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地震资料解释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7594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10.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勘探-地震资料解释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地震勘探-地震资料解释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地震勘探-地震资料解释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地震勘探-地震资料解释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地震勘探-地震资料解释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勘探-地震资料解释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勘探-地震资料解释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震资料的解释,4.1 绪论4.2 地震反射资料的构造解释4.3 地震资料的分辨率4.4 地震剖面上构造的几何形态4.5 速度研究和图件制作4.6 其他一些特殊处理与地质现象4.7 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一、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概念地震勘探工作分三个阶段:1)、地震资料的采集,4.1 绪 论,2)、地震资料处理:(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分辨率、保真度),处理之后的三维数据体,3)、地震资料的解释 广义上讲,地震资料解释就是将地震资料转化为相应的地质资料,用以满足各个层次勘探的需要。狭义上讲,就是根据地质需要,在地震剖面上追踪对比同相轴,做出构造图,经过综合分析,确定地震数据的地质特征和意义。,二、

2、地震资料解释的目的 将经过处理的地震语言变成地质语言。得到的时间剖面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地下地质构造特征,但还存在许多假象,需运用地震波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去伪存真;同时,还要将时间剖面变成深度剖面,绘制空间地层构造图。,地震语言-时间剖面,地质语言-地质剖面图,地质语言-地质构造图,三、地震资料解释的发展阶段,1)、构造解释2)、岩性解释3)、综合解释,四、地震资料解释的新进展,1)、处理解释、地震地质一体化2)、三维可视化技术(全三维解释技术的核心)3)、计算机辅助的小断层解释,三维解释立体展示图,虚拟现实展示图,一、时间剖面,6.2 地震反射资料的构造解释,水平叠加和偏移叠加时间剖面是构造解

3、释的基础!,时间剖面的形成,如何读时间剖面,记录,图头,时间剖面,地质剖面,时间剖面与地质剖面的关系,泥岩,砂岩,泥岩,与地震勘探有关的波,各种波的时距关系,时间剖面与地质剖面的关系:(1)地震剖面是地质剖面的地震响应。(2)不同岩性,波阻抗差异小,无对应关系。(3)不同岩性,规模小,无对应关系。(4)同一岩性,含有气体或者流体,无对应关系。(5)面波、声波等无对应关系。有紧密的联系,但又存在一定的区别。,二、构造解释的一般流程,资料准备、剖面解释、空间解释、综合解释1)资料准备,1搜集资料:收集前人在本区或邻区作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概况如地层、构造发展史、断层类型及分布规

4、律,钻井地质柱状图、地震速度资料,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及其地质属性等。解释人员要明确本工区的地质任务、勘探目的、层位及有关技术要求,了解野外采集因素,处理流程及参数选择。,2 检查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检查,包括:检查资料是否齐全;这些资料包括:水平叠加剖面、偏移剖面、速度谱,表层速度资料,测量资料、观测系统及采集工作班报内容等;检查时间剖面的质量;分析采集因素和处理流程、参数应用是否合理,资料是否可靠等。,2)、剖面解释 剖面解释是构造解释的基础,剖面解释主要是在时间剖面上进行的。1.基干测线对比 解决大套构造层的对比,确定解释层位等问题。包括:先选择反射特征明显,稳定的剖面作为主干剖面;再确定地

5、震反射标准层及地质属性。2.全区测线对比 解决构造层和各解释层位的全区对比问题。利用反射波的识别标志和波的对比原则,进行对比。3.复杂剖面解释对重点区块的复杂剖面段(如断层、尖灭、扰曲、不整合、岩性变化等)及特殊现象,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利用各种地震信息综合解释,并采用地震模拟技术,反复验证,求得对地下复杂体的正确解释。,3)、空间(平面)解释各种平面图件是地震勘探的最终结果,包括:各种地质异常现象平面分布图:包括各主要层位的断层组合,尖灭线分布等平面展布。各反射层t0等值线图(时间);各层的深度构造图;为了解地下各层构造情况,提供钻井井位。反映地层沉积特征的等厚图;确定断层、构造要素,划分断裂

