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型技能培训手册.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694232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验型技能培训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验型技能培训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经验型技能培训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经验型技能培训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经验型技能培训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验型技能培训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型技能培训手册.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验型技能培训手册(普通道岔)编写单位:吉林电务段图们车间 编写人:张汝举 编写日期:2011年9月10日一、基本原理和标识认知部分1、ZD6型转辙机有哪几部分组成?各起到什么作用?答:(1)电动机:为转辙机提供动力,采用直流串激电动机 。(2)减速器:降低转速以换取足够的转矩,并完成传动。由第一级齿轮、第二级行星传动式减速器组成。(3)摩擦联结器: 用弹簧和摩擦制动板,组成输出轴与主轴之间的摩擦连接,以防止尖轨受阻时损坏机件。(4)主轴:由输出轴通过起动片带动旋转,主轴上安装锁闭齿轮、由锁闭齿轮和齿条块相互动作,将转动运动变为平动,通过动作杆带动尖轨运动,并完成锁闭作用。(5)动作杆:与齿条

2、块之间用挤切削相连,正常动作时,齿条块带动动作杆,挤岔时,挤切削折断,动作杆与齿条块分离,避免机件损坏。(6)表示杆:由前后表示杆以及两个检查块组成。随着尖轨移动,只有当尖轨密贴且锁闭后,自动开闭器的检查柱才能落入表示杆的缺口之中,接通表示电路。挤岔时,表示杆被推动,顶起检查柱,从而断开表示电路。 (7)移位接触器:监督挤切削的受损状态,道岔被挤或挤切削折断时,断开道岔表示电路。 (8)自动开闭器:由动静接点、速动爪、检查柱组成,用来表示道岔尖轨所在的位置。 (9)安全接点(遮断开关)用来保证维修安全。 (10)外壳:固定各部件,防止器件受损坏和雨水、尘土等的侵入。外壳动作杆安全接点自动开闭器

3、主轴移位接触器减速器电动机表示杆摩擦联结器2、ZD6型转辙机牵引道岔需要通过那些杆件与尖轨进行连接?答:通过尖端杆、表示杆、密贴调整杆、及工务方钢与尖轨进行连接。方钢尖端杆表示杆密贴调整杆二、特性标准部分1、ZD6型转辙机牵引道岔尖轨与基本轨开程是如何规定的?答:尖轨与基本轨开程,普通道岔直尖轨应大于142mm,曲尖轨应大于152mm,AT型应为176180mm,复式交分道岔心轨应大于90mm,可动心轨应大于110 mm,正线道岔刨切点开程不小于60mm,基本轨内侧无影响密贴的肥边。2、普通道岔尖轨与基本轨轨距应满足那些要求?答:应符合1465mm或1445mm,AT型为1495mm。误差为+

4、3、-2。3、普通道岔安装有那些要求?答:1)、 密贴调整杆、表示杆、尖端杆、第一连接杆与直股基本轨想垂直,各杆的两端间与直股基本轨垂直线的偏差均不大于20mm。2) 、电动转辙机机壳纵侧面的两端与直股基本轨垂直线的偏差不大于10mm。3) 、各种道岔拉杆,其水平方向的两端高低偏差不大于5mm(以两基本轨工作面为基准)。4、普通道岔安装装置应满足那些要求?答:1)、安装装置的紧固件、开口销、连接销、表示杆和动作杆螺母齐全、不松动,防松措施良好,开口销角度为60-90,两臂劈开角度基本一致。2) 、动作杆、表示杆及安装装置的各连接销、摩擦面应油润。3) 、穿越轨底的各种杆,距轨底的距离应大于10

5、mm,距离石碴不少于20mm。4) 、安装装置绝缘完整(可用反光镜检查底部)。5) 、转换设备中的各种传动拉杆、表示连接杆及导管等的螺纹部分的内、外调整余量应不少于10mm。6) 、密贴调整杆的空动距离应在5mm以上。5、普通道岔转辙机内部检查标准如何规定?1)、机件安装牢固、完整,无裂纹、无异状,机内防水、防尘良好,无锈蚀。2) 、内部螺丝紧固,插接件固定良好,配线绑扎整齐无破皮,采取防混线磨卡措施。3) 、安全接点接触良好,接触深度不少于4mm,在插入钥匙时可靠断开2mm以上,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4) 、电动机炭刷与换向器接触面积不少于炭刷面积的3/4(同心弧面接触),炭刷长度不少于

