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思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思考关于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但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也使我国社会呈现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纠纷类型多样化等特点。尤其是因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分配不公、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问题引发的多样化、群体化、对抗性、敏感性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处理难度大。新形势提出新挑战,新问题产生新任务。如何服务于改革开放、社会稳定的大局,如何提高我们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与完善一整套合理有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
2、机制, 显得尤为重要。 构建 完善 纠纷解决机制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变革不断深化、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社会矛盾纠纷处于高发时期,且呈现出纠纷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复杂化、纠纷类型多样化等特点,对现有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社会资源,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形成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体系,为社会主体和纠纷当事人提供符合他们利益偏好的、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途径,从而能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3、谐社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内涵、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现实意义、基本思路、具体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1 一、重大矛盾纠纷的特点 纠纷主体多元化。从矛盾纠纷的主体来看,过去单一的自然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居多,而现在矛盾纠纷的主体不仅涉及到企业、团体,甚至涉及到行政机关。特别是一些群体性矛盾纠纷,即使属于民事合同性质的纠纷,当事人也因为难以解决而要求*出面,往往把对相关单位的不满转移到对行政机关的对立上来。 纠纷内容复杂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矛盾纠纷也由简单趋向复杂,从过去主要以家庭矛盾和邻里矛盾为主,转变为以房屋产权、拆迁征地、劳动社保、经济纠纷、
4、环境污染等多种矛盾纠纷共同存在。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法律水平的提高,矛盾纠纷也由以前的家里长短,逐步发展到注重自我保护和维护自身权益等实质性问题上来。 纠纷本质利益化。纠纷形式多样,内容复杂,但重大矛盾纠纷通常都涉及到当事人的根本利益,对当事人的生产生活影响格外重大,事关其住房、医疗、养老等基本保障问题,当事人对自己的诉求不愿意也不可能轻易放弃,为了使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当事人必然用尽上访集访等各种手段来争取其基本权益,造成重大矛盾纠纷参与人数多,影响范围广,解决难度大。 纠纷潜在高危化。重大矛盾纠纷通常涉及人数众多,矛盾纠纷的当事人为了及时解决问题,往往借助堵塞*大门、阻断乡村公路等过激手段
5、使矛盾纠纷社会化、公开化和复杂化,并以此向矛盾纠纷的另一方或*施加压力。加上有的部门在处理一些重大矛盾纠纷时方法欠妥,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概念,认为“不闹不解决”,这些矛盾纠纷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就会蔓延激化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影响。 纠纷调处疑难化。随着社会关系变得复杂多样,矛盾2 纠纷也逐渐出现牵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抗程度强的特点。有些矛盾纠纷由于所涉及的实质性问题往往牵涉面广而且没有政策支撑,基层难以解决,如支前民兵群体、民师及代课教师、参战老兵群体等要求解决养老、社保、医疗等问题,往往需要上级机关出台相关政策或进行统筹协调才能解决。同时,部分群众法制观念
6、淡漠,错误的认为越级信访和聚众闹事可以对上级机关和领导造成压力,使本来能在基层通过协调解决或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上访、集访问题。这些都给调解工作带来了压力和难度。 二、重大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 改革发展引起的利益调整是根本原因。改革发展的纵深推进,带来了群众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这必然会影响一些群体的既得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日趋完善,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受利益驱动和利益最大化思想的影响,人们的利益需求不断膨胀和扩张,纠纷也不断产生,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日益增多。 分配冲突导致
7、的心理失衡是直接原因。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利益关系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城乡差距、各阶层的差距不断拉大,彼此之间因利益分配产生的冲突日益明显。分配上的不均衡和现实的贫富差距,使部分群体的生活水准处于明显劣势,致使其出现心理失衡,对*产生强烈的不满甚至是报复社会情绪,加上部分当事人法制观念淡漠,从而导致其行为的失控,动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和引发刑事案件。 相关政策体制机制不健全是主要原因。市场经济环境下,利益冲突也呈现出多元化,许多新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矛盾纠纷应运而生,如土地征用、企业改制、医患关系、环境污染3 引发的纠纷等等。面对这些当前急需研究和破解
8、的重大课题,部分相关政策的制定却相对滞后,就业安臵岗位不充足,服务管理措施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造成有关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该群体的权利受到损害又得不到及时救助,便往往诉诸上访、暴力或其他类型的失范、失控行为,成为新的影响稳定因素。 对调解工作缺乏足够认识是重要原因。重大矛盾纠纷从根本上说,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由于对调解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加上调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调解工作在化解重大矛盾纠纷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在进行重大项目的决策部署时没有利用调解组织充分收集社情民意;处理矛盾时没有形成更加高效的调解协作机制;部分群众的情绪没有在与*交涉过程中得到合理的抒发;部
9、分干部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还存在各种问题等原因,这些原因都使得部分处于初始状态的轻微矛盾不能得到及时的预测和解决,导致矛盾升级,逐步转化为严重的群体性对抗。 三、预防和调处重大矛盾纠纷的对策 要解决重大矛盾纠纷,需要我城区从根本上加快经济发展,改革分配制度,完善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距。本文仅从预防和调处角度入手,着眼于我城区重点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多管齐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但是,由于重大矛盾纠纷成因复杂,还需进一步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机制: 1、健全信息预警工作机制。做
10、好信息的预警预测和分析研判是开展调解工作的重要前提。在矛盾纠纷排查基础上,一是健全信息收集机制,各级综治组织、调解组织要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员、4 信息联络员队伍,广泛收集信息,全面掌握影响稳定的各种信息和苗头,尤其是尽早掌握可能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二是健全舆情分析机制,确保舆情定位准确、分析透彻、建议切实。使对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指导建立在可靠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 2、健全联调联动工作机制。健全联调联动机制是做好调解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上,一是要健全矛盾发生时的现场合力化解机制。在重大矛盾纠纷发生现场,属地领导机关、涉事单位、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相关
