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只是分享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79013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只是分享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只是分享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只是分享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只是分享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只是分享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只是分享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只是分享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5,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沟通是指运用语言、文字或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指外表、脸部表情、肢体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要求等表达给对方。,沟通是一个过程:,编码过程,解码过程,信息与通道,打算发送的信息,感受到的信息,编码过程,反馈,解码过程,发送者,接受者,什么是沟通?,我们为什么要沟通?,我们要沟通什么?,我们要怎样沟通才有效?,沟通能达成怎么样的目的?,沟通时怎样沟通,要注意什么?,沟通前,(沟通时),(沟通后),成就来自沟通,失败,往往来自不愿意沟通,我们为什么要沟通?,原因之一:,成功的因素,85%,沟通与人际关系,15%,专业知识和技术,我们为什么要沟通?,原因之二:,不

2、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使自己的教学更顺畅。更重要的是不会流失。,我们为什么要沟通?,原因之三:,体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让家长给你做宣传,达到扩大宣传面。这是无形的资产。,我们要沟通什么?,1、学习知识?2、学习习惯?3、建议与配合?,我们要怎样沟通才有效?,1、就事论事,达成一致才有效2、达成目的才有效3、收集信息,建立信任,增进了解,排除误解才有效,沟通的四种基本型态,沟通时怎样沟通,要注意什么?,沟通的主要方式,1.电话沟通 2.面谈3.家校通平台(微信、飞信、QQ等)4.家校联系手册(记事本、周记本等),关于这个,你还有什么可以告诉我的呢?你觉得,什么是最大的问题呢?那表示有什么更重要

3、的事情呢?有没有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呢?“”的反应会是如何呢?你觉得,“”的能力可以负责些什么呢?,有效沟通的十大法则,(一)以开放性的话语问问题,事件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谁需要负责呢?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呢?怎样发生的呢?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有效沟通的十大法则,(二)发问明确,针对事情,你真的感到不开心,是吗?我可以理解你的感受我可以理解这些事是你十分担心我已经清楚为何你如此沮丧了我可以体会你当时伤心的程度,有效沟通的十大法则,(三)显示出关心,及了解对手的感受,你可否告诉我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为了让我更容易了解,请你用另一种方式告诉我,好吗?这是不是关于,有效沟通的十大法则,(四)

4、促使对方说得更清楚、明白,点头回应:嗯、好、哦、唔,有效沟通的十大法则,(五)专心聆听,这一点是我错了,我没弄清楚你是对的,我了解我错误之处这样说是有道理的,我应该谢谢你的指正,让我立即了解,有效沟通的十大法则,(六)倘若你真是做错了,要大方坦白地承认,或许,我们可以试试别的办法这是否是唯一的方法呢倘若采用别的途径又如何呢可否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下一次,我们可否采用,有效沟通的十大法则,(七)预留余地,具有弹性,别逼到死角,这消息来自哪里?这些数据正确吗?我们有没有征询“”的意见/忠告?我看过另外一些详细的资料,在我想,这需要做一个新的调查我们可否信赖这份资料这些都是最新的资料吗,有效沟通的十

5、大法则,(八)寻找真相,没错!这的确令人气恼,让我们来想想办法没错!真是让人气愤,但我(们)可以你有足够的理由对这事不关心,不过,从另一方来看详细告诉我一切吧!我们可能找出途径来解决呢?,有效沟通的十大法则,(九)用慈爱式关怀语气引导,表示关心,命令式权威:我可以理解到,这对你来说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顾虑儿童式直接:我希望没有说错什么,而导致你有被骗的感觉成熟式理性:我们已详细讨论过所有的方法,始终觉得这是最好的或许我们不必急躁地立即作决定,大家分头思考一下,改天再议可能对我们更有利,有效沟通的十大法则,(十)成熟式理性:我了解这个决定的内在涵意,沟通时,要注意什么?,1、时刻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

6、题(换位思考),2、时刻保持微笑,3、时刻不生气,不发火,4、时刻想着用什么方法帮助家长解决问题。,5、时刻尊重家长。(语言上多用“您”“请说“”不好意思”“我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沟通时五大注意,6、真诚沟通,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1.教师要尊重家长,打好与家长沟通的基础。马斯洛需求理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尊重家长,打好与家长沟通的基础,礼貌待人,尊重家长的人格要有理智

7、的情绪 晕轮效应要讲求谈话的方法和策略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晕轮效应(The 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晕轮效应也可以称为“以点概面效应”。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Kelly)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教师如何得到家长的信任与支持?,1.家长对老师的信任一定是建立在有共识的基础上。合作的基础:帮助、教

8、育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指导、引导孩子共同解决问题;协调、平衡对孩子的基本认识;商洽、处理对孩子的有关处分;,(1)教师首先要设身处地的理解家长。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与我们“望生成才”的愿望是一致的,理解家长生活质量、文化素质及对教育的理解与看法与我们教师都是有偏差的。产生分歧的原因对孩子的情绪或表现各自认识角度不同;家长对孩子情绪或表现过于认定或相信;教师对学生的情绪或表现过于认定或自信;孩子对家长或教师都没有说出事实;家长或教师都只看到了事实的一部分;,(2)教师要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真诚与负责任的态度 沟通前要对该学生的方方面面作充分的了解,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