6、全长的3/5;换向器表面光滑干净,换向器片间的绝缘物不得高出换向器的弧面,炭刷引线完好无损,炭刷帽不松动。5) 、摩擦带与内齿轮伸出部分保持清洁,不锈蚀、不沾油。6) 、摩擦连接器作用良好,相邻弹簧圈间隙不小于1.5mm,弹簧不得与夹板接触。7) 、自动开闭器拉簧弹力适当,动接点在静接点内的接触深度不少于4mm,动接点座与静接点座间隙不小于3mm,速动爪落下前动接点在静接点内有窜动时,应保证接触深度不少于2mm,自动开闭器动接点的摆动量(用手扳动)不大于3.5mm。接点无氧化物、无烧损。8) 、速动爪与速动片的间隙在解锁时不小于0.2mm,锁闭时为13mm;速动爪的滚轮落下后不得与启动片缺口底

7、部相碰。9) 、表示杆定、反位表示缺口要求:ZD6-A、D、E、F、G、H型为1.5mm0.5mm,ZD6-J型缺口间隙加不密贴间隙不大于7mm;10) 、更换移位接触器或挤切销必须手摇试验用副销带动道岔,移位接触器接点应可靠断开,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11) 、提销检查,主挤切销无伤痕、无变形、无裂纹,标记清楚正确,与孔间的旷动量不大于0.3mm,主副螺堵紧固。12) 、齿轮装置的各齿轮间啮(nie)合良好,转动时无过大噪音。13) 、机内重点部位清扫注油。6、普通道岔安装装置检修有那些标准?答:1)、表示杆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0.5mm;其余部位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1mm。2) 、动作杆、

8、表示杆及安装装置的各连接销、摩擦面应油润。3) 、测试各部安装装置绝缘不小于200,不良分解检查。7、普通道岔状况动态检查有那些要求?答:1)、道岔密贴状态良好,尖轨、基本轨飞边不得影响道岔密贴。道岔尖轨无反弹、弓背、吊板,滑床板清洁油润。2) 、处理各类道岔病害。8、普通道岔箱盒内部检修有那些标准?答:1)、箱盒内部清洁,防尘、防潮设施良好,名牌齐全、正确,字迹清楚。2) 、箱盒内部螺丝紧固,配线绑扎整齐、无破皮及混线可能,焊点焊接良好。3) 、器材类型正确,无过热现象,不超期,印封完整,安装牢固,防震、防脱设施良好。4) 、图纸塑封,与实物相符。9、扳动试验时应满足那些标准?答:1)、扳动

9、道岔时各部动作灵活、稳定,无异声,无异状,换向器表面无过大火花。2) 、扳动试验2mm应能锁闭,4mm不能锁闭。10、普通道岔级测试有那些标准?答:1)、ZD6系列 动作电流:单开道岔小于1.4A,交分、双机牵引及18号道岔小于1.8A; 锁闭电流:不大于动作电流值0.3A; 故障电流:单开及交分道岔为2.3-2.9A,双机牵引E、J型单机为2.0-2.5A。 2)、道岔位置核对、销记,设备加锁。三、维修经验部分1、普通道岔巡视、养护、检修要领?答:巡视检查看外观,密、标、罩、妨是关键。日常养护不开箱,只检外部和安装。集中检修看全面,内外标调及试验。2、普通道岔巡视、养护、检修顺序?答:1)、

10、巡视检查密贴标记,防松防脱,外界锁具,罩管固定。2)、日常养护箱盒外部,转辙机外,安装装置,道岔状况。3)、集中检修转辙机内,安装装置,道岔动态,箱盒内部,扳动试验,测试加锁。3、普通道岔摩擦电流调整经验:摩擦电流(故障电流)该电流的设定决定了电转机输出力的大小。、 标准:正反向摩擦电流相差应小于0.3A。ZD6A、D、F型为2.3-2.9A, E、J型为2.0-2.5A。日常应当掌握在中限,即A、D、F型为2.5-2.7A, E、J型为2.2-2.3A。摩擦电流并不是越大越好,主要看负载大小而定,满足于动作电流的1.3倍以上即可。摩擦电流过大,4mm不易保持,还容易超标,造成接点反弹。、摩擦

