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活动《挪威舞曲》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69965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音乐活动《挪威舞曲》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班音乐活动《挪威舞曲》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班音乐活动《挪威舞曲》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班音乐活动《挪威舞曲》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班音乐活动《挪威舞曲》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音乐活动《挪威舞曲》 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教学设计方案课程中班音乐活动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活动是幼儿园多元整合课程用书的一节音乐游戏活动,挪威舞曲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乐曲欢快优美,节奏明快。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并通过身体动作进行表现,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教学目标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和音乐性质。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形体的动作来表现树和小精灵的形象,体验创作的乐趣。3、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学习目标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以情景游戏为主线,贯穿活动始末,使孩子置

2、身于情景中,大胆发挥想象,充分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学情分析能大胆发挥想象,充分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熟悉曲调,并能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形体的动作来表现树和各种动物小精灵的形象;难点: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教与学的媒体选择一体机、PPT课件。课程实施类型偏教师课堂讲授类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备注教学活动步骤序号名称课堂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环节长度1情景导入。2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和性质。3分段欣赏,创编动作4合作完整表演5结束活动。教学活动详情教学活动1:中班音乐游戏小树和小精灵活动目标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

3、知乐曲的ABA结构和音乐性质。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形体的动作来表现树和小精灵的形象,体验创作的乐趣。3、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解决问题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和音乐性质。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形体的动作来表现树和小精灵的形象,体验创作的乐趣。技术资源小树和小精灵PPT、一体机。常规资源挪威舞曲音频活动概述一、情景导入。(一)出示幻灯片一,听乐曲“小树和小精灵”。L师:今天的森林里,响起了好听的音乐,我们也一起来听听吧!二、出示幻灯片二,熟悉乐曲、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和性质。(一)师:原来这乐曲里,藏着“小树”、“小精灵”呢!(二)师:你听到的

4、乐曲里,有时怎样?有时怎样?(快慢)(三)师:你觉得慢的乐曲表示什么(小树生长)快的乐曲呢(小精灵出来跳舞)三、分段欣赏,创编动作(一)欣赏A段乐曲(小树生长)1师:你觉得小树可以怎么造型?请你试一试?(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各种生长姿态。提醒幼儿小树长大了可以随风摆动)2播放A段乐曲,鼓励幼儿创编造型(二)欣赏B段乐曲(小精灵游戏舞蹈)1引导孩子说说精灵出来的样子(可以跳,飞,转)2创编游戏,舞蹈,抚摸,浇水等动作。3播放B段音乐,小精灵的造型。(三)欣赏A段乐曲(小树生长的更加旺盛)1师:“小精灵”帮“小树”浇水,在小树旁跳舞,小树长得更旺盛,更开心了!(二)引导幼儿创编与第一次生长不

5、一样的动作。四、合作完整表演(一)男女分角色表演。(二)自选角色表演。(师及时提醒幼儿站立的空间适当,动作的多样,造型的完美。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适当鼓励他们两两生长等。)五、结束活动。师:天黑了,我们也该回去了。跟“小树”和“小精灵”说再见吧。教与学的策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氛围,让师幼共同分享音乐所蕴含的丰富世界。通常,以语言来创设音乐欣赏情境是最简便也是最为有效的策略之一。教师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欣赏水平和作品本身的内涵因素,灵活地借助语言的功能,让语言美与音乐美巧妙结合起来,能使幼儿在语言与音乐共同营造的情境氛围中激发认知、触发内心深处纯真的感情,从而更加

6、积极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之中。反馈评价对于初步接触外国作品的幼儿来说,要通过乐曲的快慢节奏来分辨小树和精灵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节奏的快与慢,只能意会不能用语言表达,那怎样才能让孩子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节奏呢?在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时,我用点头,晃动身体来表现节奏的快慢,孩子们通过我的提示,马上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有的用小手做波浪动作来表示慢的节奏,有的用小脚快速踏地表示快的节奏,在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的过程中,孩子意会了乐曲中的快慢不同,分辨出了A段音乐小树生长和B段音乐精灵游戏的不同意境。总之,对于孩子来讲,教师应该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教学活动2:*活动目标解决问题技术资源常规资源活动概述教与学的策略反馈评价评价量规其它参考书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