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实践活动(探究活动)方案设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常见实践活动(探究活动)方案设计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几种常见的实践活动(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一、实践活动(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1、活动主题2、活动目的3、活动形式(主题班会、调查报告、建议书、倡议书、辩论赛、知识竞赛、黑板报等等)4、活动过程(活动步骤)5、活动结果6、活动意义,二主题活动的常见形式,(一)主题班会(关于诚信)1活动主题:诚信与我们同行2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认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诚信意识;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3.活动过程:活动准备:搜集有关诚信的材料;主持人在班会上首先发言宣布班会开始;开展有关诚信的知识竞赛;请诚实守信的企业家来做报告;让同学发言,各抒己见,交流心得;主持人总结,发出倡议,宣布班会结束。,(
2、二)倡议书1.倡议标题:倡议书 2.倡议对象;如,同学们 3.倡议的原因:4.倡议的目的:5.倡议的根据:6.倡议的做法:7.结尾:表明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8.署名:写明发出倡议书的单位、名称和姓名,关于的倡议书XX(倡议对象):正文(2、3、4、5、6)表明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 XXXXX(倡议人)X月X日(日期),关于中学生自觉培养诚信品质的倡议书各位同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是,在我们的周围,却存在着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例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言而无信等。这将严重侵蚀青少年的心灵,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
3、纲要,为共铸诚信,我们向各位同学倡议:(1)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爱学习、守纪律、言而有信;(2)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3)注重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不怕困难、努力完成学业。衷心希望同学们能以健康的身心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XX中学初三()班 2013年X月X日,(三)建议书,关于的建议书XX(建议对象):正文 XXXXX(建议人)X月X日(日期),(四)调查报告1调查课题:校园文化环境2调查时间:2013年3月15日3月18日3调查对象:XX中学4调查方法:访问、问卷调查、座谈会、上网查找资料、查阅报刊杂志、深入
4、社区或乡村实地考察等。5调查情况:(1)主要做法:每周一下午举行班会;每周二举行全校性的升旗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体育运动会;每学年举办一次艺术节;每学年举办一次科技术节(2)存在的主要问题:11%的同学看过宣扬暴力、色情的口袋书;14%的同学经常课后进营业性网吧上网。,6调查总结:学生应该努力学习优秀文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7建议:学校加强管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进行宣传;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8、调查意义:A.开拓视野,增长见闻;(知识)B.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C.关注社会,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等。(觉悟),小论文的写法
5、:先审是否限制范围,如果有限制范围,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写。如果没有限制范围要根据所给材料找出其主题出来。(居中)标题要积极,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第一段联系材料回归课本,提出问题(是什么)第二段联系材料、实际、回归课本,分析问题(为什么)第三段联系材料、实际、回归课本,解决问题(怎么做)第四段发出呼吁和倡议。(我们要如何),(五)政治小论文,23.(10分)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2011年10月13日傍晚,两岁的佛山女童小悦悦在7分钟内两次被货车碾轧,18个路人途径现场,竟然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救助,最后是一个年近六旬的拾荒老人陈贤妹婆婆救起小女孩并找到其父母。冷漠到冰点的“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全国人民
6、的集体大讨论、大反思。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并据此写一篇小评论,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伸出双手关爱他人,(题目要积极,要提炼观点)居中,是什么?小悦悦事件中路人路过都没有伸出援手进行施救,反映出了对生命的漠视和不尊重、不负责任,道德缺失。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联系材料回归课本,提出问题,为什么?(生命、责任、道德的角度)(课本+材料+实际),联系材料、实际回归课本,分析问题,怎样做?(课本+材料+实际),联系材料、实际回归课本,解决问题,面对小悦悦事件,我们该怎么做?发出倡议呼吁,发出呼吁和倡议。,材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
7、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让“扶不扶”这个原本不需讨论的问题,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2014年的央视春晚的小品扶不扶结尾那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引人深思。“扶不扶”是一个风向标,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写一篇小评论,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伸出双手扶起人心,(题目要积极,要提炼观点)居中,是什么?面对摔倒的路人,上前搀扶等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负责,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高尚。,联系材料回归课本,提出问题,为什么?(生命、责任
8、、道德的角度)(课本+材料+实际),联系材料、实际回归课本,分析问题,怎样做?(课本+材料+实际),联系材料、实际回归课本,解决问题,面对摔倒的路人,上前搀扶的现象,我们该怎么做?发出倡议呼吁,发出呼吁和倡议。,人倒了,必须得扶体现了珍爱他人生命。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人倒了,必须得扶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为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人倒了,必须得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信、友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要求。有人跌倒了也不愿扶反映了
9、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尊重他人生命,不乐于助人,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缺乏正义感,道德意识淡漠(3分)。因为这会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不利于人与人和谐相处(1分)。有人跌倒了也不敢扶反映了当今社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法制和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让帮扶者产生后顾之忧(3分)。因为这不利于弘扬社会正气,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分)。,伸出双手扶起人心,我们应珍爱和善待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关心和帮助他人,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氛围。我们应弘扬社会正气,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美德,/践行社会主
10、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我们应自觉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做负责任的公民(2分)。我们既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也要依法保护救助人的合法权益,用法律维护社会道德底线和公平正义,“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引人深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扶不扶”是一个风向标,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扶不扶”本就不是选择题,人倒了,必须得扶!,发出呼吁和倡议。,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让“扶不扶”这个原本不需讨论的问题,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2014年的央视春晚的小品扶不扶结尾那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引人深思。“扶不扶”是一个风向标,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对此,同学甲说:“扶不扶”本就不是选择题,人倒了,必须得扶!同学乙说:不扶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深层原因。请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注:若两个观点都回答的,按第一个答案给分)。,请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注:若两个观
12、点都回答的,按第一个答案给分)。,选择同学甲的观点:人倒了,必须得扶体现了珍爱他人生命。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应珍爱和善待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人倒了,必须得扶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为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们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关心和帮助他人,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氛围。,看法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人倒了,必须得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信、友善也是社会主
13、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要求。我们应弘扬社会正气,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每点4分,共12分;第三点从传统美德、思想道德或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一角度回答均可的4分),选择同学乙的观点:有人跌倒了也不愿扶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尊重他人生命,不乐于助人,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缺乏正义感,道德意识淡漠(3分)。因为这会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不利于人与人和谐相处(1分)。我们应自觉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做负责任的公民(2分)。有人跌倒了也不敢扶反映了当今社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法制和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让帮扶者产生后顾之忧(3分)。因为这不利于弘扬社会正气,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分)。我们既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也要依法保护救助人的合法权益,用法律维护社会道德底线和公平正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