11、连接器的作用:一是道岔转换到底时稍有空转,消除电机对于各部齿轮之间的惯性;二是道岔受阻时空转,防止电机过载而烧毁。为保证摩擦力的稳定性,注意保持摩擦面的清洁,既不能有油污降低摩擦力,又不能生锈,防止抱死造成接点反弹断表示。、减速器在运转中应无噪音或“突突”声,否则说明齿轮啮合不良或缺油,应及时更换。4、普通道岔动作电流控制经验。动作电流、 标准:单开道岔1.4A;交分、双机1.8A。该值越小越好。、动作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务设备以下因素:一是减速器油脂好坏;二是减速器内部组装齿轮啮合状态;三是齿条块及动作杆表示杆的油润情况。减速器内油脂耐低温不好,造成电流过大;减速器内油脂的充填量过多,齿轮高速

12、转换(每分钟2400转)时引起阻力,当然过小也会发生干磨造成故障。检查减速器是否灵活,方法是用手拧动减速器的输入轴,应有一定的惯力。动作电流还取决于工务、车务设备以下因素:一是尖轨是否灵活、岔根是否有足够的游间。二是车务对滑床板的清扫涂油是否良好,滑床板面是否有油泥或沙子注意:电机线圈局部短路、或转子断格也会使动作电流变大。平时注意检查是否火花过大,加强整流子(换向器)面的清扫。、电流超标原因的判断方法:甩开动作杆,看电转机本身的动作电流,一般不宜超过0.8A,冬季也应在1A以下(防断线电机可能超过1.4A,有待厂家攻关解决,现场调整摩擦电流时应考虑上限)。如果电转机本身电流达标,就应检查滑床

13、板是否缺油,是否有油泥产生了阻力(冬季尤为突出)。是否工务道岔存在“绷卡爬松”病害,是否岔根过紧,是否前三块滑床板吊板。5、普通道岔锁闭电流控制经验。锁闭电流、 标准:不大于动作电流的0.3A,理想为零,即锁闭电流等于动作电流。、 产生锁闭电流的原因:、工务尖轨腰硬,腰先密贴,或尖轨尖端先密贴产生了反弹。、工务岔根硬。原因是台螺丝不良;间隔铁孔磨耗严重使台螺丝进入其内;台螺丝内部平垫圈被挤进间隔铁孔内形成凹槽;根部螺丝过紧等,致使岔根没有足够的游间,尖轨在转换到近于密贴时,因岔根过劲产生了阻力。重点检查非密贴侧的尖轨。、电务密贴力过紧产生绷劲。由于片面强调4mm指标,而忽视了工务设备的病害的整

14、治,用电务的密贴力掩盖了工务设备存在的病害,诸如肥边、竖切不良、吊板、尖轨上不去炕、尖轨翘头卡基本轨下腭等问题,这样做是得不赏失的。在病害没有得到整治前,决不可以用电务密贴来掩盖工务的问题,用电务指标来换取工务的指标,用牺牲电务的安全来换取工电整治指标问题。、道岔清扫不良产生阻力影响密贴,如积雪、沙子等。、 解决方法:、收紧第二、三连接杆,减少腰硬的强度;收紧电务尖端杆,使尖端于方钢处同时密贴。、减小密贴力,留有稍许间隙,用来缓解绷劲强度。要求 “宏观密贴,微观不密贴”,检查方法可以用纸币或厚纸在尖轨间隙内从岔根向岔尖顺利通过。达到解锁时无“砰”声响的要求。、松开根部螺丝。这只是权益之计。如果

15、彻底根治,一是应该更换台螺丝;二是更换间隔铁;三是在台螺丝与间隔铁之间增加平垫圈。通过上述措施,保证岔根游间的尺寸达标。重点部位是正线道岔的直股根部。原因通过列车多,振动磨耗大。、加强道岔滑床板的清扫涂油工作,清除油泥沙子污垢等影响,冬季更重要。、打磨肥边,处理吊板。主要是前三块,必须保证要有两块达到密靠的要求。6、利用“三听四看”法,对工务道岔病害进行诊断经验。工务病害对电务影响最大的应属“绷”劲。1)、“三听”:一听道岔解锁时是否有“砰”的响声,有则是绷劲影响,响声越大说明绷劲越大。二听道岔转换时声音是否沉闷,声音沉闷说明阻力过大;如果接近密贴时沉闷,说明岔根过劲。三听尖轨密贴时有无撞击基

