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劳务移民工作概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劳务移民工作概况.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舟曲县劳务移民工作概况 舟曲县地处甘肃南部,属国扶少数民族贫困县,“512”地震全国重灾县,也是“88”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所在地。境内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条件严酷,人多地少,且生态环境脆弱,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落后的生产条件致使这里的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的状态;部分村庄纯属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特困地区,一部分群众长期徘徊在温饱线上,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并且返贫现象也比较突出。多年的扶贫工作实践证明,就地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难度大、成本高、操作难、效果差。如果不改变生态环境和解决人地矛盾,仅靠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常规措施难以解决贫困、发展缓慢的状况
2、。针对县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为目标”,紧抓中组部对口帮扶我县劳务输转方面有力支持的良好机遇,以及国家出台的向*的优惠政策,立足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增收空间有限,富余劳动力多的实际,把劳务经济和移民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来抓,通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劳务经济工作情况(一)组织领导及网络建设方面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靠实了工作责任。为切实加强劳务经济工作,将其培育成为全县群众增收最大的项目和支柱产业,靠实工作责任,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县劳务输转工作领导小组
3、,县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劳务输转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发展劳务中介机构培育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的实施意见,把劳务经济当做一项长期战略来抓。二是完善了劳务经济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在每年初召开的全县劳务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县劳务移民局签订劳务经济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劳务输出工作单独下达任务、单独奖励、单独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明确劳务输出工作为“一把手” 工程,实行与干部政绩、任用、先进评比相挂钩,并将部门的职责细化,把劳务输出纳入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舟曲县“十二五”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建立了劳务经济检查、督查、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机制,使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劳
4、务部门更加重视劳务输转工作,加强了对农民工就业工作的领导。三是夯实了劳务经济基层网络建设。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新疆和江苏分别成立了一个驻外劳务工作站,全县19个乡(镇)均成立了劳务工作站和劳务公司,配备专职工作人员57人,在210个行政村各确定一名劳务信息员,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劳务培训及输转的领导机制和网络。(二)劳务技能培训方面为了使广大劳务工提高能力素质,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劳务市场,把加大劳动力劳务技能培训工作作为劳务输出的基础性工作来做,县政府成立了劳动力技能专门培训机构,劳务、扶贫、农牧、社保、人事、妇联、团委、职中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为保证劳动力技能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县上积
5、极整合资源,一是将农牧、教育、扶贫、社保等部门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由县职业中学承担全县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专门开展培训工作,并投资购置了一些必需的培训设备,加强了师资力量,改善了办学条件。二是在河川人口集中,有条件的乡镇设立劳动力技能培训点,方便群众就地培训,对家离培训点较远、生活困难的群众发给生活补助和住宿补助,做到了技能培训资源的平等享用。三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培训。劳务部门多方搜集用工信息,根据所掌握的用工信息和农民群众的生产技术需求,进行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认真总结和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把培训和输出更好的结合起来,为农民送上一把外出务工的“金钥匙”,帮助他们打开务工和增收
6、之门。(三)市场化运作方面。积极创办劳务中介机构,培育劳务经纪人、带头人队伍,在有组织劳务输出队伍中建立党组织工作进展顺利。截止10月底,全县共成立劳务中介机构6个,在务工队伍中成立临时党支部21个,发展培育劳务带头人、经纪人211人,为促进全县劳务经济提质升级,推动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劳动力输转方面作为全县最大的的项目、最大的产业,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始终抓劳务输转工作不放手,推行“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化培训、规范化运作、一体化服务”的工作模式,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种途径主动出击,在省内外农民工输入的重点城市寻求劳务市场,不断拓宽劳务输转渠道,扩大输出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劳
7、务输转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调查了解,舟曲县劳务人员遍及全国十多个省市,主要从事保安、家政服务、建筑、浆砌、采矿、汽修等行业,其中保安和家政服务已成为我县两大劳务品牌,在北京享有良好的声誉。经过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输转层次和质量,全县劳务输转呈现出了几点鲜明的特点:使劳务输转由苦力型、数量型向技能型、质量型转变;从组织化程度看,基本实现了由盲目分散型向有组织规模化输出转变;从输转层次看,基本实现了由单纯的务工挣钱向增收和创业并举转变;从务工时间看,逐步由临时性、季节性务工向固定性、长期性务工转变;从输转形式看,由游击型向军团型,由“箭头型”向“米字型”转变。从2010年至目前,全县共输
8、转劳动力19.38万人,创劳务收入20.13305亿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为推动全县脱贫致富步伐,加快小康社会进程发挥积极地作用。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劳务技能培训基础薄弱、培训设施不健全,技能培训工作滞后层次低,严重制约着培训质量的提高和培训需求。2、劳务基地建设工作滞后,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对接,劳务信息捕获量小,务工就业面窄,劳动力资源开发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给大规模的组织输转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3、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劳务技能,体力型务工人员多,技能型少,
9、季节性务工人员多,长期性少,西北部高危行业务工人员多,东南沿海技能型务工人员较少。 五、今后工作打算及建议1、要不断加大劳务输转工作考察力度,建立新的劳务基地。将劳务输转工作的重点放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要加大劳务市场考察力度,加强劳务基地建设,以更好的促进我县劳动力与劳务市场的对接、提供劳务信息以及加强对务工人员的管理和维权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2、继续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力度。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树立品牌,突出特色。要按照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劳动力资源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有特色、能突出本地劳动力资源优势的技能培训,突出劳务特色,创立劳务品牌,形成劳务优势,
10、增强劳务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进而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3、加强创办劳务中介机构发展培育劳务经纪人、带头人、在劳务输出队伍中建立党组织和发展党员工作。建立激励机制,对临时党支部和劳务带头人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对发挥带动作用明显、表现突出的临时党支部书记、劳务带头人、村级信息员,经组织考核考察,参照村组干部报酬标准,给予适当补助。劳务效益特别好的,给予表彰奖励,推动全县劳务输转工作在规模上再扩大、质量上再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4、拓宽输出渠道,实现劳动力多层次、宽领域就业。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进一步发挥职业中介的作用,健全劳动力市场,形成劳动力输出的市场化、职业化和规模化,促使劳动力大规模、多层次、宽领域转移,使劳动力转移、培训更好的为扶贫开发服务,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0一四年十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