11、部门必须及时赶到现场,既要控制事态,又要慎用警力,重点做好现场调解工作;二是要完善依靠群众、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矛盾联合调处机制。依靠群众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就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工会、妇联、共青团、矛盾纠纷当事人的亲属和亲戚朋友等在矛盾调处中的作用。 3、健全应急处臵工作机制。成立应急反应和处臵系统是解决群体性纠纷的基本要求。在应急指挥中心基础上,一是制定科学精密的应急处臵预案,做到决策层、指挥层、执行层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确保处臵工作的严密、有序、高效;二是强化应急指挥中心的权威,确保其指挥有力、政令通畅,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指挥、协调、调集多方面力量和物资投入重大矛
12、盾处臵工作;三是严格日常训练和实战演练,确保人员素质较高、装备设施较好、实战经验较丰富,确保训练及演练规范化、法制化、专业化。 4、健全民意诉求表达机制。拓宽和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机制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基础。一是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在制定涉及民生权益的重大决策前,必须征求项目所涉群众的意见,充分评估可能存在的稳定风险,从源头上避免因决策不当引发重大社会矛盾;二是拓宽民意表达途径。各行政部门,应向社会公布信访机构和主管单位的联系方式,为群众表达诉求提供畅通、便5 利的渠道;三是健全矛盾调处机制。各行政职能部门在化解矛盾纠纷时,可采用听证会、协调会、调解会等形式进行,并邀请人民调解员参与,共同现场
13、做好群众的调解疏导工作。要加强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工作,使调解协议更具约束力,强化人民调解在群众中的威信度;四是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维权意识。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特别是居委会、村委会、基层司法所的作用,通过民主议事、民主恳谈、法制宣传教育等有效措施,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和解决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多措并举强化社会矛盾化解。 司法行政系统作为服务基层、化解矛盾的排头兵,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通过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推进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走向规范化、法治化、高效化的运行轨道。 1、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作用,最大限度化解重大矛盾纠纷。人民调解是化解
14、矛盾最基本的手段,能最大限度的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的激化蔓延。要加强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调解信息收集,发挥排查预警作用。要继续完善全覆盖的矛盾调解组织网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信息联络员在矛盾纠纷排查中的信息收集优势,建立和完善社情民意分析制度、重大疑难纠纷报告制度,为党委、*正确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二是加强日常纠纷调处,发挥事前化解作用。重大矛盾纠纷都具有由小变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高度重视日常矛盾纠纷的化解。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作用,加大对婚姻家庭、工伤赔偿、劳资纠纷、医患纠纷日常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最大限度的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的激化蔓延。三是完善专业调处机
15、构,发挥事中调解作用。建设便民惠民的服务窗口,试行各项矛盾纠纷调解模式,确保各种矛盾纠纷的成功调解,为重大矛盾纠6 纷化解创造操作性较强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四是加强调解回访制度,发挥事后维稳作用。已解决的重大矛盾纠纷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再次激化,要通过人民调解开展事后回访及情绪安抚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与当事人倾心交谈,柔情化解纠纷的方式,消除当事人对抗心理,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当事人认可、接受矛盾纠纷调处结果,配合党委*有效开展重大矛盾纠纷维稳工作。 2、发挥律师服务的协助作用,运用法律优势以化解重大矛盾。发挥律师的法律专业优势,能促使重大矛盾纠纷合法有效解决。在爆发群体性事件后,当事人与*之间缺乏
16、基本信任,而律师作为受当事人委托的人,受到当事人信赖,如果律师在处臵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发挥好了,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主动培育律师在处臵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组织律师参与*重大公共决策调研和风险评估,利用律师专业知识参与重大敏感性事件处臵,加强对律师处臵群体性事件的政治业务培训,建立公益律师人才库,逐步推行律师与镇街、村社的对口服务制度等等。通过多种途径保证律师在参与处臵群体性事件时,自觉地把党和*的意图贯彻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 3、发挥法律援助的引导作用,依法维权以实现群众合理诉求。法律援助将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落脚点放到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和落实扶困救助措施上来,一方面
17、有效引导矛盾纠纷的当事人选择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诉求,避免当事人继续采取堵路、集访等激化矛盾的方式,维护司法尊严;另一方面让弱势群体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怀”的司法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氛围,对于缓和矛盾、解决冲突有着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要不断扩展法律援助组织网络;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方便群众申请法律援助;缩短办案周期;实现案结事了的目标,充分发挥其在扶贫困、暖民心、保民生中的积极作用。 4、发挥公证工作的配合作用,通过正确确权以全面定纷止争。7 公证工作贴近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积极有效介入城市建设、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公证机构通过
18、办理有关死亡、继承、委托等民事公证事项,定纷止争,从源头上促进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解决。公证机构要配合*及有关部门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参与城市改造、房屋拆迁等项目公证,确保相关项目合法、公平、公开进行;要树立运用公证手段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意识,积极运用公证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引导当事人增强法制观念;要发挥公证的职能优势,引导群众依法正确表达诉求,展现公证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的内在价值。 5、发挥法制宣传的教育作用,培育法治理念以预防矛盾纠纷。由于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特殊性、复杂性,单靠强制执行法律规定是力不从心的,必须要从思想上培育群众的法制观念,以强烈的法制观念作为约束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通过良好的法制教育使当事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调解意见,主动履行义务。法制宣传工作要结合“六五”普法,积极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进行普法宣传;要针对大量的征地、拆迁、补偿安臵工程的突出矛盾,进行专项法制宣传教育;要将法制宣传与人民调解相结合,以普法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以矛盾纠纷的化解推动普法,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重大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重要作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