16、本轨的声响,有则为密贴力大。2)、“四看”:一看解锁时密贴杆是否先被尖轨推着走。即密贴杆的空动距离在没有抽出之前,尖轨已经先动,说明有绷劲。尖轨瞬间斥离基本轨的距离为反弹距离,应不大于4mm。若超过此标准认为不合格。二看有无尖轨尖端或腰部先于方钢处密贴现象。检查时应站在尖轨前端下俯身体,观看尖轨密贴过程,有上述现象则为绷劲,先密贴点为绷劲所在点,应采取收紧尖端杆或收紧第二三连接杆的方法进行解决。如果是AT型道岔,无法采用收紧尖端杆方法处理尖端先密贴的问题时,只有适当松密贴力来缓解绷劲。最终应采取更换尖轨方式彻底解决。还要看尖轨的顶铁是否顶住了基本轨的轨腰,应当留有不大于1.5mm的间隙(见新维

17、规3.1.7,工电道岔结合部标准)。三看方钢是否串动。在扳动时看丁字铁与方钢连接处有无串动的痕迹。如果有应当采取收紧尖端杆的方式解决。四看前端有无吊板、腰部及根部滑床板过高、尖轨翘头等病害。重点前三块滑床板应至少有两块与尖轨底部密靠,实践证明最好第一块密靠,此时尖轨转换阻力最小。如果滑床板都受力,则尖轨转换阻力就大。所以,腰部及根部滑床板过高会增加道岔阻力的。7、日常故障预防经验。1)、密贴力过大易发生故障譬如:A、发生变口。由于密贴力的影响,当工务轨距发生扩轨时,尖轨在密贴力的作用下向基本轨跟随,此时外口变大,而内口变小。又因为习惯上外口留间隙2mm,内口只有1mm,此时卡口的机率就会增加。

18、B、锁闭圆弧严重磨损。密贴力越大,锁闭或解锁时都会增加阻力,增大锁闭电流,更为严重的是锁闭圆弧严重磨损。一旦磨损,致使圆弧不光滑,齿条的削尖齿面及锁闭圆弧面相互被啃伤。其严重后果是:当尖轨加入异物时,锁闭圆弧和削尖齿二者相互粘联,造成道岔无法解锁。此时手摇把也无能维力,道岔无法转换。该故障后果是十分危险的。C、适应性差。道岔的工作环境是在室外,客观影响因素多,特别是冬季,由于密贴力过紧,当尖轨夹入少量积雪,密贴状态看不出有明显的异常,车务也无法处理此类故障。密贴力适当减少,可以提高适应性。当尖轨夹入少量积雪时,道岔可以正常运用;只有当尖轨夹入积雪量增加的一定程度时,道岔由于缺口变化卡表示,尖轨

19、会出现4mm以上间隙,车务处理时目标清楚,处理起来也非常容易,也不需要清理的非常干净。在调整密贴方面,往往存在误区:以往经验是“当密贴后手摇把再摇3.5圈,检查柱打落”,此方法并不是很科学的,它不能直接反映密贴力的大小。科学的方法是用4mm不锁闭、2mm锁闭的标准才能证明密贴力最佳。2)、正确选择2mm测试点4mm不锁闭或不来表示,是防止密贴力过小;2mm锁闭并来表示,是防止密贴力过大。维规规定:第一牵引点处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应密贴,有4mm及其以上间隙时,道岔不能锁闭和接通道岔表示。根据规定,测试点应在第一连接杆处。如果工务尖轨竖切部分同时密贴,没有反弹绷劲,该测试点是正确的。但是,如