6、带和构造带。,连井资料解释 包括测井资料及井旁地震资料的解释,具体为:钻井分层与地震层位的对比连接:了解与反射层相当的地质层位,及岩性接触关系等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地震测井资料解释:可获得较准确的平均速度和大套地层的层速度。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与井旁地震记录对比,可判别井旁反射的真伪。4)、综合解释 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对沉积特征和构造形成等,作出地质解释,提出成果报告。,资料准备,剖面解释,空间解释,综合解释,三、时间剖面的对比标志,时间剖面的对比:在地震记录上利用有效波(反射波)的特点来识别和追踪同一界面的有效波。对比原则(或识别标志):,1同相性 同一反射波在相邻地

7、震道上到达时间接近,极性相同,相位相似,每道记录下来的振动图波形相似,波峰套着波峰,波谷套着波谷,形成一条平滑的同相轴。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各延续相位的同相轴保持平行。,识别有效波的标志之一:同相性,2振幅显著增强反射波能量强,振幅大、峰值突出。反射波强弱与对应界面反射系数及界面的产状有关,也与其他地震地质条件有关。,识别有效波的标志之二:振幅显著增强,3波形相似特征由于相邻道间震源所激发的振动子波基本相同,同一界面反射传播路径基本相近,传播过程中所经受的地层吸收特征也相似,所以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在相邻道上的波形基本相似。,识别有效波的标志之三:波形相似性,4连续性横向上,将以上这些反射波的特征保持

8、一定距离和范围,这种性质称为波的“连续性”。,识别有效波的标志之四:连续性,四、时间剖面的对比方法1)连续追踪标准层或强波的同相轴,(1)反射标志层能反映盆地内构造地层格架的基本特征。在选择地震反射标准层时,一般把时间地层分界面或构造地层分界面,如主要沉积间断面、不整合界面或基底面作为标准层,以便全盆地和工区范围内构造和地层的统一解释。,什么是地震反射标准层:具有明显地震特征和明确地质意义的反射层,(2)反射标准层必须是分布范围广、标志突出、容易辨认、分布稳定、地层层位较明确的反射层。一般要选择连续性好、波形稳定、能够长距离追踪的反射波作为反射标准层,以保证作图的准确性。,(3)反射标准层具有

9、明显的地震特征。反射波的特征包括波形特征和波组特征。所谓波形特征就是指反射波的相位、视频率、振幅及其相互关系;波组特征是指标准反射波与相邻反射波之间的关系。,2)波组和波系对比 波组:指比较靠近的若干个反射界面产生的反射波的组合。严格讲,一个反射波也是一个波组,一般是由某一标准波以及相邻的几个反射波组成,能连续追踪,具有较稳定的波形特征,各波的出现次数及时间间隔都有一定规律。这样的波组往往产生在较为稳定的沉积岩分布区,地层厚度和岩性相对稳定。波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组构成的反射波系列叫波系。波形特征明显,时间间隔稳定;利用波组、波系对比,易追踪各个反射波,确定断层位置,波组与波系对比,3)剖

10、面闭合对比 两条相交剖面交点处同一反射层t0相同(在水平叠加剖面和三维偏移剖面上)。剖面闭合应在整个测网内进行。闭合差超过半个相位时,就认为不闭合。,层位的闭合,6.3 地震资料的分辨率,1、煤层反射波 由于煤田具有独特的沉积环境与地质条件,煤层反射波也具有其特殊性。与围岩相比,煤层具有明显的低速、低密度特点,即煤层的顶、底板与围岩之间有较大的波阻抗差异。界面上的垂直反射系数为:,8煤,3煤,15煤,2、薄层,煤层的厚度通常在020m之间变化,相对于地震波在煤层中传播的主波长(一般在2050m)是较小的。所以在地震勘探中,煤层属于薄层。对薄层的定量划分,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者给薄层