9、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学生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你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孩子特别关心、重视,以及你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家长也会提升其责任心;这样从情感上容易迅速沟通。,(3)以礼待人,以德服人 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衣着整洁;选择良好时机和家长进行沟通;不和家长争执;要善于倾听。通过倾听找到各种有用的信息,才能准确地诊断并实施有效的对策;倾听时,要听明白家长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谈话的真正用意。,3.让首因效应发挥积极效应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或第一

10、印象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在第一次与家长沟通之前,教师都应该在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上拟出一份提纲。,4沟通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对于溺爱型的家长对于对孩子放任不管的家长对性格粗暴,蛮不讲理的家长 还要考虑沟通形式的多样化,1喜讯及时汇报 不要放过学生任何点滴的闪光之处,也不要忘记将优秀传送给家长,优秀者往往在优秀的鼓动下变得更突出。相反有许多小事,就是因为缺乏及时沟通,最后发展到不可收拾。学记“禁于未发”,沟通的技巧,2不足委婉说出3随意问候探讨的电话不可少 不要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才想到和

11、家长进行沟通;在学生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想到和家长进行沟通。4正确评价学生 要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不能好的都好,坏的全坏,既肯定孩子的优点与进步,也真诚地提出其不足之处及改进办法。5沟通不能成为打小报告,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1.动辄就请家长2.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3.指责、训斥家长。4.与家长交流居高临下5.避染上经济,给家长建议,1.语气要委婉 多用婉转、协商、建议性质的词语2.要有针对性 3.要科学实用,往简单的说,其实与家长的沟通就是回答“5W1H”的问题。为什么说(why)说什么(what)何时说(when)什么地点说(where)对谁说(whom)怎样说(how),沟通三要

12、、三不要,赞美与鼓励的话要说感激与幽默的话要说与人格有关的话要说,没有准备的话不要说没有依据与数据的话不要说情绪欠佳的时候不要说,yes,no,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计划现实,善于倾听,面对事实,保持关心,及时沟通,家长不是敌人,结束谈话,犯错道歉,领导参与,记录谈话,控制谈话,家长不是敌人,Thank You!,1.您的孩子

13、最近表现很好,如果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下,孩子的进步就更大。2.请家长不要着急,孩子偶尔犯错是难免的,我们一起来慢慢引导他。3.您有什么事情需要老师做吗?4.您有特别需要我们帮助的事情吗?5.谢谢您的提醒!我查查看,了解清楚了再给您答复好吧。6.您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谈,都是为了孩子好。7.孩子之间的问题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解决,放心吧,他们会成为好朋友的。8.这孩子太可爱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继续加油!9.谢谢您的理解,这是我们应该做的。10.很抱歉,孩子受伤了,老师也很心疼,以后我会更关注他。,11.我想这件事该由XX负责,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12.我们非常欣赏你这样直言不讳的家

14、长,您的建议我们会考虑的。13.您的孩子最近经常迟到,我担心他会错过许多好的活动,我们一起来帮他好吗?14.您的孩子最近没有来校,老师和同学都很想他,真希望早点见到他。15.请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会做好的。16.学校的食谱是营养配餐,为了他的身体健康,我们一起来帮他改掉挑食的习惯,让他吃饱吃好。17.您有这样的心情我很理解,等我们冷静下来再谈好吗?18.近期我们要举行XX活动,相信有您的参与支持,会使活动更精彩。19.学校校报内容丰富多彩,欢迎您经常翻阅,及时沟通。20.我们向您推荐好的育儿知识读物,您一定有收获的,孩子也会受益。,典型案例一,清早,某家庭的父母来找我。父亲头上裹着纱布,母亲额头

15、上贴着胶布。情况是,孩子A(男,16岁,重点高中学生)大清早在上学离开家前,用开水瓶里的开水洒向还睡在床上的父母。直接原因是,前一天晚上,孩子有些发烧感冒,父亲(大学教授,46岁)劝孩子吃一些药,孩子坚决不吃,交谈中发生争吵。父亲认为“我是对你好”,孩子认为“一点点病用不着吃药,我的事情不要你来管”。结果,父亲动怒,用台灯打在孩子的额头上。母亲(幼儿园教师,40岁)不管如何劝说,双反都不理她。最后孩子没有说任何话,关上门就睡觉了。清早起来,就发生了本案开始的情况。求助的主要问题是:孩子是不是有狂躁症?我们要不要送孩子去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孩子来后的基本反应是“我恨死了我的父亲!”,对案例一的观