20、果工务尖轨有病害,尖轨尖端或腰部先密贴,第一连接杆处有间隙的情况下,在此处试验2mm锁闭是错误的,是自欺欺人的,更不能有效地防止密贴力过大问题的产生。为防止密贴力测试不准确,应选择尖轨与基本轨间最突出的受力点,即尖轨与基本轨的磨耗亮点。若尖端先密贴,应选方钢前150-200mm处;若腰部先密贴,应选方钢后150-200mm处。经上述补充测试后方可认为密贴力不超标。日常对于此类道岔最好采用两点同时夹2mm铁板试验。3)、双机牵引道岔第二牵引点B机密贴应当留有适当间隙第二牵引点B机密贴应当留有不大于4mm的间隙,表示缺口不大于3mm,两者之和不大于7mm。新维规3.2.6规定:ZD6-E型机锁闭表

21、示杆不设检查块,但仍设检查缺口;ZD6-J型机表示杆检查块的检查缺口为单边检测,缺口间隙为尖轨与基本轨的间隙之和,应不大于7mm4)、在调整密贴杆螺丝时应注意的问题A、调整量要有数。丝扣螺纹间距为3mm,每调整一圈(扣)距离是3mm,每一个牙是一扣的六分之一,即一个牙调整量为0.5mm。比如在调整道岔密贴时检查尖轨间隙为5mm,只需调整1圈零4个牙即可。B、考虑备帽螺丝的紧固后的变化。螺母因为电镀等因素,其松动量约1mm,所以在调紧备帽前要考虑松开密贴1mm的预备量,当备帽螺丝紧固后方可进行密贴力试验,最后调整表示杆缺口。C、必须保证安装装置螺丝紧固。电转机固定螺丝、方钢丁字铁,尖端铁等所有螺

22、丝紧固后方可进行调整。特别是方钢上的杆架(套筒)4个螺丝,决不可以松懈。D、每次检修必须进行摩擦电流试验。试验后再检查缺口状况。如果安装装置螺丝松动、杆架螺丝松动,在试验摩擦时缺口会变化的。如果发现变化,必须认真检查松动的问题点。5)、 正确调整尖端杆、表示杆及锁闭缺口A、尖端杆应收紧,防止表示杆销子串动。同时使方钢处于支撑状态,二着相互作用,也解决了方钢串动的问题,一举两得。注意交分道岔收紧尖端杆可能磨轨底。B、尖端杆与外表示杆的连接舌铁销子改为螺栓销,并在底部加一平垫,使其紧固,防止表示杆串动。C、内外表示杆的连接铁螺栓及横向螺丝应增加弹簧垫圈紧固。D、调整锁闭缺口为1.5-2.0mm,不

23、许大于2mm。否则容易卡内口。6)、坚持日常扳动试验,坚持检修手摇道岔A、利用日常扳动试验机会,认真观察道岔运用状态。一是动作电流、锁闭电流不超标,发现超标及时分析解决。二是定反位动作电流平衡。否则应检查尖轨根部是否过紧。三是提高双动道岔头动锁闭电流的判断能力,该锁闭电流是发生在二动道岔启动电流(启动电流为电机刚开始通电瞬间的电流值,一般较大)之前的读数。B、“天窗修”检修时利用手摇道岔方式检查密贴力及绷劲,检查是否过紧、是否有绷劲,发现反弹较大时可以甩开电转机,利用工务撬棍拨道方式观察反弹点。撬棍离开时尖轨仍保持在原位是最理想的状态。8、复式交分道岔标调经验。1)、调整前准备工作,并达到以下

24、条件A、两张口一致(145-155mm),为保证同时密贴做准备;B、两尖端杆稍有张力,防止尖端杆磨轨底;C、将辅助表示杆、辅助密贴杆及两组尖端杆舌铁全部放松,不准吃力。2) 、“七步调整法”具体步骤第一步:拉入位置,调整第一组尖轨拉入位置密贴。第二步:拉入位置,调整辅助表示杆在第二组尖轨尖端杆上的舌铁位置,使第二组尖轨拉入位置密贴。第三步:拉入位置,调整辅助密贴杆使其密贴与杆架。但不准将弹簧挤死,否则会形成内部绷劲。第四步:伸出位置,调整第一组尖轨伸出位置密贴。第五步:伸出位置,通过在第二组尖轨方钢的丁字铁处加垫的方式,同时调整尖端杆的长度,使第二组尖轨在伸出位置密贴。如果密贴过紧,则应撤垫、

