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7599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5.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课件.ppt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城市绿地系统概述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一、基础资料收集二、现状调查三、相关规划解读四、综合分析,3.1、规划前期调研工作,一、基础资料收集,1、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属性(分类)调研2、城市绿化应用植物种类调查3、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评估,二、现状调查,三、相关规划解读,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资料收集和整理过程中,有必要对这些规划成果进行相应信息的解读,提取与绿地系统规划相关的规划内容,并作为重要指导延续到规划中。如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河道水系规划、旅游资源规划等,其中城市总体规划的解读尤为重要。,四、综合分析,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原则三、规划目标四、规划指标,3.2、规划总则,

2、一、规划依据,1、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等,以及各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管理条例。2、有关行业主要规范及技术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

3、规范。3、相关各类规划成果4、当地现状基础条件,二、规划原则,1、尊重自然,生态优先;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3、分期实施,保证质量;4、实用适用,公众参与。,三、规划目标,1、规划目标的方向须与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相联系,捕捉焦点,预测发展趋势,制定出合理的规划目标,并且应做到近期目标及远期目标协调一致。2、规划目标的制定在充分利用城市各方面现状条件的基础上,寻找最适宜的城市布局形态,使各级各类城市绿地以最适宜的位置和规模,均衡地分布于城市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环境、经济及社会的综合效益,同时促进各类绿地的保存及正常发展。,四、规划指标,1、规划指标的参考标准 城市绿地指标是反映城

4、市绿化建设质量和数量的量化方式。目前,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国家园林城市评定考核中主要控制的四大绿地指标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2、规划指标的制定原则(1)符合城市的实际情况。(2)根据城市不同特征,各类绿地占有不同的比例。(3)以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为准绳。,一、规划原则二、规划内容,3.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一、规划原则,1、控制城市连篇发展,组织城市有序发展。2、加强规划前期的调研工作,科学利用自然资源。3、绿地系统体系化,建构城乡融合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4、保持历史城镇的山水骨架和地方特色。,二、规划内容,1、生态功能区的规

5、划 生态功能区划是按照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以及需要保护控制的不同程度而进行的规划内容。在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中,根据生态环境特点划定以下生态功能区:(1)生态控制区在保持区域生态平衡、防灾减灾,确保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方面有重大意义的区域,该区域一般划定一定面积予以生态保护。(2)生态协调区(控制建设区)是生态环境较好,可以进行适度开发的区域,要控制好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3)农业保护区以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主体,严格控制用地,转变生产方式,防止污染,发展生态农业(4)生态恢复区(建成区及城郊结合部)主要为城镇和未来发展区域,该区域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高,环境状况较差,主要生态功能是改善生态环

6、境,加强绿化建设,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的舒适度。,2、生态斑块的规划(1)基于自然保护的生态斑块。(2)基于人类游憩的生态斑块。(3)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生态斑块。,3、生态廊道的规划(1)自然廊道指生态类绿色通道,包括供野生生物迁徙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物种生态廊道、水资源保护的江河生态廊道、山脊或林带等连接自然植物群落廊道等。(2)游憩廊道多为沿着自然的河流或者被废弃的铁路、自行车道等用于连接城市居住地与自然空间的绿色廊道。(3)景观和历史廊道指风景质量高以及重要景观节点间的狭长远景;而历史廊道则多为具有一定历史遗迹和文化价值,具有教育、美学、娱乐和经济效益的场所和步行道。(4)城市廊道包括城镇间的

7、组团隔离带以及限制城市蔓延的绿带。,一、规划原则二、布局目的和要求三、城市绿地系统布局,3.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一、布局原则,1、综合考虑,全面安排。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3、均匀分布,服务半径合理。,二、布局目的和要求,1、满足全市居民方便文化娱乐、休憩游览的要求。2、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3、达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4、满足城市景观艺术的要求。,三、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总目标是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其基本要求是要达到以下条件:(1)布局合理服务半径合理,均匀分布各级公园绿地和居住区绿地,使全市居民都具有均等利用的机会。(2)指标先进城市绿

8、地各项指标不仅要分近期与远期,还要分别列出各类绿地的指标。(3)质量良好城市绿地不仅要种类多样,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及生产活动的需要,同时还应具有科学性。(4)环境质量改善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日照指数、沙尘暴、工业污染、热岛效应等方面得到。,一、公园绿地规划二、生产绿地规划三、防护绿地规划四、附属绿地规划,3.5、各类城市绿地规划,1、公园绿地的规划原则均布性以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分析为指导,力求绿地均匀分布丰富性发展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的同时,重视中小型绿地的发展。创造内容丰富、尺度适宜的活动空间。多样性指景观多样性。生态性以绿地为主,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以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同时为公园营造多彩的植物景

9、观。人文性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创造及延续城市绿地系统的当地人文特色。,一、公园绿地规划,2、公园绿地规划选址(1)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居民能方便到达,大型公园要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或公共交通设施有方便的联系。(2)符合环境卫生条件,空气畅通,绿化条件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易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节约投资。(3)不宜于工程建设的、复杂破碎的、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坡地建园,应充分利用地形造景,避免大动土方。(4)可充分利用城市的有利资源,发挥城市河湖水系的作用,选择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5)可利用原有园林、名胜古迹、革命遗址等地段,既能显示城市特色,保存民族文化遗产,又能增加公园的历史文化内

