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平面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77605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平面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国家平面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国家平面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国家平面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国家平面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平面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平面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地测量学基础,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大地测量学的定义:,技术任务:确立地球参考坐标系并建立大地控制网,为地形测图和工程测量提供基础控制。科学任务: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重力场,提供地球的数学模型,为地球及其相关科学服务。,大地测量学是通过在广大的地面上建立大地控制网,精确测定大地控制网点的坐标;研究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学科。,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参考系统中,测量和描绘 地球及其他行星体的一门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普通测量学的区别:大地测量学是在广大的地面上建立大地控制网,研究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学科。普通测量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较小区域

2、内测绘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科(测定点位、测绘地形图、施工测量)。,大地测量学重点研究的内容如下:1、大地测量基础知识(基准面和基准线,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地球重力场等);2、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地球椭球基本的理论,高斯投影的基本理论,大地坐标系统的建立与坐标系统的转换等);3、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经典的、现代的);4、大地控制网的建立(包括国家大地控制网、工程控制网。形式有三角网、导线网、高程网、GPS网等);5、大地测量数据处理(概算与平差计算)。,本章内容:1、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2、国家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3、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4、大地测量仪器

3、;5、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6、精密测角仪器;7、精密电磁波测距方法;8、精密水准测量方法;9、天文测量、重力测量、GPS测量方法;10、大地测量数据处理数学模型、数据库简介。,第5章 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5.1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本节内容: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方法;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精度的大地测量控制网,以精密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地面点位置:坐标和高程。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国家大地控制网作用:1、为地形测图提供精密控制。限制测图误差积累,保证成

4、图精度。统一坐标系统,保证相邻图幅拼接。提供点位的平面坐标,保证平面测图。2、为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其他科学问题提供资料。3、为国防建设和空间技术提供资料。,5.1.1 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1、常规大地测量法1)三角测量法;2)导线测量法;3)三边测量及边角同测法。,三种方法:常规大地测量法、天文测量法、现代定位新技术。,1)三角测量法:,1、网形:三角形网状。2、坐标计算原理:正弦原理、坐标正反算。3、三角网元素:起算元素、观测元素、推算元素。,优点:图形简单,结构强,几何条件多,便于检核,网的精度较高。缺点:易受障碍物的影响,布设困难,增加了建标费用;推算边长精度不均匀,距起始边

5、越远边长精度越低。,2)导线测量法:,优点:布设灵活,容易克服地形障碍;导线测量只要求相邻两点通视,故可降低觇标高度,造标费用少,且便于组织观测;网内边长直接测量,边长精度均匀。缺点:导线结构简单,没有三角网那样多的检核条件,不易发现粗差,可靠性不高。控制面积不如三角网大。适用于地形困难,交通不便的地区。,优点:边角同测网的精度最高。缺点:相应工作量也较大。在建立高精度的专用控制网(如精密的形变监测网)或不能选择良好布设图形的地区可采用此法而获得较高的精度。,3)三边测量及边角同测法:,2、天文测量法,天文测量法:是在地面点上架设仪器,通过观测天体(主要是恒星)并记录观测瞬间的时刻,来确定地面

6、点的地理位置,即天文经度、天文纬度和该点至另一点的天文方位角。优点:各点彼此独立观测,勿需点间通视,测量误差不会积累。缺点:精度不高,受天气影响大。用途:在每隔一定距离的三角点上进行天文观测,以推求大地方位角,控制水平角观测误差积累对推算方位角的影响。,1)GPS测量,3、现代定位新技术简介,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可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PS系统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可以进行海、空和陆地的导航,导弹的制导,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的精密定位,时间的传递和速度的测量等。,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VLBI)是在甚长基线的两端(相距

7、几千公里),用射电望远镜,接收银河系或银河系以外的类星体发出的无线电辐射信号,通过信号对比,根据干涉原理,直接测定基线长度和方向的一种空间技术。,2)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VLBI),长度的相对精度10-6,空间位置可达0.001,由于其定位的精度高,在研究地球的极移、地球自转速率的短周期变化、地球固体潮、大地板块运动的相对速率和方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3)惯性测量系统(INS)惯性测量是利用惯性力学基本原理,在相距较远的两点之间,对装有惯性测量系统的运动载体(汽车或直升飞机)从一个已知点到另一个待定点的加速度,分别沿三个正交的坐标轴方向进行两次积分,从而求定其运动载体在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坐标增

