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保障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9833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社会保障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农村社会保障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农村社会保障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农村社会保障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农村社会保障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社会保障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社会保障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社会保障,本章内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切入点与原则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缓解农村的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我过城市贫困人口的发生率之所以比农村低得多的主要是因为政府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从食品、自来水、住房、医疗、养老、工伤、生育、教育、社会救助等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如果农村也逐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向农村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和最低标准的公共设施,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应当会比现在低得多。,贫困,分散乡镇企业职工的劳动风险应对农村人

2、口老化问题 中国农村人口急剧老化,而老年保障功能急剧下降。中国1亿多老人中有75%左右生活在农村,农村家庭养老还要收到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内聚力下降等因素的挑战。其生状况障堪忧。自从世纪之交中国社会迈入了老龄化的门槛,农村老龄化的速度就超过了城镇。根据2000年公布的“五普”数据,按常住人口计算,城镇的老龄化水平为6.30%,农村却为7.35%。中国社科院的张翼指出,“五普”数据显示出一种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的提高,城市打工和做生意的比较收益的刺激,使农村有较高文化程度的青年人口,越来越多地移居到了城市”。于是,越是城市化速度快的地区,农村老龄化的速度也越快。譬如:上海

3、市农村的老龄化水平已经达到了13.73%,浙江省10.51%,江苏省9.73%,山东省9.15%,北京市8.35%,重庆市8.04%。2006年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也指出: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正因为如此,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现已引起了中国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但是,2000年由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老龄协会组织实施的“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在农村中,目前享有退休金的老人仅占5.5%,享有集体养老补贴的仅有0.4%,这就意味着,94.1%的老年人与现行养老保障制度完全无缘。所以,调查数据表明,认为自己经济没有保障的农村老人

4、高达45.3%。同一个调查的数据也表明:全国农村老年贫困人口数量为736922万人,农村老年贫困发生率为8.610.8%。,主要原因是: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原来依附于集体经济并以对“五保户”的基本生活保障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功能下降。2.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导致农村赡养系数上升。3.为了占有宅基地,农村的家庭中,子女一结婚就盖房分家,家庭小型化的速度比城市还快。目前,我过农民虽然还是一家庭养老为主,但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已急剧弱化。,农民的社会保障已成为重要社会问题 我过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下降:1.我过人多地少 2.农产品投入大、产值较低、我国农民不仅享受不到政府补

5、贴,而且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基本上是由自己承受。3.规模经营,制约了土地的保障功能。缩小城乡差别,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使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具有可持续性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可行性,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时机基本成熟。很多地区农村人口收入水平已经具备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能。多年来在农村开展的社会救济、救灾扶贫、社会优抚、合作医疗以及近10年来开展的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经验准备农村财税制度改革和农村基层政权行政机构改革可以大幅减轻农民负担,各级财政在资金和政策上对农村社会保障予以更多的倾斜和支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切入点与原则,农村社会保障

6、体系的切入点1.城乡统筹2.总体规划3.基础整合4.分类指导(一是不同类别的项目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二是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1.保障水平于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保障资金又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3.保障生活与扶持生产相结合4.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结合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领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第一阶段:19861992年,为试点阶段。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

7、试点地区。第二阶段:1992年1998年,为推广阶段。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决定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布实施。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地推广开来,参保人数不断上升,到1997年底,已有8200万农民投保。第三阶段:1998年以后进入衰退阶段。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

8、官方对这项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动摇。1999年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我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历史,老农保指以前针对低保户、五保户等所提出的一种保障制度,主要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以及养老和医疗等困难。按新政策规定在新农保试点地区,凡已参加了老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可直接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政府财政发的);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

9、遇。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转保很麻烦,而且转过来的资金不能完全冲抵新农保应缴保费,存在差额,现在新农保试行信息化管理,在系统中对这一问题也不好处理,所以对原来老农保办理退保的比较多,将老农保个人账户中资金连本带息退给本人,由本人再去办理新农保参保手续。,什么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所以被称为新农保引,是相对于以前各地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胡晓义表示,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有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我认为它是继取消农业税、农