11、下过不同的定义,习惯上认为层厚小于 的地层为薄层。,严格地讲,薄层的范围是动态的,它不仅与地层的实际厚度有关,同时还与勘探深度及入射波的主频有关。,煤层反射波在煤层顶、底界面的双程旅行时间远小于地震波周期T。因此,煤层反射波是顶、底界面反射波相互叠加形成的复合波。,3、地震分辨率,分辨力是指区分两个地质体的最小距离,分辨率为分辨力的倒数。对于地震波来说:(1)空间或时间上离得多远的两个界面才看成两个分离的反射界面,即垂直分辨率;(2)在单一界面上,离得多远的两个特征被区分开来,即水平分辨率。对于煤层厚度检测来说,垂直分辨率是指沿地层垂直方向所能分辨的最薄地层的厚度,就是刚好分开煤层顶、底界面反

12、射波的极限厚度或双程旅行时间。,纵向分辨率,地质体的厚度大于1/4波长(地震波的波长)时是可以分辨的。小于/4时则不能分辨。,横向分辨率是指沿地层横向所能分辨的最小地质体的宽度。按照波动的观点,反射波是地下界面上众多点源发出的绕射波叠加的结果。因此,地面某点所接收的反射波能量主要来自界面上某个范围,这个范围称为第一菲涅尔带,当地质体的宽度小于第一菲涅尔带时,反射波类似于绕射波,不能表明地质体的形状。一旦地质体的宽度等于第一菲涅尔带,反射波开始显示地质体形态特征。,横向分辨率,横向分辨率,分析思路:S点自激自收,波在界面O点产生的反射最早到达地面S点,界面O点两侧所有点产生的绕射到达地面的时间均

13、晚于O点双程时间不晚于半个周期的界面点所产生的绕射,到达地面S点时是相互加强的。超过半个周期的界面点所产生的绕射对地面S点的贡献不大。,B,ABt/2*V=(T/2)/2*V=T*V/4=/4,菲涅尔带:以激发点为圆心,以界面至激发点的垂直深度和在界面点的/4之和为半径画圆,所画圆内包括的界面段,称为相对O 点的菲涅尔带,它是组成反射的最小界面单元。菲涅尔带的(半径)范围:,fc 主频,4、同向轴:,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相同峰值(波峰或波谷)相位的连线与相应的反射界面的形态相似。同相轴一般指波峰,但波谷也算。,同相轴有三方面地质意义:(1)当反射界面下部地层单层厚度大于1/4地震波波长(一般为

14、30-40m),一个同相轴可看成对应于一个反射界面(该岩层的顶面),此时称单波。(2)当为薄互层地层时,一个同相轴则为许多反射界面的复合体,此时称为复合反射。(3)在时间域(或深度域),一个同相轴持续一定的距离或宽度,同相轴越厚,则地层越厚,二者成正比。,4.4 地震剖面上构造的几何形态,一、背斜的几何形态1、背斜的几何形态特征 平缓背斜,深度剖面与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相似,范围稍宽,背斜顶部位置一致(如图a)。曲率大的背斜,水平叠加时间剖面比实际范围宽得多(如图b)。对宽度与曲率相同但深度不同的平行背斜,水平叠加剖面上,随深度加大,隆起范围加大(如图c)。,背斜模型(上宽、下窄,隆起幅度上小,

15、下大):经过二维模拟得到的水平叠加时间剖面,背斜形态与实际刚好相反:上窄、下宽,越深背斜范围越宽,并在两翼有迥转波,背斜凸起的曲率大,在水平叠加剖面上表现明显;同样曲率的背斜,埋藏越深,在水平叠加剖面上表现得越宽阔。,2、背斜的振幅特征 背斜顶界面反射存在波的发散现象。分配到单位面积上波的能量会减弱界面埋藏越深,凸度越大,射线发散越严重,地震波的振幅也越小。,二、向斜的几何形态 褶皱构造中新地层向下弯曲部分,其周围是老地层。向斜可分对称与不对称,一般,背斜、向斜是相间出现的。解释好向斜有利于确定背斜的闭合面积和幅度。1、几何形态特征(相当于凹界面的反射)1、对于平缓的向斜,水平叠加剖面上,比实

