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71675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着力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着力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着力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着力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着力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着力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着力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着力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着力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 摘要: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其具体内容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今时代,既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积极化解和应对经济运行中积累的矛盾的重要时期。民生问题是这个时期面临的一大问题。抓住民生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关键词:民生 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每一个社会成员,无论贫穷与富有,都有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设想和期盼,而和谐社会则是中国自古至今矢志不移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生活模式。而解决民生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2、,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重点阐述,把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切入点,也是当前各级*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大渡口区作为重庆后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富裕文明和谐新大渡口建设任重道远。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都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如:加快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矛盾;与社会公众教育、医疗卫生、获取文化知识等利益需求之间的矛盾,都会给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相当的困难。尤其是群众的看病难、上学

3、难、吃水难、走路难、住房难、发展难等涉及民生的难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难题不解决,生活水平得不到有效改善与提高,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就大打折扣。而没有全民的共享,便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动员鼓动公众参与创造,和谐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由此,构建和谐社会绝不是某个部门的事务,也不是喊几句口号或大张旗鼓地宣传一番就能实现了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团体,必须携起手来,要把关心弱势群体作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最大限度地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才能有效推进和谐社会的共建。 一、“就业” 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获得

4、收入、维持生计和进一步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 解决群众的就业再就业,就是解决民生的根本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臵就是要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促进就业”的方针,在重点解决好体制转轨遗留的再就业问题的同时,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步骤地统筹城乡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这几年人们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即使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或者海外留学归来,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也并非易事。究其原因,是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

5、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碰头”,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困难更加突出。加之企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而与此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进城的门槛不断降低,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从而给城镇就业进一步增加了压力。因此,相关部门应基本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重点做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臵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巩固再就业工作成果,增强就业稳定性;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工作,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开发就业岗位的同时,大力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

6、,将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长期失业人员数量;加快就业法制建设,逐步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落实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不断扩大社会就业。 二、“社会保障”是民安之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但是,对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运行中的问题,我们还是不容乐观,要意识到其中的严重

7、困难和潜在危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目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社会保障开支增长迅速,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足,社会保障面临收不抵支而可能难以为继的危险。 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

8、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要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三、“收入分配”是民心所系,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当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特别是要充分重视深化初次分配制度改革,着力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和正常增长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社会的不够和谐或不够公平,有人认为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也有人说,不是富人太多,而

9、是穷人太多。均贫是假和谐,贫富分化暴露了不和谐,富的和谐要经持久努力。他们有的尚未解决或刚刚解决温饱,有的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有的面对生老病死的风险,有的从差距过大感到有压力或不服气等。由于人的主观条件不尽相同,加上客观环境的差别,使公平竞争往往获得差距过大的结果,导致人们容易有不公平的感觉,使得最终转化为社会的不安定即不和谐。而解决这些矛盾和潜在冲突,必须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

10、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困难等问题。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建设。 四、“病有所医”是民康之举,医疗保险关系到全社会的家家户户,医疗保险制度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医疗保险制度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保险制度是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工作。 改革

11、开放后,为确保经济稳步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大力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加大对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包括五个险种,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是其中之一,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医疗保险不仅关系到劳动者,还关系到广大城镇居民。因此,*要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努力控制艾滋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积极防治职业病、地方病。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臵医疗卫生资源,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培育现代中药产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民生问题千头万绪,解决起来面临许多困难,确实很辛苦,更要行必责实,事必躬亲。但惟如此,才能在共建和谐社会的行动中,找到开展工作的最恰当方式和载体,激发群众的参与意愿,携手共同行动,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脚踏实地,用行动改变落后的面貌,一步一步推动我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