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范本1.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685367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页范本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活页范本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活页范本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活页范本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活页范本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页范本1.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记号项目序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证活页课题名称: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文化生态研究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限4000字以内。1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中国现代文学有着丰富的社团和作家群体,他们在文学史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系统地探讨其群体的发展规律,对于中国文学史的整体认识是有积极意义。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已有成果,各种单个社团流派的研究和其资料汇编等工作基本初具规模,甚至某些局部和整体社团考察也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但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的整体性考察,其20世纪特定历史语境下中国文学群体聚散规律,尤

2、其文学群体的整体生态与作家心态的关系尚显不够。中国现代文学群体演变不仅仅是一个纵向历史的进程,在文学史中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以下简称“文协”)等社团,也不只是纯文学团体,或文人的政治集团、或纳入文学思潮、创作现象的组织机构等。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生成具有着十分复杂多重的文化因素,在文学与文化场中整体考察文学社团和作家去群体的自身规律,探讨他们的文化生态完全必要。本课题研究的价值:确立“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文化生态研究”的课题,以现代中国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的聚散现象为切入口,重新探讨现代中国文学丰富而复杂的单独的社

3、团、作家群体生成缘由、文化因素,或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内在文化关系。“文化生态”是一个整合的概念,更相对于文学史应该是整体的“文化场域”,或“文化生生态链”。从这样的视阈透视现代中国文学社团、流派的基本群体特征,他们作为文化现象不在是孤立的纯文学团体研究,更强调诸文化因素对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的包容性。这就使得原有的文学社团认知发生了改变。现代中国文学社团和作家群构成了一个知识文化谱系:文学群体有着现代政治意识形态化的内容、也保留着传统结社的地域和文人雅聚、宗派等文化因素,更有现代知识分子生成中的特殊资源(经济、政治、教育、报刊出版传媒等),形成了现代文人聚散独有的地域文化因素、教育途径、政治意识

4、、文学主张、组织结构等文化生态环境和其生命形态的复杂关系。这种文化生态环境及其关系的研究,某种程度上是多种文化相互作用与实践中,从而立体地考察作家群体之间人与事活动的心理动因、行为倾向,及其背后深层的主客体复杂因素是如何形成社团与群体的独特性的。对于摆脱社团和作家群体聚散非文学因素的泛化联系,深入思考现代中国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的文化知识谱系、文化生态结构,具有的文学史重写的重要价值。2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在文化生态整合理论视野下,通过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联”、“京派”、海派、东北作家群等文学群体的解剖,找寻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群体与地域、现代教育、政治经济,及其文学等文化场域的关系,深

5、入探讨其精神信仰、组织结构、群体行为、文学主张等问题,揭示过去文学社团研究中未能清理的一些复杂纠缠,总结现代中国文学群体聚散规律的特殊性。其研究思路和方法:(一)地域在现代作家聚散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地域的因素构成了群体。如现代文学中的京派、海派、东北作家群、山药蛋派等群体命名的本身就鲜明地标识着地域特征。但是,地域文化特性并不能够完全替代文学群体特征。现代作家聚合在一起进行文学的倡导,驱使的动力何在?尤其来自每一个作家心理的活动更为复杂。地域形成了文学社群整体生存的文化生态,最重要的是了解其生态如何与群体心理构成发生关系的。现代作家群体的衍生,现代作家心理活动的动因:一是联系着传统文化的血脉,

6、一是重建的现代精神追求。这两者的悖论交织于现代知识分子一身,伴随他们从封闭走向开放。在这一进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标志,就是他们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地域的更换和流动,改变的不仅仅是现代知识分子迅速转换的身体所在的地域,或远离的故乡。重要的是由“身”的生存转移,必然有了自觉不自觉的精神之乡的寻找,“心”的归落感更加强烈了。这是现代人的精神悖论,又是现代群体形成的原动力。不同地域的因素影响了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是现代文学社群“生态”与“心态”关系的第一要义。(二)现代教育体制的出现建立了文学社群现代性知识谱系的生态平衡,是决定现代作家聚散心理又一不可忽视的因素。新文化运动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即现代教育

