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02192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word】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word】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word】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word】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课程开发Curriculumexploitation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口蒋姝蕾陈燕(无锡旅游商贸职业学校,江苏无锡214045)摘要:开发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是根据当前苏南地区外贸工作的实际需要,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开发与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专业化方向性课程为主体的集群式模块化专业课程标准体系的开发,对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开发一,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

2、准的开发背景(一)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缺陷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实行的是单科分段式课程体系,”学科中心”思想较为明显,它虽便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大多数科目的结构都以本学科的逻辑体系为框架,过分强调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既造成知识在学科间交叉重复,又忽视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再加上它在教学中注重的是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理论教学严重脱离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实际需要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科中心”这一课程模式的固有缺陷与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的不适应性日益暴露出来.当

3、今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产品技术,信息和知识含量的提高,再加上未来的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高要求,使得职业教育不仅仅只为学生的专业服务,更应是为了开发人力资源,为社会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此迫切需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为培养目前地区行业紧缺的实用型一线操作人员服务.(二)对外贸易经济的迅猛发展呼唤有实践经验的商务工作操作人员随着外贸体制的改革,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已日益显现,对外贸易的经营主体出现了由国有的外贸专业公司转向工贸公司,自营出口的国有生产企业,外资企业和外向型的民营企业的变化,使得生产资料,货物商品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空前活跃.就苏南地区来讲,2006年,无锡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已

4、达291.9亿美元;苏州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1405.9亿美元.伴随着对外经贸事业的迅速发展,外贸制单,涉外商务代理,运输代理,进出口报关以及涉及这方面的商务工作专门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尤其需要懂得一定贸易商务知识,能在具体岗位上熟练操作的一线商务操作人员.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毕业生最终要走上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是具体而现实的,这就要求学生所学的内容是务实的,学生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上岗工作能力.然而,以前职业教育一味强调”通才”的培养方式,追求高标准,高规格的做法,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选用上都向高校看齐,而无视中职学生知识的层次差异及人才培养规格的不同要求,在教学中片面

5、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不重视甚至全部砍掉.这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导致了学生学了三年后仍很难达到培养目标,由于缺乏到实际岗位的工作操作技能,这些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单位具体岗位能力的需求,因此也就无法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上顺利就业.而设置专门化方向课程就是根据用人单位特定的岗位需求构建不同课程模块,对特定岗位开发专门化方向课程,制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实施订单式的教学,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和尝生的就业需要.(三)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现代化建设逐步向深层推进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课题”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改革实验研究”

6、(课题编号:041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蒋妹蕾(1974一),女,江苏无锡人,无锡旅游商贸职业学校经贸一部部长助理;陈燕(1975一),女,江苏无锡人,无锡旅游商贸职业学校经贸二部部长.36/第5期/200r7年职西捧也是把专业现代化建设引向深人的必由之路.中职国际商贸类方面的专业,在国家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只有”国际商务”这一个重点建设专业.要建设好这一个专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专门人员,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将强化职业岗位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要求,对职业能力内涵作重新界定,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学习借

7、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突出重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专业化方向性课程为主体的集群式模块化标准体系,因此急需对特定岗位开发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二,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与研究(一)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开发的指导思想专门化方向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并能满足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适应劳动力市场及技术进步对职业教育课程提出的现代化和前瞻性的要求,以职业资格为导向,每个专门化方向课程都包括各自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证项目.专门化方向课程中教学内容的取舍,由相应的职业岗位职责而确定,即针对相应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综合能力

8、及其专项能力去安排.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延伸,专门化方向的教学要体现能力为本位,强调理论教学与职业能力训练相结合,胜任岗位,零距离接轨.(二)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开发程序1.进行社会调查,确定专门化方向.为了让学生毕业时有个较宽的就业选择面,同时又兼顾到具有较强上岗技能.05年我们对各进出口贸易公司,物流公司,电子商务公司,r#l-酒店进行社会调查,发出了咨询意见表及调查表,了解当前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及学生需要的实际技能.06年1月,根据社会调查资料的分析汇总,根据无锡地区外向型的中小企业商务岗位的需求情况,我们确定了与核心课程相衔接的专门化方向课程.这些专门化方向课程必须与

9、企业具体的工作岗位相对应,也可以因企业”订单”的需求进行设置,我们听取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的很多意见,确定了中小企业最需的电子商务员岗位方向,外销员岗位方向,货代员岗位方向,单证员岗位方向,涉外酒店商务员岗位方向,并把各专门化方向所需要的共同能力组织成专业核心课程,把具体工作岗位的知识,技能组织成专业方向性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学生都必须学的,学完这些课程之后,我们制定了五个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学生可根据其特长,爱好等,选择针对性较强的13个专业方向性课程进行学习.这样既保证了该专业的学生有较宽的专业基础,又为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作好准备,培养了专门化的技能.I课程开发IlCurric

10、ulumexploitationl2.分析岗位职责形成与工作程序及职业能力要求.对岗位职责进行分析,明确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乃是专门化方向性课程标准改革成功的关键.为此,与本校的资深专业教师共同对各顶工作能力进行分析归类,将其作为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开发的重要客观依据.课题组还分别邀请了无锡地区有关企业一线工作的管理人员与专家一起来商讨论证拟定各商务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即DACUM表),从任务名称,工作程序和环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要求,行业评价等方面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任务情况.在完成DACUM表的基础上,课题组又经过反复讨论与研究,针对电子商务员,外销

11、员,货代员,单证员,涉外酒店商务员所应完成该岗位的工作任务,在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参照了该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大纲,根据以下原则制定了专门化方向性课程标准:(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职业教育不能只为个别好的学生服务,埋怨大部分学生素质降低,而应为全体学生提供符合其自身条件和特点的教育选择,使其获得最佳发展.因此,我们提供了可选择专门化方向课程,制定与之配套的课程标准.(2)坚持以能力为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从内容的选择及组织方式上进行了重大改革,打破了以学科知识体系组织课程内容的传统模式.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请来企业工作的管理人员与专家分析

12、工作任务,围绕能力的培养选择合适的内容,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制定专门化课程的课程标准.(3)坚持职业资格证书.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应当使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倡导推行”双证书制”.我们依照学生就业所需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把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纳人教学内容之中,使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加大学生的技能训练容量,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我们还与无锡市劳动部门以及相关行业部门合作,成立了职业鉴定所,努力开发适合中职学生实际的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参与鉴定标准的制定,把证书考试标准与教学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用资格考试推动培养模式的创新,使学生毕业后有更多的选择.(4)倡导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在课程体系中德育课程虽然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但在课程标准制定中其教育目标和要求应当更多地以多种形态和方式渗透到专业课程中,特别是对学习者的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伦理等方面的培养,应当融合在专业课程中完成,从而既能有效地化解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时之争,又能充分体现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责任编辑:秦涛鼻:道银2OO7年/第5期/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