10、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此外,不同于老农保主要建立农民个人账户的模式,新农保借鉴了目前城镇职工统账结合的模式。胡晓义介绍,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分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这意味着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不过胡晓义强调了即将启动的新农保仍处试点阶段,“新农保政策要通过试点完善之后逐步推开,并不是说从明天开始大家就可以领钱了。”根据规划,将于2020年前全部实现所有农民都享有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称为“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

11、农政策。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并且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新农保”和“老农保”的区别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说到新农保和以前一些地方实行的老农保的区别,有这样几点:首先,筹资的结构不同。过去的老农保主要都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是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我认为它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第二,老农保主要是建立农民的账户,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

12、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当然,新农保政策是要通过试点完善之后逐步推开,并不是说从明天开始大家就可以领钱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1.试点中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只有个人账户,缺乏社会统筹部分,不能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使一部分真正需要保障的贫困人口的养老问题得不到解决。2.从基金管理看,存在农村养老保险是作为预算外资纳入财政专户管理还是采用市场化运营和基金是由县级管理运营还是分级管理运营两个问题。3.从管理体制看,农村养老保险既具有某些社会保险

13、的功能,在运营中又部分引进了市场机制,这种混合属性与现行体制发生碰撞。,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设想1.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框架设想 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框架应当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性的养老与救助为辅。其实施应通过分类指导,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逐步推广标准有别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不同发达地区分析和从农民群体的具体情况分析)以下群体对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有较强的愿望,也具有相应的缴费能力,可以作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点对象:一是非农就业的农民。二是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三是农村计划生育对象。四是村组织干部、退伍军人、民办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农村个体户、专业户等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应引导他们率先参加农村

14、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近期工作重点(1)完善基本方案,研究制定非农就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2)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建立市场化的基金运行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总框架图如图10.1(3)探索“粮食换保障”的保障方式,推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努力寻求解决我国农村缺医少药状况的方法,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道路,基本建立起了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受

15、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1.建国初期对农民互助互济性质农村合作医疗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非常严重,农民看病难问题相当突出。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医疗卫生要“面向工农兵”,将农村“有医有药”作为发展我国医疗事业的首要目标。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初是随着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合作医疗的超常规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合作医疗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态势。农村合作医疗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好评。1974年5月,在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遍关注,引起了

16、许多国家的极大兴趣。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3.20世纪8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一度出现严重萎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首先对农村合作 医疗进行制度化的改革尝试。1978年3月5日,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逐步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公费医疗和合作医疗等事业,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人民日报1978年3月8日。从而把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纳入法律范畴。,4.20世纪9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逐步走出低谷农村合作医疗的萎缩,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90年6月,卫生部等五部委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改革和加强

17、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请示,分析了农村合作医疗出现严重萎缩的主要原因,建议“把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作为重点,提高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要求各级领导“从卫生事业发展长远战略着眼,从当前农村卫生事业严重不足,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极不合理情况出发,通过整顿和深化改革,将农村卫生事业振兴起来,并把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索与建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卫生资源配置及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却在逐步拉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不仅严重威胁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制约了农村发展。

18、显然,解决好农民医疗卫生保障问题,不仅已成为尊重农民生存权的问题,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而,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件大事、急事。,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紧迫性农村的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体系是社会管理及应急机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疾病流行模式转换中,具有高度外部性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有可能以流动人口为载体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双向蔓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体框架与基本内容设置农村医疗保障的指标体系(1)农民居民的健康状况。主要指标有:人口预期寿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传染病发病递减率、常见传染病负担等。,(2)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3)基本医疗保障的可

19、行性及公平性。这一类的指标的设置要求规范医药机构的行为,遏制医药价格上涨,并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等收入再分配措施,使低收入农民有能力购买或直接消费这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4)医疗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效率。(5)农村医疗保障和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总费用及其所占份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体框架与运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新型相对于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而言,新在四点:(1)增加了政府资助的内容(2)加强了管理机构的建设(3)加强了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4)强调了自愿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