7、体制的建设。“五四”时期各种类型的学校、大学形成的现代教育文化,与新型的现代文学构成了互动的平台。现代文学从中获得了丰厚的文化资源。现代作家的知识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旧式四书五经的私塾家教,在近代科举废除后,新学堂转向现代国文、西学教育为主。现代知识分子群体一方面自觉接受了西学课程的格致、天文、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更为开阔的视阈走出国门,“寻求别样的人们”。这使得现代作家个体的发展和群体的联系方式都因此而有了巨大的变化。“公共空间”和现代教育开放民主的氛围互为一体,形成了文学社群生存的知识生态。同时,也在这一思想的自由之地,个体的独立自主的思想启蒙和群体变革的民主思想意

8、识的文化心理获得了最大程度的释放。(三)现代政治经济的杠杆作用决定了文学社群运作方式方法的生态环境,与现代作家聚散心理调节的原动力。如果说上述两个层面是在相对独立的视角考察现代文学社群文化生态构成,那么,现代社会日益变化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于社群的运作关系不容忽视,尤其对作家心理元素的变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政治与经济两个现代社会的重要文化支撑点,对现代文学群体的酝酿和发生发展有着内在机体的调节功能。诸多现代文学社群的生命长与短,一个最显著的因素往往决定与“政治与经济”的文化作用。文学群体的“政治”意识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的组织态度和思想倾向的问题。同样,“经济”作为重要基础,也不只是文学群体生存

9、唯一的条件。“政治与经济”作用于现代文学社群是在一种文化视阈,一种文化渗透中表现出的文学群体的策略的行为。确切说,是现代政治与经济的特殊文化语境揭示了现代文学社群特殊的文化生态和作家聚散的特殊心态。(四)现代文学社群的“生态”与“心态”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地域、教育,及政治与经济是由外至内地体现了群体聚合因素的缘由,那么,由文学社群不同审美取向决定的丰富本体生态,与现代作家多元、交叉的心理图式形成了内在呼应。这既是文学社群由内至外地呈现群体对文学本体的守成,又是最本质地反映出现代文学社群“生态”与“心态”的互动关系。文学创作实践活动和群体的美学追求是文学社群生态资源的重要基础。因此,考察群体文学

10、创作整体性的美学风格或审美特征,也更能够寻觅到地域、教育、政治和经济的外在文化生态如何内化于文学社群本体的。无论流派还是社团他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创作体式的选择,决定文学群体的性质和审美特征,又往往前述的地域因素、教育背景、以及政治与经济的杠杆的作用密切相关。当文学群体选择自己表达文学的姿态和方式,立场和心态,实际是其文化整合的内化过程,即是由文化资源转向诗意的文学表达的过程,由社会性一般团体、文化派别的群体分裂出来形成强调精神独立、自由的文学群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生态与心态”的共生现象,它烘托了文学群体独立灵魂的存在。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与作家群的的文化生态究竟怎

11、样区别于传统的文学群体作为背景存在的诸文化元素?如何完整地体现他们负载现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呈现出各个不同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的特殊性?本课题主要观点:现代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的四个层面考察,旨在强调彼此“生态”与“心态”互动关系的整体联系性。文学群体美学“心态” 和文化环境“生态”是统一的。他们因某些共同的文学追求而聚合为群(派别)为社(集团),文化语境(环境和背景)的“生态”形成了关系的网络,又是构成群体和个体丰富而复杂“心态”活动的情境。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一)现代中国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是由其生态与心态构筑的一个互动平台。既考察每个社团地域、教育、政治与经济的文化生态,又关注作家群体独特

12、的认知心理、情感体验和文学倾向,特别是群体心态的诗意表达对于文化诸生态的影响和作用,将可以发现他们更为丰富多彩的本体世。(二)考察20世纪中国文学社团在多元文化中的联系性和特殊性,以及与文学思潮、流派的差异性。(三)重点解决文学社团自身和其他研究未能够深入的问题,如文学和非文学因素同构的社团聚散现象;社团主张、信仰中的排他及对峙现象;社团组织机构和文学实践之间的悖论关系等方面获得新的阐释。注:1.活页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2.活页文字表述中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个人相关背景材料,否则取消参评资格。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只填写成果形式、成果数量、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名称、独著或合著等信息,不能填写成果名称、作者姓名及单位、发表时间等直接或间接透露申请人背景资料的信息。所填信息要与表三中的相应内容相符。“前期相关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字数不超过500字。4.课题负责人的相关著作不列入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