16、察了解:,父亲由于是大学教授并在国外留学过,因此认为母亲总是迁就孩子,感觉自己的看法都是正确的,总是处在“家长状态”。母亲是幼儿园教师,从小自己带孩子长大,因此认为丈夫不了解孩子,比较多地袒护孩子,因此也总是处在“家长状态”。孩子在小学的时候表现不错,但比较贪玩。父亲出国回来后总是挨父亲的打骂,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出现叛逆情绪,因此总是希望进入“成年人状态”。从家庭人际交往模式来看,属于父亲和母亲之间界线不清;母亲和孩子之间界线不清;母子和父亲之间界线比较清晰。,对案例一的沟通交流:,对父亲:你对孩子期望很高,要求很严格。但孩子把开水洒在你们头上的行为是不是和你从小就打骂他存在一定的关系呐?对母

17、亲:你很爱你的孩子,孩子父亲出国时你一个人带孩子真是不容易。但你那时对孩子的宠爱是不是也会造成孩子现在的任性行为?对孩子:你肯定不想伤害自己的父母。但你在实在熬不住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就没有其它方法了吗?你看看还有什么比较合适的方式?,对案例一的分析与评估,父亲和儿子之间的交往关系处于僵局。冲突的内在原因是父子之间缺少“亲密”,父亲的处事方式始终是“家长状态”,因而是造成“好心不得好报”的直接原因。僵局的解决方法:“挑战”父亲对自我行为的反思;激发孩子对自我行为的“意识”;调整和发展母亲的“自发性”。,典型案例二:,某家庭的母亲(医院眼科护士长,42岁)坚决要求和我见面谈孩子B(女,初中学生,1

18、5岁)的问题,而不愿意在电话里回答我询问的任何问题。她约我在饭店里见面,先是她一个人来和我谈。在交谈一段时间后,她才打电话叫孩子的父亲(国家机关干部,47岁)带孩子过来一起谈。求助的主要问题是:孩子为什么在学习上没有任何上进心?为什么和她说什么她都不理睬?孩子的反应是“你们根本不理解我!”,对案例二的观察和了解:,由于母亲是多年从事眼科护理工作,所以其职业特点更发展了她个性特点中的仔细、谨慎和不放心等。因此,在面谈开始后的所有过程中,她始终是处在“家长状态”,对孩子的所有表现都不满意,始终要控制谈话的主动权。父亲是管党务的国家机关干部,为人随和,说话通常含而不露,对孩子的表现总是表现出宽容,对

19、母亲的做法一般不置可否,所以通常处在“成年人状态”。孩子在父母面前基本不说话,但是在触及她个人的一些问题时,她会用简短的话语进行辩驳,比如对父母说:“你们又不懂的!”比较多的处于“儿童状态”。这个家庭人际交往模式似乎存在着三者之间界线都不清晰的问题。,对案例二的沟通交流:,对母亲:你这样严格要求孩子完全是为了孩子能更好。但是,请你先说出孩子现有的十个优点,好吗?对父亲:你对孩子十分宽容是为了平衡孩子和母亲 之间的紧张关系。你对孩子的基本要求都有哪些?对孩子:父母和你们这一代之间是有很大的代沟哦,他们有时很难理解你们。你能说说你对父母的理解吗?,对案例二的分析与评估,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交往关系处于

20、僵局。冲突的内在原因是母亲对孩子的“自主性”缺乏认识和鼓励,母亲在对孩子的关系中始终处在“家长状态”,在家庭教育上对其丈夫的关系也是处在“家长状态”。僵局的解决方法:“面质”母亲的对孩子的看法;激发孩子的对父母的“亲密”;调整父亲对解决家庭关系僵局的“自主性”。,典型案例三:,某家庭的父母带着孩子专程从外地赶到杭州来找我,求助的主要问题是:因为孩子在家从来不主动开口讲话,孩子C(男,小学5年级,11岁)是否有心理疾病?在来杭州之前,母亲(个体服装店经营者,35岁)曾多次打电话介绍孩子的情况,并坚持要求面谈。在面谈过程中,母亲始终在不停地说话,而父亲(公司职员,32岁)和孩子坐在旁边几乎没有说一

21、句话。,对案例三的观察和了解:,从父母的叙述中得知:他们的孩子是在先怀孕后结婚的情况下诞生的,因此在整个怀孕阶段,母亲一直处在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下。家庭人际交往模式基本清楚,三者之间的交往界线都比较清楚。家庭日常生活中以母亲为主,由于丈夫年龄小于妻子,妻子经济收入高,夫妻之间的交往属于“姐弟型”交往;母亲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始终处在“家长状态”;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交往通常都处在“儿童状态”。,对案例三的沟通交流:,对母亲:看得出,你为了这个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现在,你能不能在接下来的十分钟内先不说话,让父亲和孩子先说说他们自己的想法?对父亲:你在家庭里一定是说得少,做得多。现在,请你说说你对孩子的看法和要求,好吗?对孩子:我想你一定是一个挺懂事的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现在你能说说你对母亲的看法吗?,对案例三的分析与评估,母亲和孩子/父亲之间的关系处于僵局。冲突的内在原因是长期的“家庭剧本”中“女人当家”所引发的,母亲始终处在“家长状态“,父亲和孩子都缺失了在家庭人际交往关系中的“自主性”。僵局的解决方法:“中断”(time out)母亲的一段时间的说话权,给孩子和父亲空间和时间,激发他们各自的“自主性”和“自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