及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统称为产后病。 要点二 产后病的病机特点 要点解析: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亡血伤津,淤血内阻,形成了多虚多淤的病机特点。 要点三 产后病的诊断 要点解析:产后三审,即一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恶露有无停滞;二审大便通与不通,以辨津液的盛衰;三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

19、之强弱。再结合产妇的体质、脉象、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 要点四 产后病的治疗原则 要点解析:本病的特点是多虚多淤,所以治则以补血祛瘀为主。 细目二、 乳痈 要点一 、定义 要点解析:乳痈是指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局部红肿热痛,泌乳功能障碍,同时伴有恶寒发热为特点的乳腺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急性乳腺炎。 要点二、分类 要点解析:中医把乳痈分为3类:一是外吹乳痈,即发生于哺乳期的乳痈;二是内吹乳痈,即发生于妊娠期的乳痈;三是不乳儿乳痈,即发生于非哺乳期、非妊娠期的乳痈。 要点三 、 病因病机 要点解析: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乳汁蓄积,乳络不通,化腐成痈。主要原因可概括为肝郁胃热、

20、乳汁淤积、感染邪毒三个方面。 要点四 、 临床表现 要点解析: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3期。 1、初期:乳房肿胀疼痛,触痛明显,皮色不红或微红,肿块不明显;乳汁排出不畅,伴恶寒发热,口渴等。 2、成浓期:乳房结块明显,疼痛加剧,触痛明显,伴壮热不退,口渴欲饮,若结块和中央渐软,按之有波动感,是为成脓。 3、溃脓期:肿胀成熟之后,可自行破溃出脓,或手术排脓。若脓出畅通,肿消痛减,热退,疮口逐渐愈合;若脓出不畅,肿块不消,身热不退,疮口不愈,称为乳漏。 要点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点解析 1、诊断 病史: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多见。 症状:以乳房中肿胀疼痛,结块,乳汁排出不畅为主。 检查:局部红、肿、热、痛

21、明显,体温升高。 2、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乳痨,扡癌相鉴别。 要点六 按摩治疗 要点解析 1、治疗原则:消瘀滞,通乳络。 2、施术部位:乳房部、上肢部、背部胸段。 3、主要穴位:乳根、屋翳、膻中、肝俞、脾俞、肩井、天宗、少泽等。 4、施术手法:摩、揉、拿、刮、拨、按等。 5、手法操作:摩拿乳周法、蹬腋牵指法、拨揉经穴法、拿揉肩井法。 第五单元 妇科杂病 细目一 绝经前后诸症 要点一 绝经前后诸症的定义 要点解析: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行经紊乱、头晕耳鸣、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五心燥热、腰膝酸软、肢冷便溏、面浮肢肿、情志异常等症状,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现在医学称之为更年期综合症。 要点二

22、 病因病机 要点解析:绝经前后诸症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妇女界近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冲任二脉亏虚,天癸将竭,肾中阴阳平衡失调,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本病以肾虚为主,临床可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 要点三 临床表现 要点解析 1、肾阴虚:绝经前后,月经紊乱,经量或多或少,经色鲜红;头晕耳鸣、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2、肾阳虚:月经紊乱,或崩或漏,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数,面浮肢肿,舌淡,舍旁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若。 要点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点解析 1、诊断 病史:45-55岁妇女出现月经紊乱或停经,卵巢功能早衰,或卵巢切除史

23、等。 (2)症状: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头晕耳鸣、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面浮肢肿、情志异常等症状,其中仅需 2、3 个症状即可诊断。 (3)检查:结合现代医学排除生殖系统的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2. 鉴别诊断 (1)结合临床症状及现代医学检查排除生殖系统的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2)排除某些症状类似的内科病。 按摩治疗 1. 施术部位:头部、背腰部、腹部、四肢部。 2. 主要穴位:肝俞、脾俞、肾俞、涌泉、百会、风池、中脘、关元、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 3. 施术手法:推、揉、按、摩、擦等。 4. 手法操作:推抚全身法、舒肋取穴法、按压夹脊法、掌撩腰骶法、揉

24、拿下肢法、揉擦涌泉法、滚揉脘腹法、揉拿四肢法、头部常规按摩法、拿揉颈肩法 细目二:乳癖 (乳腺小叶增生) 定义 要点解析:乳腺小叶增生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是指乳房出现的形状、大小、数量不一的硬结肿块,祖国医学称之为乳癖。 要点二 临床表现 要点解析 1、肝郁气滞:乳房胀痛,随情绪和月经的变化而加重,肿块有触痛,胸胁胀痛,嗳气叹息,舌暗,苔薄黄,脉弦数。 2、痰气凝结:乳内肿块,无明显胀痛,胸闷痰多,胃纳欠佳,舌淡胖,苔白腻,脉细滑。 3、肝郁肾虚:乳房肿块或粒或团或片,月经前增大,月经后缩小,月经不调,腰膝酸软,舌暗淡,苔白,脉细弱。 要点三 按摩治疗 要点解析 1、施术部位:胸腹部、两胁、上肢、背部。 2、主要穴位:膻中、气海、屋翳、膺窗、乳根、期门、肝俞、脾俞、肾俞。 3、施术手法:推、按、揉、摩、拨。 4、手法操作:摩揉乳周法、揉按腧穴法、揉按冲任法、拿揉四肢法、推拨背部法、揉拿颈肩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