10、涵,寓教于乐。(6)可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古树名木的地段。在原有林场、苗圃、花圃、丛林等基础上加以规划改造,则投资少、见效快。,3、公园绿地的规划布局(1)布局的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进一步明确公园绿地的建设规模与范围,保证规划内容的一致性和延续性。公园绿地的布局要满足均布性,即要求公园绿地要便于城市居民的出行使用。(2)公园绿地布局的均布性分析服务半径指某公园绿地所服务人群的居住点的地理覆盖范围,是衡量公园绿地的均布性和可达性的一项基本指标,服务半径的大小和各类公园规模的配备标准每个国家各不相同。我国标准主要参见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国家园

11、林城市评价标准等法律法规。,二、生产绿地规划,生产绿地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是城市绿化的生产基地。城市园林部门根据绿地总面积,确定逐年生产苗木的数量及用地面积。根据生产用地的使用性质,生产绿地可分为临时性生产绿地和永久性生产绿地。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比率不低于2%。,1、生产绿地的功能(1)经济功能为城市绿化提供和培养大量苗木,直接影响城市绿化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为城市绿化树种的培养和引种驯化等提供科研基地。(2)生态功能生产绿地一般分布在城市不同组团的分隔地段,对于减少各组团之间的影响、改善城市环境等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3)社会功能有些景观较

12、好的生产绿地在提供苗木的同时,还可定期全部或部分对外开放、供游人观赏游览,丰富人们生活。,2、生产绿地的选址要求(1)生产绿地面积占地面积较大,出于节约土地的考虑,通常将其应安排在郊区。(2)须保证与市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以便苗木运输(3)要求土壤及水源条件较好、地形变化丰富,既有利于苗木的多样化培育,又利于苗木的生长(4)在节约土地的情况下,应尽量利用山坡造地、围海造田、河滩地等。,三、防护绿地规划,1、防护绿地的规划原则(1)防护性原则根据城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建设用地布局,在不同区域内规划设置不同类型的防护绿地,以发挥绿地的防护功能。(2)系统性原则为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卫生防护、防风固土、

13、安全隔离等作用,应沿高速公路、快速干道、铁路、高压走廊、河海沿岸、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防护绿地,以建立完善的城市绿地防护体系。(3)景观性原则城市防护绿地的建设,应与城市的景观,尤其是城市门户区等重要景观地段的建设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防护功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其景观特性的发挥,以达到改变城市整体景观风貌的作用。,2、防护绿地的布局要求防护绿地占用城市用地面积较大,科学地设置防护绿地可以影响大气扩散模式和气象条件。布局要求如下:(1)防风林应布置在城市外围上风向与主导风向垂直的位置,以利于阻挡风沙对城市的侵袭。(2)卫生防护林应根据污染物的迁移规律来布局,根据城市的风向、风速

14、、温度、湿度、污染源的位置等计算污染物的分布,在污染物浓度超标的地区布置防护林,从而有效的防御大气污染。此外,在工业用地周围,尤其是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应适当规划防护绿地,以降低工业污染对居民生活的侵扰。(3)铁路防护绿地一般沿铁路沿线布置,通常能够形成铁路沿线或者城市重要的绿色廊道,因此,其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应该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4)道路防护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绿色网络骨架,能够影响城市的景观雕塑。在城市中适当地布置防护绿地,使其既能保证生态功能,又能兼顾城市景观,是道路防护绿地规划的要点(5)河流防护绿地往往分布在城市河流两侧,随城市用地的紧缩安排适当规模,起到绿化、美化、加固河道的作

15、用。(6)农田防护林布置在农田附近利于防风的地带,形成长方形的网格,长边与常年风向垂直。(7)水土保持林应布置在河岸、山腰、坡地等,发挥固土、护坡、涵蓄水源,减少地面径流,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8)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应沿城市高压走廊沿线布置,按规模要求建设,保证足够的防护空间。,3、防护绿地的规划要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首先要准确地分析城市规划中各类用地布局,并制定相应的城市防护绿地规模和类型。再次基础上,提出城市防护绿地的建设要求,最终做到布局合理、体系完整,并与公园绿地协调一致,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其中部分要求如下:(1)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设立的防护林带50m;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

16、间的卫生防护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少于30m;垃圾填埋场、污染处理厂,下风向需建设宽度为500800m的卫生隔离带。(2)卫生防护应根据污染物的迁移规律来布局。以防治大气污染为目的的防护林的布局应根据城市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污染源的位置等计算污染物的分布,在污染物浓度超标的地区布置防护林,从而有效的防御大气污染。此外,在工业用地周围,尤其是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应适当规划防护绿地,以降低工业污染对居民生活的侵扰。(3)铁路防护绿地一般沿铁路沿线布置,通常能够形成铁路沿线或者城市重要的绿色廊道,因此,其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应该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4)道路防护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绿色网络骨架,能够影

17、响城市的景观雕塑。在城市中适当地布置防护绿地,使其既能保证生态功能,又能兼顾城市景观,是道路防护绿地规划的要点。(5)河流防护绿地往往分布在城市河流两侧,随城市用地的紧缩安排适当规模,起到绿化、美化、加固河道的作用。(6)农田防护林布置在农田附近利于防风的地带,形成长方形的网格,长边与常年风向垂直。(7)水土保持林应布置在河岸、山腰、坡地等地带,种植树木,来固土、护坡、涵蓄水源,以减少地面径流,防止水土流失。(8)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应沿城市高压走廊沿线布置,按规模要求建设,保证足够的防护空间。,附属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中除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常见的附属绿地包括居住区、校园、广场、医院、工厂、仓库等。,四、附属绿地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