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77021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秋兴(xng)凋伤(dio)砧石(zhn)万壑(h)朔漠(shu)青冢(zhng)省识(xng)环珮(pi)渚(zh)霜鬓(bn),导入新课: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山峦连着山峦,幽谷连着幽谷,好象是一起奔赴荆门。这里有个地方至今遗存着昭君生长的乡村,昭君一离开宫室便走向北方遥远的沙漠,与匈奴结亲,谁知她一去不返身死异域,只留下了一座长满青草的孤坟,面对着大漠黄昏。,想当年皇上只从画图中粗心地辨认她的美丽姿容,致使她含恨终生,死后仍思念故土,成为一缕身披环佩、月夜归来的游魂。,而今她用的琵琶仍旧弹奏着胡曲,千百年来,它分明在诉说着她不尽的乡情、无穷的怨恨,1.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昭君在怨恨什么?3.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

3、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4.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设疑自探,人物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自恃美貌、高标自持,不肯贿赂画工,而远嫁塞外,终其一生都在思念故土,最终身死异国而只能魂归故里的奇女子王昭君的形象。貌美 正直 坚强 心与祖国同在,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月夜魂,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画图省识春风面,对画师的行为怨恨,怨恨,根本原因:统治者的昏庸,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

4、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深沉怨恨),“诗言志”“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尧典,“香草美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

5、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昭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以自悲也 王嗣奭,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

6、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写什么?写景 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引出歌咏对象昭君。这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因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

7、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养育),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颔

8、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

9、,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紫台,青冢,连,向,朔漠,黄昏,死,死葬异域,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生离汉宫,生,富丽繁华,荒凉冷落,1对比,3对比,孤独的一座青冢,颔联,4对比,2对比,一去,独留,无边无际的北方大漠 昏黄时分的天幕。,2、简要分析颈联的涵义。,“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只看图画不看人,使王昭君等人的命运完全由画工们决定,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珮”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她生长的父母之邦。,“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

10、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小结】显而易见,这两句与上两句前后呼应,相互衔接。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总之,对昭君悲剧的根源做了明确揭示。,“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这两

11、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文本分析,一是眼界开阔,笔力雄健二是隐含感叹自身流离漂泊命运的意味。昭君空有国色不能得到君王赏识,在文人的眼中,有了某种象征的意义。杜甫选择昭君作为感慨身世的题材,除了经历相近之外,也有这方面的影响。,文本分析,首句立意突兀奇崛颈联用动静、生死的巨大反差表现出去国之恨,留葬异乡之哀怨颔联对仗惊警,倍增伤感气氛末句含蕴深刻,回味无穷,鉴赏咏史诗三步骤,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

12、悟感情)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归纳怀古咏史诗的特点,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前后加“怀古”、“咏怀”等。2.内容特点:(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3、思想情感:(1)感慨身世(2)感伤兴衰(3)劝勉警戒等等,蜀 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全诗的感情基调感伤、叹惋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拓展延伸,思考:1、这首咏史诗吟咏的对象是谁?2、诗人在诗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3、分析颔联中“自”“空”的

13、表达效果。,1.诸葛亮2.诗人在诗中歌颂了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他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3.阶前的草独自呈现一片碧绿,隔叶的黄鹂徒然地叫得好听。映阶碧草、黄鹂隔叶,本来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所含之情大有转折,写出了武侯祠冷清荒凉的特点。,挖掘二者连接点,人物,角度,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战争不断 安史之乱,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匡扶汉室,一统天下,许身社稷,志在匡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拼尽全力,不遗余力,统一大业未成内心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终遭贬谪志向未就壮志未酬,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取西蜀,定南

14、蛮,东和北拒,仕途屡遭贬谪,失意难耐。,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亮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现梦想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西施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注:据史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贿赂吴国太宰伯嚭,送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到吴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学以致用:,、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浅之别

15、。请作简要分析。、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崔道融的诗同情西施,为西施个人鸣不平,立意较浅。罗隐的诗写出了“家国兴亡自有时”的自然规律,立意较深。,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崔诗“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刘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借景抒情、比喻,对比、反问,昭君故里即是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它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

16、崖壑含翠,橘林丰茂,山明水秀,极富诗情画意。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西施浣纱,昭君出塞,貂蝉拜月,贵妃醉酒,“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zh lu)村。天生丽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照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接受了

17、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这里边有西施的很大功劳。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

18、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面。从此,昭君就得了落雁的代称。,“闭月”,是讲貂婵的故事。她是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宠爱。当时,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臣们敢怒而敢言。王允每天闷闷不乐,茶不饮,饭不进。貂婵很为主人忧愁。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在后花园烧香跪地拜月,为主人祈祷,愿为主人分忧。碰巧王允也来花园散

19、心,见到貂婵之举甚为感动,从此便和貂婵以父女相称。一年多以后,王允先将其女许给董卓,后又许给吕布。董、吕二人争风吃醋,最终董卓被杀。传说貂婵当时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景象正好被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到云彩后面去了”,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子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常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

20、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就是羞花称号的由来。,沉鱼 落雁 闭月 羞花,昭君选秀入长安,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孙休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rng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

21、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 掖庭待诏。,昭君和亲,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把那些画工们全部处以“弃市”死刑(也就是说啦到市集上在众人的围观之

22、下杀头,并且尸体放在市集上3天不许收走给路过的人看),籍其家资,皆巨万。,昭君出塞,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或者是乡间女子还不曾学会拉关系、抛媚眼,得罪了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

23、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后来王昭君生了儿子名叫伊屠智邪师。,昭君青冢,王昭君出塞后,短短几年时间,汉匈关系改善,团结和睦,亲戚往来,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