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家尖小学黄亚萍论文浅谈一杯水一桶水的关系.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71870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瞿家尖小学黄亚萍论文浅谈一杯水一桶水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瞿家尖小学黄亚萍论文浅谈一杯水一桶水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瞿家尖小学黄亚萍论文浅谈一杯水一桶水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瞿家尖小学黄亚萍论文浅谈一杯水一桶水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瞿家尖小学黄亚萍论文浅谈一杯水一桶水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瞿家尖小学黄亚萍论文浅谈一杯水一桶水的关系.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瞿家尖小学黄亚萍论文浅谈一杯水一桶水的关系学科:语文 给孩子们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浅谈“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瞿家尖小学 教师:黄亚萍 给孩子们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浅谈“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相对于学生获得的“一杯水”知识,教师必须拥有十倍、百倍、甚至更多的“一桶水”知识的譬喻,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教师知识存量的期望,也体现了传统社会一般的教师知识观。然而,随着课改、信息时代飞速发展,需要培育的是具有高度创造力和个性化的个体,能够适应迅速适应未来的人。“诲人不倦”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却是为人师表者最高的境界,一代先师孔子

2、提出的这个为人师表的标准,数千年来自认为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却是寥寥无几。为此,“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不但有了新意,而且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体作用应逐渐隐蔽,逐渐减少,而让学生凸现出来,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就得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如果要用“水”作喻,那也应理解为:教师以怎样的“一桶水”引出学生的“一眼泉”,甚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这才是教育的本源。三千年前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多塔戈告诉我们:“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塞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是啊,我们的课堂不是“灌水”,而要“点火”,是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

3、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真正的让课堂灵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 一、只有“一桶水”到底够不够?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日渐失去知识权威的地位,学生思维异常的活跃,难倒教师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如果教师仍满足于已有的“一桶水”,那么必将被“课堂”、被学生所淘汰。在日益变革的社会中,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成为终生学习者。“一朝学成终身受用”的观点早已过时,“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安全教育知识、网络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法制教育知识、安全教育知识等都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一桶水”变为常流常新的“自来水”,清澈明

4、净的“小溪”,以至最终汇成“知识的大海”,并不断保持其更新、更替、更换的状态。这需要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以敏锐的触角去观察社会,了解新时代教改最新成果。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发展精神文明的使命,要能耐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以一颗赤诚之心追求“新的无私天地宽”的理想境界。 二、即便有了“一桶水”,其水质如何? 教师在给学生一杯水时,教师自己的水必须是新鲜的, 大家知道,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如果只满足已有知识,认为一桶水就能使学生不断地得到一杯水,而放弃学习,不给自己蓄水、换水、清洗,将被社会所淘汰。教师给学生的必须是高质量的水,要让学生喝“干净水”,这是师德的起码要求。因此,教师

5、必须对自己的“现有水”进行除杂、净化,保持水质纯净。同时,在给自己装水、加水、换水时应选择水源,净化水质,让学生喝到源源不断的净水,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在传统的社会里,教师是作为一个满腹经纶的“知识富翁”而存在,知识“一旦拥有,终身受益”。因此,他常常高高在上,对学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装纳知识的容器。知识垄断所孵化的“教育霸权”强调的是对文本知识的服从和记忆,藐视个人知识,抑制和打击歧见和批判精神。这种“桶与杯”式的教育使得学校就像一种世俗化的“教堂”,教师就像“传教士”,学习的教材就像“圣经”,而学生就像“迷途的羔羊”。学生的主体精神、教育民主

6、及其价值在教育中几乎完全被忽略。 许美云说:“经过教学实践和自己的经历后,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只有终身学习,终身提高、更新,才能真正成为跟上时代的教师。”教师要不断“自我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辨证思维能力,加强方法论修养,保持任何时候都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唯有这样,才能不误人子弟,才能始终与时俱进,做合格的教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想有一桶鲜活水,要教给孩子一杯质量过硬、符合卫检的“纯净之水”,让水桶紧紧与社会的大江大河相连,永葆其活力和动力。 三、这“一杯水”一定要“倒”给学生吗?能不能让学生主动去“取”?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

7、“桶”,学生是“杯”,这样就培养了一大批只具有被动“接水”本领而缺乏好奇心、求知欲、不会提高、不会想象、不会自主思考、不会主动“取水”的“高分的能”之人,严重背离了新课程的轨道。因此,教师要积极倡导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取水”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由“等你倒水”、“被动灌水”变为“我想取水”,真正实现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总之,做为一名教师,不可满足现状,应该在工作中多学习,加强知识的更新,既要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又要有水质纯净的高质水,唯此才能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给儿童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儿童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儿童一段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儿童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答;给儿童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儿童一个冲突,让他明自己去讨论;给儿童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儿童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给孩子 们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