16、际向斜稍窄;曲率一样,深度不同,随深度加大、时间剖面宽度越窄,向斜中心不变。当曲率中心在地面以上,均存在上述的简单关系。2、凹界面的曲率中心在地面,时间剖面聚成一点。曲率界面上各点时间都相同。3、曲率中心在地下,射线将会交叉,同相轴形成回转波。,对于曲率相同,深度不同的凹界面,随着深度的加大将出现不同的反射特征:浅层为平缓收缩型;中层为聚焦型;深层为回转型;,2、振幅特征 凹界面对射线的聚焦作用,使反射波振幅加强,出现非岩性的“亮点”异常。向斜两边凸界面的发散效应,使反射波振幅减弱,深层由廻转波形成的假背斜能量会更加突出。,6.4 地震剖面上构造的几何形态,三、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直立断层

17、,正断层,逆断层,4.4 地震剖面上构造的几何形态,断层使岩层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导致断层面附近的岩石物性发生变化。因此,断层不仅引起地震波运动学特征的变化,也引起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变化。断层在地震剖面的运动学特征是:1、反射波同相轴的错断 由于断层规模不同,表现为反射标准波同相轴的错断,甚至波组、波系的错断。对于小断层,由于断距较小,常常是标准波同相轴连续,稍有些扭曲,肉眼很难识别,即使同相轴错断,其两侧的波组关系稳定,波形特征清晰。,三、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2、出现异常波:这是识别断层的重要标志,在时间剖面上反射波中断处往往伴随着出现一些异常波,如绕射波、断面反射波等。在较小断层处,这些

18、异常波反应不明显。3、时差变化:在断层处,上下盘的时差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动力学特征是:4、频率:在断层处,由于地层破碎,高频成分很快被吸收,地震波频率会有所降低,频带宽度变窄。5、振幅:在断层处,由于地层的吸收作用振幅强度会减少。6、相位与波形:由于断层的影响,相位与波形会变得紊乱,地震记录上甚至会出现波形空白带。7、能量:在断层处,地震波能量减弱。,反射波同相轴的错断,小断层,反射波同相轴的错断,能量变弱,一、几种速度的概念和应用,4.5 速度研究和图件制作,1、速度的用途 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都要用到速度信息 1)野外采集:设计观测系统,确定组合检波形式 2)资料处理:动

19、、静校正,滤波,偏移 3)资料解释:,时深转换,绘制深度剖面;计算空校量板或绕射图板,进行偏移校正;识别波的性质,如多次波、绕射波、折射波、面波等;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和理论模型计算,对地震记录进行模拟解释;利用速度纵、横向变化,研究地层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利用层速度资料,直接划分地层和岩性。计算反射系数,进行烃类检测;利用纵波和横波速度的比值,判别亮点性质。速度资料对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最终影响解释的精度,因此提取、分析、利用速度是地震资料解释的重要环节。,1)平均速度定义与计算公式:,2、几种速度的概念,由此可知:引入平均速度的基本假设是:地震波沿着最短路径传播,即直线传播,从另一

20、角度考虑(如图):,2)层速度,一个地震层的平均速度,是层状地层中平均速度的特殊情况。,地震波在地层中实际传播遵循费马原理,即沿时间最短的路径传播。在界面两侧遵循透射定律。,3)均方根速度,式中:均方根速度的概念:将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看成双曲线时求得的速度。可以这样理解:把各层速度值的平“方”按时间取其加权平“均”值,而后取平方“根”值。,4)等效速度,倾斜界面共中心时距曲线方程:,5)叠加速度的求取,a)速度分析原理b)叠加速度谱的形成c)速度谱的解释与应用,由前面讨论的几个速度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包括水平界面均匀介质、倾斜界面均匀介质、覆盖层为层状介质或连续介质等),都可将

21、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看作双曲线,用一个共同的式子来表示:式中V称为叠加速度,t0为偏移距为零时的反射时间。对于不同的地质结构,它就有更具体的意义,例如对倾斜界面均匀介质V就是V,对水平层就是VR。,地震波在空间介质内是沿射线方向以真速度V传播的,但地震勘探的观测大多是在地表沿测线进行,因测线的方向与波的射线方向常常不同,沿测线“传播”的速度也就不同于真速度,称为视速度V*。当涉及波速时,我们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来考虑问题的,若沿其他方向则考虑的是视速度。,6)、视速度,设:波到地面的入射角为,如果在测线上相距为 的两个观测点A和B上,分别在 t 和 t+t 时刻收到这个波,则波沿测线“传播的速