8、量,进而求出待定点的位置,它属于相对定位。优点:完全自主式,点间也不要求通视;全天候,只取决于汽车能否开动、飞机能否飞行。缺点:相对测量,精度不高。,惯性导航,现代大地测量技术与方法特点是:,都是在一个全球的参考系中直接测定地面点的三维坐标,从而建立一个三维大地控制网,解决全球的大地测量问题,统一全球大地测量成果,为国际间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有力条件。,5.1.2 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布设原则:,应分级布设、逐级控制;大地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精度;大地控制网应有一定的密度;大地控制网应有统一的技术规格和要求。,1)应分级布设、逐级控制:,2)大地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精

9、度:,表5-1 不同比例尺测图对相邻三角点相对点位精度的要求,3)大地控制网应有一定的密度:,表5-2 对三角点的密度要求,4)大地控制网应有统一的技术规格和要求:,制定统一的布设方案和作业规范,作为建立全国大地控制网依据;,大地测量法式(1958)、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细则(1959)、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197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1992)等。,1、常规大地测量方法布设国家三角网1)一等三角锁系布设方案 布设目的: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作用是控制二等以下各级三角网的建立,并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资料。,5.1.3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一等三

10、角锁简介:它一般沿经纬线方向布设。锁系两个相邻交叉处之间的三角锁称为锁段,图中AB-CD,CD-GH,AB-EF,EF-GH等即为四个锁段。锁段的长度一般在200km左右。由互相连接的纵横锁段构成锁环。三角锁段的平均边长为25km(山区),20km(平原)左右。三角形内角不小于,由三角形闭合差计算的测角中误差小于0.7。,2)二等三角锁、网布设方案 布设目的:既是地形测图的基本控制,又是加密三、四等三角网(点)的基础。与一等同属国家高级控制点。,二等补充网(旧二网1958),二等全面网(新二网1958后),旧二网:它在一等锁环内先布设纵横交叉的二等基本锁,将一等锁分为四部分,然后再在每个部分中

11、布设二等补充网(两级布设);,二等锁段的平均边长为15-20km。由三角形闭合差计算的测角中误差小于1.2;补充网平均边长为13km,测角中误差小于2.5.,二等网的平均边长为13km。补充网平均边长为13km,测角中误差小于1.0.为保证精度,需在网中间加测起始边,其测定精度要求同一等点。,新二网(全面网):在一等锁环内直接布满二等网。,二等三角锁简介:,3)三、四等三角网目的:为了控制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和工程建设需要,在一、二等锁网基础上,还需加密三、四等三角网。使大地点的密度与测图比例尺相适应,以便作为图根测量的基础。,(1)三、四等插网,插(2)三、四等插点,三等网的平均边长为8km。由

12、三角形闭合差计算的测角中误差小于1.8。,四等网的平均边长为2-6km。由三角形闭合差计算的测角中误差小于2.5.,4)导线控制网,优点:布设灵活,推进迅速,易克服地形障碍等。缺点:控制面积、检核条件以及控制方位角传算误差时不如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分为四个等级,一等沿主要交通干线布设,二等导线布设在一等导线(或三角锁)环内;三、四等是在一、二等导线网(或三角锁网)基础上进一步加密。,我国20世纪60年代青藏高原大部地区是采用导线法布设稀疏的一、二等控制网的。,5)我国天文大地网基本情况简介,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基本完成,先后共布设一等三角锁401条,一等三角点6 182个,构成121

13、个一等锁环,锁系长达7.3万km。一等导线点312个,构成10个导线环,总长约1万km。,1982年完成天文大地网的整体平差工作。网中包括一等三角锁系,二等三角网,部分三等网,总共约有5万个大地控制点,30万个观测量的天文大地网。平差结果:网中离大地点最远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9m,一等观测方向中误差为0.46。,2、利用现代测量技术建立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GPS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球或全国性的高精度的GPS网(A、B级网),另一类是区域性的GPS网(C、D、E级网)。我国建立的几个全国性的GPS网如下:,1)EPOCH 92中国GPS大会战(92A级网);,2)96 GPS A级网;,3)国

