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构建(可编辑) .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01271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构建(可编辑)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构建(可编辑)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以“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构建(可编辑)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以“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构建(可编辑)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以“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构建(可编辑)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构建(可编辑)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构建(可编辑) .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构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年第 期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以“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构建姚晓红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上海摘 要: 学校课程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所有经历 为了更好地践行“引领学生更好发展”的学校办学理念,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以培养学生“学习素养”为价值取向,探索有学校特色、立足学生发展的“学养”课程架构和实施策略,加强“学养”课程的开发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与课程实施突破点聚焦在“学养”课程之中,旨在推动学校课程内涵、功能、结构、管理、教学、评价等实践研究,努力使课程成为

2、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重要载体,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 学习素养;学校课程;课程构架;实施策略一、“学养”课程的认识学习素养是指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修习到的涵养因素,这种涵养因素是关于学习的诸因素的函数,也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后天培养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基本学习品质。学习素养大致可划分为四大要素,即:学习意识、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学习品质。学习意识,一般指学生头脑对“学习”的反映,是一种心理活动,意指学习的兴趣、求知欲、习惯、心态等;学习技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技巧、能力等,包括:操作技能、实验技能、信息技能、创造技能等;学习的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

3、形成积累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包括:认识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等;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的理想、德行等,包括学习态度、情感、意志、精神等。.构建以学生“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学养”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优质、广泛的学习选择,拓宽学习时空,丰富学习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想学、会学、能学,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学会学习。.构建以学生“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可以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学养”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收

4、稿日期: ? 作者简介:姚晓红一 ,女,广东潮阳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学校管理和化学教学研究。第 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素养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学生“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是为了让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要为下一阶段的求学就业作好积极的准备,同时也是学生步人社会成为合格公民的准备,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是更是为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基

5、础。面对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终身受益的。二、“学养”课程的目标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 以下简称“大境中学” “学养”课程目标就是致力于学生学习素养的整体提高,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情感、扎实的学习技能、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的学习能力等,致力于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全面和谐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学养”课程,引领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经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学会自我规划、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

6、力,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习素养。三、“学养”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大境中学以“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框架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人文修养、科学素养、艺术涵养、外语学养”四大系列模块学习的拓展课程,构建以“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为主要方式的研究型课程,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开展“主动学习、探究生成”以提高学生学习素养的教学实施,构建加强学生“体验学习、综合实践”的学养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学养”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实践,创新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课程构建、教学方法、管理机制及其评价方式等,探索促进教师学习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见下图 。图 “学养”课程基本框架例如:学校“学养”拓展型课程构建起了“人

7、文修养、科学素养、艺术涵养、外语学养” 个系列 个子模块的校本“学养”拓展课程,开设了 多门拓展型“学养”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更好地满足学生差异性的要求 见表 。姚晓红:以“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构建表 拓展型“学养”课程系列人文修养系列?文化修养从人文、历史、文学、社会四个层面开设了精彩纷呈的课程,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等多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为学生人文学习素养的提高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中华民俗”、“翰墨诗林?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文化名作赏析”、“二战中的领袖人物”、“传媒与大众”等。科学素养系列?以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

8、,加强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思维方法为教学目标。诸如“高中化学思维方法”、“创建物理模型”、“创造力开发”、“自主开放性物理、化学实验探究”、“网络管理与技术”等课程,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素养。艺术涵养系列?重点开发“合唱艺术”、“图形图像世界”、“泥板上的数学”、“物质结构之美”等课程,将艺术与美学、科学、人文、体育等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艺术学习修养。外语学养系列?“外语学养”课程实施中采用限定性选修与自主性选修相结合方式,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兴趣,拓展外语学习时空,提高外语学习能力,发展英语特长 见表 。表 拓展型外语“学养”课程系列在研究型“学养”课程中,学校

9、通过“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为主要方式,着眼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创造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研究性课题的提出确立,自主参与学习探究活动,获得研究性学习实践的亲身体验,注重学习过程,激发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创新能力。四、“学养”课程的实施策略在“学养”课程建设和实施方案中,学校在形态上将大型课程与微型课程相结合,实现二者优势互补;在时间上,将长期课程与短期课程相结合,确保学生有序流动,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在组织上,将限定性课程与自主性课程相结合,做好学生选择课程的指导工作,确保个性与共性的协调发展;在方式上,将课表的定时

10、课程与非定时课程相结合,确保课程实施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在内容上,将显性课程与第 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越隐性课程、校内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相结合,形成多层面、网络化的课程实施。.强化过程管理为了确保“学养”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学校加强“学养”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在“学养”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上,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实行走班教学管理,确保课程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落实,让学生人人参与、自由组合,实现统一管理。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学校全面发动,精心组织,教导处、各教研组、各班主任认真做好组织等工作。教导处召开年级大会进行动员,介绍本学期“学养”课程中拓展系列的相关要求,并利用校园网进行课程

11、介绍,使学生对“学养”课程中拓展系列课程有充分的认识,指导学生有效地选择课程。学校积极组建“创为课程研究小组”,致力于规划完善学校的课程结构,探索开发新课程,组织实施新课程。研究小组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仓 新中实践,在实践和创新中达到有所作为。“创为课程研究小组”不定期对各个模块进行总结和反思,对课程建设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工作,发挥了教师在“学养”课程建设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学养”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师“学养”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培训与指导。同时,研究小组也发挥教师间同伴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师的课程实践智慧,丰富课程资源,形成了决策规划、组织实施、

12、评价反馈、管理保障等环节有效联动的课程管理研究的组织系统。.改进教学策略“学养”课程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改变以教师为核心的权威型教学方式,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我们通过“活化知识、激活思维、活力探究、灵活方法”的四“活”教学策略开展了教学实践。活化知识。教师积极探索将静态的文本“活化”为动态的教学生成过程。如“翰墨诗林?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课程,教师充分挖掘古典诗词中蕴涵的丰富的内涵价值,以“四读法”即“读作品?读作者?读精神?读文化”为教学方法,让学生走近文本,抓住文本去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去感悟作者的思想脉络,无痕渗透“两纲”精神。激活思维。思维方法是学生学习能力很

13、重要的表现,让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在“高中化学思维方法”教学中,教师选取有化学学科特点的典型思维方法为主进行教学,将学科知识与思维方法有机整合结合,并通过问题激思法、史实悟思法、实验究思法、习题深思法、开放求思法、课题创思法等,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活力探究。在“物理实验与应用”课程,注重研究性学习,变“验证性实验”为“研究性实验”,变“传统性实验”为“数字化信息实验”,变“指令性实验”为“指导性实验”,将自制教具和数字化信息系统相结合,将物理教具与生活应用相结合,深化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并获得了全国教具制作大赛一等奖。灵活方

14、法。学校突破单一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启发引导学生采取多样灵活的学习方法。外语组积极围绕英语学科课程目标,在 网络运用平台中开发“外语学养”课程,搭建分层、异步、跨时空的网上学习环境。英语教师在网上创建了世界节日、旅游英语、我为听狂等近十门课程,师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以项目学习、协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共同参与主题讨论,建设形成以沉浸式、快乐型、开放性为特征的英语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养成乐于、善于并习惯于多渠道、多形式地学习英语、实践英语的意识和方法。通过虚拟网络学习社区,促进师生间知识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信息?知识?智慧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是学校加强外语教学、探索外语特色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学能”评价学校在学养课程实施过程中探索实施“学能”评价。我们认为:“学能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它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