22、度是,而波传播的真速度。,S,由此式可见,视速度一方面反映真速度,另方面又受传播方向影响,故也成为识别各种地震波的特征之一。,二、图件制作,查明地下地质体构造形态的变化,要把剖面和平面结合起来进行空间解释,基本成果就是地震反射层构造图。1什么是构造图 用等值线(等深线或等时线)及地质符号(断层、尖灭超复等)直观地表示地下某一层的地质构造特征的一种平面图件。是地震勘探最终图件,是为钻探提供井位的主要依据。,2地震构造图的分类 地震构造图按作图等值线性质可分两大类:等深度构造图(深度等值线表示)等t0构造图(时间等值线表示)等深度构造图可由深度剖面直接绘制。也可以由等t0图进行空间校正得到,表示的

23、构造形态直观准确,是最终成果。等t0构造图是由时间剖面数据直接绘制,在构造简单时可反映构造的基本形态,但位置有偏移,是中间结果。,3、构造图的绘制,1)描绘测线平面分布图2)选择层位及取数据点3)断层平面组合4)勾绘等值线5)做真深度构造图6)构造图的地质解释,构造图上的常用符号,4、等厚图的绘制5、等速度及界面速度分布图,煤田解释的一般流程,1、层位对比解释(1)地震地质层位的确定:利用区内钻孔资料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将它和过钻孔的时间剖面进行对比来确定反射波的地质属性(见图以淮北南部资料为例)。,利用钻孔测井曲线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地震地质层位,联井地震时间剖面(淮南),过井剖面图(兖矿东

24、部矿区),(2)标准反射波的选择及解释:将时间剖面上能量强、信噪比高、连续性好、地震地质层位明确的反射波定为标准反射波,它是地震地质解释的主要依据。根据本区情况拟选T7波(71、72煤层的复合反射波)、T8波(81、82煤层的复合反射波)、T10波(10煤层的反射波),作为标准反射波;TQ波(新生界底界面的反射波)、T5(51、51煤层的合反射波)波、T3(3煤层的反射波)波作为辅助反射波;,各煤层反射波发育特征及波组关系对比,(3)断层解释,确定构造纲要 三维方差体、水平切片、沿层切片三者有机地结合可建立起全区地质构造骨架模型,确立构造纲要。断点的解释,小断层,逆断层,扭曲,小断层剖面及水平

25、切片显示(扭曲),大断层,大断层解释注意标志层、水平方向位置。有的大断层破碎带很宽,或仅有一盘。,层位刚好对接,要特别小心!,F146,F147,断层组合 同一条断层在相邻剖面上的断点显示特征和性质应一致。同一条断层相邻断点落差接近或有规律变化。断层走向或相互切割关系应符合区域地质构造规律。不能组合的断点为孤立断点。,断层产状的确定;断层可靠程度评价。可靠断层:A+B级断点占80%以上,且A级断点占50%以上,断面产状、性质明确,断距变化符合地质规律。较可靠断层:A+B级断点占65%以上,断面产状、性质较明确。控制程度较差断层:A+B级断点不足65%,断面产状、平面位置、断距不够明确。,断点品

26、质级别:依据断点在时间剖面上的显示特征,分A、B、C三类。A类断点:反射波对比可靠,断点清晰,能可靠确定断层上、下盘。B类断点:达不到A级又不是C级断点者。C类断点:两盘反射波连续性较差,有断点显示,但标志不够清晰,能基本确定断层的二盘或升降关系。,断点评级实例,6.6 其它一些特殊处理与地质现象,煤层合并与分叉,3上、3下煤层合并区地震剖面,3上煤层尖灭地震剖面,采空塌陷区解释,采空区,岩浆岩侵入的解释,4.7 岩性地震解释构造地震勘探:运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如旅行时和波速,计算地层分界面上各点的埋藏深度,确定地层的构造形态。除了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还运用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来研究地层的岩性,称为岩性地震勘探。煤矿深部安全开采中的主要地质问题,包括煤层顶底板水文地质条件、瓦斯突出条件与力学性质均属岩性地震勘探范畴。地震岩性解释技术主要包括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等。具体请看相关实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