14、家高精度GPS B级网;,4)全国GPS一、二级网;,5)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技术设计 收集资料:测区地形、交通图、气象资料;已有大地测量成果;测区自然、人文地理等。实地踏勘:资料不足或缺乏了解,或发展变化等,需实地踏勘和调查。图上设计:根据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图上拟定控制点位置和网的图形结构。编写技术设计书:任务概述、测区概况、已有资料利用、实施方案、计划安排和经费预算等。,3、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技术设计,实地选点,建造觇标,标石埋设,外业测量,平差计算等。,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包括以下工作:,2)实地选点 按照实地情况检查和落实图上设计,修改其中不恰当或不完善的部分。选点结束

15、后提交以下资料:选点图;点之记;选点工作技术总结(旧点利用、选点数量和质量、建标类型及数量、对工作的建议等)。,3)建造觇标(传统大地测量法)点位选好后,需要埋设带有中心标志的标石固定在地面,以便长期保存。当相邻点不能在地面上不通视,需要建造觇标,作为观测目标以及架设仪器的观测台。觇标类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寻常标,双锥标,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4)标石埋设 三角点的坐标,实际上指的就是标石中心的坐标。故标石埋设和保存是一项重要工作。标石:混凝土、花岗岩、青石或坚硬石料凿成。分盘式和柱石两部分。埋石结束,办理托管手续。,5.1.4 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简介,最优化设计:就是根据施测部门的具体条

16、件,考虑各种因素,从控制网的几种可能的布设方案中选出一条最优方案的工作,称为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控制网设计的目标:指的是控制网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是设计的依据和目的,同时又是评定网的质量的指标。控制网质量标准包括:精度标准、可靠性标准、费用标准、可区分标准及灵敏度标准等,其中常用的主要是前3个标准。,1)精度标准-以观测值仅存在随机误差为前提的。全网的总体精度:常用网中坐标参数的方差-协方差阵Dxx或协因数阵QXX来度量。N最优:Dxx的范数Dxx=min A最优:tr(Dxx)=1+2+r=min D最优:det(Dxx)=12r min E最优:max=min S最优:max-min=min

17、,1、控制网的设计目标,局部精度指标:包括:点位误差椭圆,相对误差椭圆,未知数某些函数的精度。1)点位误差椭圆:三要素;2)相对误差椭圆:相对误差椭圆三要素;3)未知数函数精度:网中推算边长,方位角等精度。,2)可靠性标准-以考虑观测值中不仅含有随机误差,还含有粗差为前提的。网的可靠性:指控制网能够:(1)发现观测值中存在的粗差(2)抵抗残存粗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的能力。,如下图前方交会:若A,B两点角度接近45度,则交会精度必然很高,然而却不可靠,因为观测中出现粗差,则无法发现,此时可靠性为零。为了提高可靠性,则应加测角或边,图b,可以发现粗差,但无法判断是那个观测有粗差;如c,不仅能发现粗差

18、,还可明确指出粗差位置。,a,b,可见:可靠性与多余观测有关。在无多余观测的情况下,闭合差为零,无法发现粗差,可靠性视为零。粗差未被发现,势必影响平差结果的正确性。,控制网的优化设计中可靠性已经作为必要指标。,内部可靠指标:以一定显著水平 和检验功效 判断,可能发现该观测值粗差的最小值。外部可靠性指标:不可能发现的粗差对平差结果影响。,其中:为非中心化参数,如:,系统可靠性分为:内部可靠性和外部可靠性。,多余观测分量定义:其中:,当 时,表明观测 完全多余,表示该观测值抵抗粗差的能力最强;,当 时,表明观测 属必要观测,表示它没有抵抗粗差的能力;,结论:1)成果内可靠性也称观测的可控性,是指粗

19、差在一定显著水平和功效下,用数理统计检验方法探测出的能力;其值愈大,表明只能发现大粗差;2)外部可靠性是指不能发现的模型误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也就是未能发现粗差对未知数函数的影响;其值愈大,表示粗差对未知数的影响愈大。,可见:可靠性标准直接与多余观测分量发生联系,若要求可靠性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就相当于对多于观测分量和总的多余观测提出制约。多余观测分量愈小,其内、外可靠性均较差。,例:测边网如图,A(0,0),B点坐标y=0均为已知,等权观测P=I。,解:6条观测边长的误差方程为,对称,A,B,P1,P2,以r2为例:,设S2边的观测中误差,则有:类似可以计算其它观测边:得出:可能发现粗差为0.