25、缩短尖端杆来减少密贴力。第六步:伸出位置,调整辅助密贴杆使其密贴于杆架。但不准将弹簧挤死,否则会形成内部绷劲。第七步:调整伸出位置时主表示杆缺口,调整完毕后再调整拉入位置副表示杆缺口。3)、需要说明的问题A、辅助密贴杆的作用不是用来调整密贴的,而是起到防护作用的。为防止辅助表示杆因故折断或销子脱落使第二组尖轨失去控制,即使辅助表示杆失去作用,辅助密贴杆仍可以起到密贴作用。 B、第二组尖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辅助表示杆,并非是辅助密贴杆。 C、第二组尖轨拉入位置密贴是用辅助表示杆调整。而伸出位置密贴是丁字铁处靠增加或减少工务铁垫及调整尖端杆的长度来解决,密贴紧就减少垫,密贴不足就增加垫,同时调整尖端

26、杆长度,注意两者的相互配合。D、调整后用手摇道岔方式进行检查试验,要求两组尖轨必须同时密贴,如果发现不同时,可以继续采用改变张口来解决。E、4根尖轨由于被两根尖端杆及一根辅助表示杆相互连接形成一体,所以在道岔动作时是同步动作的,不可能分开动作。所以,4根尖轨动作的受力点只有一个,即第一组尖轨方钢上的杆架。而第二组尖轨的受力点则是尖端杆,并不是第二组尖轨的方钢。F、当工务改变任何一组尖轨的轨距时(即改变了张口),则另一组尖轨的张口要随之改变,通过增减垫及改变尖端杆长度来保证两张口一致。严格来说,第一组张口略微大于第二组张口,原因是第二组尖轨的动力传输时经过了两个尖端杆和一个辅助表示杆,使动程稍有

27、损失。4)、调整后达到标准A、解锁时没有绷劲,不反弹,无砰声。B、动作电流不超过1.8A,摩擦电流调整范围应2.6-2.9A。C、其他标准与普通道岔相同。四、应急故障处理部分故障一:接点结霜故障原因及预防经验。1、 原因:、封闭不良,雪在列车带动及大站采用风力灭火机的吹动下进入了电转机内,或检修开盖时不注意使盘根处积雪进入机内,待气温上升后,雪融化成气体蒸发,又遇冷形成霜。、减速器长时间运转发热,将热气随减速器的内齿轮与外壳间隙喷出,直接喷向接点组。此现象多发生在雪天车务除雪时。、空气中湿度大,设备周围有河流等。2、预防:、 放置干燥剂,驼峰道岔增设加温电阻。、 封闭电转机。主要部位是盘根、手

28、摇把孔、钥匙孔、排水孔,调整电转机盖后轴高度,拧紧压盖螺丝、堵塞盘根四角空隙,胶带封独摇把孔,胶皮堵塞钥匙孔,补齐排水螺丝堵,更换两杆伸出部位的毡垫。、 雪后开盖检查,及时清理进入的积雪,并检查进雪的途径,采取堵塞措施。、 启动接点改并联,保证道岔可靠动作,利用动接点组的不断打入清理静接点上的冰霜。、 补齐接点罩。故障二:自动开闭器检查柱小拐轴变形原因及预防经验1、原因:、工务改道作业时轨距变化引起表示杆缺口变化将检查柱挤住,或电务更换电转机等施工作业时,在检查柱落入锁闭缺口的情况下强行调整密贴,使检查柱被缺口挤住。在上述情况下,如果强行操纵道岔,启动片将速动爪强行抬起,造成小拐轴的扁平面扭曲

29、变型,动接点支持架动作不到位,接点无法接触。更为严重的是检查柱抬起高度不足,没有脱离锁闭缺口,道岔因缺口被卡而无法转换,电机处于摩擦状态。此故障检修人员一时又不能发现问题的原由,而错误的调整接点深度或加大摩擦电流,导致故障无法排除。 一旦现场发生了此故障后,应当立即用扳手将小拐轴强行扭回原位。具体方法是:用350mm扳手将小拐轴的伸出部位拐轴部分夹住,向内强行扭回。此时不准盲目调整接点深度。但这只是应急措施,之后还应尽快更换整体自动开闭器。2、预防:、工务改道作业时应将道岔处于四开状态,或放在非作业一侧;电务调整时应松开尖端杆上的舌铁螺丝,使表示杆处于自然不受力状态。调整密贴时,检查柱一旦落入