20、20-0.35m,各边不同,相对而言,S2和S4抵抗粗差能力稍强。整体测边大地四边形内部可靠性不好。多余观测少造成。,计算第二条边的外可靠性指标:,即:外可靠性量度值为4.2,表示由于第二个观测值未能发现的粗差对参数向量长度的影响为4.2,对未知参数本身或其函数影响的大小是相对中误差的4.2倍。可见,粗差若存在,它对平差结果的影响不可低估。,3)费用标准 最大原则:在费用一定条件下,使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最大或者能满足一定限制下使精度最高。最小原则:在使精度和可靠性指标达到一定的条件下,使费用支出最小。优化设计中的费用 主要指观测费用。,优化设计分类:零类设计、一类设计、二类设计、三类设计。,

21、一类设计(图形设计)。固定参数是P和Qxx,待定参数为B。就是在观测值先验精度和未知参数的准则矩阵已定的情况下,选择最佳的点位布设和最合理的观测值数目、类型。通常,在传统的大地网图形设计中就是解决这个问题。,零类设计(基准设计)。固定参数是B和P,待求参数是X和Qxx。就是在控制网的网形和观测值的先验精度已定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起始数据,使网的精度最高。,2、优化设计的分类和方法,二类设计(观测精度的设计,即权设计):固定参数是B,Qxx,待定参数P。在控制网的网形和网的精度要求已定的情况下,进行不同观测工作量的最佳分配(权分配),决定各观测值的精度(权),使各种观测手段得到合理组合(即确定不

22、同观测量的最佳组合)。,三类设计(改善旧网精度设计,即加密设计):固定参数是Qxx和部分B,P,待定参数为部分B和P。是对现有网和现有设计进行改进,引入附加点或附加观测值,使点位精度满足规定要求。,控制网优化的各类设计的划分表,以上四类设计中,只考虑了精度指标和经济指标(观测的权、工作量)两方面。现代优化设计应该考虑网的可靠性指标。,大地网优化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精确性(二类特别要求):网中各元素要求达到或高于预定精度。2)可靠性(一类任务):网中具有一定数量的多余观测。3)经济性(比较次要):用最少时间、人力和物力实现大地网精确性以及可靠性的要求。,大地网的优化设计可以概括为:在一定限

23、制条件下,合理地选择某些参数(如网形、观测量的类型和精度等),以使目标函数(如平差后大地网元素精度)最佳。,2)优化设计的方法 1)解析法:将设计问题表达为含待变量的线性或非线性方程组,或是线性、非线性数学规划问题。优点:解析法具有计算机时较少,理论上较严密等优点;缺点:其数学模型难于构造,具有最优解有时不符合实际或可行性差。适合于各类设计问题,特别是零类设计。,如表达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模拟法(大地网机助设计法):(是针对经验设计的初步网形和观测精度)模拟一组数据与观测值输入计算机,按间接(参数)平差,组成误差方程和法方程,求逆而得到未知参数的协因数阵(或方差协方差阵),计算未知

24、参数及其函数的精度;估算成本,或进一步计算可靠性等信息;与预定的精度、成本和可靠性要求等相比较;根据计算所提供的信息和设计者的经验,对控制网的基准、网形、观测精度等进行修正。优点:计算简单,程序易于编制,可以人工干预。缺点:较费时,计算量较大。适合于零类设计之外的各类设计。,输入初始数据,组成设计矩阵B,组成法方程系数阵,计算参数权逆阵,精度估计,误差椭圆元素、其它精度指标,是否最优,输出方案,修正网型和观测纲要,修正未知数权逆阵,是,否,本节内容小节:1)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建立方法:常规、天文、现代定位新技术。2)建立基本原则:分级布设,逐级控制;有足够精度、密度;一定技术规格和要求。3)布设方案:常规方法布设、现代测量新技术布设。4)控制网优化与设计:控制网设计目标、优化设计分类和方法。,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