30、缺口,应将其动接点扣起来再进行调整,或边调缺口边调密贴,密贴调整完毕后同时检查缺口是否标准。、日常发现接点深度发生变化,不应盲目调整,应调查接点变化原因。如果发现变形或拐轴角度不对称,应当找修配所更换自动开闭器。、修配所在所里调整好后应当将调整螺丝封闭,防止现场盲目调整。接点深度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到检查柱抬起高度和落入深度,现场没有经验,在调整过程中会引起顾此失彼,发生调整不当的隐患而引起设备故障。故障三:自动开闭器动接点反弹原因及预防经验。1、原因:摩擦力过大,摩擦面生锈,造成摩擦带抱死,使摩擦连接器失去了第一特性,失去了稍有空转的作用,不能消除电机惯性,使积存在各齿轮间的相互作用力无法释放,

31、又反射回电机,同时启动片往回动作,将已经落下的速动爪又抬起,造成已经接通的表示接点又断开而失去表示。该问题多发生在D、E、J型机,其中E、J型更为严重,而A型机不易发生。原因是D、E、J型机减速比增加,输出力增大,所以反射的力量也增大。所以要求日常严格控制摩擦电流。2、预防措施:、雨季防止进水而产生潮气造成摩擦面生锈,加强摩擦面锈蚀情况的检查,发现锈蚀及时更换。、 严格控制摩擦电流,严禁超出上限。故障四:电机断线、混线原因及预防经验1、原因:大电流并且工作时间较长,造成线圈烧损。电转机的电机是适合短时间工作,不适合长时间工作。因ZD6电机额定电流为2.0A(维规3-6页表3.2.9),而摩擦电

32、流已经超过此标准,所以该电机不适合长时间工作。现场造成长时间工作的原因:一是调整摩擦电流时一次空转的时间过长。二是冬季挤雪后不及时往回扳,或者两面均夹雪电机无法停转。2、预防:、 调整摩擦电流一次时间不准时间过场,控制在10秒内;特别是ZD7型电转机,因电流大,应控制在5秒内。一次没有调整好可以反复多次,使电机有足够的间歇时间。、 检修时注意换向器火花是否过大。日常保养时注意清扫换向器面上的碳粉,保持碳刷接触良好。、 经常测量线圈电阻,发现变化及时查找原因。单定子工作电阻(2.850.14)2欧姆,刷间总电阻4.90.245欧姆。 故障五:冬季检查柱卡阻原因及预防经验 1、问题的提出及原因分析

33、:在冬季,管内时常发生电转机检查柱不打落故障,发生时间多为晚间后半夜2-4点钟,故障发生后一般被认为是自动开闭器动作不良,只能进行更换。当将更换下来的自动开闭器拿到室内存放一段时间后,随温度升高,检查柱上的被凝固的油泥逐渐融化,开闭器恢复了正常。此时只有采用汽油清洗方式,才能继续更换到设备上使用。造成故障的原因是:由于平时电转机内部注油过多,难免油渍进入检查柱间隙;又因为封闭不良,不可能没有灰尘进入电转机内,并附着在检查柱周围。该问题夏天不能构成影响。但是到了冬季,由于气温低,检查柱周围附着的油泥遇冷后变硬,不再有润滑作用,反而阻碍了检查柱的上下动作,导致检查柱卡阻不打落,接点失去表示。 2、预防措施:A、入冬前,用普通注射器向检查柱周围注射少量汽油,并用手来回扳动动接点,使检查柱上下动作摔打,通过反复动作,将被汽油稀释后油污通过不断摔打而滑落到检查块底部。检查住清洗干净后,可以控制冬季接点不打落故障发生。B、合理调整静接点的压力,严禁超标,防止压力过大将动接点夹住。3、注意事项:A、清洗时使用汽油一次不准过多,不准电动操纵道岔,待汽油挥发后可以操纵,防止被电火花点燃。B、注射汽油时针头要对准检查柱的周围,不要注射到其他位置,更不能注射到接点上。C、操作时不准吸烟,远离火源,防止火灾发生。D、该项作业应联系登记要点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